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与就业问题研究
第1页共9页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与就业结构问题研究摘要本文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中国人口年龄数据和以分行业经济活动人口就业数据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发现,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正处在“人口红利”期,并在未来几年内趋向老龄化,老少比结构严重失调,社会负担加重;而且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适龄劳动人口(经济劳动人口)正逐渐转向第三产业部门。关键词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就业结构人口红利SPSS一、引言(一)研究背景及意义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2009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347亿人,新生婴儿数量为1615万人,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数量为1.297亿,死亡人口为943万人,净增人口为672万人。近三十多年来,我国实行的控制人口的生育政策,使中国仅用了25年左右的时间就走完了发达国家40到100多年才完成的现代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过程。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进入了劳动年龄人口所占比例较高、老少被抚养人口所占比例较低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黄金时期”,即出现了劳动力供给充足,人口负担系数相对较轻,对社会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时期。然而,中国是在人均GDP不足1000美元的情况下完成传统的人口转变,步入老年型社会,即使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人均GDP应达到3500美元(赵晓辉,2007),未来半个世纪内将始终面临“未富先老”的矛盾。因此,关注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不能不关注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每年以超过8%的速度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良好的经济发展前景,为吸纳更多人就业,解决国内就业问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是,我国人口基数大,适龄劳动人口众多,国民教育水平较低,就业矛盾十分突出。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同时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速度的加快,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第2页共9页问题的相互交织,使得我国面临严峻的就业问题。另外,就业结构关系到社会阶层的形成与发展。社会阶层的形成以就业结构为基础。就业结构的不同划分方式决定了劳动者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构成社会阶层最主要的方面。就业结构的变化必将引起社会阶层的变化。就业结构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产生影响。因此,对就业结构的研究有利于分析我国各个社会阶层的现状及未来国民经济发展的趋势。本文通过对近几年的中国人口年龄数据和就业人员相关数据的分析,以揭示目前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动情况和就业结构现状,为我国更好地制定人口发展政策和就业政策提供相关参考。(二)研究思路与方法本文截取2001年至2009年的相关数据,并利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其进行处理,以描述统计分析方法揭示中国了人口年龄结构与就业结构的表层现状;通过回归分析建立我国人口总量与三次产业就业人员数量回归模型,以揭示我国人口总量与三次产业就业人数之间的关系,并提出针对性意见和建议。(三)文献综述1.配第-克拉克定理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Clark,1940)在配第的研究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分布的演变及发展趋势。克拉克以三次产业分类法为基础,按照时间序列,整理了若干国家的统计资料,通过分析各国的人均GNP和劳动力在各产业中的分布情况,他发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逐渐向第三次产业移动。他指出,劳动力在产业间的这种转移是由于收入差异而产生的,劳动力总是向高收入的产业转移,从而使第一次产业的劳动力不断减少,第二、第三产业的劳动力逐渐增加。这一理论被后人称为“配第一克拉克定理”。克拉克还从消费结构等方面分析了第三产业劳动力相对比重上升的原因,他认为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个人收入中用于支付生活必需品的支出比例将减少,而用于服务消费的支出却不断增加,这使第三产业劳动力就业人数必须大大增加才能满足这种消费结构的变化。另外,第三产业中信息产业的发第3页共9页展,需要大批具有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劳动力,第三产业收入弹性相对于其他产业占有优势地位,也吸引着更多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2.库兹涅茨的研究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Kuznets,1957,1966)对就业结构进行了广泛研究。在1971年出版的《各国的经济增长:总产值和生产结构》一书中,库兹涅茨运用大量数据资料,对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研究了三次产业就业结构的演变规律。库兹涅茨把三次产业分为“农业部门”、“工业部门”和“服务部门”。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断提高,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都将发生变化,虽然变动的具体数值不同,但两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其变化趋势为:农业部门所占的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趋于下降,而工业部门和服务部门所占的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趋于上升。库兹涅茨还指出,在各部门内部,就业结构的变化也存在差异。如在制造业内部,与现代技术密切联系的新兴部门增长得最快,新兴部门就业人数在制造业就业中的比重逐渐上升;而一些传统的制造业部门就业比重却出现下降。在服务业内部,需求增长较快的部门就业比重也上升较快。(四)概念界定人口年龄结构是指一定时间和地域内按人口出生年份来划分的人口总体内部的比例关系,各个组成部分在量上的比例关系。它属于人口最基本的自然结构系统,既是自然的,也是社会的、历史的。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口年龄结构特征,同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人口政策紧密相连;反之,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也会影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口红利有两种定义,国外学者认为人口红利是指人口转变过程中,有效生产者的人数增长速度快于有效消费者人数的增长速度,可能使消费增长、生活水平提高,也可以投资于人力资本或物质资本,这一切都有可能导致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国内学者所指的人口红利,虽然涵义上与国外基本一致,但表述和计算方法不同。