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关于湖南省长沙市社会安全感的调查报告
德州学院政法系法学专业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第1页共8页关于湖南省长沙市社会安全感的调查报告引言安全感是对可能出现的对身体或心理的危险或风险的预感,以及个体在应对处事时的有力/无力感,主要表现为确定感和可控感。[1]而社会社会安全感则是人们对社会安全与否的认识的整体的反映。[2]社会安全感是一种感觉、一种心理,是一种让人可以放心、可以依靠、可以相信的社会治安状况。虽然前面提到的“社会安全感”是人们的主观感受,具有非常大的个体性和变化性,但社会安全感是对一定时间、一定空间的社会现实的反映,从这一角度来说社会安全感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同时,和个人安全感的易变性不同,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安全感具有相对稳定性。这些构成了对社会安全感进行调查的前提。本调查报告以长沙市广大居民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居民对长沙社会治安秩序与公共安全的现状的满意程度,以此来反映长沙居民的社会安全感,同时也加强自身对社会安全感情况的认知和了解。本调查报告试采用了传统的问卷调查形式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93%的调查对象感觉生活在长沙安全;近八成的群众认为社会治安状况比上年有好转;74.7%的群众认为居住地治安状况较好;34.8%的居民认为交通事故是影响长沙市民安全最大的隐患;而在刑事违法犯罪现象中,广大居民认为赌博对社会安全的威胁是最大;另外,群众对政府机关在维护社会安全方面的工作持满意态度;而且,对于早前长沙发生的重大案件,有超过一半的群众认为对自己的社会安全感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只有14.8%居民对于政府机关组织的社会安全教育活动表示满意。调查结果显示出:长沙是一个治安状况良好,群众很有安全感的城市。但是,长沙仍然存在一些影响社会安全感的隐患。并且,长沙政府在社会安全工作方面需要加大力度。一、调查背景及调查方法(一)调查背景及目的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社会安全感也在不断的发生之先河改变,不论社会发展的多么繁荣,它其中仍存有不安全的因素,仍有可以改进的地方,希望通过本次调查了解基层群众在长沙的自身安全的主观感受,再根据感受的倾向性和特征,进一步分析提高居民社会安全感的措施,寻求提高人民社会安全感的途径和策略。(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23份,收回了115份,回收率为93%,其中废卷0份,问卷合格率为100%。本次调查是按随机的原则,被调查群众共计115人,其中,男性60人,占调查对象的52.2%,女性55人,占调查对象的47.8%。此次调查年龄结构以18—30周岁的居民为主,有81人之多占总人数的70.4%,小学学历5人4.3占%,中学学历23人占20%,大专学历39人占33.9%。本科学历31人占27%,硕士学历15人占13%,博士学历2人占1.7%。德州学院政法系法学专业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第2页共8页二、调查结果及结果分析(一)93%的市民感觉生活在长沙安全在115名调查对象中感觉在长沙生活安全的占到107人,占调查对象93%。其中感到很安全的有23人,占比20%,感到安全的有56名,占比48.7%,感到基本安全的有28人,占比24.3%。可以看出,,长沙市群众安全感指数在全国而言相对处于较高水平,以上结果充分说明长沙是一个社会治安良好,让广大居民有较高社会安全感(详见下表)。(二)近八成的市民认为长沙社会治安状况比上年有好转在115调查对象中有近八成,87人选择了长沙治安状况比上年好转,占比75.7%,其中选择明显好转的有30人,占比为28.6%,有57人选择了有好转,占调查对象的49.6%,足见长沙的社会安全状况正在平稳的上升(详见下表)。您认为今年您所在地的社会治安状况与去年相比怎么样?选项人数占比(%)1.有明显好转3026.12.有好转5749.63.和以前一样23204.比以前差43.55.比以前差很多10.9(三)74.7%的长沙市民认为居住地治安状况较好当问及居民所在地的治安状况时,有25名,占21.7%的调查对象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很好,同时还有53%的群众选择了较好。但是,选择很差和较差的也有6人,占比5.2%,其中选很差的有3人,占2.6%。