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日本的最新国土规划——国土形成规划研究
日本的最新国土规划——国土形成规划研究作者:姜雅来源:国土资源情报浏览:621一、日本国土形成规划的背景1.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和东亚经济正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期地球环境问题必须依靠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整个地球要像一个大家庭一样共同面对环境问题。还有全球化竞争,各地区所面临的竞争将会由本国、全亚洲扩展到全世界。与亚洲各国的交流和合作也将变得空前频繁和重要。2.人口减少和老龄化时代的到来预计今后日本将真正迎来一个人口负增长时期。日本人口的出生率在2005年仅为1.26%,在2006年出现了6年不遇的人口出生率上涨现象,但也只是达到了1.32%,依然很低。根据国立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预测,2020年日本的总人口约为1.2274亿,2030年将降低为1.1522亿,2050年将降低为9515万人左右;总人口中老人的比例2005年为20%,2020年将近30%,2030年将超过30%,2050年老人将占到总人口的近40%。3.高度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近年来日本的信息通讯技术飞速发展,给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大大提高了产业生产的自动化,使人与人之间的联络空前频繁,使国民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例如,随着因特网的不断利用,更具开放性等特征的多样化服务开始登台亮相,如博客、百科社区等,网络把每一个人的知识与智慧在英特网聚集和活用,并且数据和链接地址一旦被公开,任何一个人都能自由使用和访问。上述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被细分的各领域的知识可以汇集,人们可以超越空间相互协作,可以说,日本已经渐渐迎来了一个“智慧被集结”的时代。4.国民意识和价值观的转变随着日本的社会成熟化程度的提高,国民回报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意识日益提高,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因此若发生自然灾害志愿者活动会更加广泛。在这种情况下,NPO组织、企业等多元化的社会主体不仅逐渐承担起以前政府承担的职责和义务,还在更加广泛的范围内发挥着“公共”主体的作用。5.国民生活方式的多样化转变随着价值观的多样化和可自行安排的业余时间的增多,人们对于各种生活方式的选择性也大大增加,出现了网上办公等工作方式的多样化,大城市的居民纷纷到郊外的农山渔村去居住,生活圈扩大,居住方式多样化等。并且,日本在战后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随着小家庭化和年青人独居化的进展,老年人独自生活的家庭形式也逐渐增加,出现了家庭形式的多样化。为了方便照顾老人和帮助子女带孩子,越来越多的父母和孩子将会出现近距离分别居住的“近居”现象。同时,也开始出现了一人从事多份工作或乐于从事多份学习及研究活动的现象,因此同一个人在不止一处地方同时居住的“二地居住”现象也逐渐增加。二、日本将要面临的新课题1.人口的减少和老龄化问题根据人口预测,日本的人口数量将在2006年达到高峰,随后将转向减少。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其结果是,距中心城市较远的农村地区可能出现人口的大量减少,人口密度过低甚至无人居住的地区增加,越来越多的森林无人管理,农地撂荒。在这种趋势下,如何维持区域社会的运转并使国土得到适当的维护将成为重要的政策任务。2.跨越国界的地区间竞争问题近年来,由于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日本经济的低迷,日本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相对下降,反映在国内的区域经济格局上,则是东京以外的地区普遍出现企业向东亚国家转移带来的产业空心化和就业机会的减少。提高地区间的国际竞争力和实现日本的经济复苏将成为日本下一历史阶段所要面临的重要课题。3.人与自然关系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规划认为,日本过去的经济活动大量地消耗了国内外资源,给国内外的环境带来了很大的负荷。