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班级的“硬文化”与“软文化”建设之我见(陈皓卿)
1班级的“硬文化”与“软文化”建设之我见武汉市第四十五中学陈皓卿摘要:所谓“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制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比如文艺学、天文、地理、教育、服饰等等。作为班级文化,它与建筑文化、饮食文化一样有着自己的外延和内涵。班级成员的言行倾向、班级人际环境、班级风气等为其主体标识,班级的墙报、黑板报、活动角及教室内外环境布置等则为其物化反映。关键词:班级文化、“硬文化”、“软文化”、班风建设班级文化可分为“硬文化”和“软文化”。所谓硬文化,是一种可以摸得着、看得见的环境文化,也就是物质文化,比如教室墙壁上的名言警句,英雄人物或世界名人的画像;摆成马蹄形、矩形、椭圆形的桌椅;展示学生书画艺术的书画长廊;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科普长廊;表露爱心的“小小地球村”;悬挂在教室前面的班训、班风等醒目图案和标语等等。而软文化,则是一种“隐性文化”,包括制度文化、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包括各种班级规约,构成一个制度化的法制文化环境;观念文化则是关于班级、学生、社会、人生、世界、价值的种种观念,这些观念弥漫在班级的各个角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制度和观念等引发出来,从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言谈举止和精神面貌,则是行为文化。接下来,我从这两方面具体阐述自己的心得与体会。“硬文化”的建设一个班级是否具有教育气息,是衡量这个班级优劣的重要标准。在一个窗明几净,富有极厚文化氛围的班级中,全体学生会自发地形成一股浓郁的学习风气;学习和掌握丰富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热爱劳动,热爱科学;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真诚地与同学和老师相处,友好地进行合作,促进并加快学生的社会化。同时,学生的道德情操也得到了陶冶。班级文化通过加强文化之间的互动,潜移默化地使学生主动接受文化的熏陶,从而不断提升个人境界。在这样一种积极向上、温馨和睦的环境里也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归属感,触动学生自发地加入建设班级文化的行列,使班级文化的建设与学生的发展构成积极的互动,取得教育的成功。从古时的“孟母三迁”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再到今天的“环境出人才”,无不证明了环境文化的重要性。对于教育而言,一切都可以成为它有利的素材,有效的运用空间资源,创设具有教育性、开放性、生动性且安全性的“硬文化”环境,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激活学生的思维,融合师生的情感有着巨大的积极作用。对班级“硬文化”环境建设的法则是:力求朴素、大方,适合学生,突出班级特点。一、注重教室的卫生干净的教室不是打扫出来的,而是保持出来的。平时的工作中,我经常教育学生看到地上有纸屑就主动捡起来,课桌椅摆放整齐,小黑板、扫帚、水桶理整齐等,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主人翁的责任感——“教室就是我的家”。教室的卫生是班级文化环境的基础,有了这个“地基”我们就可以添砖加瓦了。二、重视教室的布置两侧的墙壁可以贴一些字画、人物等(由学生选出);教室的四角,可以把武汉市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年会科研成果评奖2它安排成自然角、科技角、书法角等;后面的黑板报应经常更换,由学生自己排版、策划;教室前面黑板的上方可以挑选一句整个班级的座右铭。教室的布置不能乱,应使各个部分都和谐统一起来。最好的办法是先确立班级的主旨,如布置一个热爱自然的班级,我们就可以以四季的变化来布置,从而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如果要布置成为一个充满书香气息的班级,就应该备有书橱,在各教室后面都备有一个大书橱,里面摆满了学生爱读的各类书籍。三、讲究座位的排列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教育也由原来的“大锅饭”教育变成了“精品”教育,我们有更多的精力来考虑我们的教育素材,由过去单一的“秧田式”,我们可以根据班级教学和活动的需要排出便于师生交流的“马蹄形”,便于生生交流的“面面型”等。在多次公开课上,我都作了这样的安排。实践证明,优美的班级物质环境,具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特点,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暗示、熏陶和感染,给他们增添了无穷的学习和生活乐趣,同时也带来希望和活力,把教室建设成一个“愉悦的场所”,给学生一种高尚的文化享受。“软文化”的建设建设好班级“硬文化”环境,只是给这个班级做了一件好看的外衣,班级真正的精神体现还要看班级“软文化”环境的建设。班级“软文化”环境是班级文化环境的核心,是最能体现班级个性的,班级整体形象的优劣最终将取决于班级“软文化”环境是否健康。一、班旗、班歌、班徽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此三者是班级“软文化”环境建设起始点,像一场音乐会前的造势活动,令观众更加神往。在设计它们时,班主任应调动全班师生人人参与,并通过适当途径征求学校主管部门及校长的意见,引起他们的关注,给他们一个美好而鲜明的印象。设计完成后,应通过集合、比赛、年级活动等各种场合展示班旗、班歌、班徽,使本年级本校师生注意到本班的形象标志。班旗、班歌、班徽作为班级和班级特色的标志有助于学生对班级产生认同感和自豪感;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的设计活动有助于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合作力,加强班级的凝聚力,增进学生间的了解和信任。二、“班风”的建设及其对学生发展的影响这是班级“软文化”环境建设的重头戏,也是整个文化环境建设的核心部分。它包括了班级风格和班级风气,是班级对外的社会形象。对它的建设,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教师方面。我们知道,要形成一种积极健康的“班风”,不能仅靠一个人的力量,它参与了多种力量,是众多因素的有机反应,但教师在这里却是一个关键的因素。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对班级的领导方式,与“班风”有着密切的关系。一种好的班级领导方式,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极大的鼓励作用。