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商周到隋唐政治经济文化
知识脉络萌芽建立巩固完善加强顶峰秦西汉隋唐宋明清战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过程战国韩非子废分封行县制战国萌芽理论中央集权和依法治国的思想实践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实行郡县制焚书坑儒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皇权:至高无上中央:地方:①承认土地私有,按田纳税。②统一度量衡③统一货币④统一车轨驰道中央集权制的建立政治经济思想文化①书同文②③西汉•中央•1、设立中朝成为决策机构,皇帝直接控制•2、削弱三公九卿权利,只负责执行政令•地方•1、设置刺史、监察百官•2、实行推恩令削弱地方势力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审核政令执行政令进士、明经武举和殿试贞观时:增加考试科目以为主武则天时:首创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更加完善开元时:高官主持考试,后成定制。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通判参知政事三司使枢密院禁军节度使军事行政文臣做知州北宋强化中央集权收地方权发展科举制三分相权兵权行政权财政权司法权选官制度分割禁军统帅权设枢密院更戍法强化削减实权监知州中央:八股取士明君主专制的加强调整政制废丞相、权分六部地方:三司分立五军都督府锦衣卫、东西厂改革军制特务统治文化专制强化法治《大明历》中央:明君主专制的加强调整政制军机处文字狱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清朝前期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专制王权绝对化文化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完善君主专制不断强化萌芽建立巩固完善加强顶峰秦西汉隋唐宋明清战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过程思想文化控制不断加强选官制度•(1)世官制:西周时期按照宗法血缘关系实行世卿世禄的选官制度。(2)察举制:汉朝发展了选举人才的选官制度,其中察举制是主要内容,它是一种自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西汉通过这一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主要依据个人才能和品德。东汉时,察举制注重孝廉一科。察举主要依据个人在地方上的声望,称为乡举里选。随着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门第族望成为选举的主要依据。选官制度•(3)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时实行。起初家世才能并重;西晋后,注重门第和家世,促进了士族制度的发展。(4)科举制:随着士族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原来的选官制度已经无法推行下去,隋朝创立了科举制,唐朝加以完善。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商周到隋唐的改革•一、春秋战国的改革•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二、战国时期的改革•1、魏文侯任用李悝、吴起变法•2、商鞅变法•三、春秋、战国改革比较•春秋:经济、军事,未涉及政治制度•战国:更彻底,改革政治制度,瓦解宗法贵族统治秩序,巩固新兴地主阶级利益商周到隋唐的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1、三长制•2、均田制•3、整顿吏治•4、迁都洛阳以及汉化政策监察制度(1)秦朝:中央设御史大夫,地方设监御史。(2)西汉:汉武帝设13州为监察区,设刺史进行监察,级别不高,可监察诸侯王以及地方高官。(3)东汉:刺史监察权进一步加强,并逐步增加了地方行政权和军权,东汉末年,刺史演变为地方最高军政长官。盛世局面•唐朝贞观之治•原因:•主观:吸取隋亡的教训、广纳人才,爱惜民力•客观:隋朝的统一、经济的发展•表现:1、完善三省六部制2、兼听纳谏、从谏如流3、知人善任,求贤若渴4、密切与少数民族的联系5、重视法制,颁行《唐律》6、发展隋朝科举制,扩大统治基础7、均田制,以民为本,轻徭薄赋,戒奢从简人物评价•孔子: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其开创的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主流文化,也是东方文化的代表,在世界上也享有重要地位。其主要思想包括“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中庸之道”及“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人物评价•秦始皇: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秦的建立者,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公元前221年灭六国统一中国,以法家思想治理国家,建立中央集权制度,设立三公九卿的中央政治制度及地方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开疆拓土,修筑长城,确立了中国的历史版图,开创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大一统的局面。