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 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一、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程二、学习的基本内容三、学习的方法和要求一、开展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必然性及如何艰难起步的?二、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辉煌进程三、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成就与经验主要内容课程导入从邓小平的一段话谈起•1980年10月25日,邓小平同胡乔木、邓力群谈话时指出:•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邓小平这段话表达的意思是什么?如何理解邓小平的这段谈话邓小平同志的谈话,概括起来实际是四句,讲了四层意思:把前人提出来、设想过但没有去做的事情做起来;把前人做错的事情改正过来;把前人做得不够好的事情进一步完善起来;做前人没有遇到过的新事情。学习改革开放史,必须正确看待历史与现实、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正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一)、改革的必然性1、国际背景3、时代背景2、国内背景中国改革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历史局限性时代主题转换给社会主义提出的新课题改革是克服旧体制弊端以顺应时代潮流的唯一选择•A.改革的背景•国内背景:没有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供销社国际情况:新技术革命,原有体制不适应•纳米技术•时代背景:和平与发展,反战1972中美关系正常化;1979年01月01日建立正式外交关系•1972:中日关系正常化B、中国改革原因分析中国改革1、体制原因2、社会基本矛盾4、政治原因3、经济原因•1、体制: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要改革•2、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落后•为了温饱,广西田东县平略乡,81岁的老人在劳作•3、经济原因:国内落后,国际经济联系紧密•进口设备,姓资还是姓社?C、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我们还有其他错误,例如‘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这不是搬用别国模式的问题。”照搬苏联的模式自己独创的模式“我们过去照搬苏联搞社会主义的模式,带来许多问题。我们很早就发现了,但没有解决好。”1988年5月,《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61页。D、改革之前以及改革当中的中国的社会状况•1、人民的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2、科学技术和教育落后•3、官僚主义和家长制作风严重•4、经济体制与现代化建设不适应•5、人们对社会主义开始产生各种疑问①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②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二)、对外开放的必然性A历史经验的总结背景回顾主动开放明中叶1500年前主动封闭1840年前被动封闭1949-1971前主动开放1971年后被动开放1840-1949康雍乾三代君主,英明有为,但是面对世界范围工业革命历史性大变动、大转折,却茫然无知,毫无准备,甚至采取错误的对策,把门关上,最终导致中国的长期落后。“东夷西戎,南蛮北狄”。郑和7次下西洋,目的宣扬大明帝国国威;乾隆五十八年英国政府向中国派出第一个外交使团,无果而归。“所请多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历史背景:两次护法战争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和北伐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全民性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全国解放战争等被动开放1840-1949清王朝1860-1911共和国1912-1949历史背景:1840-1842第一次鸦片战争1856-1960第二次鸦片战争1894-1895中日甲午战争1900八国联军入侵第一次鸦片战争,48只军舰和4千英军打败了拥有4亿人口的大清帝国;第二次鸦片战争,2万英法联军打败大清帝国,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中日甲午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10万八国联军攻入北京,焚毁圆明园。辛亥革命变革努力:南京国民政府1927年成立,民族工业得到发展,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得到有限推行。但科学和民主思想远未融入社会,农业文明的刚性依然未被触动,封建专制意识仍然左右着中国。变革努力:1860-1894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895-1898维新运动:传播科学民主的启蒙运动1905-1911立宪运动:大幅度行政改革计划•“任何国家要发达起来,闭关自守都不可能。我们吃过这个苦头,我们的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恐怕明朝明成祖时候,郑和下西洋还算是开放的。明成祖死后,明朝逐渐衰落。以后清朝康乾时代不能说是开放。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不要给自己设置障碍,不要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根据中国的经验,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利的”《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第202页《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90页。1949-1971:被动封闭与世界的分离:联苏抗美“一边倒”;冷战封锁;苏联从中国撤出;毛泽东:1972年2月21日,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访华。与世界的差距:1955年中国GDP占世界4.7%,1980年占2.5%。1960年中国与日本的GNP相等,1980是日本的25%。1959年中国出口占世界的1.95%,居第12位;1980年下降到0.75%,居第32位。“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1984年10月,《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78页“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流,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1985年4月,《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7页。B中国的对外开放思想邓小平对外开放的含义•对外开放是指我国打开国门,积极主动地和世界各国、各地区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吸收借鉴所有人类文明创造的优秀成果,促进中国全面发展的一项战略。“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1992年1月,《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页。C对外开放的必要性与可能性1.在相互依存的世界,闭关自守没有出路。2.中国需要融入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的参与。3.对外开放是对内改革的外部条件。对外开放的必要性1、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让世界走进中国和让中国融入世界的根本战略。2、只有对外开放才能营造和平的周边环境,为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创造外部条件。