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公开课)
《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品析描写小桃树的语句,继续运用旁批的方法学习。2、比较小桃树的成长和“我”的人生经历,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3、体会作者追求人生美好理想的勇气和信心。【教学重点】品析描写小桃树的语句,学习阅读技巧。【教学难点】领会小桃树的深刻内涵,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推开记忆之门,前尘往事一幕幕恍如昨日。有些人,有些事,原以为我们早已忘记,然而蓦然回首时却不经意地发现,原来他们并未随风消散,而是一直深藏在我们心底。今天,我们就将一起来听听著名作家贾平凹的故事——《一棵小桃树》。二、自主学习1.作者简介贾平凹(1952—),原名贾平娃,中国当代作家。主要代表作品有《浮躁》《废都》《白夜》《秦腔》《古炉》等。他的《浮躁》获得美孚飞马文学奖铜奖,《废都》获法国费米娜文学奖,《秦腔》获第一届红楼梦奖首奖、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古炉》获施耐庵文学奖。2.背景链接1976年,为期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终于结束,在这十年期间,无数被时代耽误年华和奋斗机会的青年人开始反思,开始追求。作家贾平凹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托物言志,以“小桃树”的形象来象征文革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通过它坎坷的出生、成长到迷茫和看到希望的描述,反映了青年一代在迷茫和探索中成长的真实历程。文章最后小桃树所孕育所保留的那一个花苞,岂止是“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它更是青年一代胸怀大志、奋起直追、报效祖国的象征。三、合作探究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用横线画出表明小桃树生长过程的词语,试着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埋在角落——萌芽——长上二尺来高——有院墙高了——开花——枝儿上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棵瘦弱的小桃树历经风雨仍顽强搏斗的生长过程。2、课文围绕“小桃树”写了哪些情景故事,记叙的顺序有什么特点?请理清文章的思路。(第1—2段):眼前情景,描述小桃树被风雨摧残的情景。(3—8段):回忆过去,插叙“我”栽种小桃树的经历。(9—14段):眼前的情景,描述风雨中一个欲绽的花苞。四、精讲点拨深层探究(一)精讲点拨1.文章第2段描写小桃树说:“它已经老了许多呢,瘦了许多呢,昨日楚楚的容颜全然褪尽了。可怜它年纪太小了,可怜它才开了第一次花儿!”作者认为小桃树的“可怜”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交流点拨】第二段:我临窗坐下,看我的小桃树儿在风雨里哆嗦。纤纤的生灵儿,枝条已经慌乱,桃花一片一片地落了,大半陷在泥里,在黄水里打着旋儿。哦,我可怜的小桃树儿!(风雨摇晃)第四段:那个春天的早晨,奶奶打扫院子……这是什么呀?奶奶也说“这种桃树是没出息的。”(遭人嫌弃)第七段:一毕业就走上了社会,那家乡的土院,那土院里的小桃树便再也没有去想了。(被人遗忘)第八段:弟弟说:那桃树被猪拱折过一次,要不早就开了花了。(孤单无助)第十段:我每每看着它,却发现从未有一只蜜蜂去恋过它,一只蝴蝶去飞过它。(孤单无助)小结:风雨摇晃、被人遗忘,遭人嫌弃,小桃树是那么的弱小,是那么的孤单、无助,没有阳光的照耀,没有蝴蝶的陪伴,只有风雨的鞭打,只有人们的笑话,甚至还有我都曾将它忘记。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对小桃树进行细致描写的?(形态,颜色,动作,神情)2、这样一个瘦小、单薄、弱小、无助的生命,遭遇风雨时小桃树又有怎样的表现呢?请同学们找出相应的句子,细读细品。齐读13段:“雨还在下着,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就在那俯地的刹那,我突然看见那树的顶端,高高的一枝儿上,竟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嫩黄的,嫩红的,在风中摇着,抖着满身的雨水,几次要掉下来了,但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交流点拨】表现:“雨还在下着”表明雨下的时间长,2个“千百次”运用反复手法,用“俯”“挣扎”等动作进行描写,准确生动地写出了小桃树历经磨难,顽强不屈的斗争情景。神情:“委屈”“努力撑着”表现了它面对逆境百折不挠的精神。(1)“竟”是“竟然”的意思,出乎意料,小桃树在风雨中俯身的瞬间,“我”竟然看到树顶还保留着一个花苞,表现了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表达了“我”内心的惊喜、感动。(2)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花苞比作指示灯,它的光芒指引着生命走向光明,这花苞,是光明,是希望,是生命!写出了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对“我”的激励作用,让“我”饱含生活的信心和希望。(二)深层探究作者对小桃树的精雕细刻,仅仅只是为了突出小桃树的成长经历吗?细读7、8段,梳理作者作者的人生经历。填写表格。