但是秦的暴政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人物评价•唐太宗: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贞观治世局面的开创者。即位为帝后,知人善任,广纳人才,善于纳谏、戒奢从简,重视农业,延续均田制,以民为本,轻徭薄赋,完善三省六部制与科举制,密切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促进民族融合,颁布《唐律》,成为中国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但是晚年沉迷长生不老之术,求治之心日减。商周到隋唐的经济•秦国: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战,禁止弃农经商。•秦朝:统一货币、度量衡。•西汉: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田租。•东汉;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田租;•北魏:推行均田制。•唐朝:沿用均田制,实行租庸调制,轻徭薄赋。小农经济的特点•1、种植业为主,家庭饲养业为辅•2、男耕女织、自给自足•3、生产工具不断改进生产工具的改进与发展•夏朝:用木制耒耜播种,用石刀、蚌镰收割庄稼。•商周:制造和使用青铜器。•春秋:铁器用于农业生产,出现牛耕。•战国:更多地使用铁农具,推广牛耕。•西汉:普遍使用铁农具、耦耕,用耧车播种。•东汉:杜诗发明“水排”,鼓风冶铁,制造农器。•三国:曹魏马钧发明翻车,用以灌溉、排涝。•唐朝:创制曲辕犁、筒车。古代著名水利工程•(1)灌溉工程:•①秦国蜀守李冰在成都附近的岷江流域修建综合性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②郑国在咸阳附近开凿了郑国渠,灌溉田地400万亩;•③汉武帝时,在关中郑国渠上游南岸凿了六道辅助渠道——六辅渠,又开凿了白渠;•④唐朝时,在黄河、长江流域开凿一系列灌溉渠;运河工程:•①秦政府为解决运军粮的困难,派史禄开凿灵渠,沟通湘水、漓水;•②隋炀帝于605年下令开凿大运河,加强南北交通,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古代土地制度•古代三种土地所有制形式•1、君主土地所有制•2、地主土地所有制•3、自耕农土地所有制古代土地制度•井田制:商——周——春秋——战国•性质: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土地私有:春秋战国•均田制:•时间:始于北魏、解体于唐朝中期;•内容:政府向农民授田,农民对国家承担一定义务;国家以法律形式确认受田者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性质:封建社会土地国有制•评价:我国封建社会比较完备的土地制度。商业与城市•一、商业的地位:重农抑商,从战国开始(商鞅变法)中唐:商人地位提高(鼓励海外贸易、官商分利)•二、城市的地位:•唐朝以前:政治、军事中心,商业活动受到严格限制(坊市制)•唐朝以后:政治、军事、商业中心(长安、洛阳、扬州商业繁荣,中外商业交流)•汉唐:丝绸之路沿线兴起繁盛城市。(敦煌、楼兰、龟兹、疏勒)唐宋:海上丝绸之路沿岸城市兴盛(广州、泉州、明州、杭州、扬州、登州)•三、城市商业:•唐朝中后期开始,城市的商业活动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手工业•1、青铜铸造:商周•2、生铁冶炼:春秋•3、灌钢法:南北朝•4、煤做燃料:汉代•5、焦炭冶铁:南宋•6、丝国:汉代;缂丝技术:唐朝•7、青瓷:东汉•8、白瓷:南北朝•9、瓷器成为中华民族新的象征:唐朝;唐三彩手工业•官营与私营手工业•官营:明朝以前,占据主导,明朝以后,私营超过官营•官营手工业特点:资金雄厚,规模经营,分工细密,技术先进,质量上乘,不计成本思想文化之科技:•1、天文历法•春秋:便国天文学家观测到37次日食,测定了冬至和夏至的日期,留下哈雷彗星的最早纪录。早600多年。•战国:《甘石星经》,一年中的季节都已测定。西汉:太初历太阳黑子的记录东汉:张衡创制了浑天仪;地动仪比欧洲出现第一台地动仪早1700多年。•唐朝:僧一行在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子午线的长度2、医药学•战国:分科治病、扁鹊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疾病,成为传统的诊断法。《黄帝内经》•东汉: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华佗制成“麻沸散”,在世界上最早采用全身麻醉方法。•唐朝:唐太宗时,办了分科较细的医学校,比西方早200年;唐高宗时,编写的《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比欧洲早800年;孙思邈写出《千金方》,他被后人称为“药王”。3、数学•东汉:出现数学专著《九章算术》•三国:刘徽推算圆周率数值是3.1428。•南朝:祖冲之把圆周率的数值准确到小数点以后的七位数字,比欧洲早1100多年;他所写的数学专著《缀术》到唐朝时被定为学校课本。4、四大发明•造纸术:西汉时,劳动人民发明了造纸术,开始用丝絮和麻纤维造纸;东汉宦官蔡伦于105年改进了造纸术,制成植物纤维纸。4世纪起,造纸术传到朝鲜,后来又传到越南和日本;8世纪传到中亚,后来经阿拉伯逐步传到非洲与欧洲。