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1111
书画和戏曲艺术充满魅力的课标要求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历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了解京剧等剧中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请结合下面“女”和“鱼”字的演变谈谈汉字的特点。1、汉字的起源——图画文字。(例如半坡彩陶上的象形字)2、成熟文字的出现和形成体系——商代的甲骨文。3、汉字形体演变: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一、汉字的起源与演变4、趋势:汉字发展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甲骨文特点:由于是刀刻的,所以其线条多方折,劲直为主,象形意味比较大,带有较明显的图画意味。金文特点:这种字体多是铸在青铜器上,故称为铭文或钟鼎文,也叫金文。这种字体盛行于西周。金文大篆相传是西周周宣王太史籀(zhòu)所创,是一种较为统一的文字,使用起来较为方便。小篆文字发展到小篆已经是相当规范,偏旁有统一的样式,笔画委婉曲折,粗细匀称,字形狭长。秦李斯峄山石刻隶书的出现是秦代书法发展的结果,大小篆的笔划由圆转改为方折。这个变化使得书写速度提高。汉:礼器碑汉隶:点画由匀称的弧笔变为粗细结合笔姿险峻的直笔。并在用笔上出现“蚕头燕尾”,曲折处由圆转改为方折。秦隶唐颜真卿多宝塔碑楷书到唐代已相当成熟,无论结构,用笔都已达到完善成熟的境界。完全摆脱了隶书的痕迹。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迄今为止世界上只有汉字的书写真正成为一门艺术。书法艺术主要通过汉字的用笔用墨、点画结构、行次章法等造型美来表现人的气质、品格和情操,从而达到美的境界。二、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特点代表人物和作品楷书笔画详备,结体严整,是规范化、标准化、楷模化的字体。实用价值很高。魏晋:钟繇、王羲之唐代:欧阳询(欧体)颜真卿(颜体)柳公权(柳体)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任情纵性,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唐朝:张旭、怀素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是一种最活跃的字体。它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东晋:王羲之、唐朝:颜真卿北宋:苏轼、元朝:赵孟頫、明朝:文征明观察图片图一图二图三图四图片中的书法作品分别是什么字体?楷书隶书行书草书毛笔朱砂墨宣纸荷叶端砚中国绘画的主要工具1、远古时代:彩陶画------《鹳鱼石斧图》。2、夏商周三代:人物肖像画------《人物龙凤图》等。3、秦汉时代:绘画门类丰富------《夫妇宴饮图》。4、魏晋南北朝时期:人物肖像-----《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5、隋唐五代时期:绘画的高峰,山水画、人物画都很繁盛。《步辇图》、《送子天王图》、《游春图》等。6、两宋时期:绘画艺术全面发展,宫廷画院最为活跃,风俗画是最大亮点。代表作《清明上河图》。7、元明清时期:文人写意画成就突出。元代王冕《墨梅》、明代徐渭《牡丹礁石图》、清代郑板桥《墨兰图》等。三、中国画的起源、演变及特点《人物龙凤图》《鹳鱼石斧图》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局部)东晋顾恺之《洛神赋(第一卷)》(局部)唐阎立本《步辇图》唐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片段.元王冕的《墨梅》笔墨丹青中国画笔墨丹青中国画徐渭《牡丹蕉石图》郑板桥《墨兰图》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不信试看千万树,东风吹着便为春。爱看古庙破苔痕,惯写荒崖乱树根。画到精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阅读这两首诗,谈谈文人画的精髓何在。意大利·米开朗基罗《西斯廷天顶画》(局部)郑板桥《墨竹图》仔细欣赏下面两幅图画,谈谈与西方绘画相比,中国画有些什么样的特点?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以形写神,强调“得意忘形”1、戏曲的发展历程:原始歌舞-----春秋战国优伶----元杂剧----京剧等各剧种2、京剧的形成:乾隆末年,徽班进京,道光年间徽汉合流,光绪年间走向成熟3、京剧角色:生旦净丑。艺术特征:念唱做打。乐器:打击乐和管弦乐。脸谱:(图片展示)4、除(全国性戏曲)京剧外,清朝各地还出现了名目繁多的地方戏曲剧种,如秦腔、越剧、川剧、粤剧和黄梅戏等。四、京剧的出现形成:a、乾隆末年,徽剧进京,风行一时b、道光年间,“徽汉合流”c、融合兼收,形成新剧种——京剧发展:a、同治、光绪年间,走向成熟,出现“同光十三绝”b、清末民初,成为全国流行剧种c、民国以来,走向世界(梅兰芳等)京剧是怎样形成的?