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人们为何要消费有机农产品和有机食品的缺点及迷思反驳
1人們為何要消費有機農產品和有機食品的缺點及迷思反駁(說迷思就有澄清的意義,反駁二字不必了,作為科普的題目:有機農產品的迷思)這是我總評:1.內容愈多,代表缺乏整理。2.本文比較有意義的是對於推動有機農業的反思,但是著墨不多可惜。23.有多處文字出現在其他同學的報告中,可知同學們…前言:至1970年代,由於能源危機發生,各國環保意識、生態保育觀念逐漸覺醒,意識到地球資源有限,環境受到嚴重汙染,生態環境也遭到嚴重破壞,將造成人類的浩劫。如何維護環境品質、與生活水準、及確保後代永續生存空間,逐漸受到世界各國重視。另外,消費者特別關注農產品的健康性與安全性,於是近年來有機農業乃蓬勃發展。(見補充2.全球有機農業發展)回溯人類生產的歷史,其實非常長的一段時間,人類並不是使用化學肥料或農藥,而是一邊向大自然學習,取用大自然的資源,一邊運用前人的智慧來耕種的。然而僅僅近半世紀來,人類卻在「糧食增產」的名義下,以追求大幅產量與品質提高之耕作方式,仰賴速效性化學肥料及農業藥劑之使用,無視於大自然的生態循環運作,立即步上了「化學藥品氾濫」之危險道路,造成土壤性質劣化及危害生態環境之疑慮,結果不但長期而言將影響人類之永續發展,地球幾十億年寶貴的自然生態體系也日益遭受破壞,我們自身安全的飲食生活也受到威脅。因此人們認為人類唯有再度回到「與大自然共生」的原點,來取得安全的食糧,才是環境和人類永續生存之道。農業雖是一傳統產業,但為人類之重要經濟活動,為維護農業經營之永續性,以及避免人類身體健康受到化學毒物的戕害,先進國家都積極推動有機農法,鼓勵人們消費有機食品。人們為何要消費有機農產品?1.在營養成分方面:根據美國農業貿易季刊報導指出,有機食品不用人工殺蟲劑、除草劑、殺菌劑及化學肥料,產品較為衛生安全。美國民眾認為,買有機蔬果,除了不必擔心農藥殘留的問題,還可以吃進更多營養,因為不使用農藥及化學肥料,所以可直接食用皮或根的部分,而皮或根的部分往往是具有豐富的食物纖維和營養素。另國內研究報告顯示,白米中,磷、鉀、鎂、矽等元素含量以有機法較化學法高,鋅、錳則相反;就新鮮毛豆而言,有機栽培法之產品,其粗纖維、游離糖含量較化學法略高,而胺基態氮、不溶固形物含量則較低。由於有機農產品因全部使用有機質栽培,它所吸收的養分也與一般化學栽培者稍有不同,通常有機農產品的錳含量較低,其它如鋅、銅、鎳等金屬含量有時候也較低。至於有機栽培之水果其糖度、酸度及礦物質含量較高,水分較低,且有顯著差異(真有那麼多的差別,應該說明是誰的報告,甚麼時候的報告?!)。2.改進空氣品質:大量化學肥料尤其是氮肥的使用會產生N2O,會破壞大氣中平流層的臭氧層,臭氧層被破壞,紫外線到達地面之量增高,將危及地球上的生物,減少或不使用氮肥可以協助減少N2O形成量。3.避免土質侵蝕與破壞:單一作物如連續栽培,其吸收相同養分,會造成土壤中養分快速損失,最後必須仰賴大量的3化學肥料補充,這就形成一般栽培法施用化學肥料增加的原因。單一農作物也讓昆蟲較易適應,使得農夫只有更加依賴殺蟲劑,而大部分的昆蟲也因此產生了抗體。而有機栽培法,如採取與豆科植物輪作、間作或輪作綠肥,可以改善土壤理化結構,恢復地力,並減少病蟲害發生之機率澳洲環保專家,曾給全球33個國家農人上過課的法蘭西斯藍(FrancesLang),指出今天世界食物的迫切危機:「今天全球農業的關鍵問題,就是土壤的侵蝕與破壞。即使是澳洲,我們到2020年也不能再出口食物了。」而目前美國農業也正面臨有史以來土壤被蝕壞最嚴重的時期。土壤是有機農耕食物鏈的基礎,有機農業講求混作、間作、輪作,土壤覆蓋比較完全,避免雨水直接沖刷,另外有機栽培法使用有機質增加土壤滲透力及保水力,有效防止土壤沖蝕。有機農耕仍以人力為主,使用人工除草以人力為主,使用人工除草並且使用堆肥及農作物作肥料以取代化學合成肥料來保護土質。