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傅玄傅玄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三国志》、作者及传主的有关知识。•2、掌握1-3段中的重要词语意思,梳通文意。3、了解传主的革新和发明情况。•傅玄(217~278),晋初文学家。字休奕。北地泥阳(今陕西耀县东南)人。三国魏末晋初时的思想家。少年时家境贫困,经过个人努力,官至散骑常侍,受封为子爵。学问渊博,精通音乐,多才多艺。他的已经失传的《傅子》,是讨论当时学术思想和政治制度的著作。陈寿与《三国志》•【陈寿】字承祚。仕蜀时为散骑黄门侍郎,入晋后曾任著作郎、治书侍御史。晋灭吴后,陈寿著《三国志》,记述魏蜀吴三国历史。南朝宋裴松之注。•与《史记》、《汉书》(东汉班固)和《后汉书》(南朝范晔)并称为“前四史”。(233~297)•《三国志》是一部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其中《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六十年的历史。•《三国志》尊魏为正统。在《魏书》中为曹操写了本纪,《蜀书》和《吴书》只有传,没有纪。记刘备为《先主传》,记孙权称《吴主传》。这是编史书为政治服务的一个例子。陈寿与《三国志》裴松之字世期。南朝刘宋初,官中书侍郎,奉命作《三国志注》。他指出陈寿的书“失在于略,时有所脱漏”。裴注解释地理名物等,补充原书记载的遗漏和纠正错误。同一事几家记述不同的,他都收录进来,引用的书达一百四十余种,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今天已经亡佚。对于三国时代历史的研究,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是裴松之在《三国志刘夔传》作注时引用的一篇文章。马钧是什么人?姓名:时代:职位:特长:技术高超的人马钧字德衡三国时魏国人博士\给事中天下之名巧也(一)学习研讨文章①—③段1、重点字词:①天下之名巧也。②为博士。③先生患丧功费日。④乃皆易以十二蹑。⑤此轮扁之对。⑥又焉可言校也。⑦二子哂之曰。⑧此二异也。⑨轻重无准而莫不模哉。⑩不如试之易效也。巧:形容词作名词,技术高超的人。博士:一种专门顾问性质的官员。患:忧虑,担心。易:更换。对:形容词作名词,对话。校:验证哂:嘲笑异:形容词作名词,奇妙的事。模:名词作动词,造模具。效:名词作动词,证明。2、特殊句式:①未之思耳,夫何远之有?②乃皆易以十二蹑。宾语前置句介宾结构后置句③争论于朝④记言之虚也。介宾结构后置句定语后置句3、翻译句子:①天下之名巧也是天下有名的技术高超的人。②不可以言言者,又焉可以言校也。不能用语言表达的,又怎么用语言检验呢。③钧者器之模,而衡者所以定物之轻重,轻重无准而莫不模哉!钧,是陶器的模型,而衡,是用来确定物体轻重的,轻重都没有确定,难道做一切的模型吗?译文1马钧先生,字德衡,是天下闻名的技术高超的人。他年轻时过着玩乐的生活,自己不知道自己是技术高超的人。在这时候,他没有谈到技术问题,怎么可以用言语让人知道他(技术巧妙)呢?译文2他当了博士,生活贫困,就想改进织绫机,不用说,人们就知道他技术巧妙了。旧式的织绫机,五十综的用五十个踏具,六十综的用六十个踏具,马先生担忧这样费力费时,就都改进(更换)为十二个蹑。改进以后,可以随心所欲织出各种奇妙的花纹,如同天然形成的一样,又可以象阴阳二气反复变化无穷。这种技术,正象轮扁回答别人的询问:(那巧妙的地方)没办法用言语说明,又怎么能用语言检验它呢?改造织绫机译文3先生担任给事中官职时,和散骑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在朝廷上争论,谈到指南车。那两个人说,古代根本没有指南车,记载的说法是虚妄的。先生说:“古代是有指南车的。我们没有去想到它罢了,哪是什么遥远的事呢!”两人讥笑说:“先生大名是钧,大号是德衡。‘钧’是陶器的模具,‘衡’是用来定东西轻重的,你这个‘衡’轻重不准确,还想做一切的模型吗!”。先生说:“讲空话争论,还不如试一试容易证明(见效)。”