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化工事故案例分析事故3:非法小化工厂发生爆炸事故•6日15时30分许,位于松北区松浦镇东明村的新光化工厂发生稀料储存罐火灾事故,事故造成3人轻伤,无人死亡。经现场调查,该企业共有8个罐,其中4个罐中装有生产原料,另4个为空罐,原料的主要成分为苯类和烯烃块类有机物。火灾造成4个原料罐起火,并有1个罐发生爆炸。爆炸的罐中约有4吨原料,在灭火中,消防水全部进入该企业的应急储存池,爆炸罐内物质一部分挥发到大气中,另一部分除残留在罐体内,还洒落在该企业厂区内,但未扩散出厂区。•事发现场距松花江约3公里,周围没有地下排水管网,附近1公里内也没有居民,距离最近村的井水只供畜禽饮用,居民吃自来水。•该企业没有任何环保审批手续,曾经被有关部门取缔,该化工厂负责人写下书面承诺不再进行生产,到发生火灾时刚刚开始非法生产不到3天,属于擅自投入生产。经初步确认,事故原因为工人违章操作所致。事故4:关键词循环泵电机进水跳车•1995年2月28日,某化肥厂气化车间洗涤塔循环泵电机进水烧坏,造成系统停车5小时。•事故经过•28日17时15分,气化203岗位对检修完的A#洗涤塔循环泵试车。首先对泵进行全面检查,其中对泵入口管线上的仪表根部阀用扳手进行确认,•当打开泵入口球阀时,大量黑水从入口管线仪表根部阀喷出,致使正在运行的相邻的B#洗涤塔循环泵电机进水烧坏,造成B#气化炉断激冷水。17时36分,气化炉液位低引起气化装置连锁跳车。•原因分析•1.操作工责任心差,开车前对应确认的阀门虽然进行了确认,但确认不到位。•2.电机接线盒防水性能不好,造成电机进水。•3.车间工艺管理不到位,票证检查制度执行不好。•防范措施•1.运转设备的开停及试车,应严格执行票证检查制度,逐条进行落实。•2.加强对员工责任心的培养,提高员工业务素质。•3.对电机接线盒的防水功能进行改造。事故5:关键词煤磨机水冲地绝缘跳车•1996年1月14日,某化肥厂气化车间临时工用水冲地,造成煤磨机跳车及电机绝缘低不能开车。•事故经过•14日中班,煤磨机开车后,23时15分临时工用水冲地时,污水溅入控制柜内造成煤磨机跳车,因煤磨机电机绝缘低不能开车,煤浆储量低,气化系统于15日6时10分被迫停车。•原因分析•1.临时工安全意识差,用水冲地使污水溅入控制柜内,造成跳车及电机绝缘低。•2.控制柜设计位置不合理,门关闭不严,防水性能不好。•3.车间对临时用工管理不善,无人监护管理。•防范措施•1.对临时用工要加强教育和管理,临时工在关键部位干活时,要有人监护。•2.对煤磨机控制柜进行技术改造,增设防水保护设施。事故6:化工安全事故集--液氨软管爆裂•2003年9月5日,江西某化肥厂一辆正在充装液氨的罐车,装卸软管液相管突然爆裂,液氨大量外泄,致1人死亡。这起事故涉及到江西、河南、湖南3省4个单位、多名事故责任人。事故调查难度较大,既有其特殊性,又有此类事故的共性,事故教训十分深刻,应当引以为鉴。•一、事故经过2003年9月5日上午,河南省某运输公司一辆液氨罐车到江西某化肥厂充装液氨,车主卢某是个体运输业主,挂靠在该公司,因罐车自带的液氨充装软管与该化肥厂液氨充装系统接口连接不匹配,就向一旁同在该化肥厂等待灌装液氨的江西省萍乡市某厂罐车司机杨某借用充装软管。•9时30分左右,在充装过程中,装卸软管的液相管突然爆裂,大量液氨外泄,瞬间液氨汽化,白雾顿时向周围扩散。此时,正在一旁工作或等候充装的人员共有4人:河南罐车司机、河南罐车车主卢某、该化肥厂液氨充装员、萍乡市某厂罐车司机杨某。事故发生后,其中3人迅速跑离现场,河南罐车车主卢某因躲避不及,中毒倒地,后经送医院抢救无效身亡。•9时30分左右,在充装过程中,装卸软管的液相管突然爆裂,大量液氨外泄,瞬间液氨汽化,白雾顿时向周围扩散。此时,正在一旁工作或等候充装的人员共有4人:河南罐车司机、河南罐车车主卢某、该化肥厂液氨充装员、萍乡市某厂罐车司机杨某。事故发生后,其中3人迅速跑离现场,河南罐车车主卢某因躲避不及,中毒倒地,后经送医院抢救无效身亡。•二、事故原因分析事故发生后,由该化肥厂主管部门牵头,安全、质监、工会、公安等部门参加,组成了事故调查组,聘请了技术专家,对事故全过程进行了调查分析。1.事故发生时该化肥厂液氨充装系统没有超压,氨球罐安全阀没有起跳,液氨罐车及装卸软管的设计压力为2.16MPa,高于该化肥厂充装系统的工作压力,经专家认定,排除了系统超压充装。•2.爆裂的液相软管断裂成3节,其外表有破损痕迹,内层网状钢丝锈蚀严重,橡胶具有老化特征。经专家认定软管存在质量问题,也是发生事故的直接因素。