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汽车理论 > 胡智锋-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
胡智锋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家网: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今天的节目,宣讲家网请来了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胡智锋教授,来和我们一起谈谈十九大报告中文化方面的内容。您好,胡老师。胡智锋:谢谢,您好。宣讲家网:十九大报告多次提到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也是近年习近平同志在国际国内多个重要讲话中反复提及、使用频率极高的热词,请您对此谈谈看法。胡智锋: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治国理政中非常重要的关键词,是继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三个自信”之后的第四个自信,蕴含深刻的内涵。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已经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成就,同时还产生了新的“四大发明”——高铁、支付宝、网购、共享单车,我们作为经济大国的地位应该是举世公认的。随着经济地位的提升,作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过去若干年间在国际国内扮演的角色更加积极主动,体现了一个大国的政治担当。中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部队最多的国家,迄今走过了27年的海外维和历程。截止2017年7月,中国军队已累计派出维和军事人员3.5万余人次,先后参加了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被国际社会誉为“维和行动的关键因素和关键力量”。另外,我们在世界上的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强。与此相对应就是文化,中国在和平崛起的过程中,最需要的是对自己文化的自信。如果我们缺乏文化自信,不知道自己的文化财富在哪里、自己的精神支撑是什么,而是一味追捧外国文化,那就支撑不起一个大国的崛起。我们是一个大国,就像习近平同志说的,“大就要有大的样子”。“大”就要对自己文化的高度自信,有了文化自信,我们就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我们就是吃中国的饭、穿中国的衣,用中国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来跟世界打交道。我们不仅要自信,还要用中华文化的魅力去感染他人,让人喜爱和认同中华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讲,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是十九大报告的一个亮点,也是支撑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关键所在。宣讲家网:您是研究文化产业的,请您谈谈文艺创作应该如何体现文化自信?胡智锋:文艺创作当中很多方面都涉及到文化自信,比如题材、内容、创作方式、艺术形式等,都应该有本民族的特点,体现对中华文化的传承。然而,创作层面还不是最重要的,对于中国文艺创作来说,真正体现文化自信的是创作心态。那么,什么样的创作心态才能体现文化自信呢?我觉得,与中国大国地位相匹配的创作心态才能支撑我们的文化自信。在我们的电影、电视剧、纪录片创作当中,有两个倾向特别值得关注或规避:一是盲目的民族自大;二是盲目的民族自卑,这两个倾向都与大国心态不相匹配。大国心态应该是一种雍容、大气的心态;与大国心态相对的是小国心态,小国心态就是生怕人看不起,遇见到大国就紧张害怕,总觉得自己不行。中国80年代的影视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以展示丑陋、阴暗的一面来引起被人的好奇的作品,这种创作现象是很被大家垢病的,这种创作的自卑心理也不符合大国心态。另外就是过于自大,生怕别人瞧不起,睚眦必报,这种狭隘的过度的民族自尊心就是过度自大。因此,在文艺创作上首先要解决的是创作心态问题,既不自卑也不自大;拥有雍容、开放、包容的大国心态,才会有大气磅宣讲家网:十九大报告提出,提升文艺原创力,推动文艺创新,对此您是怎么理解的?胡智锋:原创力和创新,核心还是原创力。与原创力相对应的是抄袭、克隆、模仿,也就是非原创。作为一个大国,在文艺创作上不仅要有大国心态,还要敢于创新,敢于做前人没做过、外国人没做过,唯有中华民族能做的创新,这就叫原创。我们的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为世界带来了独特的文艺世界,显现出中华民族了不起的原创力。近现代以来,我们也在文艺原创上也做了大量工作,无论是文学、戏剧还是影视,都有大量的原创力很强的作品,也出现一大批文艺大师。