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全国淡水生物物种资源调查技术规定(试行)
—129—附件三:全国淡水生物物种资源调查技术规定(试行)共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总则——第二部分:鱼类物种资源调查——第三部分:大型水生植物物种资源调查——第四部分:底栖动物物种资源调查——第五部分:浮游生物物种资源调查——第六部分:着生生物物种资源调查—130—第一部分:总则1范围本部分规定了淡水生物物种资源调查任务以及调查程序和质量管理,包括工作准备、外业调查、内业整理、质量检查和成果归档等技术要求。2规范性引用文件《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技术规范》(2008)《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价》(2007)《海洋调查规范第一部分总则》GB/T12763.1—19913调查任务调查任务是查清全国或区域淡水生物物种资源的种类、分布、数量、受威胁因素等,客观反映淡水生物物种资源数量、利用和保护现状,分析与评价淡水生物物种资源的数量消减动态及原因,提出淡水生物物种资源利用与保护建议。4调查的基本程序4.1调查准备4.1.1明确调查目的与任务接受调查项目后,承担单位应根据任务书或合同书的要求,在调查工作开始前,明确调查目的与任务,确定项目负责人。—131—4.1.2确立调查区域根据调查目的、任务以及调查对象,确立调查工作所涉及的区域或范围,据此收集相关资料。4.1.3收集、分析与调查任务有关的文献、资料针对要进行调查的对象、范围或区域,收集整理现有相关资料,包括历史调查资料、行政区划、自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土壤、气候、植被、农林业以及当地的社会人文、经济状况和影响淡水生物物种生存的建筑设施等。根据所收集资料,分析了解调查区域的相关情况,为调查方案和调查计划的编写奠定基础。4.1.4组织调查队伍,确定调查技术负责人充分了解参加人员的专业背景,结合调查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参加人员,确保其有能力真实、准确地完成某一地区或某一类群物种资源调查的相关工作。调查组人员组成要做到量少而精干,专业配置合理,分工明确,并确定调查组技术负责人。4.1.5编写调查方案或计划,包括:(1)任务及其来源;(2)技术方案设计;(3)人员组织;(4)时间安排;(5)保障措施;(6)经费预算。4.2野外作业—132—4.2.1调查范围的确定根据调查对象、目的和任务,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开展实地调查的范围和区域。为确保调查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应在已划定的调查范围内,适当扩大调查的范围。4.2.2调查线路、样地与样点的布设根据已确定的对象、内容以及调查区域的地形、地貌、海拔、生境等确定调查线路或调查点,调查路线或点的设立应注意代表性、随机性、整体性及可行性结合;样地的布局要尽可能全面,分布在整个调查地区内的各代表性地段,避免在一些地区产生漏空。4.2.3调查方法选择根据调查对象、内容和调查地区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在调查时认真详细填写各类调查表格。4.2.4调查时间和频次根据调查对象的特性等,选择合适的调查时间,并确定调查次数。4.2.5标本收集与记录野外调查时,对所有调查物种要做好记录(包括文字、影像和GPS记录),并尽可能收集标本作为可靠凭据,特别是对那些现场无法鉴定的物种要尽可能采集完整的标本并作好标记,以备室内鉴定之用。记录时应尽可能记录各物种所有能观察到的形态、生物学现状和生态环境信息等。4.2.6野外工作记录及考察日记野外工作时应记录野外工作的时间、地点、考察路线、行程,—133—工作经验和体会以及存在的问题等。4.2.7补点调查在野外调查过程中,因时间或其它条件的限制,在调查不完整的区域,需根据需要,再进行调查区域的补充调查。4.3内业工作4.3.1标本整理和鉴定生物物种资源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物种的鉴定,标本要鉴定到种(对于一些研究工作开展较少、资料相对缺乏的类群,如一些无脊椎动物,可鉴定到属或更高分类等级),鉴定后的标本应妥善保存备查。