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秦岭北麓研究范围和社会经济状况
研究区域鉴于以上原因,本次研究确定秦岭北麓的范围地区北部以渭河为界,与南部的秦岭山脉相对,涉及宝鸡、西安、渭南3市15个县、区。包括宝鸡市的陈仓区(磻溪镇、钓渭镇、天王镇、坪头镇、胡店)、渭滨区、岐山(五丈原镇、安乐镇、曹家镇)、凤县、太白、眉县,西安市及周边的长安区、临潼区、周至、户县、蓝田,和渭南市的临渭区、华县、华阴、潼关15个县、区(如图1)。2、地质地貌秦岭是我国大陆上南北地质的主要分界线,也是世界著名的大陆造山带之一。秦岭造山带是在不同发展阶段以不同构造体制发展演化的复合型大陆造山带[4]。秦岭处于中央造山带和南北构造交汇的地方,受地质作用的影响,使得地层变形、岩石变质。第三纪以来秦岭山地发生了大规模的和多次的断裂抬升,形成了秦岭山地、沿山丘梁、黄土残原和峪口冲积扇等4种地貌类型。北麓地区也由此产生大量的断层崖,加之花岗岩垂直节理发育,岩体易风化崩塌,使山地显得陡峭、沟谷深邃、河流短促,从而形成了太白山、翠华山、骊山、华山等独特的山岳景观,以及石头河、沣峪、辋川峪、华山峪水景和华清池、东汤峪温泉等丰富的水域景观。3河流水系秦岭北麓是黄河一级支流渭河及其南岸众多支流的发源地,渭河水系面积占秦岭整个山地面积的24%。秦岭北麓是关中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供水源地,有“七十二峪”之说。秦岭北麓直接流入渭河的支流有150余条,自东向西主要河流有潼关的潼峪河,华阴的柳叶河、罗夫河、葱峪河,华县的罗纹河、石堤河、遇仙河,临渭区的零河、戏河,西安市的灞河、沣河,户县的涝河,周至县的黑河、清水河,眉县的石头河,陈仓区的千河、金陵河,渭滨区的清姜河等[8-9]。秦岭北麓水资源总量每年平均约40亿立方米,占到渭河地表水的61%,是关中地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所依赖的重要水源保障。(二)秦岭北麓社会经济状况1、秦岭北麓各区县工农业经济状况秦岭北麓地区包括宝鸡、西安、渭南三市15个县区。所属的县区在社会人文特点上具有过渡性,既不同于山地内部(人口稀少,交通不便,经济落后),也有异于平原地区(人口稠密,城市密集,交通网络完善,经济发达)。由于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生产主要以旱作农业为主,各区县社会经济状况如下:省份区、县2007年区域经济基本状况面积人口农业状况工业状况宝鸡渭滨区923km2近37万其凭借明显的城郊优势,发展以种植业为主,果、菜、鱼、肉、蛋、奶多业为辅的城郊型农业模式;突出发展蔬菜,鼓励设施化栽培,建设无公害农业、“绿色”农业和反季节农业生产基地;以宝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重点,有电子、纺织、机械、建材、有色金属、化工、等多个工业门类,食品、服装、餐饮、娱乐业繁荣兴旺,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2006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20.68亿元,名列全市第一;陈仓区2517km260.8万通过实施优粮、优果、优菜工程,涌现出了太公庙蔬菜、西枸蘑菇、鲜家山苹果、鹪鹩庄花椒等60多个农业特色村。区内农业已形成了以优质粮、果品、蔬菜、林特等为主的四大农产品基地。2007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767元,同比增长21.4%;初步形成了机械制造、建筑建材、医药化工、食品饮料、电子电器等五大支柱产业,使区内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2007年上半年,预计实现生产总值28.42亿元,同比增长14.1%;凤县3187km210.6万县区积极实施“矿业富县、药椒大县、畜牧强县、生态名县”四县建设战略,农业以凤椒、药材和畜牧为主导产业,已形成了二千万株花椒、3万亩药材和十万头家畜的规模。2006年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579万元,比上年增长10.5%,农民人均纯收入2170元,比上年增工业以黄金、铅锌开发和加工为主,是西北地区最大的锌冶炼基地,全县年产黄金四万多两。2006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6.98亿元,同比增长15%。财税总收入达到2.42亿元,比上年增长41.1%;省份区、县2007年区域经济基本状况面积人口农业状况工业状况市长14.7%;太白县2780km25.3万县区大力发展“菜、药、果、畜”四大产业,建成了3个千亩绿色蔬菜产业科技园和1个百亩有机蔬菜生产示范园,2007年上半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5442万元,同比增长12.5%,农民人均现金总收入为1319.2元,同比增长14.6%;2006年太白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92亿元,比前年增长12.5%;完成地方财政收入824万元,增长32.3%,已经初步形成一个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局面;眉县852km230.2万