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历年名词解释汇总
行车视距:是指为了行车安全,在道路设计中应当保证驾驶人员在一定距离范围内能随时看到前方道路上出现得障碍物,或迎面驶来的车辆,以便及时采取刹车制动措施,或绕过障碍物。这个必不可少的距离称为行车视距。停车视距:汽车行驶时,司机看到前方障碍物后,紧急、制动至达到障碍物前安全停车所须的最短行车距离称为停车视距。会车视距:指对向行驶的车辆在同一道路上相遇,又来不及错让时,必须采取制动刹车所需要的最短安全距离。回头曲线:山区因地形地质条件自然展现困难时,为盘旋上下山需设置“回形针”形状的曲线,其圆心角接近或大于180度。路拱:为防止雨水渗入路基降低路基强度以及减少轮胎与路面之间的摩擦力,路面常做成中间高并向两侧倾斜的拱线。纵坡:道路中心线的纵向坡度,以百分率表示。在保证排水要求的条件下,设计中应尽可能采用较平缓的纵坡。合成纵坡:在有超高的曲线上,路线纵向坡度与超高横向坡度作组成的矢量和。路缘石:路面边缘与其他结构物分界处的标石。路肩:公路或郊区道路上,位于车行道外缘至路基边缘,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部分,称为路肩。视距三角形:最靠右侧的直行机动车与右侧横向道路上最靠中心线驶入的机动车在交叉口相遇的冲突点起,向后各退一个停车视距,将这两个视点和冲突点相连构成的三角形称为视距三角形。道路服务水平:以道路上的运行速度和交通量与可通行能力之比综合反映道路的服务质量。交织:行驶方向相同的两股或多股交通流,沿着相当长的路段,通过驾驶改换车道使交通流彼此穿插对方路径进行的交叉运行。交织长度:可以使进环和出环的两辆车在环道上互换一次车道,完成一次交织,在这个交织时间内车辆行驶的长度。分岔点:交叉口内同一行驶方向的车辆,向不同方向分开行驶的地点。交汇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小的角度向同一方向汇合行驶的地点。冲突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大的角度(或接近90°)相互交叉的交会点。道路用地面积率:城市道路用地包括停车场用地的面积,占城市总用地面积的比例,一般为8%~15%。面控制:又称区域控制,是城市道路交通控制的高级形式,可对某区域道路网内的交通流进行联网协调控制。渠化交通:在交叉口合理地布置交通岛、交通标志、标线等,把不同行驶方向和车速的车辆分别规定在有明确轨迹线的车道内行使,避免相互干扰,从而减少车辆之间以及车辆与行人之间碰撞的可能,提高交通安全性和通行能力。绿波交通:指在一系列交叉口上安装一套具有一定周期的自动控制的联动信号,使主干道上的车流依次到达前方各交叉口时均会遇上绿灯。绿色交通:广义上是指采用低污染,适合都市环境的运输工具,来完成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种交通概念。狭义指为节省建设维护费用而建立起来的低污染,有利于城市环境多元化的协和交通运输系统。从交通方式来看,绿色交通体系包括步行交通、自行车交通、常规公共交通和轨道交通。绿信比:指交叉口红绿灯在一个周期内显示的绿灯时间与周期长的百分比。公交线路重复系数:是指公交线路总长度与公交线网总长度之比,μ=L线/L网。通常公共汽车线路的μ值约在1.25-2.5之间。公交线路运载能力:单位时间内(通常以小时计)沿路线一定的方向(单向)所能运载的乘客数。站点通过能力:单位时间内,满足乘客上下车时间的条件下,一个公交站点允许通过的最大车辆数。自行车活动范围:如果居民汽车出门所花的时间等于乘公共交通车辆所花的时间,则他在这段时间内所到岛的距离范围,称为自行车活动范围。最佳活动范围3--4公里。道路等级结构:根据城市道路的通过能力和承担的交通量来划分城市几级道路。路抛制:即出租汽车在道路上流动招揽乘客,采取挥手即停的服务方式,方便乘客。飞行区:供飞机在地面上运行的部分,一般布置有飞机的起落跑道、滑行道、停机坪(包括等待起飞机坪)、迫降带、飞机维修机库和机坪等。航站区:供旅客和货物办理手续和上下飞机的部分,一般布置有航站楼、机场地面交通设施、指挥飞机飞行和技术保养的设施。Tod(TransitOrientedDvelopment)公交导向发展,通过发展公共交通,特别是轨道交通,把城市与主要的周边城镇和经济活动中心连接起来,在车站和沿线进行密集开发,将居住、工作、商业中心集中在车站附近,方便步行,引导人们更多使用公共交通,减少私人汽车使用。BRT:快速公交系统(BusRapidTransit)是一种新型公共客运系统,是一种大运量交通方式,通常也被人称作“地面上的地铁系统”。