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自然科学论文 >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上大题答案整理
2016年专硕《自然辩证法》复习大题1、自然科学基础性研究的一般过程。答: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4、进行实验5、收集证据6、解释和结论7、反思与评价8、表达与交流其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是最重要的环节。2、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与联系。答:区别:(1)目的不同:科学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反映和认识自然,发现、阐明预计自然规律,增加知识财富;技术活动的目的则是为了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创造人工自然,增加物质财富。(2)任务不同:科学的任务是解决“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技术的任务则是要解决“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3)科研的程序不同:科学活动的基本程序是由个别到一般,由实践到理论,由物质到精神;技术活动的基本程序是由一般到个别,由理论到实践,由精神到物质。(4)社会作用不同:技术是直接生产力因素,而科学只有技术化才能转化为生产力。(5)最终成果的形态不同:科学的成果主要表现为知识形态的概念、原理、定律、公式等;而技术的成果主要是物质形态的工具、机器、设备装置等。(6)选题的方法不同:科学是根据科学理论与科学实践的矛盾来选题,而技术则是根据社会生活和国民生产中的重点、难点、热点以及新的增长点等来选题。(7)管理方式不同:科学上一旦有什么新成果,第一时间会公开发表,争夺优先权;而技术上有了成果,首先是技术保密,然后是申请专利保护。联系:第一,科学的主要目的是认识世界,技术的主要功能是改造世界,而认识世界的目的也在于改造世界,因此在改造世界这一共同目标的基础上,科学与技术获得了完整的统一第二,科学与技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科学为技术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为技术的创新作了知识上的准备;而技术的发展又为科学提供新的研究课题,研究工具,探索手段。现阶段,不但技术日益科学化,科学也日益技术化,两者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体——科技一体化。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集中体现于科学技术一体化之中:科学的技术化:重大的科学研究离不开先进、复杂的技术软硬件手段,如高能加速器和探测器,电子显微镜和射电天文望远镜;离不开各种类型的技术人员的合作;科学研究本身也越来越带有工程技术的特点。技术的科学化: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支撑,技术的创新依赖于理论突破。如激光切割技术、生物固氮、绝育杀虫、基因育种、超导技术等。3、科学技术的发展动力问题。答:1都是两者综合作用的结果。2、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的分类一、内部动力:科学理论与科学实践的矛盾;不同学派、学术观点之间的争鸣;科学理论内部的逻辑疑难;科学分化与科学综合的矛盾;科学继承与科学创新的矛盾。二、外部动力:(追求更好、更多)社会的经济需求;社会的政治需求;社会的文化需求;国防、军事、战争的需求4、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两重性问题。答: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指科学技术的客观属性及其规律所能满足人类社会需要的某种性能。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一、科学技术推动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1、科学技术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提高劳动者的知识水平和劳动技能(2)为社会创造出新的生产力(3)扩大了劳动对象的范围(4)为生产管理提供了理论方法和手段2、科学技术推动着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和人类劳动条件的改善。二、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精神文明的进步1、科学技术推动着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2、科学技术推动着哲学观念的变革和思维方式的进步。3、科学技术推动着社会民主的发展4、科学技术还推动着文化的繁荣、教育的普及、道德水准的提高以及整个人类精神的现代化。三、科学技术促进社会变革。