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低年级读写结合上传:刘党玲更新时间:2012-12-2512:27:57内容摘要:读和写是个互补的过程,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着。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语文教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其开发和利用的重点是研究和处理教材,在阅读教学中挖掘文本资源。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新课程教学理念,依托课堂,挖掘文本中的读写结合点,规范语言表达形式。从而提高低段小学生写话的有序性、科学性和规范性。《语文课程标准》对一、二年级学生提出的写话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习作教学不是孤立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同时习作教学也非平地起高楼,应该从一年级起步,从规范学生口头语言开始,在口语交际、识字、朗读教学中发展语言。那么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语言的训练呢?我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文本的读写结合点,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有效途径。一、关注重点词语,进行写话训练。词语是学生从字到理解句、段、篇章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教师要主动建构一定的语言积累,在学生的内心形成一个具体可感的语言环境,才能够使学生更准确地理解、感悟词语的内涵,更恰如其分地表情达意。新课标更明确指出:低年级的学生要学会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并且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词语的不同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词语,并以此为切入点,加深对文本的体会。因此,有效的字词教学固然必不可少,但教师更要善于找准字词和生活之间以及字词和文本之间的两个联系,关注词语在表达中的作用,寻找读写结合点,运用到写话教学中去。我在教《台湾的蝴蝶谷》时,首先让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然后顺势提出一个中心问题:蝴蝶谷景象怎么样啊?学生们纷纷回答:蝴蝶谷的景象很美、蝴蝶谷的景象非常壮观、蝴蝶谷景象非常迷人。我马上出示重点句:蝴蝶谷的景象非常迷人,让学生反复读,体会句子的意思。为了让学生理解非常的意思,我问学生:非常还可以换成什么词呀?孩子们很快说出了不同的句子:蝴蝶谷景象很迷人、蝴蝶谷景象十分迷人、蝴蝶谷景象特别迷人……我随机点拨:你看,我们用换词的方法知道了非常的意思。中国的语言文字多么丰富啊!为了巩固学习成果,我出示了课文中的另外两个句子:①台湾的蝴蝶数量多,品种全,色彩艳,在世界上很有名。②在阳光照耀下,成千上万只黄蝴蝶金光灿灿,十分壮观。提问:你能从这两个句子中找出和非常意思相近的词语吗?很、十分孩子们脱口而出。你们想过没有,既然这些词语意思相近,作者为什么不只用一个词语呢?我给孩子们出了个难题。聪明的孩子很快明白了:用上很、十分这些词语后,使文章读起来更有趣,句子不单调了,也不显得啰嗦了。相信这样的教学一定会对学生今后的写作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二、变换不同的句式,进行写话训练。心理学告诉我们,新异多样的事物,能引起儿童的有意注意,能更好地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不同句式的表达作用,对学生今后的说话、写作是十分有利的。有位老师在讲《小企鹅和妈妈》,在复习字词这一环节,当学生准确读出企鹅、冰天雪地的南极两个词语后,老师及时提出下一个要求:你能用上其中词语来说一说小企鹅和妈妈生活在哪儿吗?有的学生说:小企鹅和妈妈生活在冰天雪地的南极。还有的说:冰天雪地的南极是小企鹅和妈妈的家……这样,学生很容易说出不同的句子。再如:读词语:肚皮、欣赏、柔软、温暖,然后追问:什么样的肚皮?怎样欣赏?柔软的什么?温暖的什么?然后齐读:白色的肚皮高兴地欣赏柔软的褶皮温暖的小屋。并顺势提出:谁能用上这里面的词语来说一说:谁?在哪儿?干什么?通过复习词语,积累词组,连词成句,为写句子打基础。还以《台湾的蝴蝶谷》为例,课始,为了巩固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设计了这样的说话训练。出示词语:台湾气候温暖花草茂盛然后提问:你能用这三个词语说说哪儿是蝴蝶生长的好地方?台湾气候温暖,花草茂盛,是蝴蝶生长的好地方。台湾花草茂盛,气候温暖,是蝴蝶生长的好地方。气候温暖,花草茂盛的台湾,是蝴蝶生长的好地方。蝴蝶生长的好地方是气候温暖,花草茂盛的台湾……学生七嘴八舌地说。请学生变换句式练说。通过这一训练,使学生认识到:同样的句子,可以有不一样的说法,以后自己说话、写作,也要学习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这种连词成句的训练,也锻炼了学生语言重组的能力。三、利用典型段落结构,进行写话训练。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技巧。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常常渗透作文指导,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练习,从而使语言运用练习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小企鹅和妈妈》有这样一段描写:从妈妈的肚子下面看世界,只能看到蓝色的天和白色的地。等你长大了,出去闯闯,你还能看到绿色的树、红色的花,还有七彩的长虹。世界很大很大,是非常美丽的……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扩展写话空间:谁能仿照课文说一说还能看到什么?老师设置了这样的情境:渐渐地,小企鹅长大了,有一天,她对妈妈说:妈妈,我也想出去闯闯,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妈妈答应了她的请求。它离开了妈妈,走出了南极,看到(听到)……这样的训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想象,也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了提高。课文《台湾的蝴蝶谷》的第三自然段是学习的重点段,描绘了蝴蝶谷里非常迷人的景象。其中介绍了一种黄颜色的蝴蝶,虽然色彩单调一些,但在阳光的照耀下却金光灿灿,十分壮观。读这些词句时,我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然后分别说说白颜色、红颜色、绿颜色、蓝颜色……等等这些颜色的蝴蝶在阳光的照耀下又是怎样的情景。学生兴致盎然,有的说白颜色的蝴蝶在阳光的照耀下白茫茫,有的说红颜色的蝴蝶在阳光的照耀下红通通,还有的说蓝颜色的蝴蝶在阳光的照耀下蓝湛湛……在此基础上,我再引导学生仿照课文句子,自己练习说一说,比一比谁描绘的景象最迷人,最后我再让学生把已经在头脑中形成的画面动笔写下来。依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阅读教学中,尽量发现一些构段方式较典型的段落给学生分析,进行仿写训练。学习了《它们怎样睡觉》,先引导学生说说课文介绍了哪些小动物?它们怎样睡觉呢?进而以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为总起句:动物睡觉的姿势真是千奇百怪呀!