利用现代化公交技术配合智能交通和运营管理,开辟公交专用道路和建造新式公交车站,实现轨道交通运营服务,达到轻轨服务水准的一种独特的城市客运系统。LRRT:轻轨快速交通(LightRailRapidTransit)是一种新的城市交通模式,是以现代化程度较高的有轨电车和隔离程度较完善的线路为基础构成的城市交通。TDM:交通需求管理TDM(TravelDemandManagement)是指运用经济和法规等手段对交通需求量进行科学地控制与调节,削减不合理的交通需求,分解、转移相对集中的交通需求,从而使供需达到相对平衡,以保证城市交通系统的有效运行,缓解交通拥挤,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质量。OD调查的目的为了得到现状出行生成形态、交通设备资料土地使用动态及影响交通的社会经济等因素。OD调查:(OriginDestination)即交通起迄点调查又称OD交通量调查,OD交通量就是指起终点间的交通出行量。期望线:往返和巡回出行在不同的空间位置发生,将发生在起点区和终点区的出行汇总后,得到城市居民出行的期望线图,表示居民出行活动中各个联系防线及其联系强度,大致反映居民出行的空间分布特征。货流中心:将城市货物储存、批发、运输组合在一起的机构,集储存保管、集散转运、流通加工、商品配送、信息传递、代购代销、连带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这种现代物流形式要求根据划分的物资配送区,合理布局货物流通中心。铁路编组站:办理大量货物列车的解体、编组作业的专业技术站。除办理通过列车外,主要办理大量改编车流,解体和编组各种直达、直通、区段、沿零摘挂以及小运转列车。道路红线:红线是指指城市中的道路用地和其他用地的分界线。其路幅宽度称为红线宽度。竖曲线:在纵断面设计线的边坡点处,为保证行车安全,缓和纵坡折线而设的曲线称为竖曲线。车流密度:单位长度的路段内通行的车辆数量。车头间隔:前后相邻两辆车的车头之间的距离称为车头间距。匝道:用以连结上下各层道路供左、右转弯车辆行驶的道路。出行分布:出行时辰分布:城市居民的出行量在一日中各时段的分布状况,出行空间分布(与用地性质有关)指居民的出行量在城市不同空间上的分布状况。运营速度:它是车辆在路线上来回周转的速度(V营),衡量整个客运企业或某路线上车辆运营情况的,是标志客运工作好坏的一项重要指标。环形交叉口:在几条相交道路的平面交叉口中央设置一个半径较大的中心岛,使所有经过交叉口的直行和左转车辆都绕着中心岛作逆时针方向行驶,在其行驶过程中将车流的冲突点变为交织点,从而保证交叉口的行车安全,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立体交叉口:简称立交,系指用跨线桥或地道使相交道路在不同的平面上相互交叉的交通设施。将车道空间分离,从而避免交叉口冲突点的形成,保证交通安全,大大提高了道路的通行能力和运输效率。锯齿形边沟:街沟纵坡(或平石纵坡)由升坡到降坡再到升坡,如此连续交替进行,街沟的纵坡如同锯齿形状的,称为锯齿形街沟。分车带:在车行的路面上设置的划分车辆运行路线的绿带。拱桥矢跨比:拱桥的矢跨比是拱桥的拱圈的的计算矢高f与拱桥的计算跨径L的比值,即f/L,又称矢度。超高:指的是为抵消车辆在平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保证汽车能安全、稳定、舒适地通过平曲线,在该路段横断面上设置的外侧高于内侧的单向横坡。超高缓和段:为了使道路从直线段的双坡面顺利转换到具有超高的单坡面,而设置的渐变过渡段称为超高缓和段。客运周转量:客运周转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运送旅客数量与平均运距的乘积,计量单位是“人公里”。交通等时线:指用出行时耗绘制而成的区域范围线,在这条闭合线上的任意一点到所指定的中心所花的出行时耗相等。由城市的某一吸引点出发,在规定的出行时耗内可达到的用地范围,可以反映该地区的交通便捷程度,等时线图反映了居民到吸引中心所需花费的最大出行时间,以及该中心在不同出行时间内所能服务的用地范围。
本文标题: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历年名词解释汇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878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