萍乡市某厂有2套液氨装卸软管,一套是随罐车配带的,另一套是从湖南省某贸易公司购买的,2套软管经常更换使用。从湖南省购买的这套软管,既无产品合格证,也没有制造单位,属“三无”产品。事故发生后,调查组到湖南调查,发现这家贸易公司已经关闭,在工商部门的注册已经注销,店主不知去向。•萍乡市某厂的2套软管,其中有一套在2002年11月6日随罐车一起经过有关法定检测机构检测,检测结果为液相管合格,气相管不合格。由于检测单位没有在经过检测的软管管体上注明检测标志,时间一长,以至无法判定这2套软管是哪一套经过了检测,哪一套没有经过检测。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萍乡市某厂罐车司机使用的装卸软管是不合格的或者是没有经过检测的软管,并且还将这种装卸软管外借他人使用。•3.按照《液化气体汽车罐车安全监察规程》第47条规定,汽车罐车随车必带的文件和资料包括:汽车罐车使用证、机动车驾驶执照和汽车罐车准驾证、押运员证、准运证、汽车罐车定期检验报告复印件、液面计指示刻度与容积的对应关系表;在不同温度下介质密度、压力、体积对照表以及运行检查记录本和汽车罐车装卸记录等。•而事故罐车提供不出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及交通部门颁发的押运员证、汽车罐车准驾证,使用证参数与罐车铭牌参数不符。后经查实,事故罐车车主卢某没有经过安全培训,罐车没有登记,“六证”不全,罐车为非法运输罐车,不具有运输液氨资质。•4.充装现场不具备必要的充装条件,该化肥厂在汽车罐车充装站没有配备液氨充装软管,没有计量装置,没有装备气体浓度监测报警装置,没有安装气体泄漏自动切断联锁装置,安全措施不到位,充装人员在没有认真审查清楚罐车是否具有充装资质的情况下,就给罐车充装液氨,工作严重失职。•1.安全意识不强,自我保护能力差。根据规定要求,从事危险化学品作业人员一定要经过安全技术教育,熟悉其所运输介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安全防护措施,了解装卸的有关要求,具备处理事故和异常情况的能力,坚持按规定持证上岗,在各项安全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才能从事危险化学品的运输作业。而事故罐车车主是非法经营,由于没有参加安全知识培训教育,对液氨的化学性质以及液氨对人体的危害性认识不足,事故发生后不能有效地采取相应措施保护自己。•2.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液氨充装站应该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设计,要有符合国家标准的生产工艺、设备或设施,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配备合格的安全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通过这起事故可以看到,该化肥厂充装站存在设计施工中的安全隐患,如,充装站的选址不合理,有效空间小,不利于发生事故后人员撤离;充装设施不规范,没有自动紧急切断系统,等等。•3.加强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对“六证”不全的汽车罐车坚决不予充装。目前不少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为了能使产品尽快出售,对汽车罐车“六证”检查不严格,对“六证”不全的运输罐车也进行充装,这样做是对违规行为的放纵,非常不利于安全生产,同时也为安全事故埋下了严重隐患。•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应本着对国家负责、对人民生命财产负责、对社会负责、对企业负责的精神,加强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认真检查“六证”,对“六证”不全的罐车坚决不允许充装。各级执法机构,要加强监察执法力度,发现问题要坚决纠正。被挂靠单位也要加强对挂靠车辆的安全管理,尤其是对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这种特殊车辆,更要严加管理。•4.