当前,我们大多数的小学采用的都是专制型的领导方式,它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丧失了自觉性,阻碍了学生的主动行为。所以,在教师的领导方式方面,我建议采用一种民主型的领导方式,或是一种参与式的领导方式。教师参与到班集体当中,与学生一起,共同制定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班级计划,或是对某事进行集体的裁决;教师在不损害班级整体利益的情况下,非常乐意给予某个学生帮助,或是指导,同时,接受他们的监督;3教师要给班级活动以最大的支持,并尽可能的参与到其中;在学生做出选择时,教师要给予客观公正的表扬和批评,尤其在批评时,教师要注意对语言的使用,不可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在建立民主型领导方式的过程中,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该是一个设计师,班级发展方向的设计师,而不是保姆、消防队员。学生方面。学生是班级文化环境建设的主体,在班级“软文化”环境的建设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班级风气的形成,是一股巨大的力量。首先,是合作与竞争的协调。在班级的活动中,尤其是在班级的学习当中,合作和竞争是影响班级风气的两个重要的变量。合作,就是为完成同一目标而协同活动,从而产生对双方都有益的结果。在班级中,它能增进集体的凝聚力,形成积极的班风,促进学生的和谐健康发展。它能够取长补短,让学生积极思考彼此间的差异,从而积极的改进自己的不足,提高学习的自觉性。竞争,就是为同一目标而与他人竞争,以实现自己的目标。它能够活跃课堂的气氛,使集体生活富有生气,避免学生对学习的单调感,增加他们的学习乐趣。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标准和报负,增强学习的效率。当然,激烈的竞争可能导致一部分学生过分紧张和焦虑,因而抑制学习,引起学生对学习的抵制,对解决问题的挫败感,同时,过分地强调竞争,会使学生之间产生矛盾,最后的胜利成为他们主要的目标,而对学习的内在价值和创造活动视而不见,对学生的内部团结也造成了伤害。所以说,协调好这两者的关系,对班风的建设显得非常重要。其次,青少年时期是身心急剧发展的时期,身心机能的迅速变化使学生产生许多新的、尚不十分清楚的体验。所以,他们迫切希望从对同辈集体和伙伴的了解中来揭开心头的疑团和困惑。于是,逐渐把注意力转到同辈同伴和集体的身上来。随着对同辈集体力量的依赖以及与同辈集体的厉害关系的发展,学生遵从集体压力的倾向日益明显。三、制度文化的建设及其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根据班级的实际制订一系列的班级规章、制度、公约和纪律等,在经过全体成员集体表决的基础上,认真组织实施,坚持“依法治班”,在班级制度的各项条文中,突出精神风貌、价值观念、作风态度等具有文化气息的条款,给制度以灵魂,共同发挥规章制度的强制作用和激励作用,使班级形成“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的良好局面。班级公约是我在班级工作中经常实施的一种制度,也是班级建设中最为完整的“班级宪法”,从“班歌”到“班训”,从“班级法庭”到“班级惩罚与奖励”,与学生一起讨论研究,制定得都相当地完整、全面。学生在班级生活中体验了“社会生活”。为了帮助学生实现将班级制度文化从强制约束向自觉遵守的转化,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借助于晨会、班报、日记等工具,积极地进行宣传,同时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正确加以引导,以帮助学生养成自觉遵守日常行为规范的良好习惯。面对丰富的班级制度文化,学生学习吸收内化,本身就是一个教育过程。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制度化的法制环境,还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和行为的尺度,从而使每一个学生时时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班级的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学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正确面对学习和生活,建立法制观念、按照法规办事、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维护自己的权利,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化程度。由此可以看出,学生一旦置身于班级集体的文化氛围之中,他们的思想观念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日积月累就会形成一种与班级文化相融合的价值观。4班级中全体成员的群体意识、舆论风气、价值取向、审美观念、制度文化和精神风貌的反映,是班级文化的核心与灵魂。班级的“软文化”弥漫在班级的各个角落,时时撞击着学生的心灵。学生经过长期的耳濡目染,社会化的水平不断地得到提高。班级“软文化”的主体是班风。良好的班风是无声的命令,是不成规章的准则,它能使学生自觉地约束自己的思想言行,抵制和排除不符合班级利益的各种行为。建设优良的班风,能在班级成员的心理上产生巨大的内在的激励因素,增强班集体的向心力和归宿感。结语总之,班级文化建设是个古老而又年轻的话题,也是一个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全新的课题,认真研究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原则、途径以及影响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因素等,既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更加有利于素质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我们作为老师,只有用思考去预约教育的美丽,在不断的实践中创新,在教育改革中找准方向,才能给孩子们多创设自主发展的空间,张扬他们的个性,让孩子们在鲜活灵动的班级文化中,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真正实现班级文化建设在育人中的功能,同样对于我们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材有着重要的意义。参考文献:黄爱武《班级文化建设的尝试》吴国清《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石计显李妮蔚《浅谈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王银芬周支援《新理念导航,开辟班级文化建设新航线》
本文标题:班级的“硬文化”与“软文化”建设之我见(陈皓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193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