标本的鉴定可参照《中国动物志》、《中国植物志》等一些权威性书籍,也可参考一些与调查区域有关的物种区系或专项研究方面的文献资料。4.3.2资料报表的编制、绘图依据上述标本鉴定结果,结合其它可靠的文献记载,制定地区物种名录。物种名录还应注明标本的采集地点或资料来源、分布点和分布范围、GPS定位信息等,并绘制重要物种资源的分布图。4.3.3调查成果报告的编写调查任务完成后,必须及时整理调查成果,并以标准格式报送有关部门。报告应包括考察的时间、内容、方法和对地区物种资源的现状评价等,以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地区的物种资源状况和保护价值。文字应力求简洁、清晰和准确。—134—5质量管理5.1质量检查5.1.1监督检查项目组织部门和机构将组织各种类型的质量核查,对调查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以及时发现调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及时纠正。检查内容主要包括:调查项目的任务设计及其实施进展;外业调查方法、内容等方面的正确性;调查表格填写是否符合要求,计算是否准确;图、表、文字资料是否一致。不可随意改动外业调查的基本数据和文字资料。5.1.2工作汇报工作汇报包括阶段汇报、中期汇报、结题汇报,为项目能按时顺利完成,各负责人要严格按照任务书的进程,进行书面汇报和口头汇报。阶段汇报主要是以简报等形式汇报每一阶段的任务完成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等;项目完成过半时,进行中期总结汇报;在项目全部完成后,进行成果汇总和结题汇报,并按时提交成果报告及相关数据。5.2项目验收5.2.1验收内容(1)调查成果;(2)经费决算。5.2.2验收依据验收依据任务书或合同书、调查计划、调查规范所作的规定。—135—5.2.3验收办法由调查任务下达单位或委托单位派人组织验收,形成由验收人签字和验收单位盖章的书面验收结论。与验收依据有明显差距的成果不予验收,责令限期修改、提高完善,并重新组织验收。5.2.4验收时间所有工作结束后,编写调查成果报告之前。5.2.5验收报告验收报告内容应包括:(1)任务及其来源;(2)人员组成;(3)调查区域的自然地理概况;(4)调查点的布设;(5)调查方法和时间;(6)调查结果整理与分析;(7)任务完成情况;(8)重要成果。5.2.6调查成果报告的编写5.2.6.1编写内容(1)前言a.调查目的、任务及其来源;b.调查范围;c.调查工作的人员组成结构;—136—d.调查方法和时间;e.前人工作基础;f.调查工作内容和完成情况;g.重要成果。(2)调查区域的自然概况主要包括调查区域的地形地貌、气候、土壤、社会经济状况等。(3)调查结果整理与分析a.资源综合评价b.物种概述(4)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意见或建议(5)主要参考文献(6)各种附件资料a.物种名录;b.物种资源分布图;c.各种统计分析图、表。(7)磁盘资料包括成果报告及影像资料(包括各种生境照片、物种照片3-5张/种,图像要清晰,相机像素不低于500万)及GPS数据等。5.2.6.2编写要求按照任务书或合同书、调查规范、计划的规定,对已有文献资料和本次实地调查所获得的资料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要做到内容全面、重点突出、论据充分、文字精炼,必要时配加图表。—137—5.2.6.3完成时间按任务书规定的时限完成调查成果报告的编写。5.3调查资料和成果归档5.3.1归档内容(1)任务书或合同书、调查计划以及上级有关文件;(2)外业调查原始资料及验收结论;(3)调查资料报表;(4)调查成果报告;(5)成果验收结论;(6)经费结算报告。5.3.2归档要求按照国家档案法和本部门档案管理规定,将档案材料系统整理,确保材料内容齐全,经项目负责人审查签字,由档案管理部门负责人验收后在合适的条件下保存。5.3.3归档时间调查成果完成后的两个月内完成。—138—第二部分:鱼类物种资源调查1范围本部分规定了鱼类物种资源调查的内容、方法、数据处理和结果编写等技术要求。本部分适用于环保部门组织、协同农业、林业、教育、中医药、中科院等部门开展的以自然地理或行政区域为调查单元的鱼类物种资源调查。