今后日本应对资源高消耗型的社会经济活动方式进行重新审视,力争实现循环型、自然共生型的国土应用。规划指出了日本目前在国土与国土资源管理方面存在4个方面问题:①在水资源方面,大城市及郊区缺水的发生频率较高,土地开发造成水源的枯竭和河流流量的减少,封闭性水域及自来水水源存在水质问题;②由于林业生产活动停滞,森林管理水平下降,木材自给率也降到了20%以下;③海岸环境劣化有所发展,一方面自然海岸在减少,另一方面仅存的自然海岸也大多受到侵蚀;④在粮食自给率下降的同时,耕地撂荒现象增加,农地管理水平下降。4.投资能力的制约问题日本的国土基础设施建设在经济高度成长时期以“赶上欧美水平”为目标,致力于解决数量上的不足,取得了相应的成果。今后,为了在人口减少趋势下维持区域社会水平而需要提高人们出行的方便程度,为了适应跨越国境的地区间竞争而需要强化国际交流基础设施,为了形成循环型和自然共生型社会等,都对国土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过去所建造的国土基础设施已经进入需要陆续更新的时期。一项专门研究表明,到2020年左右更新维护投资的需求将对新建投资造成较大的规模制约。为此,避免重复建设、提高投资效率就将变得更加重要。5.中央依存型体制的局限性问题在以追赶欧美为目标的时代,日本的国土建设是在中央政府制定的统一标准之下各地方加以实施的,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果。但是这种中央主导的体制也带来了地方特色的丧失和地方对中央的依赖等负面影响。今后,在地方分权要求高涨的背景下,需要对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进行重新审视,构筑以重视地方的自主性和个性的发挥为前提的新型协调关系。三、规划目标在这样的背景和时代潮流下,为解决当前日本面临的这些主要课题,日本站在21世纪的端口,眺望21世纪中叶,提出了今后10年的国土规划目标,为应对全球化和人口减少而进行更有效的国土资源管理。总体目标有以下5个。1.通过发达的交通网路形成一体化无缝隙的亚洲通过在整个亚洲建立无缝隙交通网络形成能够一日往返的“东亚一体化”。在此基础上,通过广域地区自立协作发展达到整个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即形成根据自身特点而自主发展的广域地区,并通过10个广域地区的合作与互动实现整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2.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日本通过高效集约利用有限的国土资源、改善国际间竞争和提高科技水平来振兴经济社会,形成与世界同步发展的日本,实现高效的经济社会活动。3.形成具有超强抗灾能力的安全而有弹性的国土综合运用“防止”、“回避”、“减轻”等方面的对策,尽量减少自然灾害给国土带来的损失,构建一个具有超强抗灾能力、能灵活应对灾害的国土。4.美丽国土的管理与继承构建有利于全球环境保护、富有活力的环境,让人与自然在和谐中共同发展,让人民在高福利、高医疗保障、优美舒服方便的生活环境中得以富足安全地生活。在此基础上,通过振兴旅游产业、扩大日本在世界上的文化影响力等方式,让日本成为一个人人都想来、来了就不想走,能够让国民自豪于世的国土。5.形成以“新型公共主体”为支柱的地区建设所谓的新型公共主体包括由国家主导的地方公团、NPO组织、企业及个人等多元化的主体。利用后城市化时代日本国民及企业有志于回报社会并通过这些回报社会的行为来实现人生价值的观念,向地方分权,让国民成为国家国土资源管理的主体力量。四、规划的主要内容主要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国土规划的基本理念和时代背景。第二部分从8个领域分别进行政策基本方向的阐述。第三部分阐述的是10个广域地方圈如何划分,有哪些宏观上的政策方针等。其中第二部分的8个领域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地域的改善。阐述了要提高居住生活质量,构建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和充满活力的城市圈,构建美丽的农村,促进地区间人的交流与流动,并针对自然条件恶劣的离岛等地区如何进行治理做了单独的阐述。第二,产业方面。指出要通过技术革新提高生产力,开发新技术,搞活支撑地区发展的产业,保障粮食食品的稳定供给及谋求农林水产行业的新发展。第三,文化旅游方面。指出要建设文化气息浓郁的地区社会,振兴旅游产业,通过扩大日本的文化影响力,如向世界推广漫画等方式,让世界更加了解日本、喜爱日本,让日本成为世界人民都想来观光、来了就会爱上的有魅力的土地,让每个国民为自己的家乡而自豪。