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广义的农业包括:林业、渔业、种植业、畜牧业2.作物:指野生植物经过人们不断的选择、驯化、利用而长期演化而来的具有净几产量或其他经济价值的栽培目的的植物。3.土地数量、质量是农业生产制约的因素4.水稻、大豆起源是中国5.一天中昼夜的时间长度构成光周期6.小麦主要分布于北半球、欧亚大陆和北美洲7.中国玉米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黄河流域、西南地区8.水稻是喜温短日照作物,小麦是耐寒长日照作物9.生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一个不可违的量变过程。10.作物生产的特点:①系统的复杂性②技术的实用性③土地的重要性④生产的连续性⑤作物生长的规律性⑥明显的周期性和季节性⑦自然环境的强大影响11.土地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替代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12.栽培作物与野生植物的区别①栽培作物的器官特别是被人类利用的部分显著增大②栽培作物的器官成分有明显改进③栽培作物的成熟期较一致、落粒性减弱④栽培作物的种子休眠期短,而野生植物休眠期长⑤栽培作物的传播手段退化,防护机能和适应不良环境的能力减退13.瓦维洛夫的八大起源中心学说14.小麦原产地公认的是西亚,玉米起源于中美15.土壤结构:块状、片状、柱状、团粒结构(最为理想的一种)16.作物必须的营养元素:肥料三要素:氮、磷、钾17.土壤胶体一般带有(静)负电荷18.干旱分为大气干旱和土壤干旱两种19.温度三基点: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最适温度20.世界作物增产的原因:①品种改良②增施肥料③扩大灌溉④病虫草害防治⑤温室与薄膜栽培⑥高新技术的推广21.轮作:同一田地上不同年度间按照一定的顺序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不同的复种形式的种植方式连作:同一块土地上连年种植同意作物或种植方式22.连作的危害:①化学危害:肥力偏耗、毒素积累②物理危害:土壤的物理结构恶化③生物危害:寄生伴生性杂草危害和专性病虫害加剧,土壤微生物群体结构失衡和土壤酶活力下降23.耐连作的作物:水稻、甘蔗、玉米、麦类、棉花24.品种:指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下,按照一定的目标,在自然选择的基础上,经人工选择培育而成的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主要性状相对一致,能生产出符合人类要求的产品的一个作物群体。25.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则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26.排水方式:阴沟、暗管、竖井、生物和机械排水地膜覆盖作用:①增温②保水③保土④促肥效⑤防治杂草⑥充分利用光能27.收获方法:刈割法、采摘法、掘取法(挖掘法)28.复合肥(无机肥)包装袋标明养分含量15-12-10表示肥料中含N15%,P2O512%,K2O10%29.合理施肥以有机肥料为主、化肥为辅30.种子清选方法,风选、筛选、密度选31.合理轮作增产的主要原因①能均衡利用土壤营养元素、用养结合、提高地力②可以减少病虫害③消除土壤有毒物质④改变农田生态条件,减少田间杂草32.轮作的意义:①提高作物产量②均衡利用土壤养分③改善土壤理化性状④减少病虫、杂草危害⑤清除土壤有毒物质33.轮作的类型:年间进行的单一作物的轮作、复种轮作水旱轮作、草间轮作34.提高作物产量的途径(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⑴选育高光效率的品种:培育充分利用光能的高光合效能的作物品种群体,主要从株型、生理水平、形态学三个角度。⑵提高群体光能截获量提高群体叶面积指数(LAI)和叶面及持续时间(LAD)⑶降低呼吸消耗,低光呼吸、通过环境调控、防止逆境引起的呼吸过旺,减少光合产物消耗⑷改善栽培环境和栽培技术:①复种与间作套种②合理密植③培育优良株型④改善水肥条件⑤增加田间CO2浓度⑥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35.