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生活数学课题研究方案
生活数学课题研究方案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中心小学生活数学课题组一、研究背景21世纪,我国已逐步从工业经济时代跨入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标准也发生根本性了变化,就数学方面来讲,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承包制、股份制得到进一步推行,成本、利润、贷款、股份、风险评估、存款与保险、股票与债卷等一系列经济词汇频繁出现和使用,已经远远地超出了单纯的算术范畴,更多地给数学赋予了效益、创新、价值取向、情感态度等涵义,社会对普通公民也提出了更高的数学意识和素养的标准。而就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而言,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上仍未真正跳出应试教育原有传统的框架体系,还不完全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在一部分教师的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四重四轻的现象:即重“知识”轻“情感、能力”;重“结论”轻“体验过程”;重“书本”轻“实践活动”;重“技能”轻“综合运用”。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也是本课题研究的根本导向和主要内容。本课题是在我省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实施的,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与新课程理念是一脉相承的。新课程的改革为本课题的实施创设了一个极为优越的研究环境,本课题的研究力图在深化和推进我校的数学课改方面作出一定的贡献。二.理论认识。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数学发展的动力不仅要从历史的角度来考量,更要从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去寻找。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来自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何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这应当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数学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在关于课程目标的阐述中,首次大量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从而更好地体现了数学学习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具体而言,就是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经历知识与技能形成与巩固的过程,经历数学思维的发展过程,经历应用数学能力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与态度。三.概念界定。生活数学包括生活问题数学化(即数学抽象)和数学问题生活化(即数学应用)两个理论层面的内容,这两者的辩证结合,对于数学学习有其十分重要的意义。1.生活问题的数学化(数学抽象)生活问题数学化就是指由生活中具体事物中抽取出量的方面、属性和关系,并形成相对独立的数学对象。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年龄、经验决定他们获得的绝大部分数学知识是在对生活中具体形象事物的感受、感知的基础上逐步抽象出来,从而形成概念。2.数学问题生活化(数学应用)数学问题生活化就是指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将学到的数学的思想、知识技能和方法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分析、解释并解决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学数学首先是为了应用,应用数学是学数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能在数学化过程中抽象出数学知识、理解数学思想,只是数学学习的一个方面。而把这些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会用数学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并能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又是数学学习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四.研究目标:(一)总体目标,1本课题试图通过*生活一数学一生活”的实践过程,将现行教材中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还原为取之于学生生活实际、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数学问题,把学生生活与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真实地感受、理解、掌握数学思想、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生活能力协同发展,培养学生能数学地分析、解释、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应用能力及运筹优化的意识和创新精神。(二)具体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通过研究,让学生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和用数字、符号、图形描述现实生活的过程,在经历过程中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形成初步的数感、符号感、空间感和统计感。2.思维能力目标通过研究,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教学设计要充分展示学生思维过程,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方法,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再现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等数学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研究,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使学生自觉形成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形成实事求是的处事态度,培养交流合作的能力和独立质疑的习惯。4.应用能力目标通过研究,让学生成为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明智使用者,学会在实践生活中数学地提出问题,用数学的思想、知识技能和方法,分析、解释并解决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四.研究内容。(一)生活问题数学化研究(数学抽象研究)。1.真实情境体验教学在小学数学苏教版教材中有很多内容,如一二年级的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数,认物体,分与合、加与减、认钟表、日历、认图表、人民币、时分秒、直角、平面、度量单位的认识等;三四年级的度量、算盘等;五年级的实地测量,一至六年级的简单统计(包括正字统计法)等,在现实生活中很容易找到实物和原型,或者具备充足的现场实践条件,我们首先选择实物展示和现场实践这两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数学教学自身的特点上来讲,真实情景体验教学应该是最佳教学方法,效果自然最好2.模拟情境体验教学在苏教版教材中有很多内容不容易找到实物和原型,或者不具备现场实践的条件,但是可以化宏观为直观或化微观为直观,用模拟的情境描述、体现教学内容,例如四五年级计算地球的周长、体积和重量,行程问题,四则混合运算,三步计算的应用题、组合图形面积简易方程、分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的初步意义和性质、六年级圆柱锥简单的统计比和比例等。