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投融资/租赁 >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经典详细)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干违背义的事而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好像飘浮在天空的云彩。一说“义”,从古到今,一般人理解的就是讲哥们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三国时期的关云长,也因为千里走单骑,舍弃曹操给予的荣华富贵,护送嫂夫人过五关斩六将,投奔当时落魄的结拜兄弟刘备。从而被后世当作义的化身。那么义的含义,就仅仅是讲义气吗?作为儒学的创始人,孔子在《论语》里面多次提到了义,他怎样看这个义呢?义的含义是什么?荆轲刺秦王,他为报答燕国太子丹的知遇之恩,不顾个人安危,前去刺杀秦国的国王赢政,这是义!水浒好汉鲁智深,为救弱女子,三拳打死无赖镇关西,这也是义!但从《论语》里面提到的有关义的词语来看,它的含义并不仅仅就局限在这一方面,它还有着更深的内涵在里面,那么在孔子的眼中,义究竟还有什么含义呢?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康德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不管时代潮流和社会风尚怎样,人总是可以凭着自己的高贵品质,超脱时代和社会,走自己的正确道路。现在,许多人都为冰箱、汽车、房子而奔波、追逐、竞争。但是,也有不少人不追求这些物质的东西,他们追求理想和真理,得到了内心的自由和安宁。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是我的钱,一块钱掉在地上我都会去捡。不是我的,一千万块钱送到我家门口我都不会要。我赚的钱每一毛钱都可以公开,就是说,不是不明白赚来的钱。--------李嘉诚《圣经》:“用诡诈之舌求财的,就是自己取死;所得之财,乃是吹来吹去的浮云。”再阅读全文,疏通文意后,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1·本课是集中阐述“义”的相关问题。为了很好的说明问题,孔子都涉及了哪些与“义”有关的问题?试加以概述。2·对10章节进行分类。疏通文意,解读文本明确:1·义与富贵(利),义与君子,义与勇敢等问题。2·10章节可分为三大类:一是义与富贵---134则;二是义与君子(人格)---25679则;三是义与勇敢---810则一、义和富贵“仁”是《论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之一。一次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次孔子说“仁者爱人”。把这两个定义联系起来,可以把孔子的意思理解成为:加强自身修养,恢复(保持或服从)礼的要求,在礼的原则内,真心地关心别人。“仁”是内心思想,“义”是符合“仁”的行为。在《论语》中,“仁”和“义”有时可以互通。“富贵”常被简称为“利”。“仁义”和“富贵”的关系问题也是他的学生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因而也是孔子多次论述的问题。先看看孔子这方面的论述。研讨分析,明确重点章节1【原文】子曰:“富(1)而(2)可求(3)也;虽执鞭之士⑷,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注释】(1)富:指升官发财。(2)通假字:而,通“如”,如果。(3)求:指合于道,可以去求。⑷执鞭之士:古代为天子、诸侯和官员出入时手执皮鞭开路的人。意思指地位低下的职事。【译文】孔子说:“如果求富而不违背道义,即使手持鞭子的下等差役,我也去做。如果求富而违背了道义,我就顺从我喜欢的(道义)。”孔子不反对人们追求富贵,但是他非常关注一点,就是富贵是否“可求”。选文第1则:“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意思是说,富如果可求,即使是手拿鞭子的下等差役,我也去做。“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是说富如果不可求,就依从我喜欢的。这段话有两点值得琢磨:第一,什么是“可求”和“不可求”?联系孔子的其他言论,这“可”与“不可”的关键,在于行为是否合乎道义。人们常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孔子是把追随道义放在求福取财之上的。第二,什么是“吾所好”呢?