播种量(kg)=10001000出苗率发芽率千粒重基本苗数36.经济系数(或收获指数)=生物产量经济产量37.经济系数:即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它的高低仅表明生物产量转运到经济产品器官中的比例,并不表明经济产量的高低,通常经济产量高低与生物产量高低成正比经济产量:单位面积上所获得的有经济价值的主产品数量,也指栽培目的所需要的产品收获量,即一般所指产量生物产量:指作物一生中,即全生育期内通过光合作用和吸收作用,所积累的有机物总量三者之间的关系:经济产量=生物产量×经济系数38.产量构成因素:㈠产量构成因素作物产量=株数×单株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粒重㈡产量因素间的相互关系乘积关系:1.相互制约①单位面积上穗数增至一定程度后,每穗粒重就有减少的趋势,粒重会有降低,只要由于光合产物的分配和竞争而产生的。②当单位面积上穗数的增加能弥补并超过每穗粒数减少的损失,仍表现增产,反之就表现减产。2.相互补偿①理论产量=穗数×穗粒重×粒重②作物产量成分的主要特点是补偿能力,即自动调节主要反映在群体产量的补偿效应,这种补偿能力是陆续在生育中表现出来的。③穗数是产量补偿能力最大的成分,调节幅度较大,适量分蘖和成穗率对群体产量的形成有促进作用,当基本苗不足时,可以通过分蘖增加穗数进行产量补偿,补偿播种密度和基本苗不足。④小穗和小花分化量是穗粒数潜力的基础,并对产量有一定补偿作用,每穗粒数可以调节和补偿穗数的不足⑤粒重和粒数之间有一定的补偿,如果粒数少时,增加粒重对39.几类作物的产量构成因素1.小麦、水稻、玉米:穗数、穗粒数、粒重2.豆类:株数,每株有效分枝数,每分枝荚数、每荚粒数、粒重33.纤维作物:有效茎数、单株鲜茎重、出麻率40.种子:作物生产上直接用来作为播种材料的植物器官或植物学上由胚珠发育而成的繁殖器官。41.生育期:作物完成从播种到收获的整个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时间。42.种植制度: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总称。43.品种: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下,按照一定的目标,在自然选择的基础上,经人工选择培育而成的具有一定经济价值,主要性状相对一致,能生产出符合人类要求的产品的一个作物群体。44.根的主要功能是:吸收、输导、支持、合成、贮藏。45.种子萌发需要的适宜环境条件包括:水分、温度、氧气。46.作物生长必需的生活因子:光照、温度、水分、空气和养分。47.作物生长发育的温度三基点:最低温度、最高温度、最适温度。48.复种指数:全年总收获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49.作物生长发育必需的三大营养元素:氮、磷、钾。50.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则:预防为主,综合防治。51.土壤是由固体、液体、气体三相物质组成的复合物。52.决定一个地区能否复种的首要条件是温度。53.短日照作物要求在24小时昼夜周期中,日照长度短于某个临界日照长度,才能正常开花结实。54.五大生活因子:光照、温度、空气、水分、养分55.光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通过:光照强度、光照时间和光谱成分56.光补偿点:当光合作物的积累等于呼吸作用的消耗时的光照强度57.光饱和点:随着光照强度的进一步增强,光合强度叶进一步上升,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光合速率不再增加时的光照强度58.光谱成分包括:紫外线区、可见光、红外线区59.可见光波长由长到短是:红、橙、黄、绿、青、蓝、紫60.绿色植物在可见光夏进行光合作用61.活动积温:作物在某时期内大于生长下限温度的日平均温度的总和62.有效积温:作物在某时期内日平均温度与下限温度之差的总和63.土壤:地球陆地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64.