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公共经济学》第二讲公共产品与公共选择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王茹博士、副教授内容提要一、公共产品理论二、公共选择理论一、公共产品理论(一)公共产品的定义及分类(二)公共产品的特点(三)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四)准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公共产品理论的地位公共产品理论是公共经济学的核心内容。这是因为,公共产品是西方学者承认市场机制发生失灵的最主要领域,也是政府及其它公共组织存在的主要理由,而且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公共支出也主要以公共产品的提供范围为依据。公共产品的定义定义一:萨缪尔森的定义所谓公共产品就是所有成员集体享用的集体消费品。社会全体成员可以同时享用该产品;而每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都不会减少其他社会成员对该产品的消费。公共产品是这样一些产品,无论每个人是否愿意购买它们,它们带来的好处不可分割地散布到整个社区里。公共产品的定义定义二:奥尔森的定义任何物品,如果一个集团X1,…,Xi,…,Xn中的任何个人Xi能够消费它,它就不能适当地排斥其他人对该产品的消费。公共产品的定义定义三:布坎南的定义任何集团或社团因为任何原因通过集体组织提供的商品或服务,都将被定义为公共产品。某一种公共产品只可以使很小的团体,比如包括两个人的小团体受益,而另外一些公共产品却可以使很大的团体甚至全世界的人都受益。私人产品与准公共产品的定义私人产品是指其利益能够加以分割然后分别提供给不同的个人,并且不对其他人产生外在利益或外在成本的产品。准公共产品凡是不能严格满足消费上的非排他性等特征的产品是准公共产品。公共产品、私人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的划分界限是固定不变的。公共产品的分类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除第一类外,其它三类都是公共产品。其中第四类是纯公共产品,第二、三类是准公共产品。有无有[1]私人产品[3]公共资源无[2]俱乐部产品[4]纯公共产品竞争性排他性公共产品的分类第一类准公共产品是俱乐部产品,它的特点是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但是却可以轻易地做到排他。例如,那些可以收费的公路桥,以及公共游泳池、电影院、图书馆等都是这方面产品的例子。正是由于消费这些产品的使用者数目总是一定的,所以形象地称之为俱乐部产品。保证该种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排他性的条件在于:(1)当消费成员超过一定的数目时就发生拥挤现象,从而破坏了其非竞争性特征,所以必须限制其使用者数目。(2)由于该产品具有排他性,因此可以采取措施限制使用者数目。公共产品的分类第二类准公共产品是公共资源,它的特点是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但是却无法有效地排他。将这些产品归入准公共产品的原因在于:(1)与纯公共产品一样,公共资源的总量既定,具有向任何人开放的非排他性。这意味着在公共资源的消费中会出现不合作问题,每个参与者个体按照自己的理性行事,而导致集体的非理性。(2)共同资源的竞争性意味着个体消费的增加会给其他人带来负的外部效应。也就是说,在对公共资源的消费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之后,也会出现“拥挤”问题。“拥挤”问题和负外部性的区别在于,带来拥挤问题的使用者本身也要承担其行为的成本,而在负的外部性中,带来这种结果的使用者本身却不承担其行为的成本。思考阳光是否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是否公共产品?若是,由谁提供?向阳的房间价高,是否意味着阳光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我们现在使用阳光不用付钱,但是如果有人有一种技术,能够把阳光遮起来,要求我们付钱给他才能晒到太阳的话,我们该怎么办?公共产品与公共物品我们看到,阳光和清洁的空气也是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但它们与同样具有这两个特性的国防、灯塔等公共产品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它们不需要由政府部门或私人部门来提供,至多是需要政府部门或私人部门来进行保护而已。