还有23人,占20%的群众认为居住地的治安状况一般,群众对自己周边的治安状况还是较为满意的,说明基层组织的安全工作做得还是比较到位的(详见下表)。您认为您所居住地的社会治状况如何?选项人数占比(%)1.很好2521.72.较好61533.一般23204.较差32.6在目前的社会治安环境下,您感觉安全吗?选项人数占比(%)1.很安全23202.安全5648.73.基本安全2824.34.不太安全54.35.不安全32.6德州学院政法系法学专业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第3页共8页5.很差32.6(四)交通事故是影响长沙市民社会安全感最大的隐患在日常生活中主要影响长沙群众安全感的是交通事故,选择这个答案的调查对象有40人,占比34.8%,长沙的交通事故频发,已经成为影响市民社会安全感的一大隐患了,这是长沙政府在今后应该引起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的一大问题(详见下表)。您认为当前哪一类治安问题最影响您的安全感:选项人数占比(%)1.刑事犯罪2824.32.公共秩序混乱2925.23.交通事故4034.84.火灾1815.7(五)赌博现象是长沙市民反映最威胁社会安全感的违法犯罪现象问及调查对象对入室盗窃犯罪、拦路抢劫犯罪、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外来人员违法犯罪、吸毒贩毒、流氓黑恶势力违法犯罪、赌博、制黄贩黄、制假贩假、强买强卖、等10种违法犯罪现象的评价时,群众反映最强烈、对长沙社会安全威胁最大的违法犯罪现象是赌博,有36人,占比为31.3%的调查对象认为长沙的赌博现象严重,这是对这10种违法犯罪现象的评价中选择人数是最多的。调查对象对强买强卖、的现象的评价是最高的,只有3人,占比为2.6%的调查对象选择了比较严重,这在对10种违法犯罪现象的评价中选择人数是最少的,长沙麻将馆林立,地下彩票行业也悄然出现,使得赌博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详见下表)。您认为下列违法犯罪现象对社会安全最具威胁的是选项人数占比(%)1.入室盗窃2219.12.拦路抢劫65.23.未成年人犯罪97.84.外来人员犯罪43.55.吸毒贩毒1815.76.黑势力犯罪43.57.赌博3631.38.制黄贩黄54.39.制假贩假8710.强买强卖32.6(六)长沙市民对政府机关维护社会安全工作的基本满意度近七成德州学院政法系法学专业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第4页共8页调查对象对长沙政府机关在维护社会安全工作的评价满意和基本满意率在30%以上,不满意率在10%以下,可见长沙政府对社会安全工作的重视,只有政府对此足够关注,市民才会有较高的社会安全感(详见下表)。您对政府机构维护社会安全的工作是否满意?选项人数占比(%)1.满意4135.72.基本满意3732.23.不满意874.不了解2925.2(七)早前长沙发生的重大案件对群众的社会安全感造成较大影响调查对象对于早前长沙发生的“机场大巴爆炸案”、“税务大楼爆炸案”、“连环杀人抢劫案”等重大案件,大部分群众认为对自己的社会安全感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其比率占到了59.1%,这几起案件都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引发了群众的不安和恐惧(详见下表)。早前长沙发生的重大案件,是否对您的社会安全感造成影响选项人数占比(%)1.有较大影响6859.12.有较小影响3732.23.基本没有影响108.7(八)仅14.8%居民认为政府组织的社会安全教育活动对提升安全感作用明显政府机关经常组织社会安全教育活动可以提高居民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从而提升居民的社会安全感是很有帮助的,但在这一点上政府显然做得还不够,只有14.8%的居民对此类活动表示满意,还有相当一部分群众根本没有参加过此类活动,可见政府在此类活动的宣传上有所欠缺(详见下表)。您认为政府机关组织的安全教育活动起到了提高社会安全感的作用吗选项人数占比(%)1.有明显作用1714.82.只有较小作用61533.基本没有作用1412.24.没有参加过相关活动2320三、建议社会安全感事关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说社会德州学院政法系法学专业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第5页共8页安全工作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所以社会安全问题应根据安全隐患突出特征,将综合治理和专项整治行动结合起来,把提升群众的社会安全感穿插于构建和谐社会工作中,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从调查结果来看,广大居民普遍认为星城长沙是一座充满安全感的城市,与前几年相比,居民的社会安全感有了提高。