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2017届二轮复习--晚清时期的中国-课件(117张)剖析
第4讲晚清时期的中国(1840~1912年)板块二中国近现代史通史时空坐标总述:鸦片战争到1912年清帝退位(1840~1912年),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逐步确立时期,也是中国社会在屈辱中走向近代化的时期,主要处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政治:屈辱线索:列强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主权遭到破坏,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抗争探索:农民阶级掀起了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先后发起了洋务运动与清末新政;资产阶级先后发起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晚清统治于1912年结束时段特征概览经济: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并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洋务企业和民族工业的出现,使中国产生了近代工业。资产阶级掀起了“实业救国”的思潮,民族工业在曲折中发展思想:清朝统治者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逐渐惊醒,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主流思想。“中体西用”、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和科学思想、马克思主义先后登场,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生活:随着中西交往的增多以及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推动,西方的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的物质生活和礼仪风俗受到冲击,向近代社会迈进内容索引考点一晚清时期的中国政治考点二晚清时期的中国经济与社会生活考点三晚清时期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模块结合本阶段贯通性热考问题考向预测原创押题·热点追踪考点一晚清时期的中国政治一、鸦片战争(1840~1842年)1.原因(1)根本原因是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蓄意打开中国国门,使中国沦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2)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2.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近代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主干知识排查3.影响(1)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改变。(3)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4)西方思想文化传播,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1.原因:英法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利益。2.过程(1)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战争。(2)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洗劫并火烧圆明园,中国战败求和。3.结果: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4.影响: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三、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1.前期(1)1851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开始,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2)1853年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愿望和要求,但其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具有空想性。2.后期(1)1856年,天京变乱是太平天国的转折点。(2)1859年,颁布《资政新篇》,是在中国最早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没有反映农民的要求和愿望。(3)1864年,太平天国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四、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1.原因(1)根本原因:日本工业革命后需要在中国抢占商品市场,掠夺生产原料。(2)直接原因:朝鲜东学党起义。2.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3.影响(1)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3)中国各阶层展开救亡图存的斗争。五、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1.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在世界范围内抢占殖民地。(2)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2.结果: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3.影响(1)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2)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六、义和团运动1.背景: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概况:义和团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由山东发展到京津地区,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3.作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阴谋;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七、辛亥革命1.条件(1)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2)思想基础: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成为指导思想。(3)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广泛建立;1905年,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成立。(4)实践:各地革命党人发动的起义。2.过程(1)武昌起义:1911年10月,武昌起义胜利,清朝统治土崩瓦解。(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五色旗为国旗。(3)制定约法:1912年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4)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2月,宣统帝下诏退位;3月,袁世凯在北京正式就任临时大总统。3.意义(1)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2)推动了中国民主化进程,促进了民主革命的发展。1.对列强侵华的四方面认识(1)从起因看,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和程度紧密相关,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2)从发动者看,侵华国家从一国到多国,再从多国到一国;地域上由以欧洲列强为主到以日美为主,反映了近代国际关系由以欧洲为中心到向两侧转移的变化。(3)从结果看,除了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外,其他均以中国的失败告终,说明了只有全民族抗击外来侵略,才能取得反击外来侵略的胜利。