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的十九大报告解读
12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内容框架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形成适应新常态的经济政策四、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一)开创了新局面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极不平凡的五年,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一)开创了新局面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二)进入了新时代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性飞跃,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三)研判了新矛盾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三)研判了新矛盾从社会需求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人民美好生活需求日益广泛,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从社会生产看,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均世界前列,落后生产力已经不符合实际。矛盾的变化反映了发展的阶段性,反映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点要求,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注重全面发展。(四)明确了新使命1.1921年共产党人使命: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2.新民主主义革命共产党人使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3.社会主义革命共产党人使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4.十九大报告提出共产党人新使命:在新时代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梦想。(五)形成了新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的三次飞跃。(五)形成了新思想“新时代提出新课题,新课题催生新理论,新理论引领新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要创立者是习近平。回答了:1.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容包括“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2.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促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六)确立了新方略(七)开启了新征程“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八)强调了新理念行百里者半九十。新时代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梦想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建设伟大工程。这个伟大工程就是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九)提出了新要求(十)重申了新任务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布局•第一、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探索的阶段性成果。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把农业国变成工业国。(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布局•第二、从1953年开始,我们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布局第三、四个现代化的提出。1954年9月,周恩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这是我们党的领导人对四个现代化的最早表述。1975年1月,周恩来在全国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重申四个现代化。(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布局•第四、改革开放后小康概念的最早提出。1979年12月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提出一个著名的、影响中国命运的设想,即到20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布局•第五、总体小康的基本实现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把小康作为主要奋斗目标和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阶段性标志。“从1981年到本世纪末的20年,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实现这个目标,城乡人民的收入将成倍增长,人民物质生活可以达到小康水平”。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正式将实现小康列为“三步走”发展战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1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1990年12月,中国共产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审议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对小康的内涵作了详细的描述,“所谓小康水平,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经过全党全国人民的积极探索和艰苦努力,到1995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提前5年实现了翻两番。1997年,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又提前3年实现了翻两番。可以说,总体小康提前实现。(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布局第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从新世纪开始,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是: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二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三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四是恩格尔系数低于40%。五是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六是城镇化率达到50%。七是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八是大学入学率20%。九是每千人医生数2.8人。十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从总体性小康到全面小康表述的转变,表明中国共产党进一步深化了对小康社会的认识。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总体小康是指上个世纪根据中国的国情,我们建设小康重点放在解决温饱,提高物质文明水平上,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则是21世纪头20年将要达到的、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内容的目标,成为“五位一体”的小康。(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布局•第七、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根据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实际进程,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出发,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字之差,一字之变,却标志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了最后的关键与冲刺阶段,也标志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现阶段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新目标。(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布局•第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党的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要求: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三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五是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党的领导。(二)十九大报告:新三步走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三步走”1.从现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两步走战略安排2.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3.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二)十九大报告:新三步走1.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提前了15年。过去提出的奋斗目标是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2.表述中增加了“美丽”一词。民主富强文明和谐美丽,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统一对应,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建设美丽中国。3.表述中将“国家”改为“强国”提升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内在要求。(二)十九大报告:新三步走奋斗目标的变化之处(一)怎么看。(二)怎么办。(三)如何干。(四)为谁干。(五)谁来干。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形成适应新常态的经济政策框架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基本特征1.增长速度由高速向中高速转变•2016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74412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7%。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6.7%,二季度增长6.7%,三季度增长6.7%,四季度增长6.8%。(一)怎么看: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024681012142009.22009.42010.22010.42011.22011.42012.22012.42013.22013.42014.22014.42015.22015.4经济增长率(%)2009.1—2015.2各季度GDP增长率增长速度372.发展方式由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转变383.产业结构由中低端转向中高端(2015年,第三产业比重达到50.5%,首次超过50%,2016年为51.6%)产业结构新变化:第三产业呈现新态势(“四最”)•一是产值比重最大。2013年第三产业比重达到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成为第一大产业。2015年,第三产业比重达到50.5%,首次超过50%,2016年三产比重上升到51.6%。•二是增长速度最快。2012年至2016年,全国第三产业增速分别为8.1%、8.3%、8.1%,8.0%、7.8%。2016年,第三产业同比增长7.8%,增速比第一、二产业分别快4.5、1.7个百分点。•三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高。2014年第三产业取代第二产业,成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最高的产业,贡献率为48.1%,高于第二产业1个百分点。2016年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更达到了59.7%的历史新高。服务业成为新常态下稳增长的最重要利器!•四是吸纳的就业人数最多。2011年,就业人员在三次产业的比重分别34.8%、29.5%和35.7%,服务业首次超越农业,成为吸纳就业人数最多的产业。2012年,就业人员在第二产业的比重开始下降,2013年,在第二产业就业人员的绝对人数也开始下降。相比之下,第三产业就业人员的绝对数和相对数都在迅速提高。2013年,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为29636万人,占全部就业人员的38.5%,比2012年增加近2000万人。迈克尔·波特的创新驱动理论4.增长动力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5.资源配置由市场起基础性作用向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转换•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6.经济福祉由先好先富型向包容共享型转换2013年-2016年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元)及城镇、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元)(%)(%)(二)怎么办:五大新发展理念指引经济发展五大发展理念的重大意义1五大发展理念是把握“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纲”与“魂”的主脉络。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最新成果,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1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主抓手。1五大发展理念是创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主命题。1五大发展理念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主方略。五大发展理念的内涵和要求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就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就是要把一种从来没有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中去,以实现对生产要素或生产条件的“新组合”。——熊彼特采用一种新的产品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控制一种新的供应来源实现一种工
本文标题: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的十九大报告解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097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