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主观题答题要点精粹修改版
一、如何做1.文化的影响或作用或价值或功能:A.文化对社会的影响(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2)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①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并不是始终与经济发展完全同步的。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技、教育、人才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2)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①文化是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给予政治以重大影响。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国内: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质。国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3)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提高文化竞争力的重要性: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怎么办: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2)如何提高文化竞争力(文化软实力)①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③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④“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其他:大力发展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生产力的发展个人: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B.文化对人的影响(1)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2)表现: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3)特点: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4)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必要性:(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地位)(2)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3)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作用,就像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那样必不可少。(4)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重要性:(5)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6)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为什么说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但是,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个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怎样对待文化多样性(1)正确的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2)基本原则: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3)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华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4)借助传媒、网络、技术等大众传媒和知识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5)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克服“守旧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3.传统文化特点: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继承性:①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②传统建筑的继承。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世界上众多的古代建筑,成为展现各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③传统文艺的继承。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④传统思想的继承。传统思想,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对现代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发展道路都有深刻影响。怎样对待传统文化(1)“取其正确态度: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2)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3)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增强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4)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克服“守旧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4.如何对待外来文化(1)文化具有多样性,我们既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2)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3)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4)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克服“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5.全面认识教育的作用(1)教育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是一种综合的力量,其中科技和教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人类文化传承中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3)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作用,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6.归纳提升:文化对人的影响给我们的启示(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启示我们要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人们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2)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这启示我们要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能力,自觉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的熏陶,增强抵御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3)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启示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7.创新为什么要创新(1)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2)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的作用,既表现为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又表现为不断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3)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何进行文化创新①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②基本途径:一是(从创新与继承的关系看,)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既不能离开传统文化,又要体现时代精神。二是(从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看,)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③从文化创造的主体上看人民群众是主体,要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文化工作者要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④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⑤建设“学习型社会”8.中华文化特点: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源远流长侧重于从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点。是指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没有中断,其见证是文字和史书典籍。用汉字和历史典籍阐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①文字作为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从历史上看,我国历来十分重视历史资料的保存,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数量之多、规模之大,为世界所仅有。博大精深表现:独特性: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区域性;民族性原因:包容性(1)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包括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两层含义。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怎样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1)继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始终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性。(2)通过文化交流,借鉴吸收世界优秀文明成果,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包容性。(3)推进文化创新,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时代性。(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高中华文化的力量。9.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1)爱国主义精神与其他民族精神的关系: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相辅相成,无不体现着爱国主义这个主题。(2)爱国主义精神的作用:无论什么时期,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3)爱国主义的内涵: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4)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特征: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先进性P76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1)理论依据:①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②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③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④是中华民族之魂。⑤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2)现实意义:①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②当前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③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④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⑤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⑥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⑦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石和根本10.怎样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1)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主心骨”的作用。(2)必须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3)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4)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5)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⑹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11.怎样发展大众文化(1)国家:加强管理、正确引导。第一,应积极发展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大众文化;第二,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第三,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2)企业:①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②发展大众文化,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3)公民或青年学生:①要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②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拒绝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污染,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③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12.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或发展先进文化、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本文标题:高中政治文化生活主观题答题要点精粹修改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904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