清代沈容圃《同光名伶十三絕》畫像影响京剧的特点:京剧唱、念、做、打作为艺术手段京剧传统剧目的服装,基本上都以明代衣冠为归依根据不同的脸谱勾画,区分人物的忠、奸、善、恶,表现人物不同性格。按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创作者对人物的褒贬态度,分为生、旦、净、末各行当.程咬金廉颇包拯曹操生旦净丑生生行分为须生(老生)、红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等。为京剧中的重要行当之一。须生(老生):即中年以上的剧中人,口戴胡子(髯口),因性格与身份的不同,可分为安工老生或称唱工老生(如扮演帝王、官僚、文人等),靠把老生(如扮演武将),衰派老生(如扮演穷困潦倒之人等)。红生:为勾红脸的须生,如扮演关羽、赵匡胤等。小生:指演剧中的翎子生(带雉翎的大将,王侯等),纱帽生(官生)、扇子生(书生)、穷生(穷酸文人)等。武生:为戏中的武打角色,穿厚底靴的叫长靠(墩子)武生,穿薄底靴的称短打(撇子)武生。旦分青衣、花旦、武旦、刀马旦、老旦、贴旦、闺旦等角色。旦角全为女性。青衣:以唱为主,扮演贤妻良母型角色。花旦:亦叫花衫,以服装花艳为特色,以演皇后、公主、贵夫人、女将、小贩、村姑等角色为主。武旦、刀马旦:为演武功见长的女性。老旦:用本噪子演唱,多为中老年妇女。净亦叫花脸。净角指脸画彩图的花脸角色,看来并不干净,故反其意为‘‘净”净行分如下几种角色:以唱为主的铜锤花脸与黑头花脸;以工架为主的架子花脸,如大将、和尚、绿林好汉及武花脸与摔打花脸等。铜锤花脸称正净,架子花脸叫副净、武工花脸名武净,武二花脸言红净,在表演风格上均有不同的特色。丑剧中丑行勾脸,而勾画“三花脸”,面谱与花脸有很大区别。丑行又分文丑、武丑。文丑中又分为方巾丑(文人,儒生);武丑,专演跌、打、翻、扑等武技角色。根据动物属相,丑属牛,牛性笨,丑为笨的代名词。但舞台上的武丑亦叫开口跳,而能说能跳,表演出活泼伶俐,善演武功武技的角色,此与牛的丑笨性又完全不同。除京剧外,清朝各地还出现了名目繁多的戏曲剧种?豫剧、越剧、晋剧、粤剧、黄梅戏、评剧、汉剧等。你知道这些剧种分别发源于什么地方吗?反映了怎样的特点?河南、浙江、广东、安徽、河北、湖北浓郁的地方特色;反映了人们的生活状况和思想感情;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政治、经济的发展状况易错知识点1.不能说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只能说是目前已知的最早文字。2.中国“文人画”的突出特点不是画景而是写意。高考大揭密--------选择题易错分析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2008年高考山东文综10题)明清时期的山水画和19世纪中期的英国风景画,通常都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中西文化交流使两国的绘画风格相互交融B.相似的社会环境使两国绘画主题趋于一致C.明清山水画是商品经济发展在艺术上的反映D.英国风景画的出现是工业革命影响的结果【答案】D高考例析(2010年高考北京文综卷)元代《富春山居图》残卷分藏于海峡两岸。2010年初,两岸均有意联合展出该作品。下列作品与《富春山居图》同属于一个朝代的是()A.顾恺之《洛神赋图》B.吴道子《送子天王图》C.王祯《农书》D.李贽《焚书》【答案】C尝试命题1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扬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无奈;隋唐壁画则更多的宣扬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这种变化说明了()A.佛教文化的中国化B.中外文化的交融性C.艺术形式的多样化D.艺术内容的时代性答案:D尝试命题2(2011年深圳模拟)《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载:“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材料反映了戏曲()A.成为封建思想传播的工具B.成为市民主要生活娱乐内容C.具有社会教化功能D.出现追星现象答案:C高考例析(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卷)西方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一书中以下图表示公元600~1800年中国绘画的发展状况,约每200年间出现一个高峰。处于该图第一个高峰期的著名画家是A.顾恺之B.吴道子C.张择端D.郑板桥【答案】B尝试命题3以历史的视野和眼光看戏曲可以发现传统社会发展的轨迹。标志中国古代戏曲真正成熟的是元杂剧,从元杂剧中我们可以发现和捕捉到()①城市经济繁荣发达②市民阶层发展壮大③知识分子地位低下A.①②B.①②③C.①③D.②③答案:选B。尝试命题4(2011年东莞调研)北京奥运会的图标设计体现了中国悠久的文化。下图为其中的一组运动图标,你认为它的设计构思取材于中国书法艺术中的哪一种字体()A.行书B.隶书C.篆书D.草书答案:选C
本文标题: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111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905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