热考重点深化(4)关于列强侵华的影响,从世界范围看,实质上体现了西方国家以先进的生产方式征服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原料产地、商品销售市场和资本投资场所;对中国而言,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最主要的,我们应看到西方列强的侵略是近代中国贫困和落后的根源。2.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社会转型的五大影响(1)列强侵华方式:列强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2)民族危机程度: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3)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领导戊戌变法、辛亥革命。(4)学习西方内容:由学习器物转向学习制度。(5)革命力量:中华民族新觉醒,更多阶级、阶层投入救亡图存行列。3.辛亥革命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四大突破及原因(1)突破①组织形式:从旧式的宗教组织“拜上帝会”发展到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②领导阶级:从旧式的农民阶级发展到近代民族资产阶级。③革命纲领:从农民阶级绝对平均主义的《天朝田亩制度》发展到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④斗争目标:从追求空想的“人间天国”发展到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2)原因①经济: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已有了较为迅速的发展。②阶级力量:20世纪初,民族资产阶级特别是中下层资产阶级的力量进一步壮大。③民族危机:《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侵华进入新阶段,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④思想:20世纪初,资产阶级启蒙思想、革命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4.多元史观认识辛亥革命的意义(1)从革命史观来看: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从现代化史观来看①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②思想上:辛亥革命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③经济上: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形成了一股兴办实业的热潮。(3)从社会史观来看:辛亥革命推动了社会习俗和社会风尚的变革,如“剪辫易服”、文明礼仪等,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很大变化。短板1解读史论的正确逻辑思维欠缺例1(2016·新课标全国乙卷文综)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解析√高考短板突破解析辛亥革命后建立起的中华民国政府尽管号称“共和国”,但由于北洋军阀篡夺了革命成果而使得民国徒有虚名,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资产阶级的救国之路并不适合当时的中国。针对练1佩弗在《远东》中说:“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对于其中“荒唐可笑”的正确理解是()A.辛亥革命后建立的政体没有体现三权分立的原则B.资产阶级没有找到一条真正可以救中国的道路C.暗喻资产阶级应该建立君主立宪政体D.20世纪初中国整个一代人的努力都失败了解析√短板2史学观念滞后于时代意识例2(2013·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解析√针对练2“1912年史量才接办了《申报》,实行西方管理模式,并从美国购进新式印刷机投入生产。1920年,他被推选为世界报业大会副会长,多次与欧美报业进行交流。之后他又在《申报》增设文艺、儿童等栏目。九一八事变后,他在《申报》发表文章力挺抗日活动。”以下用不同史观解读该材料,不准确的是()A.从社会史观看,史量才的《申报》丰富了民众的文化娱乐生活B.从全球史观看,史量才担任报业大会副会长推动了世界报业交流C.从现代化史观看,史量才的《申报》实行机器印刷、企业化管理D.从文明史观看,史量才在《申报》力挺抗日活动具有反帝爱国性质解析√返回考点二晚清时期的中国经济与社会生活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解体(1)原因①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入侵。②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主干知识排查(2)表现①洋纱取代土纱,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②洋布取代土布,中国农家的“织”与“耕”分离。③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经济作物推广。④近代的买办及金融机构的出现。(3)影响: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2.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1)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2)指导思想:“中体西用”。(3)性质①军事工业: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封建性企业。②民用工业:带有极强的资本主义生产特征,但仍具有一定的封建性。(4)意义: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引进了先进技术,培养了科技人才,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与初步发展1.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原因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受外商企业的刺激与洋务派创办企业的诱导,中国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创办近代企业表现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兴起;著名的有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影响随着近代工业的出现,中国无产阶级开始壮大,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诞生2.初步发展(甲午战争后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1)原因①列强的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②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③社会上兴起一股实业救国的热潮。④中国人民掀起了收回利权运动,引发了振兴实业的又一个高潮。(2)表现:传统工业棉纺织业发展尤为迅速。三、社会生活的变迁1.物质生活的变化(1)鸦片战争后,西装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流行,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并行不悖。(2)维新变法期间: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并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3)辛亥革命时期①民国政府颁布《剪辫通令》,革除结辫陋习,“断发易服”具有了反清革命的色彩。②辛亥革命以后,出现了中西合璧的中山装和旗袍。③礼仪简化,显示出平等、自由等文明精神。2.交通与通讯的进步(1)交通①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的诞生。②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从唐山开平到胥各庄的铁路通车;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1909年詹天佑设计的京张铁路通车。③1909年中国航空事业起步。(2)通讯①1877年,福建巡
本文标题:2017届二轮复习--晚清时期的中国-课件(117张)剖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065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