3、只有对外开放才能获得中国发展急需的资金、技术、管理方法、人才,才能吸收和参照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对外开放的可能性1.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发生了根本变化。2.对社会主义自身的认识发生了根本变化。3.对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认识发生了根本变化。(1)承认资本主义在许多方面具有先进性,资本主义制度仍然有强大的生命力,应该进行借鉴和吸收。(2)承认社会主义自身的发展模式存在根本性的弊端,需要以资本主义为参照进行改革,向外国学习。(3)承认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进行和平共处、平等竞争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行对外开放,可以利用国际分工,节约社会劳动,获得比较利益;实行对外开放,有利于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实行对外开放,有利于按国际市场惯例来发展中国市场经济。“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既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也符合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1992年1月,《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1页。(一)、伟大的历史性转折1、在徘徊中前进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1).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在徘徊中前进(1976年10月—1978年12月)a、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表现徘徊中前进是指两年来党在拨乱反正的工作上有所前进,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在彻底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方针和政策,彻底扭转十年内乱造成的严重局势等工作方面徘徊不前。a、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表现一方面党和国家在揭批“四人帮”的罪行和查清其帮派体系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党和国家组织的整顿;冤假错案的平反也开始部分地进行;工农业生产也得到比较快的恢复;教育、科学工作也开始走向正常。1976年10月首都军民庆祝粉碎“四人帮”另一方面党和国家不仅在彻底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的工作上严重受阻,而且在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上仍强调不切实际的高速度,提出了全面冒进的口号,造成了国家财政新的困难和国民经济比例更加失调。在组织上不适当地夸大华国锋的个人作用,继续维护旧的个人崇拜和推行新的个人崇拜。在平反冤假错案的同时,一些地方和部门又制造了一些新的冤案。a、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表现b、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原因客观原因:十年“文革”造成的长时期“左”倾思想在干部和群众中的影响不易在短期内消除;中国共产党全面清理“左”倾错误也需要进行一定的思想组织准备。主观原因:当时担任中共中央主席的华国锋在指导思想上继续犯“左”的错误,并提出“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使拨乱反正工作受到严重阻碍。1977年2月7日华国锋批准“两报一刊”发表题为《学好文件抓住纲》的社论。这篇社论中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这既不足以维护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权威,更不可能使党从极“左”思想教条的束缚下解脱出来,开创新的工作局面。1977年8月华国锋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结束了文革后的中国向何处去?中国的社会发展走什么路?这已经摆在了中国共产党人面前。(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a、邓小平率先抵制并从理论上批评“两个凡是”的错误邓小平提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应当理解什么是“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这是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毛泽东思想是个思想体系”,“我们要高举旗帜,就要学习和运用这个思想体系”。——《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8页(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1978年5月10日,在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胡耀邦组织下,中央党校的内部刊物《理论动态》上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随后各大报纸也陆续转载,从而在全国引起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矛头直接指向“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文章阐述了如下重要观点:意义: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继延安整风之后又一场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为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纠正长期以来“左”倾错误,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从“左”的错误中转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为1978年底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3)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的意义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解放思想、实事求实的宣言书1978年11月10日至12月15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12月13日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实、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1).解放思想、实事求实的宣言书a、解放思想是当前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就要亡党亡国。”——《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43页(1)解放思想、实事求实的宣言书b、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一个革命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44页(1).解放思想、实事求实的宣言书c、处理遗留问题为的是向前看,是为了顺利实现全党工作重心的转变。d、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1).解放思想、实事求实的宣言书意义:邓小平的讲话阐述了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成为冲破“两个凡是”禁锢,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宣言书。这个讲话实际上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
本文标题: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947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