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引发的社会问题:1、环境公害问题:2、生态失衡问题: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酸雨危害、海洋污染、生物多样性危机等。3、资源危机问题:能源、土地、森林、淡水等自然资源都面临严重的危机。4、经济问题:5、计算机问题:6、伦理问题:7、生态伦理问题:对科学技术负面作用的反思: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带给人类利益的同时,还引发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未曾预料的消极后果。这说明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技术就仿佛是一把两头是刃的利剑,它在刺向自然的同时,也同样刺向了人的最深处。这样,现代人就落进了两难选择的困境:“一方面知道科学是理性和人类文化的最高成就,另一方面同时又害怕科学也已变成一种发展的超出人类控制的不道德和无人性的机器”因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建立正确的科学技术价值观,以使科学技术最大限度地发挥推动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5、科研选题的地位、作用、步骤与原则等。答:地位:科研选题,就是形成、选择和确定所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课题是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目标所需要研究的一个或一组科学问题。科研选题是科学研究的战略起点。作用:1、选题决定研究者的主攻方向和目标。2、选题关系着科研成果的大小和成败。3、选题决定着研究的途径和采用的方法。4、选题能训练和培养研究人员的思维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步骤:1、调研、分析、发现问题2、课题选择3、课题论证4、课题决策基本原则:需要性原则、创新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效益性原则基本类型:1、调查研究性质的研究课题。2、实验观察性质的研究课题。3、研究性质的研究课题。4、资料分析性质的研究课题。5、经验体会性质的研究课题。6、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的开发型研究课题。6、科学创造、科学抽象一般过程。答:科学创造是自然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创造性活动,是人们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通过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改变、调节、控制物质客体,创造出前所未有的精神的或物质的产品的社会实践活动。科学创造的一般过程:1、准备2、酝酿3、显智4、验证科学抽象就是指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运用理性思维,从事物的各种复杂因素中,排除哪些非本质的次要因素,抽取其固有的本质因素,以达到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科学抽象的一般过程:三个阶段:感性的具体——抽象的规定——思维中的具体。两次飞跃: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进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7、科学假说与建立科学假说的基本原则。答:假说的含义: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对所研究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提出的一种推测和说明,是科学理论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假说的结构:1、新的事实基础2、科学背景理论知识3、运用一定的推理方法推测现象的本质4、推演出的预言或预见假说的基本特征:1、假说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科学事实根据、科学理论前提2、假说带有推测和假定的性质3、易变性科学假说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1、发挥思维创造性的有效方法2、是科学探索和科学创造的重要手段3、建立和发展科学理论的重要途径4、不同假说的争论有利于推动学术的繁荣科学假说的来源:1、根据新的实验事实提出假说2、为了回答特定性质的问题提出假说因果关系问题导致的因果联系假说“为何有这种联系”所导致的原理性假说3、为了解决新事物与旧理论的矛盾提出假说4、为了解决事实之间的矛盾提出假说5、为了直接解决理论自身的矛盾提出假说建立假说的方法论原则:1、解释性原则:指假说与事实的无矛盾性。2、对应性原则:指假说与已知的科学理论的无矛盾性。3、可检验性原则:指提出的假说原则上要能够用观察实验进行检验。8、逻辑思维方法和非逻辑思维方法及其关系。答:一、逻辑思维方法定义:是指通过相关对象之间的对比,确定他们之间的差异点和共同点,发现其共同规律和特殊规律的一种思维方法。