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浅谈在信息技术课中德育渗透
浅谈在信息技术课中德育渗透记得有这样一句话:“德乃才之帅也!”德是非常重要的。目前人类处于世纪的转折点上,置身在这光怪陆离、瞬息万变的信息化社会。小学生通过互联网了解学校、家庭以外的未知领域,改变了原有的思维方式,互联网对学生思想的影响具有隐蔽性的特点,本文就我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渗透德育谈一些粗浅看法。人需要盐份,但不能叫人直接吃盐。我们的德育教育就象盐一样,必不可少,但只能在白菜里放一点,青菜里放一点。不能向学生苍白得猛灌“德育的培养也不是一两节课的事,效果也不可能一下子就出来,我们老师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一、时时督导,养成习惯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自控力差,好动好奇等特点,在机房上机时有随意推拉键盘抽屉,任意敲打键盘;手指弹钢琴似的滑拨键盘按钮;故意旋转显示器;偷走鼠标里的橡皮球;下机时不关电脑或者直接关电源;乱扔废纸垃圾;凳子随意摆放等。这些习惯使学生之间相互影响,形成了一股很不好的风气,他们乐于把自己的当成世界的中心,并希望得到很多的关注,对周围的事物缺乏基本的责任感,对家长和老师的要求也不再重视。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通过大面积批评和个别指正都收效甚微。如果能抓住学生心理,正确引导,准确利用好信息技术课上的师生互动优势,也能达到较好效果。重始业教育学生在第一次在机房上课一般都很激动,在新的环境下一切动作都是小心翼翼的,特别对于老师的有关要求也是很容易记在心里。所以,我们首先要制定严格的上要制度,并指导学生规范操作计算机,强调爱护计算机设备的重要性,学生要按照学号顺序上机,对号入座,责任到人。抓个案增强教育效果善于抓住时机,结合教学内容,将德育教育有机渗透,特别是刚刚开始的几次课中,我一发现有学生不规范,作出批评和纠正,讲求策略,力求在学生心中形成共识;机房是我们共同的学习环境,它不同于网吧,它是我们自己的,使学生相互监督,相互感染,抑制住不良的习惯。这样学生很乐意接受,因此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小组合作,增强学生协作意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是常用的一种方式,我在布置任务之前,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组内分工明确,资源共享,分工合作。比如在学习了frontpage网页制作软件后,我让同学们5人一个小组,分搜集资料、制作主页和子页,把自己的劳动成果共享,链接合成一个网站,这样学生很有成就感。在分组时,我注意搭配,动手能力强的与动手弱的学生搭配,这样的组合有利于学生相互间的学习,有利于差生的转化,并促进优生在辅导差生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一般男生比女生动手能力强一些,所以我会考虑男女生搭配。在整个任务中,老师要时时引导,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防止开小差。再如让毕业班同学编制一份电子同学录,要求作自我介绍,做上超链接,我先让小组合作完成小组通讯录,各小组把自己的作品共享,然后老师帮着拼成全班的同学的,再检查并完成。这样增强了协作意识和对集体的热爱。三、结合国家大事,激发爱国之情在信息课堂上,老师要善于结合人们共同关注的国家大事,注意分析学生所掌握的技能知识,适时实施思想教育,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例如:前不久我国“神州六号”发射了,这是家户喻晓的引以为豪的国家大事。针对学生已初步掌握网上搜索资料的能力,开展网上搜索“神六”以及宇航员的图片资料和有关宇宙空间科技发展方面的发展史方面的文字资料,进行分成图片归图片,文字归文字,分不同的文件夹保存,在提高学生的分类处理信息的同时,让学生在搜索阅读大量的资料中了解科学、了解我们国家的科技,以及宇航员奉献精神,老师适时反馈同学的搜索结果,以满腔的热情来讲解“神六”的一些知识,激发他们对科学、对国家的热爱。四、以感性故事,牵引学生走出游戏迷有许多学生,尤其男生,热衷于自己的玩,以“快乐为原则”,上课时总是偷着玩一下游戏,下课后还不愿意离开。在信息技能不断提高后,他们还玩网络互联游戏,游戏可以几个人一块玩,玩上一个小时,两个小时,据了解我发现有学生在家里玩上一个上午,甚至一有空就玩。久而久之,他们缺乏与人的情感交流,可能影响心理健康,还会影响身体的发育,有许多人因久坐,保持同一姿势,出现脊椎劳损、弱视等不良反应。针对一位特别迷恋游戏的学生,我开展课后单独谈话,不直接禁止他去游戏,而是讲沉迷游戏而辍学的故事,把这样下去可能带来的影响讲明白,让他注意感受并下次反馈给我,我留心一段时间,发现他上课玩游戏的时间短了,他也告诉我在家里也注意劳逸结合了。我常常给学生讲:“会休息才会更好地学习和工作”,一些学生需要一段时间,等待他全部了解游戏后,消除了疑虑,可能自觉会放弃这些东西,去做更重要的事情。五、以反面例子敲响警钟,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互联网作为一个巨大的信息资源库,它所提供的浩如烟海的各种信息最为丰富、最为快捷。从互联网上直接获取信息资料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一种习惯。深受老师和家长影响中的小学生,年纪虽小,有了从网上获取信息的意识。但是,随着学生知识的增长和操作的熟练,有个别学生开始利用网络,或是故意删除别人的作业,或是将别人的作品修改,或者直接把别人的作业复制过来,挂上自己的名字,保存到老师机上,使教师不能辨认,作业的原先作者不可分辩。这种严重的、道德缺乏的行为既是欺骗行为,又是盗窃行为,骗了教师也害了自己,同时又折射出自己在网络道德素养上和知法守法意识上的极其贫瘠。众所周知,计算机网络是一个比较松散的网络,不仅带给人们信息、通讯和商机的同时,也是一些“心术不正”的人“大显身手”的理想空间。对于不成熟的学生来说,要提高选择能力和免疫力。近年来有不少报纸、电视和其他媒体报道了网络中存在诈骗、偷盗等不良行为。我适当给学生讲真实的故事,引起他们的注意。还要让学生懂得,计算机软件(包括同学们做的作业)都是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研制和开发,需要花费作者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然而软件难以创作却极容易盗取和破坏,比如说将自己的的作业存放在安全的地方,作品上写上自己的姓名和班级,设置访问密码等。对于有运用“拿来主义”,将别人的作业搬到自己的文件夹中并更改文件名的侵权行为,老师要及时制止,严厉批评,耐心教育,绝不能放任自流,不管不问,否则时间一长,这些学生就会养成上课不听讲,一心只想“拿来”的坏习惯。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还处在一种尝试阶段,仍需要不断的研究、实践和探索。只要我们能够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优势,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无限的耐心去理解学生,我们的德育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本文标题:浅谈在信息技术课中德育渗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8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