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中国风PPT模板 水墨秋夕
非物质文化遗产——五音戏五音戏是山东地区的独有汉族戏曲剧种,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它源于山东省的章丘、历城一带,传于济南、淄博、滨州、潍坊等地。原名肘鼓子(或周姑子)戏,以唱腔优美动听,语言生动风趣,表演朴实细腻而著称,地方特色浓郁。由于所流传地域的方言、风俗等差异,大致划分为东、西、北三路。后由于种种原因,东路和北路肘鼓子渐趋衰微,只有西路被一支专业的戏曲团体承续下来,即今日的淄博市五音戏剧院。2006年5月20日,五音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8日,山东省淄博市五音戏剧院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五音戏的简介五音戏的发展历程五音戏的发生、发展、定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发生:秧歌腔(秧歌和姑娘腔)时期:关于秧歌的起源,清翟灏在《通俗篇》中道:今有秧歌,本妇所唱也。相传,古时候章丘、历城一带,逢农间、节庆之际,农民便自发的组织起来,用边舞边唱的秧歌形式,或庆丰收,或祝颂太平,进行自娱自乐。这期间,便有许多文化人加入进来,或为其填词,或为其编故事。据说清朝中后期,有个叫车丹的退隐老臣,受其感染,便根据制作豆腐的过程,编写出《拐磨子》一剧。此剧通盘都用秧歌腔中的逗歌曲牌,即上下两句演唱到底,其表演也是模拟劳动中的动作。这种保留着秧歌痕迹的剧目,在五音戏中还有一大批,如:《借》、《逢罗》、《下关东》、《王小赶脚》等。五音戏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后,肘鼓子戏的剧目逐渐丰富起来,有些不堪失去土地及天灾人祸重重压力的农民,便纷纷借助肘鼓子戏的这种演唱形式,成为乞食讨饭或谋生的一种手段,即是一人唱门子去讨饭,二人三人扒地摊,三人五人盘凳子。著名老艺人鲜樱桃,就是从这个过程中走过来的,至死他在身上还留有当年他唱门子时,被狗咬过的痕迹。后来,逐渐出现了许多一二人打锣鼓,三四人表演的小戏班,他们往往是一家四、五口人或一伙四、五人的演出帮伙,当地老百姓就习惯的把他们叫做五人班,这一名称一直沿袭到解放前夕。二十世纪初,五人班开始进入济南市区内演出。最初多是在简易的席棚内演,后来又进入茶馆内演出。如风顺茶园、文举茶园、民乐茶园、鹊华居等,都有他们的足迹。五音戏的定型:红极一时的五人班没有个正规名称,邓洪山便借用灌制唱片时百代唱片公司赠给自己的写有五音泰斗四个大字的锦旗上的前两个字,改五人班为五音戏,从此这个名称变沿袭下来。解放前夕,由于战乱不止,五音戏演职员纷纷逃出济南,进入鲁中南部山区,或帮人排戏,或重新盘凳子,一时五音戏销声匿迹。邓洪山也逃进章丘县青野一带的山里以教戏为生。解放后,以邓洪山、明鸿钧、张方玉为首的三个戏班,重聚淄博,于一九四九年在周村成立了五音剧社,一九五四年邓洪山率领一个演出队,到上海市参加华东地区戏剧观摩演出,他本人被评为表演一等奖,并获金质奖章一枚,一九五六年,向当地政府登记注册,改名为淄博市五音剧团。艺术特色五音戏表演时一般是先吐字,后行腔,曲调口语化,腔调旋律变化较多。其演唱用本嗓,女腔尾音旋律延长,后尾用假嗓翻高,称为“云遮月”,曲调优美质朴,适于抒发多种感情。五音戏的剧词,生活气息、乡土色彩浓厚,群众词汇丰富,具有民间口头文学的特点。最初,五音戏的表演以二小(小旦、小生)戏、三小(小旦、小生、小丑)戏为主,无文场伴奏,内容多反映民间生活,后经发展增添了文场伴奏,剧目也更为丰富。五音戏的传统剧目颇为丰富,据统计有160余出,主要有《王小二赶脚》、《王二姐思夫》、《拐磨子》、《彩楼记》、《王定保借当》、《墙头记》、《赵美蓉观灯》、《王林休妻》、《乡里妈妈》、《王婆说媒》、《张四姐落凡》等。由于表现的多是当地农村妇女的形象和生活状态,故生活气息强烈,地方特色浓郁,方言纯朴自然,常用民间谚语和形象比喻,言简意赅,深得一方百姓喜爱。作品欣赏:《墙头记》传承价值:五音戏源于民间,植根于民间,早已成为流传地区百姓节假婚庆、自娱自乐不可缺少的艺术形式。近年来,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急剧变革给五音戏带来极大的影响和冲击,加之保护措施滞后和资金不足,这一剧种正面临失传的危险。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五音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8日,山东省淄博市五音戏剧院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秦建萍拜五音泰斗鲜樱桃(邓洪山)先生为师,多年来,她一直活跃在舞台上,先后主演了《王小赶脚》中的“王小”,《郑小娇》中的“郑小娇”,《墙头记》中的“大乖妻”,《乔女》中的“小乌头”,《续黄梁》中的“东邻女”,《血冤》中的“刘翠娥”,《王华买父》的“田虎妻”、“杨文广”,《苦忠义》中的“瑞姐”,《红丝错》中的“章榴月”,《清风亭》中的“大夫人”,《鸳鸯戏水》中的“银娣”等十几台大戏,成功的塑造了多个不同性格不同角色的艺术形象,受到了领导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精英人物曹玉梅女,汉族。1963年4月生于淄博市张店区。现为淄博市五音戏剧院二级演奏员。中国民管学会会员。淄博民管考级办事处秘书长。1980年她参加淄博市五音剧团,担任琵琶、古筝演奏员。1991年考入山东省艺术学校音乐系。师从古筝演奏家韩庭贵先生。先后在李萌、王中山古筝大师班进修,并成立曹玉梅古筝培训基地,为中国各大音乐专业院校培养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孙守平五音戏剧院主要司鼓。他曾司鼓(指挥)剧目:《墙头记》、《血冤》、《费姐》、《侠女》、《姊妹易嫁》、《乔女》、《春打六九头》、《郑小娇》及《朝阳沟内传》、《狸猫换太子》、《清风亭》、《鸳鸯泪》、《红丝错》、《鸳鸯戏水》、《亲家婆顶嘴》、《王小赶脚》、《拐磨子》等。其中,由他司鼓的《窦女》、《豆花飘香》、《换魂记》等分别参加省多届戏剧月会演,获多项奖励,并应邀进中南海向中央领导汇报演出。《换魂记》还参加了中国戏曲艺术节展演,被誉为中国首出荒诞剧。同时,参加“全国天下第一团”优秀剧目展演,指挥乐队获优秀伴奏奖。并由山东电视台录相,多次播放。享誉省内外。1995年,参加省五届艺术节,演出剧目《腊八姐》获剧目一等奖。省委宣传部精品工程奖。2000年11月,在第八届人口文化奖评选活动中,该剧获戏曲类一等奖,并获中宣部“五个一”精品工程奖。谢谢大家!
本文标题:中国风PPT模板 水墨秋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957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