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第4-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第三章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一、药物因素二、机体因素三、环境因素第一节药物因素一、药材药材的来源、品种、产地、采收以及贮存都能影响中药的质量,从而影响药物作用。(一)品种和产地中药品种繁多,至今已达12800余种。但中药品种混淆的现象时有存在。(二)产地中药之中大部分为植物药,自然生长环境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各地的土壤、水质、气候、日照、雨量等自然条件都能影响药用植物生长、开花、结果等一系列生态过程,特别是土壤成分影响最大。同一种植物,由于产地不同,质量就有差异。历史上有“道地药材”的概念。质量高,疗效好,因而素有盛名。如宁夏的枸杞子、江苏的苍术、云南的三七。(三)采收季节不同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种子或全草都有一定的生长和成熟期,其中有效成分含量的高低,将随其不同入药部位和植物不同生长期而异。《千金要方》云:“早则药势未成,晚则盛势去”。《本草蒙筌》指出“采未老枝茎,汁正充溢,摘将开花蕊,气尚包藏。果实收已熟味纯,叶采新生力倍”。药农的民谚:“当季是药,过季是草”;“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吹来当柴烧。九月中旬采麻黄,十月山区五味找。知母黄芪全年采,唯独春秋质量高”。一般:①根茎类药材宜在晚秋地上部分枯萎或春初发芽前收获;②叶类在花前盛叶期或花盛开期采收;③花类宜在花含苞待放期采收;④果实一般在充分成熟后采收。(四)贮藏条件中药的贮藏保管条件直接影响药材的质量。不同的贮藏时间、温度、湿度往往对药物所含成分有明显的影响。如清热药三棵针,其所含的成分小檗碱,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其提得率降低。贮存三年在见光、避光两种条件下,小檗碱分别下降54.1%和39.9%。二、炮制炮制前后,中药的成分质和量会发生变化,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亦可随之而变。不同炮制影响作用如下:1.消除或降低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减毒、去毒);2.增强药物的作用;3.改变药物的性能与功效。三、制剂枳实、青皮的水煎液口服,未见有升压的记载,实验中也未见有此作用,但制成注射剂经静脉注射后,却表现出明显升压的作用。又如丹参注射液比丹参片的作用强。四、剂量1、剂量过小,不出现效应;剂量过大,又可能出现中毒症状,所以一个药物的最适剂量常常是经过反复临床实践确定的。剂量的大小可影响药理效应,甚至出现功效的变化。五、配伍(一)配伍(七情)根据病情的需要,临床一般选择两种以上的药物配合应用。配伍得当,就能增加药效,降低毒性;配伍不当,就能引起药效降低,甚至产生不良反应。配伍中的①相须:两种功效相似的药物配伍应用──相互增加疗效;②相使:两药相伍,辅药可提高主药的疗效;③相畏:是一种药物能抑制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烈性;④相杀:是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药物的毒性;⑤相恶:一种药物的功效被另一种药物削弱或破坏,或两者功效均降低或丧失;⑥相反:两种药物合用后,可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1)相须、相使:通过相加协同,增强疗效。如清热泻火药石膏、知母均能退热,石膏退热快,但弱而短;知母退热缓,但作用强而持久,两者合用,退热作用快、强而持久。2)相畏、相杀:通过制约,减轻或消除别的药物的毒副作用。如截疟七宝散中,常山有抗疟作用,但有较严重的恶心、呕吐的不良反应,散中伍用槟榔,不影响常山的抗疟作用,却可使呕吐反应减少3-4倍。说明常山通过槟榔的相畏,抑制了呕吐反应。3)相恶、相反:通过拮抗,使某些药理活性降低、消除,甚至出现毒性或副作用。如白虎加人参汤中人参、知母,单独应用均能降低四氧嘧啶性糖尿病大鼠的血糖,两者伍用,降血糖作用降低或消失。这种使治疗作用相互牵制的“相恶”,是组方时应避免的。(二)禁忌为了用药的安全,避免毒副作用的发生,必须注意用药禁忌。1配伍禁忌七情中的相反相恶是复方配伍禁忌中必须遵循的原则。古人总结出十八反和十九畏。十八反:乌头反贝母、瓜萎、半夏、白蔹、白及;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党参、细辛、芍药。十九畏: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现代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十八反十九畏理论有的相符,有的并不相符。如符合十八反、十九畏而使毒性增加的文献资料数目,在研究文献总数中所占比例在0%-50%之间。例如,乌头反半夏、贝母、瓜萎、白蔹、白及分别占3/14、1/8、2/8、1/8、1/8。但十九畏中某些药物配伍后,可能发生化学变化而影响药效。总之,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对十八反十九畏尚无统一结论,有待于进一步实验和观察。目前较为一致的看法是:a)十八反、十九畏不是绝对禁忌。古人配方中反、畏药物同用也屡见不鲜。如治疗瘿瘤的海藻玉壶汤中,海藻即与甘草同用。a)十八反、十九畏的理论在特定条件下是正确的。在剂量不同、病理状态等条件下,可产生不同程度的毒性增强或不利于治疗的作用,如制川乌和半夏配伍,对正常动物的毒性无明显增强作用,但可使脾虚小鼠心律失常加重。b)十八反、十九畏目前研究尚不够全面,不能以个别的反、畏配伍研究,对反、畏概念作出全面判断。近年来发现有些中药由于配伍不当而影响药效,如生物碱与鞣质发生沉淀反应,故含生物碱的黄连与含鞣质的五倍子等配伍,可减少生物碱而影响药效。这些新的相反、相恶现象应引起注意。2妊娠禁忌某些药物引起胎动不安、滑胎、堕胎,应作为妊娠用药禁忌。根据对孕妇和胎儿危害程度的不同,可分为慎用药和禁用药。慎用药:大多有破气破血、活血祛瘀、辛热、滑利、沉降的药,如大黄、红花等;禁用药:大多毒性较大或药性峻烈的药物,如水蛭、虻虫、莪术等。妊娠禁忌是自古就存在的一个有争论的问题。第二节机体因素一生理状况年龄、性别、种族、精神状态、个体差异等对患者药物作用有一定的影响。二病理状态1.病人本身的病理状态。2.药物引起的病态。第三节环境因素一、外环境如地理条件、气候寒暖、饮食起居、社会环境及家庭环境等对人的健康均有较大的影响。当环境因素影响人的精神不舒时,可直接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二、内环境根据生物活动表现的昼夜节律,药物作用也常呈现此种昼夜节律变化。
本文标题:第4-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817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