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玉米、水稻次之,经济作物有棉花、油菜、大麻,辣椒、花生等,在秦岭北麓己形成了果林带,盛产苹果、柿子、核桃、猕猴桃等,2006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95元,是近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工业上已逐步形成了建材、食品、酿造、轻纺、机械、化工、冶金、造纸等八大主导行业,2006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6.1亿元,比去年增长15.1%;岐山县856km247.1万本县是全国粮棉大县,全国食品工业强县,粮食作物以优质小麦、玉米品种为主,2006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2847元;形成以汽车零部件为主的装备制造业、医药化工、食品工业、建筑建材、纺织服装、造纸印刷六大支柱产业,2006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1.3亿元,财政总收入2.87亿元。周至县2974km263万粮食作物主要是小麦、玉米、水稻,辅以大豆,是农业部列为全国惟一的猕猴桃农业标准化示范县,果品、刺绣、养鸡、养猪、工业已形成造纸、机电、化工、食品、建材五大支柱产业,2007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12.7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省份区、县2007年区域经济基本状况面积人口农业状况工业状况西安市肉牛五大多种经营基地相继建成,2007年上半年,全县农民人均收入首次突破1500元;9.1%,工业增加值0.9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0.23亿元;户县1255km258.3万盛产小麦、玉米、水稻等,以西瓜、葡萄、苹果、桃、梨、杏等优质设施果品和韭菜、大葱、食用菌、大蒜、辣椒等为主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面积达到3万多亩。2007年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5155元和2178元,同比增长10.9%和22.4%;户县工业起步早、起点高、发展快,已形成了医药、建材、造纸、机械、玻璃、包装材料、电器、化工、铸造等12个主导产业,2007年上半年,户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47亿元,同比增长12.4%;地方财政收入半年达到1.52亿元,增速为近年来最高水平;长安区1583km293.57万经济以农业为主,产粮、棉、油菜籽、烟草等,具有发展工农业生产和第三产业的得天独厚条件,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92元,增速达7.84%;把旅游作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一项支柱产业,2007年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76亿元,同比增长14%;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81亿元,同比增长30%;蓝田1969km263.7万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大豆为主,以城郊型农业为方向,一批农业产业园、示范园正在崛起,食品饲草饲料加工业已形成产业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2006年农业总产值1451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63万元,同比增长9.6%;基本形成了建材、机械制造、化工、针织、皮件、家具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等六大工业框架,2007年上半年,实现区内生产总值15.96亿元,同比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达到0.35亿元,同比增长31.1%;临潼区915km270多万区内城郊型商品农业格局初步形成了乳制品加工、造纸、机省份区、县2007年区域经济基本状况面积人口农业状况工业状况形成,以奶畜、杂果、蔬菜三大产业为主,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456元,增加284元。