孔子宣扬“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论语·学而》),宣扬“朝闻道,夕死可矣”“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并且感慨“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论语·子罕》)“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论语·里仁》),等等。很明显,他的所好,简单的说就是道义。•【评析】•孔子在这里提到富贵与道的关系问题。只要合乎于道,富贵就可以去追求;不合乎于道,富贵就不能去追求。那么,他就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从此处可以看到,孔子不反对做官,不反对发财,但必须符合于道,这是原则问题,孔子表明自己不会违背原则去追求富贵荣华。孔子是把追随道义放在求福取财之上的许霆,1983年出生,山西翼城县人,高中毕业。2006年在广州利用ATM机故障取走17.5万元人民币,案发后被一审判处无期徒刑,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激烈辩论,成为近年来司法界的著名案例。2007年12月一审,许霆被广州中院判处无期徒刑。2008年2月22日,案件发回广州中院重审改判5年有期徒刑。2010年7月30日因表现好假释出狱。•孔子认为财富“可求”与“不可求”的关键是什么?义2006年4月21日晚10时许年轻保安员许霆到位于广州市黄埔大道西平云路上的一家商业银行的ATM取款机上取款,在取款过程中他发现取款机系统出现错误,本想取款100元,结果ATM出钞1000元,而银行卡存款账户里却只被扣除1元。于是,许霆连续用自己的借记卡取款54000元。当晚许霆的同伴郭安山得知后,两人结伙频繁提款,等郭回住所拿了借记卡后,许霆再次用银行卡取款16000元,随后两人离开现场。4月22日凌晨零时许,两人第三次返回上述地点,本次许霆取款10万余元,连同前两次总计取款17.5万余元。最后,广州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被告许霆以非法侵占为目的,伙同同案人采用秘密手段,盗窃金融机构,数额特别巨大,行为已构成盗窃罪,遂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3【原文】子曰:“饭(1)疏食饮水,曲(2)肱而(3)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4)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基础知识】(1)饭,名词作动词,吃。疏食:粗糙的饭。(2)曲,形容词作动词,使弯曲。肱,音gōng,胳膊,由肩至肘的部位。曲肱,即弯着胳膊。(3)而,连词,表修饰关系。(4)而,连词,表转折关系。【译文】孔子说:“吃粗粝的饭食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其中也有乐趣啊。干不正当的事而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好像飘浮在天空的云彩。”“曲肱而枕之”意思是说弯着胳膊枕着它。吃粗粝的食物,喝冷水,弯着胳膊肘作枕头,其中也充满了欢乐。为什么会这样呢?生活如此贫寒如此简单有什么可乐的呢?这里有一个意思孔子并没有明确地点出来。对他来说,可乐的并不是贫寒、简单的生活,而是在贫寒、简单的生活中坚持践履道义。“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一句,意思是说,干违背义的事而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好像飘浮在天空的云彩。孔子不是说富贵对自己没有意义,而是说违背了道义的富贵对自己来说毫无价值。总之,按照孔子的观点,贫寒并不是一个问题,贫寒而不能践履道义才是真正的问题;富贵也不是一个问题,以不正当的手段牟取富贵才是真正的问题。•【评析】•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在富贵、财利面前执著于道义,这是孔子张扬的一个主要观念。第3则选文:“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饭疏食”和“饮水”相对,所以“饭”和“饮”一样应该是作动词,意思是吃;“疏食”和“水”则都是动作涉及的对象。“曲肱而枕之”意思是说弯着胳膊枕着它。吃粗粝的食物,喝冷水,弯着胳膊肘作枕头,其中也充满了欢乐。为什么会这样呢?生活如此贫寒如此简单有什么可乐的呢?这里有一个意思孔子并没有明确地点出来。对他来说,可乐的并不是贫寒、简单的生活,而是在贫寒、简单的生活中坚持践履道义。“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一句,意思是说,干违背义的事而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好像飘浮在天空的云彩。孔子不是说富贵对自己没有意义,而是说违背了道义的富贵对自己来说毫无价值。