特点:看到事物“异中之通”和“同中之异”。类别:空间上的比较、时间上的比较、时空综合比较、理论和实践的比较应用的原则:(1)比较的对象在现实中必须彼此有联系。(2)必须按同一标准来进行比较。(3)要着重就研究对象的实质方面进行比较。二、非逻辑思维方法分为:想象和幻想、直觉、科学灵感、非逻辑思维具有超越性,逆向思维、想象、直觉、灵感等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可以逾越单纯逻辑思维不能够跨越的鸿沟,实现思想的突破。三、逻辑思维方法和非逻辑思维方法两者的关系:逻辑思维,是按照某种逻辑通道、逻辑阶梯进行的思维。单纯的逻辑思维,取得创造成果的几率较低。非逻辑思维,指的是在创造思维过程中,由于逻辑思维的失败、中断,而出现的一种突破性、飞跃性的思维过程。非逻辑思维取得创造成果的几率较高。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发挥的两个翅膀,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协同,在创造性思维的不同阶段上,起着不同的作用。逻辑思维为非逻辑思维铺平道路,非逻辑思维的创造性成果,是在逻辑思维基础上取得的,还需要逻辑思维为其加工、论证、表达和验证。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相互整合、统一,也是创造性思维发挥的机制之一。9、学习自然辩证法的体会。(纯粹个人的总结和整理,不是课件上面的参考答案,应该写一小段就好了。)答:一、更新了对事实的认识,??在学习这门课之前我一直认为,真正的事实只有一个,存在一个完全客观的事实,当人们的认识和这个客观事实一致时,人们的认识就是正确的认识,当不一致时,就是错误的认识.学习了这门课以后,才知道并没有这么简单.首先研究绝对的客观事实是没有意义的,因为真正的绝对的事实是无法得到的,人们所能认识和把握的只有观察到的事实.人们所说的事实一定是具体的观察主体在一定的理论背景指导下观察到的结果,由于人们的局限,也由于观察主体的背景不同或指导的理论不同,人们观察到的结果也不尽相同,一个对象常常包含有无数的信息,但具体能够观察到什么信息,即看到什么样的事实一定是和观察主体紧密联系的,另外人们观察到的事实一定是对事实干预的情况下的结果,绝对的脱离观察主体的事实是无法得到的。??既然人们发现和掌握的事实只是观察主体站到各自的角度,在他所能凭借的条件下观察到的.因此不管在当时当事人看来他看到的事实是如何正确,他也只是掌握了一部分真理与事实.不可能存在一个人能够掌握观察对象的全部的信息,因此对一件事情的观察的角度不同,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尽管结果不一致,但他们都是对事实的真实反映.真理可能不只有一个。人类甚至还不如那个瞎子摸象中的瞎子,因为瞎子还有能力摸完整个大象得出对大象的正确认识.而人类穷其智力对一个事情也常常是一知半解,雪泥鸿爪,既然是这样我们应该怎样做呢.??首先是永远都要保持对研究对象的敬畏之心.永远都要谦虚,人类是有很多局限的,我们观察了解到的事实永远都是对象的一部分,即使是我们最熟悉的对象,对很多的对象我们了解的要比我们以为我们了解的要少的多。对待研究对象,我们在积极探索的同时,也要有一种谦虚的态度,承认自己的局限和不足,不夜郎自大,不强以为知.其次是要有一个开放的心态,既然对同一个对象观察由于主体的观测的角度或背景不同从而得出的事实不同,并且建立在不同观测事实基础之上的判断也肯定会不同,那么永远不要以为自己掌握了一点事实,就以为自己掌握了绝对的真理,跟自己不一致的人都是错的,千万不要以为只有一个观点是对的,尽管是相反的观点,也有可能都是对对象的正确反映.比如当前对我国改革的讨论,两派观点争锋相对,但在我看来都有道理,都说出了部分事实,只是所站的角度不同,价值判断不同,对对象的认识也不同.既然真理即不是存在于那一个聪明的人所独有,对同一个对象的真理性的认识也不只一个,那么人们要获得对一个对象的全面的了解,最好的办法就是,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了解对象的不同层面与不同侧面.而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是要营造一个大家能够畅所欲言的环境,要鼓励别人说话,你可以不同意别人的观点,但要捍卫别人说话的权力.只要这样才能掌握对象的更多信息,这样做出的决策才可能少犯错误。三是永远都要有一种怀疑精神,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只有对事实相对正确的判断,因此对一个理论和一种判断一定要知道他的约束条件,知道观察者是从那个角度观察所得出的结论,在运用的时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四要注意人的观察活动对事实的干扰,人观察对象的时候必定会对对象有干扰,我们可能降低干扰,但不可能消除,而在人际关系方面,观察了解事实的干扰作用是最大的,因此管理活动或者考察人员时候一定要注意这种干扰,尽量减少这种干扰的影响。.二、了解了科学方法和理论的局限性.??通过学习知道不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些认为理所当然的
本文标题:自然辩证法概论课上大题答案整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992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