械加工、面粉加工四大支柱产业,2007年上半年实现区内生产总值34.20亿元,同比增长13.1%;地方财政收入达1.45亿元,同比增长21.1%;渭南市临渭区1221km285万临渭区是国家秦川牛、关中驴、奶山羊等良种基地之一,农业上形成“粮、棉、菜、果、牛”五大主导产业,2007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为1315.23元,同比增长10.53%,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4492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13%;工业上以化工、造纸、医药、锅炉、啤酒为五大支柱产业,2007年上半年,区属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52075万元,同比增长16.15%,实现销售产值47398万元,同比增长17.12%,实现和带动了周边地区经济超常规的快速发展;华县1127km2(2006年)36万(2006年)突出发展大棚菜,形成菜畜果为特色的农业格局,建立了各乡镇的“一乡一业亮点工程”。2006年预计农业总产值4.48亿元,增长9.5%,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45元和5550元;主要有有色金属、医药化工、建材、农产品深加工等工业,2006年经济仍保持平稳健康发展,预计全县生产总值37.258亿元,比上年增长5.8%,财政收入完成2.67亿元,比上年增长57.8%;华阴县817km226万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土地类型多样,适宜农、工、林、牧、旅游和水产养殖的综合开发利用。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73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91元;县区初步形成了机械、化工、电力、缝纫、皮革等生产门类,2006年生产总值预计实现17.67亿元,旅游总收入实现5.19亿元;潼关526km215万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油黄金产业是其支柱产业,2006省份区、县2007年区域经济基本状况面积人口农业状况工业状况料作物主要有油菜、花生、芝麻、油葵。蔬菜、药材近两年也发展较快。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50元,比2005年净增98元。年国内生产总值完成7.82亿元,增长12.8%,是近10年来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从上面的表格中看出,秦岭北麓各地区,依据不同的地形地貌以及地质特征,形成各自不同的农业特色。宝鸡渭滨区和西安周至县、临潼区大力发展区域城郊特色农业;渭南市临渭区大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产品和品质结构,成为国家秦川牛、关中驴、奶山羊等良种基地之一;拥有复杂地形地貌的华阴县,山地以发展林、牧、矿产为主,山前洪积扇群以发展华山旅游业和发展工业区为主,渭河阶地是粮、棉、菜、瓜、果的主要产区,黄土台塬是旱作农业粮、棉、果、牧水土保持区,形成了在不同类型的土地上建立不同的农业生产地的模式。在农业产业化的推动下,并随着农村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各区县的农村经济在不同程度上从单一的粮食生产转入多种种植结构成分相结合的新格局,将小麦、玉米、水稻等传统农业种植和苹果、草莓、猕猴桃、线辣椒等果蔬结合起来,建立特色果菜生产基地,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出现了较快的增长。秦岭北麓各地区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针对各地区资源优势和发展状况,积极吸收和引进高新技术,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工业生产一直保持着快速的增长。如西安长安区、渭南临渭区、宝鸡渭滨区建立工业新区或者高新技术开发区,推动现代工业的发展;作为粮棉大县的宝鸡岐山县和“六山一水三分田”的半山区县渭南华县都注重发展农产品的加工工业。特别是近几年来,从整体来看,秦岭北麓发展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观光农业的高效农业与地区的工业有机的结合起来,已逐步形成了建材、食品、酿造、轻纺、机械、化工等多种主导工业行业,并具有了相当的规模,并积极吸引和利用外资,加强各地区之间和省市之间的联合,实现地区经济的长足发展。2、交通、通讯、教育文化事业发展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以及秦岭北麓各地区工农业和旅游业的发展的需要,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就成为重点建设项目。陕西省规划建设的“一纵,三横,两环”公路的次干线系统关中环线的建设,就是对秦岭北麓交通线路的建设。107环山公路,从周至县经户县、长安区到蓝田玉山的高等级公路,全长132.5km,对周边楼观台、朱雀森林公园、丰裕口、辋川溶洞、蓝田猿人遗址等景区的旅游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西安—沣峪口一级公路、环山公路、西安—汉中高速公路等相继通车还有西柞高速,秦岭北麓的公路交通就更便捷。310国道,
本文标题:秦岭北麓研究范围和社会经济状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004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