采用模拟情境体验教学,同样可以达到真实情境体验教学的效果。而且降低了教师的组织和管理难度,同样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二)数学问题生活化研究(数学应用研究)。1.认识阶段的应用研究。认识阶段的应用研究主要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应用,认识到和教材内容相似的内容的数量属性,从而更全面更深刻地掌握教材内容。比如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面积公式,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可以让学生回家寻找长方形、正方形、长方体、正方体物体进行测量和计算。在一定程度上说,学生的推理、演绎的思维和再现性思维参与多一些,创新思维的参与要少一些。2.探索阶段的应用研究。主要是以小课题的形式,让学生组成小组,对某一个社会问题(包括数学本身的问题)例如社会上工程问题、营销问题、金融问题、税务问题、设计问题、统计问题、勘察问题、气象问题、统筹问题、环保问题等等,进行研究性学习,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数学思想、知识技能、方法,自主地发现问题,并通过社会实践,收集、整理、分析、归纳、总结数据,并由此进行对问题进行解释和分析,最后经过探索和发现,得出一个创新性结论和建议,并能够撰写小论文。(三)构建新型的数学评价体系的研究。长期以来,我们始终以考试为主要形式的结果评价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是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的,但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今天,这明显不符合社会飞速发展的潮流。《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方式应当多样化,可以将考试、课题活动、社会生活实践、撰写论文、小组研讨、自我评价及日常观察等多种方法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从《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论述中,我们应充分认识到现行课程标准并不否定考试等结果评价的作用,结果评价仍然有其独特的传统优势和应用潜力,当然我们更应看到结果评价的片面性,其对学生的评价仅停留于知识技能的评价层面,而对学生的情感、态度、能力、创新等过程性评价目标体现不够,而且形式单一,赋予了“一考定终身”的功利价值。所以,我们在已有的考试等结果评价的基础上,要增加诸如课题活动、撰写论文、小组活动、自我评价及日常观察等多样化的过程评价方式,实现全面评价,以使学生得到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1.结果评价结果评价是一种最外显、最易操作、最易出成效的评价方式,长期的应用已让我们积累了丰富的操作经验。我们不能完全放弃和否定这些宝贵的经验财富。关键是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下如何进行有效的吸收和利用,并有所发展。考试仍然是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重要方式,但我们在考试之前应明确目标:应力图把学生引向:要理解知识而不是死记硬背,要灵活、综合运用知识而不是机械做题,要开放思维而不是满足于一种思路、一种方法;同时笔试评价也应考虑改革试题的内容与形式,使学生不再惧怕数学,而对学习数学充满希望。2.过程性评价。学生的数学素质主要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所以评价应更多地关注儿童学习的体验过程。在儿童学习过程中,要关注并评价儿童是否真实地体验了数学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是否有积极学习的情感和探索精神,是否有良好的数感和数学意识,思维能力是否得到充足发展,是否能在在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解释分析问题,并能用不同的方法(创新方法)解决问题.过程性评价包括三个方面:(1)情商评价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要考察和评价学生是否有积极自主的学习情感、充足的学习自信心、顽强的学习意志、求实严谨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2)能力评价要考察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对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实践能力、计算能力、对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分析、比较、概括、评估的能力、数学思维能力、自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和独立质疑的能力进行能力专项评价。(3)个性评价。《国家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们要承认和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不能搞一刀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使所有的学生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充足的发展。六.研究方法1、自然实验法。主要采用自然实验法,选定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大样本等组实验(每年级确定一个实验班,其余为对照班)。选用自然实验法旨在日常生活情况的条件下进行研究,以便保证受试者的行为保持正常状态。①按照均等性原则,设置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大样本等组实验,使两班学生素质均等,人数持平,教师水平相当。②控制实验条件:实验班在总课时不变的条件下,在教学中根据研究目标和内容,大胆、有序地融合生活数学的理念、方法、模式,并每周安排一次数学实践活动课,每周布置2·3次实践性数学作业。对照班按常规进行。2、综合其它研究方法。结合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测量法、统计法等研究方法,确保研究过程科学合理。运用观察法是及时获得并积累感性材料、验证假说的必要手段;运用调查法以获取全面的研究资料;运用个案法对个体的发展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改进研究措施;运用测量法和统计法是对研究的数据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七.研究过程(一)努力加强课题组的理论学习。1.新课程改革理论学习。主要由课题领导小组组织课题组成员通过集中学习、外出考察学习、自学等方式,能够比较深刻地了解、理解、掌握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内容、方法和发展的趋势。2.生活数学的理论学习。主要由课题领导小组组织课题组成员通过上网查找、图书馆查找等方式,阅读、理解、消化大量有关生活数学的理论,掌握国内外该选题的的发展方向和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和成功经验,当前所遇到的主要科研难题等等。然后才能给我校的课题找到正确的定位和研究的切入点。3。生活数学与当前课改的紧密联系。本课题是在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的背景下开展的,课题组成员应通过学习课程改革理论和生活数学的理论,理解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应充分认识到本课题的主导思想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一脉相承的,本课题研究本身就是深化和推进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一部分。如果脱离了课程改革这个大背景,本课题的研究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失去了我们研究的真实意义。所以课
本文标题:生活数学课题研究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134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