台灣地區一年產生之農作物殘渣、稻殼、家禽畜排泄物等達二至三千萬公噸,未妥當處理將造成環境污染問題,如將這些農業廢棄物經充分醱酵後轉化為有機質肥料,再施於田間,不僅有效處理這些農業廢棄物,並可改良土壤性質,提供氮、磷、鉀肥,並提高作物之產量與品質。在瑞士長達21年的研究顯示,有機農業的平均產量力不僅不輸化學農業太多,而且還能讓土壤保持健康。有機農田有健康的水土和更大的生物多樣性,包括蚯蚓、真菌、甲蟲和野生植物,並且比化學農業排出更少溫室氣體二氧化碳。4.保護水質:有機栽培法標榜不使用或儘量少用化學肥料及農藥,微生物製劑取代農藥或利用天敵,以及利用物理方法如套袋、誘殺板、捕蟲燈等方式來防治病蟲害,以此種栽培方式,當可減少對環境的負擔,避免河川、湖泊、水庫農藥累積或優養化現象,確保水源品質,並可帶動現在一般栽培農法減少使用化學肥料或農藥。5.節省能源:有機農業竟然比起化學農業更具能量使用效率。德國Univ.Bonn的有機農業專家UlrichKoepke表示,有機農業不可能比密集耕作更多產,但是就能量的使用而言,有機農業有效率多了。由瑞士的有機農業研究所的PaulMäder及瑞士聯邦土壤生態及農業研究站的DavidDubois領導的研究小組在沒有使用任何化肥和殺蟲劑的農田裡種植小麥、馬鈴薯和牧草,並和施予化肥和殺蟲劑及僅施化肥的田地比較。經過了長期觀察,有機農田平均比化學農田少了兩成的收獲。不同的農產品產量有別,如馬鈴薯少了近四成,而小麥才少了一成。然而未施化肥卻表示有機農田只比對照組用了一半至三分之二的能量,而殺蟲劑更是少用了97%。經過這麼一比較,顯然有機農業是最經濟的。化學農業是不自然的便宜,因為所付出的環境代價還未計。WashingtonStateUniv.的JohnReganold更表示,少用了這麼多肥料卻還有八成的產量是非常了不起的。這項研究也支持了之前在美國的研究,顯示了有機蘋果比無機的更具獲利性和維持性。而有機栽培法,使土壤更能保持養份,因此相對的產量較高。6.讓你的餐盤遠離化學藥物:就一般而言,小孩從食物中接觸到農藥致癌的機率比大人高四倍,因此你現在所選擇的食物將會影響到孩子將來的健康。通常水果會殘留化學肥料和農藥,農藥殘留不僅存在蔬果中,而且會流到土壤或飲水中,影響到我們食用的肉類或水產魚類。美國環保署研究發現,肥料的氮素可能會被人體胃酸轉化成致癌物,有機磷殺蟲劑則會引發4血液性病變、畸形兒、神經損害及遺傳基因突變和神經系統障害等難以治療的疾病。此外,長期食用施打抗生素的動物肉類,也有得到癌症的危險。由於農藥的濫用,此外,長期食用施打抗生素的動物肉類,也有得到癌症和分泌失調的危險。7.保護農場工作人員:一個國際性癌症研究機構發現,一個接觸除草劑的農夫罹患癌症的機率為一般人的六倍。8.幫助小型耕農:雖然愈來愈多的大型農場投入有機農耕的行列,但大部分的有機農場仍為獨立經營的家庭農場,亦為其想要生存的方法之一。9.味道較好:根據美國農業貿易季刊報導,全美國數百位美食主廚認同有機食品風味較一般食品為佳。有機栽培法生產出來的蔬果,保持了蔬果的原味,果蔬的香氣很強,水果明顯比較甜有機栽培的蔬果,顏色都很深,例如有機絲瓜,顏色成深綠,皮薄,瓜肉顏色也比較綠。有機栽培的蔬果,纖維質比較細嫩,生食口感脆嫩、甜美,炒煮都很容易爛熟。同時國內研究報告亦指出,有機農耕法栽培之稻米其游離糖含量較高及直鏈澱粉含量較低,其食味品質較佳。另以化學農法栽培之香蕉往往較為粗大,且果肉會有硬心;葡萄果粒雖然較大,但有時會有明顯的藥斑;枇杷果皮常會皺曲,且較不易撥離、果肉硬、風味較差之缺點。10.在農產品貯存期限方面:根據台中區農業改良場試驗結果,化學農法栽培之楊桃儲藏五天即開始產生褐斑,八天就劣變,有機楊桃到第十二天才有劣變情形;另外化學農法栽培的番石榴亦較有機栽培者約早一星期劣變。另有研究報告指出,有機農產品有耐儲藏性較久之特性,可能與不溶固形物、糖分、礦物質含量有關。根部強壯,因土壤營養,根部不必深入地下尋找養分,它的根通常較粗短,根系多而且白。洗菜時,莖部不易折斷。有機食品的缺點和迷思反駁1.營養價值一樣、有助於人體健康,反駁人們為何要購買有機農產品1.在營養成分方面:(不通順)傳統食物透過農藥和施肥成長,果實較多也較統一,通常在成熟前摘下,以便運往較遠的地方銷售。