于是两人把(这事)报告明帝,明帝下令要先生把它制作出来,他就把指南车造成了。这是一件奇妙的事情,又是没法用言语说清楚的。从此,天下人都佩服他的技术高明了。制造指南车问题探讨:由文段介绍看,马钧性格、家境如何?世人知其巧和服其巧的各是什么发明?明确:马钧从小口吃,不善言谈。少年游乐,未认识到自己的才华。早年生活贫困,因此使他受尽了生活的折磨,根本沒有太多的读书机会。后来虽然在魏国朝廷里担任一个小小的职务,但生活仍然很困难,大官们都瞧不起他。可是一向具有志气的马钧,认真学习,刻苦钻研,所幸他的一双手非常灵巧,並且在工作中开拓了他的知识领域,使他学会了很多有关机械方面的知识。他很喜欢思索,善于动脑,同时注重实践,勤于动手,尤其喜欢钻研机械方面的问题。对技术问题有自信心。由于长时间住在乡间,比较关心生产工具的改革,积累了丰富的制造机械的经验,改革了许多旧工具,发明了许多新工具。人们都称他是“巧思绝世”的机械发明家。并且作出了突出贡献。马钧对机械的研究是从改革织绫机开始的。并因此而出名,令世人知其巧。马钧制成的指南车,在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不管战车如何的翻动,车上木人的手指始终指南,引起了满朝大臣的敬佩,从此,“天下服其巧也”。这充分表现了马钧肯刻苦钻研,敢想、敢说、敢做的精神。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4-6段中的重要词语意思,梳通文意。2、了解传主的革新和发明,分析传主的精神品质。(二)学习研讨文章④—⑥段:1、重点字词①其功百倍于常。②其后有人上百戏者。③帝以问先生:“可动否?”④其巧可益否?⑤潜以水发焉。⑥言作之可令加五倍。⑦石不能连属而至。⑧以机鼓轮。⑨使首尾电至。功:功效上:名词作动词,进贡。动:使动用法,使……转动。益:形容词作动词,改进。潜:暗中加:增加,提高连属:连续鼓:名词作动词,转动。电:形容词作状语,像电一样。2.特殊句式①其功百倍于常。②言作之可令加五倍。介宾结构后置句省略句3.翻译句子①先生乃作翻车,令童儿转之,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其功百倍于常。马先生就制作了龙骨水车,让年轻人踩动水车,灌注的水自行倒出,水轮番进出,功效比旧时水车超出许多倍。②尝试以车轮悬瓴甓数十,飞之数百步矣。他曾经试验用车轮悬挂瓦块、砖头几十件,飞出有几百步之远。译文4他住在京师,城里有地可以种植菜蔬,但担忧没有水来灌溉。先生就制作了翻车,叫年轻人转动它,灌注的水自行倒出,(水)轮番进出,翻车的效率超过平常水车一百倍。这是第二件奇妙的事情。创造翻车(龙骨水车)龙骨水车译文5后来有人进贡一套杂技模型,只能作摆设不能活动。皇帝拿(这件事)问先生:“你能使得它们动起来吗?”回答说:“可以活动。”皇帝说:“技术可以改进吗?”回答说:“可以改进。”他就接受皇命制作了。他用大木头又雕又削,使它的形状像轮子一样,放在地上,暗地里用流水使它旋转。设置了女子奏乐舞蹈的形状,甚至可以让木偶打鼓、吹箫、叠罗汉,使木偶丢木球、掷剑、走绳索、翻筋斗,转动灵活,还有木偶坐堂审案,舂米磨面、斗鸡等各种各样的动作。这是第三件奇妙的制作。改造可动百戏译文6先生看到诸葛亮设计的连弩,说:“这东西巧是很巧,但还不顶完善。”他说,他自己制作可以让功效提高五倍。又担忧发石车,敌人在城楼边挂起湿牛皮,(发过去的石子)碰上牛皮就落下来,发石车又不能连续发射。他想制作一种轮子,挂上几十块大石头,用机械转动轮子,轮上悬石的绳子按一定的节奏断掉,(石子就)飞一般攻击敌人城楼,可以迅速地像闪电一样快的接连飞至。他曾经试验用车轮挂上瓦块砖头,飞出有几百步之遥。改良连弩令加五倍改进发石车,连续发石,飞之百步改进发石车,连续发石,飞之百步问题探讨:由文段介绍看,又介绍了马钧的哪些革新和发明?这些革新和发明体现了马钧的什么精神?明确:龙骨水车的创造,“水转百戏”研制成功,军事上的机械发明。以上发明都表现了马钧善于观察,刻苦钻研,不怕困难,勇于实践,发明创新,造福人类的宝贵的科学精神。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7-8段中的重要词语意思,梳通文意。•2、(三)学习研讨文章7-8段:①乃难先生,先生口屈不能对。