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电子设计/PCB > 1b.椎间孔镜技术推广使用报告
1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ELD)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及推广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门诊最为多见的疾患之一,也是腰腿痛最为多见的原因,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失禁及双下肢不完全性瘫痪等症状,影响生活质量。本病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当保守治疗无效后应当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传统后路椎间盘切除术、经椎板开窗减压髄核摘除术,以及近几年兴起的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PELD)手术。“椎间孔镜技术”的出现,将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推向全新的高度,是目前最微创、最安全、最经济的技术,其临床疗效和学术价值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骨科大夫专注于该技术的拓展。我院自2018年4月份以来逐渐开展该项技术,并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临床效果进行总结如下:临床资料:选取2018年4月-2019年7月我院接受的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为52-73岁,平均年龄55.6岁,患病时间为6月-8年。治疗方法:所有患者都接受“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PELD)手术”治疗,主要手术过程如下(采用经典TESSYSISee技术):1、体表定位:包括后正中线、病变椎间隙下位椎体上终板平行线、髂嵴线、正位穿刺路径线、安全线等。2、消毒、铺无菌巾单。3、局部浸润麻醉后穿刺针穿刺到上关节突腹侧,紧贴关节突腹侧滑进椎管。透视确认穿刺位置:正位穿刺针位于下位椎体后缘中部、侧位于下位椎体后上角。4、置换导丝,取出穿刺针,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置入一级导棒进入椎管。5、逐级扩大软组织并置入工作套管。6、镜下分离解剖上关节突腹侧。7、调整工作套管致成型部位。8、置入环锯,平行椎间隙椎间孔成型(尽量水平切割)。9、检查关节突成型范围。10、完成神经根减压,检查减压情况。11、缝合切口,结束手术。术后卧床2-3小时即可下地活动。疗效判断:观察患者在PELD手术临床效果。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种。显效:即患者的症状及临床体征完全消失或者基本消失;有效:是指患者的症状及体征等有了明显好转;无效:患者的症状及体征未得到明显改善,甚至出现病情加重现象,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疼痛程度等级分为0度;无疼痛感,1度:略有疼痛感,2度轻微疼痛感,3度:有疼痛感及不适感,4度:剧烈疼痛感。2结果:从临床疗效看,显效28例,有效12例,无效0例,因此总的治疗有效率为100%。从患者的疼痛程度来看,疼痛为0度的患者12例,1-2度28例。术后全部患者疼痛缓解理想。分析讨论:椎间孔镜脊柱微创技术的目的是在椎间盘纤维环外手术,彻底清除突出或脱垂的髓核和增生的骨质来解除对神经根的压力消除由于对神经压力造成的疼痛。手术采用的是局麻治疗,术前也不需要禁食禁水。手术中病人意识清醒,可以把手术中的感受与手术医生交流。另外,椎间孔镜系统从腰椎一旁进入,利用了人体骨骼结构的自然通道,所以不用切除骨骼、韧带,对病人腰椎的稳定结构没有损伤和破坏。一般情况下,病人手术后2小时,就可以下床。在手术创伤方面,由于椎间孔镜手术是在镜下完成操作,皮肤上只有一个7毫米的微小切口,出血极少,可以完全达到开刀手术效果,还避免了传统开刀手术的大损伤、大出血及昂贵的内固定材料。该手术优势如下:优势一:安全绿色通过侧方入路到达目标区域,避免传统后路手术对椎管和神经的干扰,不咬除椎板,不破坏椎旁肌肉和韧带,对脊柱稳定性无影响。优势二:修复功能多角度双极射频电极能在低温下直接消融髓核、修复破裂的纤维环。优势三:目的直接镜下准确摘除突出髓核,手术效果与椎间盘手术的黄金标准--显微镜下椎间盘切除术相一致。优势四:适应症广能处理几乎所有类型椎间盘突出,部分椎管狭窄、椎间孔狭窄、钙化等骨性病变。窥镜下使用特殊的射频电极,可型纤维环成型和环状神经分支阻断,治疗椎间盘源性疼痛。优势五:并发症低术中能消除神经根的水肿和无菌性炎症,盘外预防术后感染,创伤小,形成血栓和感染的几率低,术后不会在后方重要结构处留下瘢痕,造成椎管和神经的粘连。优势六:安全性高3局麻,术中能与病人互动,不伤及神经和血管,基本不出血,手术视野清晰,大大降低误操作的风险优势七:康复迅速术后次日可下地活动,平均3-6周恢复正常工作和体育锻炼。能够快速减轻患者痛苦,减轻身体不适,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具有较高的推广与应用价值。
本文标题:1b.椎间孔镜技术推广使用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846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