环境经历现状小桃树角落里遭遇忘却、讥笑风雨花苞欲绽“我”小山村磨难(渺小)插入背景介绍安慰、追梦(补充)作者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树与人的成长经历是何等的相似!【补充背景】1952年,出生在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1966年,读初二时遭遇“文革”,父亲被关进牛棚,这个14岁少年的内心充满恐慌。1972年,19岁的贾平凹进入西北大学学习。1975年,毕业后到陕西人民出版社工作。步入社会后也遭遇了许多挫折。如今,贾平凹是文坛集名望和畅销与一体的作家,每一部作品的面市都会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代表作有《废都》《秦腔》《古炉》等。小结:难怪作者对小桃树一往情深呢!文章明写小桃树的成长,小桃树就是他的化身,是他人生的缩影!作者是想借小桃树的成长经历含蓄地表达自己所受的遭遇,隐隐地透露和抒发自己对梦想的慨叹、追求,这是暗写“我”的经历。(板书:明线、暗线)将小桃树的经历与“我”的经历完美地融为一体,这种写法叫托物言志。(板书:托物言志)(三)体悟情感1.文章末尾作者直抒胸臆“啊,小桃树啊!我该怎么感激你?”联系小桃树对“我”的不同寻常的意义,说一说“我”为什么感激小桃树?【交流点拨】(1)这棵桃树是“我”的梦种儿长的,在它身上寄托着“我”的梦想。(2)此时的“我”受到挫折,陷入了迷茫,觉得自己的幸福是那么渺茫,心情十分愁苦,又恰逢爱自己的奶奶去世,就在这时,“我”看到了梦种儿长的,寄托着“我”的梦想的小桃树在历尽风雨的磨难后还保留着一个花苞,就仿佛看到了希望,看到了信心,又重新燃起了斗志。(3)这家乡的小桃树,一直激励着作者,他把那一百二十七张退稿签全贴到墙上,抬头低眼看到自己的耻辱。每天读书、写作,读书、写作。如一位辛勤耕耘的农民,笔耕不辍,最终成为蜚声海外的著名作家。2.如何理解“人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呢”这句话。【交流点拨】人生的道路上有鲜花,同样也布满荆棘,只要坚持不懈、顽强不屈、追求梦想,就一定能读懂人世的大书。(四)品析语言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描写小桃树的句子,用“这句话运用了()修辞手法/修饰词,写出了桃树的(),表达我对桃树()的情感”句式说话。示例:纤纤的生灵,枝条已经慌乱,桃花一片一片落了,大半陷在泥里,三点两点地在黄水里打着旋儿。啊,它已经老了许多呢,瘦了许多呢,昨日楚楚的容颜全然褪尽了。明确:这段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桃树经历风雨的可怜情状,形体的消瘦、苍老,表达我对桃树的怜惜、疼爱之情。1.它长得很委屈……瘦瘦的,黄黄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了去。【交流点拨】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小桃树以人的情态,生动地写出了小桃树从土里拱出芽来的样子,表现了小桃树的弱小,表达了作者对它的怜爱之情。2.虽然长得弱小,骨朵儿也不见繁,一夜之间,花竟全开了呢。我每每看着它,却发现从未有一只蜜蜂去恋过它,一只蝴蝶去飞过它。【交流点拨】这两句话写小桃树虽然弱小单薄,但是生命力顽强,开满了花朵。尽管这样,却没有蜜蜂、蝴蝶飞过,表现了小桃树的孤独寂寞,表达了作者对它的怜爱之情。6段:它长得很慢,一个春天,才长上二尺来高,样子也极猥琐。【交流点拨】“一个春天”强调时间长,1米等于3尺,二尺相当于67厘米。强调桃树之矮,两相对比,再用上一个“才”字,更显示出小桃树生长缓慢,生命力脆弱。9段:可开得太白了、太淡了,那瓣片儿单薄得似纸做的,没有肉的感觉,没有粉的感觉,像是患了重病的少女,苍白白的脸儿,又偏苦涩涩地笑着。【交流点拨】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桃花比作患重病的少女的脸,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桃花的单薄、苍白,表达我对桃树的怜惜之情。13段:雨还在下着……变得赤裸的了,黑枯的了。【交流点拨】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小桃树在雨中落尽花瓣的凄凉,表达对桃树的深切同情。(五)拓展延伸在贾平凹先生的《一棵小桃树》中,我们看到了寄托着作者梦想的小桃树在经历风雨的磨难后还保留着一个花苞,看到这个花苞作者就仿佛看到了动力,看到了希望,重新燃起了斗志。对此你有什么样的启示?明确:生活中要敢于克服困难,在逆境中顽强拼搏,作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师小结:本文描写了一棵在逆境中诞生,在逆境中成长的小桃树,历经风雨仍顽强生存。赞颂了小桃树顽强同命运抗争的精神。揭示一个生活的哲理:不屈不挠的奋斗,定会战胜磨难,创造出美好的未来。小桃树是坚强的,经过了风雨的肆虐,在树的顶端,高高的一枝上,竟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它像风浪里航道上远远的灯塔,闪着时隐时现的光,它告诉我们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梦想,它是我们心田上即将绽放的花苞,只要有一个信念,只要有一份追求,它就会在我们心中灿烂地绽放!五、课外阅读课外阅读贾平凹的《丑石》和《我的小桃树》原文。板书一棵小桃树贾平凹(明线)小桃树柔弱——历经磨难——绽放生命之花托物(暗线)“我”蓄梦——梦想受挫——再续旧梦言志
本文标题:《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公开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286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