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近三年全国I卷(生物)必修三部分分析研究
1近三年全国I卷(生物)必修三部分分析研究邓过房(中山纪念中学广东中山528454)一、近3年必修三部分考点统计分析考查的主要知识点知识要求能力要求题号年份、分数模块知识内容ⅠⅡ理解实验与探究获取信息综合运用届别分值291810必修二、三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生物多样性√√31188必修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78必修三内环境√√169必修三免疫的功能、大分子的跨膜运输√√近3年高考试题中所对应的能力要求:1.理解能力(1)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3)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2.综合运用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二、3年真题详细分析(一)(2016-全国卷I)31.(9分)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可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其患肿瘤病,病患动物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给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可预防该肿瘤病。回答下列问题:(1)感染病毒甲后,患病的乙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2)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后,甲疫苗作为________可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________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在机体被病毒甲感染时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引起预防该肿瘤病的作用。(3)免疫细胞行使免疫功能时,会涉及到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这两种方式的共同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答案:(1)免疫功能下降(1分)(2)抗原(1分)浆细胞(1分)迅速增殖分化,大量分泌抗体(2分)2(3)能运输生物大分子等;运输过程中形成囊泡;需要消耗能量(答出两点即可)(4分)1、解题思路分析1.1人体免疫系统的三大防线:(1)第一道:皮肤、粘膜的屏障作用及皮肤、黏膜的分泌物(泪液、唾液)的杀灭作用.(2)第二道: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及体液中杀菌物质的杀灭作用.(3)第三道: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物质共同组成的免疫系统(特异性免疫).1.2体液免疫过程:1.3解:(1)分析题意可知,病毒甲可引起动物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因此感染病毒甲后,会导致患病的乙免疫功能下降,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2)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后,甲疫苗作为抗原可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在机体被病毒甲感染时能够迅速增殖分化,大量分泌抗体增加,预防该肿瘤病的作用.(3)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它们是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4)免疫细胞行使免疫功能时,会涉及到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这两种方式的共同点有能运输生物大分子等;运输过程中形成囊泡;需要消耗能量.故答案为:(1)免疫功能下降(2)抗原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3)细胞免疫三(4)能运输生物大分子等;在运输过程中形成囊泡;需要消耗能量(答出两点即可)1.4点评本题考查了人体免疫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掌握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区分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掌握大分子物质运输的特点.2、学生答题情况及典型错误分析本题难度为0.72,区分度为0.53。本题的答题情况及典型错误分析见下表:小题典型错误分析(1)典型错误:直接抄题干原话“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原因分析:缺乏归纳提炼(2)①典型错误:分化诱导因子原因分析:对生物学的术语不熟悉②典型错误:错别字原因分析:基础知识记不牢③典型错误:答案不完整,仅回答“迅速分化增殖为浆细胞”,未答出“大量分泌抗体”;或错误3答案“记住这种病毒”(3)典型错误:答案不完整,仅答出一个共同点典型错误:大多数考生未答出“形成囊泡”和“运输生物大分子”原因分析:考生未对胞吞胞吞行为进行过总结性学习(二)(2017-全国卷I)31.(8分)血浆渗透压可分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其中,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回答下列问题:(1)某种疾病导致人体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由_______进入组织液,可引起组织水肿等。(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___________,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_______。(3)在人体中,内环境的作用主要为:①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②________。答案:(1)血浆(2分)(2)增加(2分)降低(2分)(3)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2分)1、解题思路分析(1)人体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而晶体渗透压不变,从而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水分渗出形成组织液,引起组织液增多出现的组织水肿。(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而血浆渗透压不变,水以自由扩散或渗透形式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增多,从而使血浆晶体和胶体的渗透压均下降。(3)内环境是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环境,为体内细胞提供相对稳定的环境,维持细胞渗透压,给细胞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并及时将细胞代谢终产物运走,为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第一,注重对生物科学素养、探究能力的考查,贴近生活。