对于这类物品,西方经济学将其称为天然产品,而把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称为经济产品,而我们称其为公共物品。公共产品与公共物品对于公共产品来说,其核心问题是如何提供和提供多少的问题;而对于公共物品来说,问题的核心则是保护其不被破坏和被剥夺。例如,环境是公共物品,环境保护是公共产品,由于政府拒绝或未能有效提供这类公共产品,从而迫使环保组织这类非政府组织(NGO)的形成。公共产品与公共物品在这里,公共物品是指人们生来就有权享有的东西,比如,阳光和清洁的空气。此外,从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水源、基本的生存条件和迁徙的自由,甚至土地都曾是公共物品。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大量的公共物品或者被直接毁灭,如迁徙的自由和清洁的空气。1、受益的非排他性公共产品的特点2、效用的不可分割性3、消费的非竞争性(二)公共产品的特点1、受益的非排他性无论一个人是否支付价格,技术上都无法排除他人对产品的使用;•公海里的鱼私人产品只能是占有人才可消费,谁付款谁受益。然而,任何人消费公共产品不排除他人消费(从技术加以排除几乎不可能或排除成本很高)。因而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搭便车”现象。想全部吃掉:全买下来不想吃:置之不理吃掉一个:别人见不到苹果非排他性的三层含义1、任何人都不可能不让别人消费它,即使有些人有心独占对它的消费,但或者在技术上是不可行的,或者在技术上可行但成本却过高,因而是不值得的。2、任何人自己都不得不消费它,即使有些人可能不情愿,但却无法对它加以拒绝,亦称无可逃避性。3、任何人都可以恰好消费相同数量。这一点非常重要,否则,如果在某人消费之后,别人消费的可能性就减少了,那么所谓的非排他性也就不存在了。2、效用的不可分割性私人产品可以被分割成许多可以买卖的单位,谁付款,谁受益。公共产品是不可分割的。国防、外交、治安等最为典型。3、消费的非竞争性一个人对公共物品的使用不会影响其他人都公共物品享用的数量和质量;•知识,软件,有线电视!如果是私人产品就不一样了。它们只能使特定的消费者受益。多个人分享:其他人所得减少消费者较多:后来人难以满足苹果非竞争性的两个条件边际生产成本为零:在现有的公共产品供给水平上,新增消费者不需增加供给成本。(如灯塔等)边际拥挤成本为零:任何人对公共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其他人同时享用该公共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个人无法调节其消费数量和质量。(如不拥挤的桥梁、未饱和的Internet网等)边际拥挤成本是否为零是区分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的重要标准。公共产品与准公共产品的差别随着技术的进步,不可分割性和非排他性日益模糊,如互动收费电视的出现。非竞争性成为判别公共产品的主要依据。非竞争性的两个必要条件:边际生产成本和边际拥挤成本都为零的产品纯粹的公共产品或服务与纯粹的私人产品或服务并不是普遍存在的。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更为常见的产品或服务是居于这两个极点之间的,经济学界赋予他们一个特殊的名称“准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是:边际生产成本为零、边际拥挤成本不为零的产品准公共产品从考察准公共产品的性质出发,可以将准公共产品分为拥挤性的准公共产品和排他性的准公共产品两大类。1.拥挤性的准公共产品2.排他性的准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1.拥挤性的准公共产品指那些随着消费者人数的增加而产生拥挤,从而减少每个消费者可以从中获得的效益的公共产品或服务。拥挤的公路2.排他性的准公共产品指那些效益可以定价,从而在技术上实现排他的准公共产品或服务。这类产品或服务的特点是:一方面,它的效用名义上向全社会提供,即谁都可以享用;另一方面,它在受益上却可以排他,即谁花钱谁受益。公立学校和医院案例:北京的拥挤成本“福田指数”2005年由福田汽车和零点集团首次发起,是一个反映中国人机动生活质量的指数,它表明了中国居民在进行社会经济活动时多大程度上可以借助于机动工具,用量化的方式展示了机动工具影响人民生活的程度与方式。