总之,按照孔子的观点,贫寒并不是一个问题,贫寒而不能践履道义才是真正的问题;富贵也不是一个问题,以不正当的手段牟取富贵才是真正的问题。•11月15日晚上,发帖者骑车经过河北省邢台市中兴西大街和钢铁路交叉口(辰光超市西南角),闻到了一股烤红薯的香味,便停下来挑了一个,然后拿出10元钱给卖红薯的大哥(看不出他的年龄,称他为红薯大哥吧)让他找钱。•“红薯大哥”一边找零钱一边说:“你给了我多少钱?”“?”“10块钱啊”,发帖者不耐烦地回答。“你再好好看看”,“红薯大哥”又把发帖者给他的钱递了回来。发帖者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张50元的,晚上昏暗路灯下他当成了10元给了“红薯大哥”。“该多少钱就收多少钱,咱不能多要,谁挣钱也不容易。”“红薯大哥”说。两年前,李大哥从外地来到邢台,靠推着车卖烤红薯为生,熟悉他的市民都称他“红薯大哥”。刚开始,老伴儿说:“你就别去邢台了,在家种点菜,凑合着过吧。”可李大哥明白,如果自己不去卖烤红薯挣点钱,一家人的开销就更加艰难,于是,他坚持来到邢台,做起了小生意。每天5时,他就起床把煤炉生好火,然后把洗好的红薯放进去烤一个半小时左右。7时左右,他推着三轮车到牛城各大街道去卖,中午就在附近花一两元钱随便买点儿东西吃,晚上回到家,还得洗红薯。一天忙下来,就到了深夜。卖烤红薯不需要固定摊位,把小车在路旁一停就可以做生意了。李大哥基本上都在辰光超市附近卖,双休日每天能卖20多公斤,平时也就10多公斤,一天下来也能赚个四五十元。虽然家里很困难,但“红薯大哥”明白,自己劳动所得的钱他就要,不是自己劳动所得的他一分都不会要。李大哥还告诉记者,自己在邢台这两年,也曾多次受到过别人的帮助,他不能昧着良心去要不该是自己应得的几十元钱。如今,“红薯哥”的事迹在当地网络已经蹿红,感动了众多网友,不少人表示要多去他那儿买红薯,支持一份善心。•4【原文】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1)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2)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3)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注释:(1)处:安居,可以理解为接受。(2)恶:厌恶(3)恶:疑问代词,哪,何【译文】孔子说:“富和贵,这是人想得到的东西;可是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富贵,君子不会接受;贫和贱,这是人厌恶的东西;可如果不能用正当的方法摆脱贫贱,君子就不摆脱它。君子如果离开仁,哪里能够成就君子之名呢?君子不会在吃一顿饭的工夫内背离仁,急迫仓促中一定这样(按照仁的要求)做,受磨难挫折时一定这样(按照仁的要求)做。”俗话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成就君子之名,根基在于培植仁德。“不处”之“处”本指安居,这里可以理解为接受。后一个“不以其道得之”应当是“不以其道去之”,这样上下文才能够连贯起来,很可能是古人误写成了“得之”。富是财产多,贵是地位高,这些都是人们想要的东西;可是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的富贵,人格高尚的人是不会接受的。贫是财物缺少,贱是地位低下,这些都是人们厌恶的东西;可是如果不能用正当的方法摆脱贫贱,人格高尚的人宁可不去摆脱它。人们想要的东西自己有时候不接受、不据有,人们厌恶的东西自己有时候不摆脱、不撇弃,关键要看是否符合道。“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所谓“终食之间”就是吃完一顿饭的工夫。“违仁”就是离开仁、违背仁。“造次”是指慌忙、仓促之间。“必于是”意思是一定按照这(仁的要求)做。“颠沛”是指受磨难、受挫折或者贫困。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无论在何时、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坚持仁德践履仁德.•【评析】•这一段,反映了孔子的义利观。以往的孔子研究中往往忽略了这一段内容,似乎孔子主张人们只要仁、义,不要利、欲。事实上并非如此。任何人都不会甘愿过贫穷困顿、流离失所的生活,任何人都希望得到富贵安逸。但这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否则宁守清贫而不去享受富贵。这种观念在今天仍有其不可低估的价值。这一章值得研究者们
本文标题: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经典详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095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