但是仍然有一些威胁社会安全的因素存在。针对问卷中居民的回答,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维护社会安全,以此达到提升社会安全感的目标。(一)政府方面1.建立健全社会安全危机管理机构以及应对系统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法律法规为保障,自上而下合理设置相应的社会安全危机管理机构,尤其要改变社区基层管理缺失的状况。明确社会各阶层在社会安全事件中的职责和具体途径以及所应扮演的角色,赋予相应的法律地位。规范在社会安全不稳定时社会公众的行为。2.尽快培养社会安全管理的专业人才政府要以科学发展的眼光,一方面建立社会安全事件管理学院(系、专业),为社会培养急需的人才,让他们尽快胜任社会安全事件处理的重任;另一方面聘请专业人才对现有的社会安全事件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建立一支具有强战斗力的处理社会安全的队伍。3.加大对社会安全管理的投入各级政府部门要改变观念,变事后救助为事先预防。一方面畅通社会救济渠道,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加强老旧设备维护和更新改造,保证安全生产;加大对消防、搜救、抢险等救助装备和设施的投入。另一方面加大对反人民、反社会的黑恶势力的打击力度,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建和谐社会。4.培养全社会的社会安全意识,提升公民参与安全事件的治理能力把社会安全教育纳入学校、企业、政府机关、社区的培训日程,编制相应的教材;加强防灾演练,提高全社会的防灾意识和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发展形式多样的志愿者组织,以社区、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等为依托,按规范化、制度化、专业化管理的目标不断前进。5.搭建公民参与社会安全危机治理的信息平台政府在本地区的政府网站建立社会安全网页,也可通过媒体架起民众与真相、民众与政府之间的桥梁。在政府网页上社会公共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的联系方式;开展社会安全知识的普及教育;每天公布安全信息,提醒民众注意所发现的可疑情况;民众也可通过信息平台对政府对社会安全的治理进行有效监督;危机发生时政府及时发表权威信息,避免谣言和社会恐慌的扩散,使整个社会在信息平台的沟通下,及时关注和参与社会安全的建设。(二)居民方面1.努力提高自身法律素质,树立现代法律意识居民应学习一些现代法的基本观念和主要内容,重点在于对公民权利意识、诉讼意识和法治意识的培养。在社会生活中,遇到安全方面的突发事件可以走司法程序,学会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维护社会安全,而不是盲目、冲动的“私了”,以免制造出更大的问题。德州学院政法系法学专业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第6页共8页2.树立安全观念,时刻提高警惕很多安全事故往往由于受害人的粗心大意而引发,生活中应保持谨慎小心的态度。做到:外门尽可能安装防盗门,家中有贵重物品的可以安装防盗报警装置;夜晚外出应结伴同行,深夜尽量不走背街小巷;外出办事,应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财物,尽量少跟陌生人、可疑之人搭话;远离精神病人,切忌挑逗、取笑。总之,应该对自身安全问题引起必要的重视,保持清醒的头脑,小心的态度。3.遭遇突发状况时,冷静、机智、勇敢应对遇上歹徒,不能惊慌,要保持头脑清醒、镇定。同时,根据自己的体力和心理状态、周围情况、歹徒的动机来决定对策。仔细记下歹徒的相貌、身高、口音、衣着、逃离方向等情况,待事后立即向民警或公安部门报告。应切记,不到迫不得已时不要轻易与歹徒发生正面冲突,最重要的是要运用智慧,随机应变。4.学会拒绝诱惑,不让犯罪分子有机可趁对于很多经济犯罪的发生,都是由于当事人自身的贪念造成。而且,有些人甚至因为一时的贪心,自己都参与到违法犯罪活动中而不自知,例如吸毒、赌博等等。对于这类型的犯罪,最关
本文标题:关于湖南省长沙市社会安全感的调查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035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