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纽约(NewYork),是纽约都会区的核心,也是美国最大城市,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人口8336697人,面积789平方千米(土地面积)。曼哈顿岛是纽约的核心,仅57.91平方公里。但这个东西窄、南北长的小岛却是美国的金融中心。位于曼哈顿岛南部的华尔街是美国财富和经济实力的象征,也是美国垄断资本的大本营和金融寡头的代名词。人口:超过150万陆地面积:24平方英里苏荷(SoHo)它位于美国纽约市曼哈顿岛的西南端,是一个占地不足0.17平方英里,居民人口约为6541人的社区,画廊多达70余家。苏荷区地方不大却以它独特的艺术风格及时尚著称,成为到纽约旅游的游客必到之处。作为世界闻名的艺术区,苏荷区原是纽约19世纪最集中的工厂与工业仓库区,上世纪中叶,美国率先进入后工业时代,旧厂倒闭,商业萧条,仓库空间闲置废弃。项目背景:五六十年代,美国艺术新锐群起,各地艺术家以低廉租金入住该区,眼光敏锐的画商在该区先后设立画廊,原在上城高级街区的不少老字号画廊也相继移来。世界现代艺术史的大师级人物;沃霍、李奇斯坦、劳森柏格、约翰斯等都是那里的第一代居民。一些画商也在那里设立画廊,一些现在较出名的画廊都曾是从苏荷区开始发展起来的。六七十年代之交,纽约市长作出具有高度文化远见的决定:全部保留苏荷区旧建筑景观,通过立法,以联邦政府的立场确认苏荷为文化艺术区。在1982年,苏荷的画廊逾千,艺术家逾万,“新美术馆”及世界顶级现代艺术馆“哥根汉姆下城分馆”先后落成,书肆、餐馆、咖啡座、时装店生意兴隆,一派文化气象,不少街道保留着19世纪鹅卵石地面,二者相映成趣。90年代,苏荷区租金飙升,过度繁华,艺术的活力与纯度不复当年,蜕变为高级旅游点。改造策略:纽约市政府与规划、立法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在社区居民的直接参与下,出台了“以旧整旧”改造的政策,其整体思想是充分利用苏荷区原有的文化氛围,做到高雅艺术与大众消费的结合,做到政府主导与企业参与的协调合作。在该政策的指导下,人们成功地改造了苏荷区,从此一个承旧启新的苏荷将在纽约市诞生。(1)铸铁建筑:这种新型建筑材料承重力强,又可以根据客户需要生产出千变万化的造型,用作工厂仓库、厂房的建筑材料是最合适的。一时间工厂主、商人们要求建筑师按照法国第二王朝的建筑风格,将铸铁弯曲、油漆,模仿成大理石圆柱和拱型窗户。到了19世纪末,几乎整个苏荷区都是这种铸铁工艺的建筑。(2)“统楼房”(loft):苏荷区大量闲置房屋,空间大,租金便宜,艺术家们纷纷租用这样的空闲房,俗称统楼房(loft)。苏荷区的人文环境因艺术家们而全然改观。(3)允许艺术家们自筹一部分资金与开发商一起建合作公寓。在统楼房的底层只能用于商业用途。这项政策颁布后,在艺术家们涌入苏荷的同时,画廊开始出现了。1978年,共有77家画郎在那里开业。(4)以艺术品经营市场为龙头,辅以餐饮业、酒吧业、旅游业、时装业,形成苏荷区独特的经济发展模式。在苏荷区,每一条街都有大大小小的画廊,欢迎人们免费参观。经验借鉴:(1)内城改造的目标是争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尤其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苏荷的改造把保护文化遗产摆在第一位,以“以旧整旧”方式保护好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铸铁建筑,同时保证艺术家们的生活创作不受打扰。其艺术氛围和旧城风情促进了物业的升值,更带来了经济效益的提高。(2)苏荷区的成功改造得益于不同利益团体的呼声都能够得到反映,确保了社区绝大多数公众的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市政府在需要做决策时,广泛吸收了各方面的意见,协调各方面的利益,提高决策科学水平,减少失误。(3)注重发挥城市政府行政职能和市场机制的双重优势,共同完成内城改造任务。开发商的介入解决了政府在苏荷区建筑内部改造中资金不足的问题,而且其高效率的运作模式促进了经济效益的提高。非营利组织和社会团体在苏荷改造中发挥了参政和执政的作用,有利于降低城市治理成本。苏荷成功的改造可谓是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分工协作协调发展的结果。
本文标题:纽约苏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923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