17年高考题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的考查内容所占的比重特别大,像本题,不是直接问“内环境的作用是什么?”,而是让学生由现象去分析内环境中的物质交换情况,从而得出内环境的作用第二,注重基础,强调生物的主干知识;31题还是以主干知识为依托,通过考查相关核心基础知识,对考生的理解及逻辑推理能力进行考察。31题考察内环境稳态,但是引入了胶体和晶体渗透压这样的新信息,有所创新,考察学生信息提取能力以及对基础知识的运用;第三,形式灵活多变,但考查的知识点本质相同,答案依托教材2、学生答题情况及典型错误分析4本题难度0.64,区分度0.36.本题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第(1)(2)小题大部分考生能答对,可见对内环境、渗透压等基本知识的掌握良好。第(3)小题考生失分较多,主要源于对问题的表征不准确,分析问题与表达观点等基本功能有待加强。本题的典型错误分析如下表。小题典型错误分析(1)①典型错误:自由扩散原因分析:题意要求回答的是水分的来源而非方式。②典型错误:淋巴液、淋巴管原因分析:不理解题意,也不清楚淋巴与组织液的关系。③典型错误:血管、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壁原因分析:回答水分的来源不够准确(2)典型错误:减少、上升;增大、增大;减少,降低。原因分析:不能正确地理解水分的多少与血浆渗透压的关系(3)①典型错误:维持、调节细胞的正常生理状态、渗透压、生命活动、机能。原因分析:把内环境的作用与内环境稳态的作用混淆;调节是属于神经、体液或免疫系统的作用。②典型错误:进行代谢的场所、各种化学反应进行的场所。原因分析:代谢反应主要在细胞内发生。③典型错误:细胞与外界接触的媒介、交换、交流、信息交流。原因分析:未能明确物质交换的重要特点。④典型错误:营养、废物运输;运来、运去。原因分析:单方向,未能强调可双向运输(三)(2018-全国卷I)29.(10分)回答下列问题:(1)大自然中,猎物可通过快速奔跑来逃脱被捕食,而捕食者则通过更快的奔跑来获得捕食猎物的机会,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食性广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在这个过程中,捕食者使物种多样性增加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3)太阳能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过程是__________,分解者通过__________来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答案】(1)共同进化(2分)(2)捕食者往往捕食数量多的物种,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4分)(3)生产者的光合作用(2分)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残骸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作用)(2分)1、解题思路分析本题是必修二+必修三科内综合的代表,但试题难度并不大,题目情境和所填答案基本都是教材内容再现。但是得分预估不会太高,因为第二个空估计大家不会特别重视,关键是看改卷时的评分标准了。(1)本小题的题目情境来源于人教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23页的第3自然段。所填答案在第124页的黑体字部分。虽然容易但也易错,主要原因是这个概念平时训练得并不是太多,是易忽略的点。(2)本小题4分,是一个拉开得分差距的空。这题的原型也在人教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23页的最后一自然段的小字部分,答案就是教材给的一个长句:捕食者往往捕食数量多的物种,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按本人的教学经验,该知识点在5平时题型中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平时也会让学生关注这一自然段,但是不会作为重点强调,尤其是要求学生理解与识记。这是一个盲区,今年的考生不太好拿下该空的满分。拓展:生物收割者假说是美国生态学家斯坦利提出的,是一种解释寒武爆发的生态学理论,即“收割原则”。斯坦利认为,在前寒武纪的25亿年的多数时间里,海洋是一个以原核蓝藻这样简单的初级生产者所组成的生态系统。这一系统内的群落在生态学上属于单一不变的群落,营养级也是简单唯一的。由于物理空间被这种种类少但数量大的生物群落顽强地占据着,所以这种群落的进化非常缓慢,从未有过丰富的多样性。寒武爆发的关键是草食收割者的出现和进化,即食用原核细胞(蓝藻)的原生动物的出现和进化。收割者为生产者有更大的多样性制造了空间,而这种生产者多样性的增加又导致了更特异的收割者的进化。营养级金字塔按两个方向迅速发展:较底层次的生产者增加了许多新物种,丰富了物种多样性,在顶端又增加了新的“收割者”,丰富了营养级的多样性。从而使得整个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最终导致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产生。对于“收割理论”科学家们目前还没有找到直接的证据来证明其正确性,然而,一些间接的证据支持了这一理论。间接证据之一来自于前寒武纪叠层石,这些由藻类组成的叠层石中保存了前寒武纪最丰富的生产者群落。今天,叠层石仅盛产于缺少后生动物收割者的贫瘠环境中,如超盐量的咸水湖中。藻类在前寒武纪地层中的大量存在,大概反映了当时收割者的贫乏。另外,生态学野外研究也提供了一些间接的证据,研究表明,在一个人工池塘中,放进捕食性鱼,会增加浮游生物的多样性;从多样的藻类群落中去掉海胆,会使某一藻类在该群落中占统治地位而多样性下降。(3)本小题是必修三的内容,命题情境来源于人教版必修3《稳态与环境》的第90页。考的是生产者和分解者的具体作用,本题不难,失分点主要在于答题的规范性,因为容易所以评卷会更严格。2、得分与学生答题情况:数据还未公布。3、典型错误分析:改卷情况还未公布(2018-全国卷I)31.(8分)为探究不同因素对尿量的影响,某同学用麻醉后的实验兔进行不同的实验,实验内容如下:a.记录实验兔的尿量(单位:滴/分钟)b.耳缘静脉注射垂体提取液0.5mL,记录尿量c.待尿量恢复后,耳缘静脉注射20%葡萄糖溶液15mL,记录尿量,取尿液做尿糖定性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该同学发现,与a相比,b处理后实验兔尿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2)c处理后,肾小管腔内液体的渗透压会升高,实验兔的尿量会_________,取尿液加入斐林试剂做尿糖定性实验出现砖红色,说明尿液中含有__________。(3)若某实验兔出现腹泻,尿量减少显现,导致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了存在于___________的渗透压感受器,从而引起尿量减少。【答案】(1)垂体提取物中含有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使之重吸收的水增多,从而使尿量减少。(4分)6(2)增加(2分)葡萄糖(1分)(3)下丘脑(1分)1、解题思路分析本题初看题干还以为是一
本文标题:近三年全国I卷(生物)必修三部分分析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026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