②裴子自以为难得其要。③心乖于内。④取人不以一揆。⑤有以神取之者,有以言取之者,有以事取之者。⑥然则试冉、季以政。⑦况自此而降者乎。⑧施之于事。难:反驳、辩论;对:应对回答。要:要害之处。乖:不同意。揆:准则。神:精神,品质;言:口才;事:办事能力然则:这样就况:何况施:实施(9)此犹以己智任天下之事,不易其道以御难尽之物。(10)此所以多也废。(11)马氏所作,因变而得。(12)夫同情者相妒,同事者相害,中人所不能免也。(13)必以考试为衡石。任:担负;道:方法;御:对待废:荒废,办不好变:变革同情:爱情同属于一个人;同事:工作同属于一件事;中人:一般的人考试:考察试验。衡石:指衡量的标准2.特殊句式①闻贤不试以事。②取人不以一揆。③心乖于内,口屈于外。④此美玉所以见诬为石。⑤公输般、墨翟皆见用于时。⑥此美玉所以见诬为石,荆和所以抱璞而哭之也。介宾结构后置句介宾结构后置句介宾结构后置句被动句被动句判断句3.翻译句子1)夫巧者,天下之微事也,有所不解而难之不已,其相击刺,必已远矣。技术,是天下间的精微之事,您有不理解的地方,还要与他争论不休,那么,您所攻击的问题,必定是离题万里。2)圣人具体备物,取人不以一揆也。圣人在一身之内,样样都具备,取用人才不局限于一点。3)虽圣人之明尽物,如有所用,必有所试。尽管圣人有理解一切的明智,但如要选用人才,就一定要先加以考验。4)游、夏犹然,况自此而降者乎?对子游、子夏这些人尚且如此,何况从此算起不如他们的人呢!5)何者?悬言物理,不可以言尽也;施之于事,言之难尽,而试之易知也。为什么呢?空谈理论(事物道理),有很多事情是无法讲得清楚的;如果加以实践,难讲清楚的地方,一试验就容易得到证明了。6)马氏所作,因变而得,是则初所言者不皆是矣。马先生所做的都是创造革新的事情,需要一个改进甚至失败的过程,自然不可能一开始就完全没有缺点。7)难试易验之事,而轻以言抑人异能,此犹以己智任天下之事,不易其道以御难尽之物,此所以多废也。把容易证明的事情,看得很难,不敢尝试,随便用冷言冷语来压抑那些才能出众的人,等于依靠个人的老经验来包办一切,用呆板不变的办法来对待无穷无尽的事物,事情自然办不好了。译文7有位裴先生,是京师的著名人士,见识精深,通达事理,听到先生的事情,就讥笑他。他反驳马先生,先生说不赢他没法答对。裴先生自以为击中对方要害,不停地滔滔议论。傅先生对裴先生说:“您的长处是会讲话,短处是没有巧思。马先生的长处是有巧思,短处是不会讲话。用您的长处,攻他的短处,当然他不能不屈服了;但如果用你的短处,去责难他的长处,那您一定有许多不理解的地方。机巧之类,是天下极微妙精深的事情,您并不理解还要不停止攻击,那攻击的内容,一定离题万里了。他内心不同意您,但嘴上又说不过,因此,马先生不再答复您的责难了。”译文8—1傅先生去见安乡侯,谈到裴先生和马先生说的一套话,安乡侯的看法和裴先生一样。傅先生说:“圣人一身之中,具备各种才能德行,他选取人才不局限于(用)一个方面。有的因精神品质选取,有的因口才选取,有的因办事能力选取。因为品质选取的人,不说话他的诚心诚意就先表现出来了,象德行科的颜渊这类人就是这样。因口才选取的人,在于明辨是非、有机变,言语科的宰我、子贡等人就是这样。因能力选取的,如政治上有能力的冉有、季路,文学上有能力的子游、子夏。译文8-2尽管圣人的明智能普遍认识事物,但如要选用人材,就一定要先考验(试验)。这样就用政事考验冉有、季路,用文学考验子游、子夏。子游、子夏等尚且如此,何况不如他们的人呢!为什么这样?凭空而谈事物的道理,不可能一讲用言语讲得很清楚,在事情上实践时,讲不清楚的地方,一试验就容易得到证明了。现在像马先生所要制作的,是国家精密的器械,军事上重要的战具,化费十寻的木材,用去两个人的劳力,不需多少时间,就可知道是错是对。译文8-3不去试验把那种很容易证明的事情,随便用言语去压抑别人的出众才能,这犹如用自己的老经验去做天下的事,不改变方法地对待层出不穷的新事物,这就是事情办不好的原因。马先生所制作的,都是创新的东西,这样,他开头的所说所
本文标题:马钧传(上课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220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