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历史 > 诗歌散文 > 2019浙江学考基本篇目长亭送别复习课
《长亭送别》复习课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一、了解行文脉络长亭送别二、把握文章大意《长亭送别》通过莺莺送别张生的情景,刻画了莺莺别离时的痛苦心情和怨恨情绪,表现了两人之间真挚的爱情,突出了莺莺的叛逆性格和歌颂婚姻自由、反对封建礼教的主题。一、阅读【端正好】,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曲词如何体现《西厢记》以词采典雅见长的特点?提示:此曲将途中之境,深秋之景,离人之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鲜明地体现了《西厢记》以词采典雅见长的特点:①意象的组合,典雅华美;②情感的抒发,委婉含蓄;③动词的运用,恰到好处。2.曲子选取了哪些意象?艺术效果如何?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提示:①碧云天——烘托气氛;②黄花地——诗情画意;③西风紧,北雁南飞——化用诗词,加深意境;④霜林染醉——促人想象。都表达了愁苦之情。二、阅读【滚绣球】,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3.这支曲子中哪些词极力体现出主人公难分难舍的心情?提示:如“迟”“疾”“系”“挂”“迍迍”“快快”“却告了……又早……”“松了”“减了”,每一个词都在咏叹不忍分离的苦楚。其中有三个“恨”字:一恨刚摆脱相思苦,又要被迫分离;二恨柳丝难系,斜晖无情,只希望马儿慢走,车儿紧随,两人多呆一会儿;三恨长亭已近,分别在即,痛苦的心情有谁能知?越“恨”越深广,表现了离别时复杂的感情。三、阅读【叨叨令】,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4.这支曲子的语言有什么特色?提示:这支曲子运用了排比句式。每一组中,前句用儿化词,后句用叠音词,具有浓郁的口语色彩,使剧中人物哽咽泣诉的口吻毕现,回环往复的旋律突出了依依难舍之情。四、阅读【脱布衫】【满庭芳】,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5.【脱布衫】的景物描写与【端正好】是否重复?提示:【脱布衫】中写的“西风”“黄叶”“寒烟”“衰草”,好像与【端正好】重复,其实不然。【端正好】写的是莺莺在来的路上的所见所闻,而【脱布衫】抒发的是莺莺在别宴上的离愁别恨。6.【满庭芳】这支曲子中用了几个典故?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提示:引用了“举案齐眉”和“望夫石”两个典故。运用“举案齐眉”的典故是为了表现莺莺对张生的体贴之心;运用“望夫石”的典故是为了表现莺莺对张生难舍难分、片刻难离的焦虑心情。五、阅读【二煞】,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7.莺莺在唱词中表达了怎样的忧?身为千金小姐的莺莺,为什么有此忧?你从中看到了什么?提示:一忧张生“停妻再娶妻”,二忧张生“一春鱼雁无消息”,三忧张生“金榜无名誓不归”。此三忧体现了古代女子社会地位的低下,在爱情上患得患失的微妙心理,同时也可以看出莺莺对张生的一腔深情以及对于张生的试探之意。六、阅读【一煞】,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8.这支曲子描写了怎样一幅画面?用哪些艺术手法来创造这一意境的?提示:这一曲以青山疏林、淡烟暮霭、夕阳古道、禾黍秋风,构成一幅深秋郊外黄昏的画面,和【端正好】中的清晨景象相比,氛围更加萧瑟凄凉。这支曲子以景衬情,化情入景,情景交融,生动地展现了莺莺痛不欲生的悲哀。七、阅读全文,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9.《长亭送别》是《西厢记》中脍炙人口的精彩片段之一。从这一折戏中可以看出莺莺这一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提示:莺莺是一名敢于追求婚姻自由和幸福爱情生活的多情女子。本折一方面描写了莺莺依依不舍的痛苦之情,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莺莺重情轻功名的思想。她为离别而悲戚,担心张生忘旧情而轻远别。这种担心正是爱极痛极的心理,是一种深情的痴语。莺莺既倾诉着内心的万种离愁、无限忧思,六、阅读【一煞】,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8.这支曲子描写了怎样一幅画面?用哪些艺术手法来创造这一意境的?提示:这一曲以青山疏林、淡烟暮霭、夕阳古道、禾黍秋风,构成一幅深秋郊外黄昏的画面,和【端正好】中的清晨景象相比,氛围更加萧瑟凄凉。这支曲子以景衬情,化情入景,情景交融,生动地展现了莺莺痛不欲生的悲哀。又流露出怕被遗弃的痛苦心理。在莺莺看来,状元及第并不值得羡慕,最重要的是夫妻并蒂相守。她认为张生应试是被逼的,他们的分离乃是封建势力的压迫所致。因此莺莺发出了对封建势力的怨恨之声。莺莺还进一步把怨恨指向那可恶的名利思想。“蜗角虚名,蝇头微利”,世俗的名利观念造成了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而莺莺对这种虚名微利表示了极大的蔑视与痛恨,这就把莺莺的思想感情由一般的离别之苦,推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10.《长亭送别》的戏剧冲突是什么?提示:《长亭送别》的戏剧冲突集中表现在对科举功名的态度上。老夫人执意在“拷红”后第二日就打发张生上京赴考,“驳落呵休来见我”,表现出一种毫无回旋余地的顽固立场。张生原来就是一个打算上朝取应的举子,由于偶遇莺莺才滞留普救寺,现在爱情已获得,上京应考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因此,可以说,在求取功名这一点上,他和老夫人是一致的。只有莺莺是反对张生上京赴考的,但她无力留住张生,内心十分痛苦。这一场三个主人公对科举功名的不同态度,表现了礼教和爱情的对立以及礼教对妇女的压迫。
本文标题:2019浙江学考基本篇目长亭送别复习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941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