各领域文艺创作大师迭出,在文学方面,比如鲁迅、郭沫若、巴金、老舍、曹禺等;在美术方面,比如徐悲鸿、齐白石等;在音乐方面,比如聂耳、冼星海、王洛宾等。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拓展,我们一方面鼓励文艺原创力,另一方面由于产量越来越大,原创力显得不是很突出,甚至在某些领域有原创力下降的态势。比如电影方面,中国电影票房很高,产业能力很强,产业景观喜人,但是真正原创力很强的中国电影剧作的并不多,很多还是模仿好莱坞,或者说还是在成熟的好莱坞商业体系带动下自觉模仿、克隆的结果。电视综艺方面,百分之八九十的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缺乏原创力,都是移植国外的模板。我们自己的原创在哪呢?这几年我们也慢慢有了自己的原创,比如《诗词大会》《朗读者》。因此,中国文艺创作要打造出“中国制造”“中国创造”,必须拿出中国人自己的原创力很强的作品,而不再依赖好莱坞,也不再依赖国外的节目模板,打造出展现中华民族原创力的中国文艺,特别是影视方面。礴的景观和气象。宣讲家网:十九大报告提出,讲好中国故事,对此您有什么看法?胡智锋:讲好中国故事是习近平同志这些年在很多重要场合反复讲的一个重要命题,引发了世界广泛的关注。讲好中国故事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讲什么样的中国故事,二是怎么讲好中国故事。第一,讲好中国故事的前提是选好中国故事。好的中国故事应该体现中华民族独特的气质和个性,是在当代依然充满活力的,跟世界先进文明相匹配的优秀故事。同时,我们要把落后的糟粕的故事与先进的精华的故事区分开。中华文明上下5000年,产生了许多的中国好故事,比如女娲补天、愚公移山、神农尝百草的传说,以及岳母刺字、戚继光抗倭等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故事。愚公移山是体现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精神,女娲补天体现责任感、使命感和“天人合一”的精神,岳飞抗金、岳母刺字体现的是忠君爱国的精神,戚继光抗倭是不畏强敌、敢打敢拼的英雄主义精神。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好故事。近现代以来,中华民族还在继续创造新的好故事。如果说中国古代的故事是体现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好故事,近现代的故事就是体现革命和创新精神的好故事。比如推翻晚清王朝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毛泽东带领中国共产党人一步一个脚印,推翻旧中国、建立新中国的伟大征程;还有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改革开放以来,接近40年历程又是一个波澜壮阔的伟大历史进程。这个进程中,有领袖的故事,也有企业家的故事,还有各行各业的模范故事,这些故事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的智慧和创造力。所以,中国好故事首先要体现中国智慧、中国能量,我们不能讲落后的愚昧的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的前提是讲中国好故事。第二,怎么讲好中国故事?十九大报告提出,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与之相应,要处理好三个关系。首先,要处理好民族和世界的关系。我们常说,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话没错,但是不全面。反过来说,越是世界的也越是民族的。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我们有很多故事是中国民族独有的,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故事,但是这些故事如何让世界感知和理解呢?比如岳飞抗金,怎样才能让世界感受这个故事的魅力呢?应该挖掘人类性的命题,岳飞忠诚、一身正气,不被邪恶力量所容,他的伟大、完美、忠诚招来了佞臣的打压、迫害。为什么忠诚反被打压?实际上这是全世界普遍的问题,是人性的问题。在西方文化当中,这样的孤胆英雄,一身正气反被打压的,也不在少数。因此,我们要找到共性的东西。岳飞抗金虽然是宋代那个特定时代的故事,但它还具有人类性,他身上的亮点,他的忠诚、善良既具有民族性又具有世界性,是大家都能看懂和听懂的。同时我们还要强调,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要找到世界性的语言,找到大家都能理解的那个点。其次,要处理好主体和个体的关系。现在网络文艺很活跃,流行一个词叫IP,这就是一种创意。创意是带有虚幻性的,体现了创作者的智慧。但是在虚拟世界里,仅仅是一种IP创意还不够,伟大的文艺创作还应该反映这个时代深厚的生活景观。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强调主观的好创意、好IP,也要强调客观上深入生活,要在火热的现实生活当中挖掘和提炼有用的故事。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有份量的故事,而不是一个虚幻的概念。