第四,交通通讯信息方面。指出要建立连接东亚及世界的国际交通、信息通讯体系,让日本国民到东亚各国可以当天往返。还要促进日本国内各个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建立国土干线交通网络。继续支撑城市与农村等生活圈更为广域化的地区交通、通讯体系建设。第五,抗灾防灾方面。指出要将抗灾防灾的软件与硬件设施结合为一体,利用抗灾性良好的设施,通过自助、共助、公助,建设一个抗灾性能超强的良好的国土空间。第六,国土资源及海域的利用与保全方面。指出要着眼于流域圈的国土管理,建设健全的水循环体系。要进行森林和农业用地的改善与保护,加强海域的利用与保护,实施各种政策对海陆一体的沿海地区进行综合管理,实现“国土的全民经营与管理”。第七,环境保护及景观形成方面。指出要构建人类活动与自然发展相协调的物质循环系统,维护形成健全的生态系统,建设有地区特色的景观。第八,由新型公共主体实现地区建设方一面。指出要将地方社团、非政府组织、企业、国民等组成多样化的“新型公共主体”,充分利用大学及科研机构的专家等地区外部的人才,让年轻人参与国土的规划与管理,重视民间主体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地区建设,让“新型公共主体”替代以前的国家主导成为国土形成规划的新主体。五、为实现目标所制定的政策措施1.老龄化及人口减少所带来的劳动力不足问题的应对措施随着人口不断减少,日本很多地方中小城市将可能消亡,由于人口衰减而导致无法提供基础社会服务的地区将不断扩大,日本提出必须结合区域发展采取相应的国土政策。结合地方中小城市发展的应对措施,鼓励人口两地流动,发挥地区特长吸引外来人才。同时,不能仅仅依靠本国的资本和人才来维持国家的活力,要积极地吸引外资和外国人才,制定有利于国外人才长期居住在日本的便利政策。外国高素质人才与本土人才拥有的不同思考方式、技术诀窍和文化等相互刺激和碰撞将成为创新的重要源泉。2.日本当前国际竞争力下降的应对政策日本国际竞争力自1990年后不断下降,甚至达到发达国家的最低水平,2000年后有所恢复。为保持和提高国际竞争力,规划认为日本应把东亚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拓展本国产业市场的商机,同时注重各地区人才资源等区域特色资源的有效利用,以旅游等第三产业为核心创造新的就业机会。除了强化日本国际观光战略外,随着东亚地区交通便捷性的提高,日本希望通过加大与东亚的联系,共谋生存发展。3.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应对政策由于农村山区人口的减少和老龄化,荒废的耕地和森林面积不断增加,需要对山地农田进行保护,恢复原有面貌;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需要加强环保措施,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优美的国土。具体分为以下7个力面进行努力:(l)依据《景观法》制定与国土规划相协调的景观规划,以期形成良好的景观;(2)以流域圈为单位,综合推进健全的水循环体系的维护和恢复、国土资源的管理、水网与绿网的形成等项工作;(3)通过加强管理,发挥森林与农地的多方面功能;(4)推进对海洋和海岸带的综合管理;(5)对国土利用的宏观平衡全国及各地区的森林、农地、居住用地等的面积比例进行重新审视,促进城市土地利用的秩序化和集约化;(6)综合运用“防止”、“回避”、“减轻”等方面的对策,尽量减少自然灾害给国土带来的损失;(7)通过形成紧凑型城市结构、推进资源高效利用型的地区发展等手段,实现减少资源使用量和废弃物排出量、减少环境负荷的目标。4.财政制约和自然灾害的应对政策面对严峻的财政制约,必须对已有的社会资本进行整备,并且充分利用已有的基础设施;应对可能发生的灾害,需要完善灾害的多重应对措施,实现安全、安心、安定的国土利用面貌。同时,利用后城市化时代日本国民及企业有志于回报社会并通过这些回报社会的行为来实现人生价值的观念,向地方分权,让国民成为国家国土资源管理的主体力量。以新型公共主体为基础进行地区建设,广泛地吸纳社会资金以解决国家财政困难5.以新型公共主体为基础的地区建设政策本次国土规划表明了国家旨在缩小地区差距的同时实现经济发展的资源利用方针,指出今后国土规划要从尊重地方的自主与自立性的角度出发,向中心与地方之间的相互协调为重点进行转变。为此,除需要在规划的制定过程之中保证公众与地方政府等多元主体的参与之外,还要明确国家所进行的资源利用规模和配置方针,并明确
本文标题:日本的最新国土规划——国土形成规划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899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