为人类文化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印刷术:隋唐时期已发明雕版印刷术。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为世界文明作出了贡献。活字印刷术向东传到朝鲜、日本,向西传到埃及和欧洲。欧洲用活字印刷比毕升晚了四个世纪。•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13世纪中期火药和火器经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5、农学、地理学及其他科技著作•北朝:贾思勰著《齐民要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思想、宗教、史学时期名字主要观点地位春秋时期李聃相传著《道德经》:含辩证法思想,认为各种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互相转化;主张“无为”,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状态。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孔丘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以德治民,“克己复礼”“中庸之道”“教育思想”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战国时期墨翟“兼爱”“非攻”、“尚贤”提倡节约、反对浪费。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孟轲著《孟子》:“仁政”、“民为贵”“君为轻”宣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思想。儒家的代表人,“孔孟”齐名荀况著《荀子》认为自然界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人力能征服自然,应该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儒家的代表,唯物主义思想家庄周著《庄子》鄙视富贵利禄,痛恨社会不公平现象,认为有用不如无用好。道家思想的代表,“老庄”齐名韩非著《韩非子》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主张法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法家重要的代表西汉董仲舒宣扬“大一统”、“君权神授”思想,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东汉王充著《论衡》,批判迷信鬼神思想无神论者、唯物主义思想家南朝范缜著《神灭论》,系统阐述了无神论思想。明清时期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一定影响顾炎武主张学以致用,反对空发议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学风踏实对清代学者有影响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构成,不依赖人的主观意识而独立存在,重视实践对人的认识作用。唯物主义思想家2、古代的政治思想•(1)儒家思想•儒家主张人治、推崇礼治、德政、仁政,强调用道德感化作为手段来治国。•春秋时孔子提出“仁”的学说。战国时孟子进一步提出“仁政”学说,主张“民贵君轻”;荀子也提出“水则载舟”,强调民心的作用。西汉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出“大一统”思想,实际上把阴阳家神化君权的学说和法家尊君抑臣的思想揉合进儒家思想。•(2)法家思想•法家提倡法治,强调法的作用和暴力统治,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法家的治国模式是以严刑酷法为根本,实行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战国时商鞅、韩非、吕不韦等都是法家代表。•(3)道家思想•道家提倡顺乎自然,无为而治;劝告统治者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应该顺应时势民心,才能达到天下大治,这就是他们说的“无为则无不为”。•春秋时老子和战国时期的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3、宗教•佛教: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佛教经中亚传入中国内地。•东汉明帝派使者到西域求佛法,请来两位高僧,还为他们在洛阳建造了白马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佛教宣扬的灵魂不灭、生死轮回、因果报应,为苦难中挣扎的穷苦百姓找到了一条精神解脱的道路,也适合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需要,困而迅速传播。但佛教盛行也给社会带来严重的危害:使人民思想麻痹、不思进取;广修寺塔、浪费钱财;与政府争夺劳力和税收。道教•道教:道教是我土生土长的宗教,它来源于战国时期道家思想和神仙方术。东汉时道教在我国民间兴起。•东晋葛洪结合儒家思想改造道教,宣扬采药炼丹、长生不老,道教变成为封建统治服务的
本文标题:商周到隋唐政治经济文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976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