“拥堵经济成本”指居民利用机动工具出行时,由于拥堵而损失时间的货币表达。以各地居民的平均月均收入为基准,将由于拥堵而损失在路上的时间货币化,得出居民每月的“拥堵经济成本”。案例:北京的拥挤成本在调查的8个城市中,北京人上下班的拥堵成本达到每月375元,占其收入比例的12.5%;其次是广州人,上下班拥堵成本为每月273.8元;上海人排第三,为每月228.2元。拥堵成本最低的城市是西安和成都,西安人每月上下班的拥堵成本仅为69.4元,成都人也未过百元,为每月92.6元。北京人上下班的拥堵成本是西安人的5倍以上。北京的上班族们如果能利用堵在路上的时间进行工作的话,他们的收入可以增加12.5%53分钟:北京人忍受拥堵极限调查发现,在拥堵最为明显的上下班高峰期,北京人可忍受的拥堵时间最长,为53分钟;上海人可以忍受49分钟的拥堵;广州人最多忍受45分钟;脾气火爆的重庆人可忍受的拥堵时间最短,为27分钟。拥堵直接的时间损失究竟有多少呢?调查发现,最不能忍耐拥堵的重庆人,拥堵时花在路上的时间是顺畅时间的2.3倍,而北京人拥堵时花在路上的时间是顺畅时间的2.2倍扬公抑私:解决拥堵基本思路老百姓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在“修路”的基础上,采取“扬公抑私”的策略,即发展公共交通抑制私人交通。调查显示,26.3%的人认为应该拓宽道路,13.4%的人建议修建道路桥梁;21.3%建议发展公交包括使公交线路更加合理化,15.3%建议发展城郊支线,14.3%建议增设公交专用道。9.4%的人建议抑制私人交通包括限制私家车数量,7.7%的人建议通过增收燃油费、停车费来限制私家车的使用。案例:北京的拥挤成本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的关系许多非竞争性的产品也是非排他性的。例如国防、灯塔。这两个特征并不总是同时出现。例如,对桥梁而言,如果收费就是排他性的,如果拥挤就是竞争性的。判别公共产品的步骤几点值得注意的问题1、即使每个人消费该产品的数量都一样,也不必要求所有的人对这种消费的评价相同。例如,当一个导弹系统建造好之后,每个人都别无选择,只能消费这项服务,尽管有人评价为正,有人评价为负。2、对公共产品的划分不是绝对的,要取决于市场和技术条件。例如,一个大的图书馆阅览室一般是公共产品,但是随着读者数量的增加,就产生了“拥挤”问题。人们正在评估一种技术,它可以利用一种设备来鉴别经过的车辆,并且自动从预先支付的账户中扣除路费。这样,道路就不是公共产品了,而成了一种可收费产品(或俱乐部产品)。几点值得注意的问题3、许多在传统上不被认为是商品的事物具有公共产品的特征。例如诚实。因为如果每个市民在商品交易时都是诚实的,整个社会就会因为节省了商品交易成本而获益。这种成本的减少既表现为非竞争性的,也表现为非排他性的。4、私人产品不一定完全由私人部门来提供,公共产品也不一定必须由公共部门来提供。例如,保健服务和住房,就是公共部门提供私人产品的例子;而当一个人违反理性经济人假设把私家花园捐赠给社区时,这种公共产品就是由私人来供给的。5、公共部门要提供某种产品不一定意味着必须由公共部门来生产该产品。例如,对废物回收,有些社区是自己生产这项服务,有些社区则雇用私人企业来做这项工作。总之,提供一项服务和生产服务之间的区别是深刻的。它是整个当代民营化概念的核心,给出了政府所应扮演的角色的前景。但公共部门仍然是提供者。(三)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私人产品的需求按照经济学的观点,对某种纯粹的私人产品的市场需求,可以通过加总某一时间内市场上所有单个消费者在各种价格水平上对该种私人产品的需求量而得出。即需求量是价格的函数。但实际上,需求不仅与价格有关,更与收入有关。而且,价格本身也往往是需求量的函数。例如,抗非典中药。(三)公共产品的有效供应公共产品的需求对私人产品来说,在同一价格下,人们可以消费不同的数量,所以总需求要通过相加不同的数量来得到。对于公共产品来说,每个人消费的量是相同的,因而要相加每个人愿意支付的价格,来得出群体的支付意愿。问题是,每个人消费的量并不同而且又如何确定每个人愿意支付的价格呢?(三)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公共产品的有效提供在经济学看来,一个产品的有效提供要求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于是,对公共产品的有效提供,要求每个人对最后一单位的边际效益之和等于边际成本。假设A和B同时利用灯塔导航。建造一座灯塔需花费800元,A愿意为此支付
本文标题:公共产品与公共选择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20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