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2012高一物理配套课件:2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粤教版必修1)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分析技巧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在高中阶段遇到的一种比较多的运动形式,在历年的高考题中经常出现,掌握此类问题的分析方法和技巧,会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常用方法总结如下:【典例1】自由下落的物体,在落地前的最后1s内下落25m,问此物体是从离地面多高的地方开始下落的?(g取10m/s2,用多种方法求解)【解析】方法一:一般公式法公式法(1)设下落总时间为(t+1)s.运动情况如图所示.由h=vBt′+gt′2、t′=1s知25=vB×1+×10×12得vB=20m/s1212由vB=gt,得t=2s物体下落的高度hAC=g(t+1)2=45m公式法(2)由位移公式h=gt2,有hAB=gt2,hAC=g(t+1)2则有关系式hAC-hAB=25m即g(t+1)2-gt2=25m解得t=2s,故hAC=g(t+1)2=45m12121212121212公式法(3)因vB=gt,vC=g(t+1),hBC=25m由公式vC2-vB2=2ghBC得g2(t+1)2-g2t2=2g×25解得t=2s,所以hAC=g(t+1)2=45m公式法(4)根据h=gt2得,由题意有tAC-tAB=1即解得hAC=45m12122ht=gACAC2h252h1gg方法二:平均速度法又代入数据解得t=2s,所以hAC=g(t+1)2=45m方法三:中间时刻速度法BC中间时刻的速度达到v=25m/s所用的时间t′=BCBCgt+gt+1v+vgv===gt+222BCBCh=vt12BCBCh25v=v==m/s=25m/st1v25=s=2.5sg10所以hAC=g(t′+0.5)2=45m方法四:比例法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连续相等时间的位移之比为1∶3∶5∶…∶(2n-1)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在第1s内的位移为h1=gt2=5m则有,解得n=3,即第3s内下落25m,所以hAC=gt总2=45m121215=2n-12512方法五:逆向思维法将BC段看成从C到B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g,方向向下,则有hBC=vCΔt-gΔt2解得vC=30m/s又vC2=2ghAC解得hAC=45m12方法六:图象法运用v-t图象如图所示,直线的斜率为g,梯形abcd的面积的数值等于最后1s内的位移hBC=25m.则有hBC=(ab+cd)·Δt其中ab=gt,cd=g(t+1)所以25=[gt+g(t+1)]×1解得t=2s所以hAC=g(t+1)2=45m121212方法七:推论Δs=aT2法自由落体运动连续1s的位移差Δs=gT2=10×12m=10m假设物体还没落地,则下一个1s的位移s=hBC+10m=35m物体运动到C点的速度又vC2=2ghAC解得hAC=45m.BCCh+s25+35v==m/s=30m/st2二、匀变速直线运动图象的意义及应用1.直线运动的规律可用代数式进行描述,也可以用图象的形式来描述.研究运动图象要从以下几点来认识它的物理意义.(1)能从图象识别物体运动的性质.(2)能认识图象的截距(即图象与纵轴或横轴的交点坐标)的意义.(3)能认识图象的斜率的意义.(4)能认识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5)能说明图象上图线交点的物理意义.2.s-t图象与v-t图象的比较如图和表是形状一样的s-t图象与v-t图象的比较.【典例2】(双选)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由甲地出发,沿平直公路开往乙地,汽车先做匀加速运动,接着做匀减速运动,开到乙地刚好停止,其速度图象如图所示,那么在0~t0和t0~3t0这两段时间内()A.加速度大小之比为2∶1B.加速度大小之比为3∶1C.位移大小之比为1∶2D.位移大小之比为1∶3【解析】选A、C.由v-t图象知,,故a1∶a2=2∶1,A正确,B错误;位移大小是v-t图线与t轴所围成的面积,s1=v0t0,s2=v0·2t0,故s1∶s2=1∶2,C正确,D错误.010va=t020va=2t1212
本文标题:2012高一物理配套课件:2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粤教版必修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233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