人口红利是泛指在人口转变过程中,在给定的经济条件下,由于人口死亡率、出生率降低导致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所带来的经济效果。第4页共9页就业结构是指社会劳动力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的分布、构成和联系。按照不同的划分方式,就业结构可以分为不同的方面,如就业的产业结构、就业的城乡结构、就业的地区结构、就业的所有制结构、就业的知识结构等。就业结构衡量的是就业人口的就业分布状况,其基本的研究对象是就业人口。二、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与就业结构现状分析通过描述统计以及相关图表,分析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与就业结构的变动情况。(一)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呈现老龄化图1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图从图1可以看出,25-34岁年龄组人口数呈逐渐下降趋势,45-54岁人口数和55-64岁人口数呈逐渐上升趋势,这说明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正在逐渐呈现老龄化趋势,而且在今后这种趋势还会表现的更加突出和明显。就整体而言,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正处在“人口红利”时期,适龄劳动人口数量居多,即劳动力出现了富裕情况。2009年,我国适龄劳动人口数达到了97969.19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73.41%,我国国民经济每年以超8%的速度向前快速发展,富余劳动力正好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二)中国分行业就业情况由图2可以看出,从事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员在逐渐减少,由2001年的36513.0万第5页共9页人减少到2009年的29708.0万人,年平均较少756.1万人;而从事第二、三产业的人员正在逐渐增多,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员平均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103.29%和103.10%,就业人员年平均增长675万人次和796.88万人次。这与我国经济发展政策以及高等教育普及程度有关。通过该图还可以得出,我国就业人员正在向第三产业聚拢。图22001年-2009年我国分行业就业结构图(三)就业人口回归模型以人口总量为因变量,以三次产业就业人数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通过对原始数据的处理分析,该数据适合做回归分析,因此模拟以下回归模型。图3第一产业正态分布P-P概率图P-P概率图是根据变量的累积比例对所指定的理论分布累积比例绘制的图形,通过图第6页共9页3可以发现,该数据服从正态分布。图4第一产业无趋势正态分布P-P概率图图4也可以说明第一产业服从正态分布。通过对第二、三产业做相同的分析发现,第二、三产业也服从正态分布。通过运行SPSS软件,建立回归模型:Y=52283.005+0.999X1+1.059X2+1.070X3SE=15214.6520.2650.2550.081T=3.4363.7694.14913.153Y:人口总量X1:第一产业就业人数X2:第二产业就业人数X3:第三产业就业人数R=0.999999.0R2调整998.0R2Std.=81.2919D.W.=1.234通过分析可知,该模型可决系数相当高,自变量可以解释方程99.9%的部分,同时该方程通过了T检验,D.W.检验值是1.234,基本上通过了检验,即不存在自相关。由表1可知,回归方差通过了F检验。表1方差分析表ANOVAbModelSumofSquaresdfMeanSquareFSig.1Regression3.184E731.061E71.606E3.000aResidual33041.88856608.378Total3.187E78a.Predictors:(Constant),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b.DependentVariable:人口总量第7页共9页由表2可知,该方程各系数均通过了T检验,概率值均小于0.05,说明该方程能够很好地解释中国人口总量的发展趋势。表2方程系数表CoefficientsaModelUnstandardizedCoefficientsStandardizedCoefficientstSig.BStd.ErrorBeta1(Constant)52283.05515214.6523.436.019第一产业.999.2651.3733.769.013第二产业1.059.2551.2274.149.009第三产业1.070.0811.16013.153.000a.DependentVariable:人口总量从散点图可以看出,绝大部分观测量随机地落在±2的范围内,预测值与学生化残差值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所以回归方程满足线性与方差齐性的假设且拟合效果较好。图5人口总量预测值与学生化残差散点图由回归方程可知,人口总量与第一、二、三产业的弹性系数分别是0.999、1.059、1.070,因此,第二、三产业吸纳了较多的人口,而第三产业吸收的就业人员最多,这与我国实行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经济政策相吻合。三、结论及建议(一)结论第8页共9页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正处在“人口红利”期,并在未来几年内趋向老龄化,老少比结构严重失调,社会负担加重,并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继续普及,这种现象会越来越严重。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我国适龄劳动人口(经济劳动人口)正逐渐转向第三产业部门,经济产业布局将逐步趋向合理化。(二)建议中国应该继续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继续以“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为促进就业方针。通过发展经济、调整经济结构以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就业,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规模,把失业率控制在社会可承受的限度内。根据本文分析的结果以及我国为促进就业制定的相关政策,提出以下建议,以供参考:1.实行适度宽松的计划生育政策改革开发以来,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为世界控制人口数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同时,这也使得我国人口结构类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子女,并且随着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由于人们的工作性质和思想观念的转变,不结婚和晚婚人群日益增多,我国新生婴儿出生率持续下降,严重影响我国人口发展。在未来几年,我国会进入老龄化社会,并且老少比会严重失衡,为了解决这一现象,我国政府应采取适度宽松的计划生育政策,以此来提高新生婴儿出生率,优生优育,提高我国人口质量。2.通过发展经济扩大就业我国政府在制定
本文标题: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与就业问题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847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