2规范性引用文件《海洋调查规范第一部分总则》GB/T12763.1—1991《海洋调查规范第六部分海洋生物调查》GB/T12763.6—2007《淡水水生生物资源调查技术规范第四部分鱼类调查》(送审稿)(2009)3范畴和术语3.1鱼类此部分鱼类也包括鱼卵和鱼苗。3.2捕捞法利用合适的网具在雨季和旱季分别对选择的水域进行捕捞,调查记录鱼类的种类和数量并采样分析。3.3访谈(问)法通过对农户、当地科技人员、相关专家等知情人访问或座谈等—139—形式填写设计好地访谈表来掌握物种的相关信息。3.4市场调查通过对当地水产市场的调查,了解鱼类种类、名称、来源等相关信息。4工具与器材标本箱、称重工具、GPS定位仪、望远镜、数码相机、地图、各种网具、样品瓶、深水温度计、直尺、游标卡尺、以及个人用品等。5鱼类物种资源调查5.1调查对象主要包括江河、湖泊、水库等水域中的淡水鱼类。5.2调查要求(1)调查时间及频次通常应该每季度至少调查一次,如有特殊情况可酌情调整调查次数。一般以5月、8月、11月和2月代表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2)样区设置根据调查对象群体的不同生活阶段(产卵、索饵、越冬)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范围。(3)采样调查年龄组成的取样数量:每种鱼的标本数量宜在30尾以上,稀有或特有种类的标本应少采集。5.3调查内容(1)种类组成;—140—(2)数量分布;(3)生物学特点:包括栖息环境、产卵场、年龄、生长等;(4)种群结构:包括性比、性成熟年龄、种群年龄组成等;(5)受威胁现状:如水环境污染、栖息地破坏、滥捕等;(6)分布特征:时空变化等;(7)资源量。5.4调查方法(1)捕捞法对选择的水域的主流、缓流、急流、支流等各种典型的栖息环境,利用合适的网具进行捕捞,调查记录鱼类的种类和数量并采样分析。(2)访问与市场调查法因时间、季节等因素的限制,调查者可以通过与水产部门、渔民及相关管理人员进行座谈,获得相应资料。查明一些物种的地方名、分布、数量及在当地被利用情况等。5.5标本收集与鉴定在调查过程中注意收集标本及其它相关资料,并记录相关信息,保留作为凭证,以备核查。5.6调查结果整理与分析5.6.1种类组成分析分析统计鱼类的种类组成,分析各种鱼类的高级分类阶元多样性。—141—5.6.2特有性分析分析不同水域、不同生境的代表性种类的组成和时空分布特点。5.6.3资源分析(1)种类:中文名、拉丁名;(2)数量;(3)长度范围;(4)体重范围;(5)栖息环境:觅食水域、产卵场等;(6)食性;(7)种群结构:包括性比、性成熟年龄、种群年龄组成等;(8)渔获量。—142—附录:调查数据处理1.鱼类性腺质量分析计算性腺成熟系数,计算公式:Km=Ws/Wp×1000其中:Km—性腺成熟系数,数值以10-3表示;Ws—性腺质量,单位为克(g);Wp—鱼体纯体重,单位为克(g)。2.鱼类资源量评估N=2n(A/a)其中:A—鱼类分布水域的体积或面积;a—为拖网水域体积或面积;n—为取样渔获数量;N—为总资源数量;逃逸系数采用Tiew(1961)的估计值0.5。3.采样断面各采样点的鱼卵(或鱼苗)密度的计算其中:C—某采样点的鱼卵(或鱼苗)密度,单位为粒每立方米秒(ind/m3·s);SVNC=—143—N—某采样点的鱼卵(或鱼苗)数,单位为粒(ind);S—采集网网口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V—采集网网口处水的流速,单位为米每秒(m/s)。4.采样断面各采样点的鱼卵(或鱼苗)密度平均值的计算其中:C—某采样点的鱼卵(或鱼苗)密度,单位为粒每立方米秒(ind/m3·s);ΣC—某采样点卵(或鱼苗)密度总和,单位为粒每立方米秒(ind/m3·s);n—采样点数。5.鱼卵(或鱼苗)密度断面系数的计算K=C/C1其中:K—鱼卵(或鱼苗)密度断面系数;C—各采样点鱼卵(或鱼苗)密度平均值,单位为粒每立方米秒(ind/m3·s);c1—固定采样点的鱼卵(或鱼苗)密度,单位为粒每立方米秒(ind/m3·s)。——————————注:当计算鱼苗时“粒”改用“尾”。nCC∑=—144—附表1鱼类调查表网格编号:水域名称:省州(市)县乡村(小地点)调查日期
本文标题:全国淡水生物物种资源调查技术规定(试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026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