液化气体充装软管爆裂伤人事故是非常典型的事故,事故率较高,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如:2004年7月28日12时50分,中石化上海某公司聚氨酯事业部,一辆正在卸液氨的槽车金属软管突然爆裂,200多千克液氨外泄,造成48人中毒,其中10人中毒严重住院治疗。•2004年8月1日23时50分,福建漳州某合成氨厂,一辆正在装液氨的槽车金属软管突然爆裂,1t液氨泄漏,造成1死39伤,其中5人伤势严重。2004年9月2日,河北邯郸武安市某化工公司液氨罐车在另一化工公司厂区内充装液氨,因车带液氨软管爆裂,引发液氨泄漏,造成4人死亡、19人中毒。•因此,建议各级安全执法机构应当进一步加强压力管道、尤其是像液化气体充装软管这种类型的压力管道的安全管理,检测机构应在经过检测合格的软管管体上标注合格标志,充装使用单位在看到这种标志后才可使用。•5.企业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安全生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要从事故中吸取教训,举一反三。通过这起事故,对全厂各个岗位进行排查,查找事故隐患,发现后坚决整改,确保生产安全稳定进行。事故7:关键词空分氮气管线过氧•2002年4月24日,某化肥厂甲醇分厂2.5MPa氮气管线中氧含量超标,导致净化系统甲烷化炉超温,净化系统切气,影响合成氨产量20吨。•事故经过•19时50分,10000空分停车,液化装置维持运行,14000空分低压氮气通过连通管进入老氮透。4时25分,1000空分的空透开车,5时4分进入开车第三阶段,上塔压力从7KPa上升到12KPa,与此同时14000空分低压氮气出塔压力为9KPa,由于10000空分的调氮—1阀门内漏,空气窜人氮气管网,造成甲烷化炉超温,净化切气。•原因分析•液化装置利用14000空分的氮气开车,且在10000空分开车期间,仅靠一道调节阀调氮--1来隔离空气和氮气显然不可靠。在采用新的运行方式开液化装置时,没有经过充分论证,没有安全实施方案。•防范措施•改变任何的操作方法之前,均要进行综合分析,制定切实可行、可靠的实施方案后再执行。事故8:关键词框架误停车•2002年8月21日,某化肥厂尿素分厂尿素I工段出现误停车,造成系统停车1小时05分,影响尿素产量9.5吨。•事故经过•21日10时55分,尿素I控制室人员听到现场有呲漏声,班长立即出去确认,因氨雾大,无法靠近泄漏的具体部位,判断为一吸塔视镜呲漏,命令总控岗位做紧急停车处理。当中压压力降为1.3MPa时,发现是预精馏气相取样阀未关。•原因分析•1、分析工取样时,打开取样阀时堵塞,离开现场时未及时关闭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2、班长及总控人员判断不准确造成误停车。•防范措施•1、分析工打开分析取样阀离开现场时,必须及时关闭取样阀,以免堵塞的管道突然冲开。•2、事故状态下,操作人员必须沉着、冷静、措施得力。事故9:关键词甲醇精馏淹塔停车•2003年2月28日,某化肥厂甲醇分厂精馏系统的常压塔出现淹塔现象,造成系统停车,直接经济损失980元。•事故经过•28日13时20分,加压塔液位出现持续下降,且无法控制,开始怀疑E5501内漏,甲醇未进塔。在处理过程中发现常压塔和常压塔冷凝器振动,检查发现LV5508被卡无法关严,判断是常压塔淹塔,为防止设备损坏,精馏系统停车。•原因分析•1、加压塔液位控制阀LV5508被卡是事故的主要原因。•2、常压塔液位假指示是事故的主要原因。•3、操作人员对问题的判断不准确是事故的重要原因。•4、常压塔高液位运行是事故的次要原因。••防范措施•1、扩大常压塔液位计量程。•2、常压塔新上再沸器,降低其操作液位。•3、完善操作法,提高操作人员对异常问题的判断能力。事故10:一起氧气瓶充装爆炸事故原因分析•2003年1月16日下午1时左右,江都市某工业气体充装站在氧气充装过程中发生一起氧气瓶爆炸事故,造成1死1伤。现将有关事故调查分析情况介绍如下。事故的基本情况2003年1月16日上午12时许,一位氧气代充客户到江都市某工业气体充装站充装气气,共6只氧气瓶。•充装工将氧气瓶卸下后,先将30只氧
本文标题:化工事故案例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941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