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湖泊生态系统-以长春南湖生态系统为例
湖泊生态系统——以南湖为例长春市南湖长春南湖公园位于吉林省长春市南部,是长春市的第一大公园,为全国第二大公园,其周围广泛分布有居民区和商业区。公园总面积2.38平方千米,其中水体面积为0.96平方千米,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南湖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为4.8,无霜期140~150d,年平均降水量为593mm,海拔高度为205~203m,为自东南部起伏平缓的丘陵高地,向南湖洼地不断倾斜。最大湖水深10m,平均水深达3.3m。长春南湖水源主要补给来自于大气降水、地表汇流和城市废水。生物组分按平均深度计,将整个南湖在垂直断面上划分为5层:水上层、水面层、水下0~1.5m层、水下1.5~3.0m层和底质层。水上层包括挺水植物的水面以上部分;水面层包括浮叶植物的叶子和漂浮植物的全部;水下0~1.5m层包括浮叶植物水下部分的1/3、挺水植物的水面以下部分、分布在水柱上层的浮游植物,以及分布在水柱上层的鱼类(鲢鱼、鳙鱼等)、浮游动物和微生物;水下1.5~3.0m层包括浮叶植物水下部分的2/3、分布在水柱下层的浮游植物,以及分布在水柱下层的鱼类(鲤鱼、鲫鱼等)、浮游动物和微生物;底质层包括附生藻类,以及底栖动物和底泥中的微生物。水生植物湖泊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主要包括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附生藻类(periphyton)、和大型水生植物(macrophyte).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特点表明南湖属于典型的温带城市富营养型湖泊.南湖共有浮游植物68属156种,分别属于淡水浮游植物主要的8个门:蓝藻门(Cyanophyta)、金藻门(Chrysophyta)、黄藻门(Xanthophyta)、硅藻门(Bacillariophyta)、甲藻门(Pyrrophyta)、裸藻门(Euglenophyta)、绿藻门(Chlorophyta)和隐藻门(Cryptoph}ta).其中,种类最多的是绿藻门.长春南湖水生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I)一浮游植物除浮游植物外,附生藻类和大型水生植物也是湖泊中的初级生产者。浮游植物、大型水生植物和附生藻类在净初级生产力中的比例分别为93%.6%和1%。大型水生植物包括挺水植物、漂浮植物、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根据1988年的调查,南湖共有大型水生植物20科42种。沉水植物的生物量在大型水生植物中的比例小于1%,种类主要有金鱼藻(Ceratcg}梅llumdemersum)、范草(Potamogetoncrispus)、轮叶黑藻(H州rallavartacallata)、水车前(Oaelaaalasmoides)等。长春南湖水生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II—附生藻类与大型水生植物房岩,徐淑敏,孙刚动物组分鱼类组成变化:南湖共有鱼类资源20种,隶属5科20属。其中,鲤科鱼最多,有15种,占尝种数的75%;其次为鳅科,有2种,占10%;鳃科、狗鱼科和塘鳄科各有1种,分别占5%。根据走源、分布和生态习性,可分为四大类群,即北方平原区系类群、北方山区区系类群、江河平原区系罄群和亚热带平原区系类群。南湖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常见鱼类以肉食性鱼类为主,许多是重要经济鱼类,女G青鱼、瓦氏雅罗鱼、翘嘴红蟹、狗鱼、鳃、长春稣等。70年代之后,种类开始减少。到了80年代初,鱼类主要组成转向鳃,卿,、鲤、草鱼等。随后采取的污水截流使情况有所好到1987年,常见种已增至13种,但狗鱼、瓦氏雅罗鱼、翘嘴红鱼、长春蝙等均已绝迹。在1992年开始的生态工程绢合治理中,大量放养鱼苗是主要措施之一,湖中鱼类组成以人工放养种类为主类(鲤鱼、鲫鱼等)、鲢鱼,鳙鱼最多,野生种类尸有葛氏妒塘鳄、麦穗鱼等少数几种。长春南湖富营养化进程中鱼类群落的变化长春南湖生态系统中的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发现浮游动物94种。其中51种为轮虫.浮游动物优势种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浮游动物的个体数量在夏季和秋季各出现一次高峰.浮游动物群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南湖为温带富营养化湖泊的特征.长春南湖水生生态系统中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刚叉2,郎宇3,房岩2南湖共采集底栖动物21种,以寡毛类(4种,占19.0%)、水生昆虫(10种,占47.6%)和软体动物(6种,占28.6%)3个类群为主。其中,寡毛类的水丝蚓和尾鳃蚓是最常见和分布最广的种类。水生昆虫主要种类为羽摇蚊幼虫;另外还可见到细长摇蚊幼虫、蠓蚊科幼虫和大蚊科幼虫.软体动物常见种主要为褶纹冠蚌,中华园田螺和赤豆螺。南湖底栖动物种类较少,优势种突出,水丝蚓(重污染或重度富营养化水体的指示种)和尾鳃蚓(中污染或中度富营养化水体的指示种)的数量约占底栖动物个体数量的66%,羽摇蚊幼虫(典型的富营养化水体指示种)的数量约占21%。长春南湖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孙刚盛连喜李明全陈北师范大学琳草地生态工程实验室术春‘30024)能量流动作者多年对长春南湖水体进行能量生态学研究的基础上,从生态系统水平进行了能流分析。到达南湖湖面的太阳总辐射为4969635.4kJ.m-2.a-1,植物光合作用固定了30244kJ.m-2.a-1的能量,其效率相当于入射太阳总辐射的0.6%。净初级生产力的15%被植食动物同化。植食动物同化的2391kJ.m-2.a-1能量,用于呼吸1467kJ.m-2.a-1,被食肉动物同化445kJ.m-2.a-1,被分解或未利用479kJ.m-2.a-1。食肉动物的总生产力为445kJ.m-2.a-1,呼吸消耗270kJ.m-2.a-1,被分解或未利用175kJ.m-2.a-1。与CedarBog湖、银泉(SilverSprings)相比,南湖植食动物对初级生产者的利用效率最低(15.0%),反映了富营养化湖泊的重要特点。非生物组分南湖(北纬43051}04},东经125018}23)位于吉林省长春市,是一个小型半封闭式的内陆湖泊,海拔214m,汇水区面积14.36km2。研究期间湖水面积8.528x105m2,最大水深6.65m,平均水深2.84m,最大库容量2.369x106m3,平均水力学滞留时间270d左右。该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盛行西南风,每年冰期约150d,无霜期140~150d,年平均降水量和蒸发量分别为576.3mm和1438.4mm}环境问题——重金属、富营养化问题重金属富营养化问题长春南湖曾经出现过很严重的富营养化现象,经过治理后,现已基本恢复正常水平。这里以2010年所做的相关研究为例简单介绍。影响因素分析结论长春市南湖水体富营养化评价与分析_王宏哲水质《长春水质污染评价状况》王才长春南湖水质分析评价与污染趋势预测_魏云慧Q&A
本文标题:湖泊生态系统-以长春南湖生态系统为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899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