土壤质地:土壤中各粒级土粒配合的比例。分为:砂土类、黏土类和壤土类65.土壤孔隙由:大孔隙(利于根系生长),中等孔隙(利于排水),小孔隙(利于保土)66.维管束系统包括:木质部导管和韧皮部筛管67.品质的评价标准:食用品质、营养品质、工艺品质、加工品质、贮藏品质68.评价作物产品品质的指标:形态指标、理化指标69.作物品质的形成:遗传因素和非遗传因素70.环境条件对品质的影响的环境因素:光照、水分、温度、大气污染、土壤71.根的主要功能是:吸收、输导、支持、合成、贮藏72.种子作物的根有:主根、侧根和不定根73.作物根系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大多数双子叶作物(棉花、麻类豆类、油菜等)属于直根系,单子叶作物属于须根系74.跟的变态:贮藏根(贮藏大量营养物质)主要形成肉质直根:萝卜气生根(所有生活在空气中的根):支持根、攀缘根、呼吸根、寄生根75.根的共生现象:根瘤:作物地下部分的瘤状突起,将空气中的游离氮转化成氨菌根:作物根与土壤中的真菌形成的共生作用,促进吸收,利激根的发育76.影响根的生长条件::根系生长的必要条件⑤土壤氧气(向氧性),施磷促进根系生长:施氮有利于茎叶生长④土壤养分(趋肥性)③土壤温度地作物根系较深:水田中根系较浅,旱②土壤水分(向水性)①土壤阻力77.茎的主要功能:支持、输导、合成、贮藏78.作物叶的主要功能: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及一定的吸收作用,少数作物的叶还是具备繁殖功能79.叶的一般组成:叶片、叶柄和托叶80.单子叶作物的叶分为:叶片、叶舌、叶耳、叶鞘81.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的区别: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柱头上单过程称为自花授粉:大麦、小麦、水稻、大豆、花生等。花粉落到另一朵花的柱头上的过程称为异花授粉:玉米、向日葵82.种子的组成:胚、胚乳、种皮83.种子:有胚乳种子:多数单子叶作物和部分双子叶作物:小麦、水稻无胚乳种子:常有肥厚的子叶:花生、大豆84.果实种皮胚乳子叶胚芽胚轴胚根胚种子果皮:内、外、中85.低温对作物的主要危害:冻害、冷害和霜害86.高温堆作物的危害:高温使作物生长发育受阻,特别在开花结实期易高温伤害87.高温危害的原因:破坏光合与呼吸作用的平衡,植物可能因饥饿而死亡、高温促进蒸腾,破坏水分平衡,植物萎奄枯萎、高温促进叶片衰老,造成高温逼熟、高温导致蛋白质凝固,有害代谢积累,造成植物中毒88.夏季高温少雨,有利于蛋白质的积累,低温多雨,有利于淀粉的积累89.土壤十分充足有利于油分的积累90.干旱对作物的影响:旱害指长期持续无雨又无灌溉和地下水补充,致使作物需水和土壤水失去平衡,对作物生长发育造成的伤害,包括大气干旱和土壤干旱91.水是通过:不同形态、数量、持续时间三方面的变化对作物起作用的92.环境因素包括:气候、土壤、地形、生物、人为93.大气干旱:气温高而相同温度小,叶片的蒸腾量超过根系的吸水量,使植物发生萎奄,光合作用降低94土壤干旱:长期持续阴雨或地表水泛滥,淹没农田,或地势低,田间积水,水分过剩,土壤缺乏氧气,根系呼吸减弱,久而久之引起作物窒息死亡的现象95.田间CO2分布和变化规律:一年之中,田间作物生长比非生长季CO2浓度低、一天中,午夜和凌晨,越接近地面,CO2浓度约高、C02在群体内的垂直分布有较大差异,近地面层的CO2浓度一般比较高、白天,群体中部和上部CO2浓度较小,下部较大、作物生产上要十分重视田间通风通光的原因所在96.肥料种类:有机肥(农家肥)无机肥微生物肥料97.影响作物产品品质的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栽培技术、病虫害98.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在作物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的某一时刻,作物对养分的要求不论是在绝对数量上还是在吸收效率上都是最高,此时使用肥料所起的作用最大,增产效率也是最为显著
本文标题:农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187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