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什么是闩锁效应如图所示,闩锁效应是由NMOS的有源区、P衬底、N阱、PMOS的有源区构成的n-p-n-p结构产生的,当其中一个三极管正偏时,就会构成正反馈形成闩锁。闩锁效应产生的原理Q1为一垂直式PNPBJT,基极(base)是nwell(阱),基极到集电极(collector)的增益可达数百倍;Q2是一侧面式的NPNBJT,基极为Psubstrate(衬底),到集电极的增益可达数十倍;Rwell是nwell的寄生电阻;Rsub是Psubstrate电阻。以上四元件构成可控硅(SCR)电路,当无外界干扰未引起触发时,两个BJT处于截止状态,集电极电流是C-B的反向漏电流构成,电流增益非常小,此时闩锁效应不会产生。当其中一个BJT的集电极电流受外部干扰突然增加到一定值时,会反馈至另一个BJT,从而使两个BJT因触发而导通,VDD至GND(VSS)间形成低抗通路。之后就算外界干扰消失,由于两三极管之间形成正反馈,还是会有电源和地之间的漏电,即锁定状态。闩锁效应由此而产生。发生闩锁效应的条件CMOS电路要发生闩锁效应需满足下面4个条件:(1).电路能够进行开关转换,相关的PNPN结构回路增益必须大于1;(2)寄生双极晶体管的发射极-基极处于正向偏置。最初仅一个晶体管处于正偏,当电流注入后,引起另一个晶体管的发射极-基极处于正向偏置;(3)电流的电源能够提供足够高的电压,其数值大于或等于维持电压;(4)触发源能保持足够长的时间,使器件进入闩锁状态。CMOS电路闩锁效应的触发方式1.输入节点的上冲/下冲;2.输出节点的上冲/下冲;3.N阱的雪崩击穿;4.从N阱到外部N形扩散区的穿通;5.衬底到内部P扩散区的穿通;6.寄生场区器件(寄生场效应管由N阱和离N阱很近的N+扩散区的场区形成)的穿通;7.光电流-辐射;8.源-漏结雪崩击穿;9.位移电流。闩锁效应的危害进入低阻状态后,若外电路不能限制器件中电流的大小,可能有过量的电流流过电路,引起器件局部过热,发生金属化熔化或烧断,致使P-N结漏电流增加或短路,造成电路失效。防止闩锁效应的措施总的来说防止措施为下面几个(1)减小电流放大系数(2)增加扩散区的间距(3)增加阱的深度(4)采用保护环结构(5)减小寄生电阻(6)采用外延衬底工艺技术措施A.减小材料的少数载流子寿命如采用金扩散,B.建立基区的减速场建立基区减速场的一个方法是在P阱下面加一个P+埋层,自建电场和脉冲外扩散减速场,可使纵向PNPN的电流增益减小了两个数量级。C.采用肖特基势垒源-漏极它与扩散源-漏极相比,它的发射极注入效率要小得多。设计方面的措施1。采用保护结构保护结构有:少数载流子保护结构和多数载流子保护结构。少数载流子保护结构(通常称为保护环〕是用来提前收集会引起闩锁的注入的少数载流子。它可以是受反向偏置的源-漏极扩散区或是另加的阱扩散区。测量表明,注入P衬底的电子,只有百分之几能从包围寄生发射极的N阱保护环中逃逸。而用P+外延衬底P-制造的同样结构,N阱保护环中逃逸的机率就降到百万分之几。2。多条阱接触3。衬底接触环4。紧邻源极接触Theend
本文标题:闩锁效应-(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829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