所以IP固然好,但是不够,还要深入生活,把主观的智慧和客观的丰富多元的生活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形成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最后,要处理好主流和时尚的关系。在我们中国故事当中,有大量的弘扬主旋律和主流价值观的故事,但是我们发现一个问题,体现主流价值观的好故事年轻人常常不怎么喜欢。年轻人喜欢时尚的,而那些年轻人喜欢的时尚的文艺创作中,主流价值观会相对弱化。那么,这些彰显主旋律、主流价值观的故事,怎么样才能获得年轻人的喜爱?这就需要我们在主流和时尚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比如《湄公河行动》《战狼2》都是体现爱国主义,弘扬主旋律的作品,同时作品在爱国主义、英雄主义中融入了现代时尚的元素,包括视听的感觉、叙事的方式、影像的展现,以及演员的表演等等,这些时尚元素和主流价值观非常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总之,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是要选好体现中国智慧、中国创造力的中国好故事;其次,讲好中国好故事要处理好民族与世界、IP和生活或(主体和个体)、主流和时尚三个关系。宣讲家网:怎样理解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胡智锋:中国拥有几千年的文化传统,这是一个宝贵的财富。我们要正确看待中华文化。中国走出去、提升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方面需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要区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转化成在当代依然具有活力的优质的文化基因和文化资源。第一,汲取中华文化中智慧的、有创造力的,在当今依然有活力、有价值,对当下有启迪的基因和文化资源,剔除那些糟粕的文化。第二,实现创造性转化应该在价值层面找到中国和世界的对接点。比如中华传统文化中强调的“天人合一”,延伸到今天,可以把“天人合一”的理念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融合,从而减少对自然的伤害,避免一些人类活动对地球的破坏。再比如,在人与人的关系上,我们强调“和而不同”,“和而不同”的理念是一种开放、多元的理念,我们可以相互的争斗,但是不一定要你征服我、我征服你;我们可以和谐相处,但是可以你做你的、我做我的。人与人、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我们强调“和而不同”。在今天,这种“和而不同”的观念就演化成“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就是中华文化的“和而不同”理念和当代价值观的融合,这本身就是一个创造性转化。从“和而不同”转化成“人类命运共同体”,把中华智慧用“活”了。因此,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要在价值观层面寻找中国和世界的衔接点,在中国和世界的对话当中凝练和磨合出新的概念。从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天下大同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命运共同体、美好生活的向往,这这些理念打通了古今,打通了中国和世界,是在价值观层面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创作技艺层面,我们要寻求多元元素的共同对接,最核心的就是如何从古老走向现代。保持原生态固然很好,但是在今天原生态的确生存很困难。比如,一个少数民族的歌舞,如果我们强调原生态,它必须在那样的土地、那样生活环境、那样的村寨表演才适合,但这样就比较难进行传播。张继钢先生把少数民族的歌舞元素做了现代化的处理,变成了《千手观音》,变成了在奥运会开闭幕式上展示的漂亮歌舞;杨丽萍在白族原生态的孔雀舞的基础上,加入了现代元素,声、光、电等,让她的舞蹈从传统的原生态的状态,转化成了有原创意义、能够让更多人欣赏的现代舞。尽管在某个方面它失去了一些原生态的东西,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它获得了更大的传播和推广。综合来看,我们倾向于在保护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把传统元素和符号进行现代化改造和处理,让它符合当下人们的口味和欣赏习惯,这就是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总之,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要与时俱进,将传统与现代、时尚的新元素融合。宣讲家网:谢谢胡教授来到宣讲家网演播室,跟我们分享您在文化方面的研究。胡智锋:不客气,谢谢。
本文标题:胡智锋-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080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