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农村留守儿童案例分析
1农村留守儿童案例分析禄丰县勤丰镇马街小学王丽仙张莉,女,12岁。父母常年在浙江打工,家里只有爷爷奶奶和弟弟。我接手时,前任班主任介绍,她经常无故不来上学。一次,我通过习作了解到:她在习作里写到在家里要干很多家务,要照顾弟弟,心里有什么话又没法跟爷爷奶奶说,因为他们要到地里干活,想爸爸妈妈,她感觉不到快乐。我看了习作后,心被震撼了,一时手足无措,六年级的孩子竟然如此多愁善感,有如此多的想法和心理。问题分析:1、存在问题:A、该生胆小畏怯,得不到父母的关爱。B、心理积下了许多痛苦,心灵得不到释放,想法无处交流。快乐痛苦得不到肯定和分享。2、原因分析:A、个人因素:通过观察,我发现她长期受羞怯、焦虑等负面影响,难以体验家庭的关爱,从而陷入失望的恶性循环之中。这样就严重影响她的身心健康发展。小学生都有极强的慰藉心理,即小学生对父母形成的依恋感使她们易于向父母倾诉不安和烦恼,以得到父母的安慰和帮助。但案例中的孩子却缺少这份慰藉。从而产生交往障碍。B、家庭因素:隔代抚养,更多的是注重学生的物质生活,不冻着,不饿着。由于爷爷奶奶对孩子的关心帮助不够,父母又常年外出务工,出现了习作里的一幕。C、教师因素: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了解不够,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这些同学产生失落感,缺乏自信,背负沉重的压力,普遍滋长严重的自卑心理。从习作里的反映来看,说明我们老师平时对她关注不够,让她对学校产生了不喜欢的心理。五年级是小学阶段的转折期,小孩子的思想开始慢慢有个性,更有自己的主观意识,该生家庭情况复杂。该生的问题属于心理问题,疏导不好,很容易产生心理偏执的心理问题。2辅导方法:1、询问基本情况,全面了解学生。找孩子谈心,诱导孩子说出她的心里话。从谈话中知道,原来孩子在读小学一年级父母就去出门打工。于是心理有了结,加之平时处处被爷爷奶奶忽视,自此心里便无法交流。通过了解得知她的心是如此的脆弱和敏感。了解了孩子心中的苦与闷,找出孩子的心理症结,为接下来要实施的疏导策略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准备。2、与孩子交谈,了解内心世界。要走进孩子的内心,必须站在她的角度设身处地的思考。当听到她所说的那些生活故事的时候,我的心头一震。我用朋友似的语气与她交流,倾听她的诉说,她是那样的滔滔不绝,我感到我的责任。我尽量用平和的语气,积极的处事态度影响她。我鼓励她要摆脱阴影,积极面对,关心父母,与弟弟和睦相处。我跟她分析,爸妈长期不会来也是为将来这个家庭有好日子过,要经常帮助弟弟,做大姐姐的样子,让她从心里喜欢这个弟弟。3、家访。与孩子爷爷奶奶促膝交谈。加强对爷爷奶奶的思想疏导,破除封闭思想,给予关心爱护。家长的思想解决后,孩子的压抑心里得到缓解。4、我建议她努力学习,做好自己。只要自己做好了,别人才不会有所批评。努力学习是获得爱的基础。要树立明确的目标,不懈努力你才会觉得世界是五彩,生命才有价值。在一次视力测试中,我发现她的视力达5.2,就对她说,好好读书,现在的孩子眼睛好的不多,你可以报考飞行员呢。过了几天,她奶奶对我说,孩子很努力,不再贪玩了。结果与反思经过努力,张丽逐步走出了成长过程中的阴影,考勤正常,不再厌恶学习,成绩也有了一些提高,人也比以前开朗许多,笑容又回到她的脸上。张丽的情况,特别是其家庭情况较为特殊,但不可否认在当今留守儿童中普遍存在心理压力过大的事实,因此,教师应怀着强烈的人道主义情怀给他们以心灵的呵护,帮助他们树立起人的尊严。这种“爱”不是故作的特殊的“偏爱”,而是自然而然的和其他学生一样平等的爱。不然,“留守儿童”仍然会觉得老师对他是另一种形式的“另眼相看”。其次,这种“爱”不应该仅仅来自老师,还应该来自学生集体,要让“留守儿童”感到不但老师关心他,而且同学们也在真诚地尊重他,进而唤起他对集体的热爱之情,并把这种感情转化为上进心。
本文标题:农村留守儿童案例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147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