请学生运用课文内容把句子说具体。最后,落笔成文,进行写话的练习。通过这样有步骤的从读到写的训练,有效地形成了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能力结构。使得学生写作文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一般来说,作文由不会写到会写,由写不好到写好,都要经过仿写过程,让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积累掌握些写作方法,再进行习作练习,学生写起来就容易多了。四、渗透有序的观察方法,进行写话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最重要的是指导他们掌握观察事物的方法。教师要有意识地研究渗透观察方法的训练:如教学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为了培养学生按顺序观察的观察能力,我首先出示一幅雪景图,让学生整体感知,大雪厚厚地铺满了整个小山坡;然后再分部去看,依次出示小鸡、小狗、小鸭、小马,这些动物的画面,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小动物们的来到,都给雪地里带来了什么,分别是什么样子的?指导学生逐一观察;最后连起来总结图意。观察有序了,说话也就有条理了。观察有序是观察最基本的品质,只有观察有顺序,作文时才能言之有序。总之,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关注文本的读写结合点、重视读与写(说)的有效衔接,重视写作知识的渗透,设计扎实、有效的训练,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上传:黄小英更新时间:2013-1-419:40:29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江西省永新县象形中心小学黄小英写作能力是小学语文需要培养的一种重要的能力。全国小学语文研究会理事长崔峦老师说过“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显然,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那么低年级怎样有效地进行读写结合起来呢?下面就谈谈自己在阅读教学中的几点做法。一、阅读教学中要注重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在低年级……知识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词,更确切地说,就是词里面所反映的现实的周围世界;词在儿童面前展现出新的、在他入学以前完全陌生的那许多个方面……让词在儿童的意识里活起来,欢蹦乱跳,使词成为儿童借助它去掌握知识的工具,这是多么重要啊。”(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新课标也要求低年级学生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并且“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而理解并准确运用所学的词语是写话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寻找读写结合点,根据词语的不同特点,来帮助学生理解、积累词语,发现课文字词和生活之间以及字词和文本之间的联系,巧妙地渗透写话的基础知识。如在《小小竹排画中游》一文中出现有特点的词:“青青的”“白白的”“大大的”“宽宽的”。教学中我通过反复朗读来促进学生的理解,培养学生语感。老师说;“你还知道白白的什么?”生回答:“白白的云”“白白的棉花”“白白的花”……同学们一下子七嘴八舌地说出了许多词语。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仅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也有效地加强文字和生活之间的联系。再如《小松鼠找花生》一课的教学中,为了引导同学们掌握“格外”这个词语的用法,我在运用多媒体让同学们理解“一朵朵金色的小花在阳光下格外鲜艳”这句话的基础上问:“格外”还可以换成什么词呀?孩子们很快说出了不同的词语:“很”、“十分”、“特别”……我趁机点拨:“你们看,我们用换词的方法不仅知道了‘非常’的意思,还知道了与‘非常’意思相近的三个词语。”这样通过换词训练,就帮助学生积累了词语。二、阅读中要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读与写是属于两种不同的认知方式,要实现两者之间的沟通,可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教材特点以及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等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为同学写话实践提供仿写借鉴的对象,更为直观、更为形象、更为生动地达到渗透作文指导的目的。1、模仿型读写结合。“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这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学生观。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技巧。”处于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模仿能力强,我们可利用这个特点,精心选择易于模仿的课文片段,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写话训练。案例一:《日月明》这是一篇识字课,它以儿歌的形式让学生识字,韵文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文章的意旨是对学生对会意字有所接触,了解祖国语言文字的构字特点。在学习完课文后,我就趁热打铁,让学生模仿课文的格式编写一首。他们经过思考,学生很快就完成了:土也地,口十叶。禾火秋,口斤听。西女要,木果棵。……案例二:《阳光》一课中有这么一个典型的句式:“山上的小树,因为有了阳光更高了,田里的禾苗,因为有了阳光更绿了。”在理解这句话之后让学生模仿这个句式写()的(),因为有了阳光更()。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事物(动物、植物、人物)去说,充分感受阳光对人类的重要性。案例三:《菜园里》是一首有特点的儿歌,文章运用拟人的方式介绍各种蔬菜的特点,富有童趣。教学中抓住这个特点,仿造其规范的语言和句式进行读写结合,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老师说:“黄瓜是绿的,身穿绿衣裳,你还知道哪些蔬菜也是绿色的?”生:“苦瓜也是绿色的”“丝瓜也是绿色的”......师:“蔬菜不仅有绿色的,它还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呢,(出示图片)你能说说他们不同的颜色吗?”生:“西红柿是红的,南瓜是黄色的……”师:“你们能够学着‘黄瓜身穿绿衣裳’这句话来说说其他蔬菜的特点吗?”生“苦瓜身穿绿衣裳,西红柿身穿红衣裳,南瓜身穿黄衣裳……”通过这样的读写结合,让学生运用刚从文中学到的某种语言形式,去转换、丰富、发展课文内容,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文本。2、想象型
本文标题:低年级读写结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820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