而有機食物則從不施肥,無論蔬菜水果都會等到成熟後才採摘,因為它們通常都在本地售賣。從營養角度來看,它們實際上並沒有分別。(和同學報告一樣)根據美國農業貿易季刊報導指出,有機食品未必比傳統食品更有營養。一份來自加拿大的研究報告指出,有機食品和傳統食品在營養價值方面,沒有明顯不同。研究人員從多倫多健康食品商店,選取二十類有機產品進行營養成分分析。在總共的135件農產品測試中,有66種是傳統食品的營養較好,有機食品營養較好的,則有49種。譬如有機土豆,所含的鐵質比傳統土豆多三倍,但鈣質就少一半。有機紅辣椒比傳統紅辣椒多42%的維生素C,但維生素A則比傳統紅辣椒少45%。另一個國外某大學研究顯示,國外某大學的實驗農場種植有機和傳統兩種類型的作物,測試結果也顯示,它們的營養價值幾乎一樣。所以,只要所購買的農產品是屬於確實依政府規定的化學肥料及農藥使用規定種植出來的,它們的營養價值與有機食品一樣好,但價格卻經濟實惠多了,更重要的是食品料理的過程是否乾5淨、衛生、不添加過多不必要的油脂及鹽分,都是屬於健康飲食。均衡、衛生、適量的飲食,適當的運動,充足的休息,是保持健康的長久之道。所謂有機食品是否有助於人體健康?仍要看產品而定,譬如有機的蔬菜、水果、穀類多吃對人體健康確有幫助。乾果含有豐富的營養,但是含油量很高,適量的攝取有利於健康,多吃則會發胖。駿畜牛(這是甚麼?)、乳牛,雖然是有機飼料養大,可是牛肉、牛乳還是具有含量相同的脂肪及膽固醇。所以仍不宜多吃,還是以吃瘦肉、魚肉、不帶皮雞腿、雞胸脯肉及低脂牛奶為妥。2.有機食品很貴:在有機食品的培育上有幾個特點,有機蔬果的農地由於無農藥的使用,所以必須採用其他方法來避免蟲害以減少損失,如:引進害蟲之天敵,以最自然的方法將害蟲減少。其肥料也是有機肥料的使用,如:天然堆肥。並且耕種農地必須有循環的休耕,耕種一次需要休耕三年,來保持土地永續的使用(是這個意思嗎?)。在動物性食品來源上,飼養方式也必需採用自然放牧,並保持生態的平衡。生機飲食主要為攝取天然生長之蔬果植物,藉此減少人工化合物囤積在人體所造成的傷害,有機產品因為:在栽培上有一定的困難度,更耗人工。產量較無法用大規模量產。原料、製作過程均貴。產品有效期較短,因為不添加任何防腐劑,所以價格會比一般農產品高出三倍左右。(所以呢?)3.氮肥施用過量、硝酸鹽殘留過高反駁人們為何要購買有機農產品2.改進空氣品質4.保護水質5.節省能源:有機栽培最常發生的問題是氮肥施用過量,因為容易取得的材料中,如牲畜糞便或油豆粕類所製成的有機肥,其主要的肥料成份也是氮肥。在葉菜類方面問題是硝酸鹽過高的問題。在果菜類而言,是採收期減短且品質不佳的問題,以有機蕃茄為例,產量少、價格高且品質不佳一直是令人頭痛的問題,而慣行農法栽培的蕃茄通常至少可收九個花序以上,而一般的有機農友常收到第三個花序就沒得採收了(因季節而異),這些問題主因便是氮肥過高而磷鉀肥及其它微量元素不足所造成,其它果菜類也常有這樣的情況。解決這個問題還是需要回到有機肥料的製作,農友若能針對果菜類在各個階段所需的養份比例來製作堆肥,相信品質及產量一定可以提高,成本自然降低,但農友常以時間空間不足或資金不足為由,維持原本的操作方式。有人說有機栽培的蔬菜不會有硝酸鹽殘留過高的問題,其實是不對的,不管有機無機的氮肥,蔬菜吸收之後在尚未經過光合作用轉化前,都是以硝酸鹽的穩定狀態存在植物體內,而蔬菜硝酸鹽含量也會隨著生長階段而改變;種植初期生長較緩硝酸鹽含量低,隨著植株的生長及養份的需求增加,根系快速生長以增加吸收能力,開始伸展枝葉以增加光合作用能力,到了生長中期硝酸鹽含量仍維持在高曲線上,直到生長減緩開始準備開花,吸收減緩硝酸鹽含量開始下降,但若土壤中的氮肥含量仍高時,會造成生長異常,有可能會是一面開
本文标题:人们为何要消费有机农产品和有机食品的缺点及迷思反驳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08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