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淘课文之米,解巧妇之炊修改111
1淘课文之米解巧妇之炊——兼谈利用课文资源进行有效作文训练[内容摘要]:本文首先从初中作文教学现状分析入手,阐述了选题的意义和价值。又根据学生生活单调、生活经验缺乏的事实,提出利用课程资源,挖掘、引伸、联想与生活相关联的写作素材的观点,结合教学实际浅谈课文资源的开发与运用策略。[关键词]:课文资源;有效;生活化;作文教学一、作文训练的低效现象及写教学改革的重要地位(一)低效现象阐述语文素养是生活、学习、工作的基础,作文能力则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为初中语文教师都知道:初中阶段作文教学肩负的重任——要让学生初步掌握三种文体和应用文等写作能力,作文水平达到规定的层面,以适应升学或就业的需要。然而现实作文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不少地方作文教学效益长期低下,作文教学陷入困境:教师深感作文难教、难改;学生抱怨作文难学、难写。现状之一:苦恼的学生。大部分学生怕作文,一篇作文往往要咬上一两个小时的笔头,挖空了自己的脑袋,还是那么几行字;老师讲了许多技巧,自己看了那么多的范文,还是不见自己作文有多大提高。学生被“逼”得没办法,“大米不够红薯凑”,废话、套话、谎话、“克隆的话”一大堆;甚至有学生写不出作文,一到考试就抄阅读理解文章……现状之二:痛苦的教师。经常我们发现语文老师桌上堆积如山,最多的常常是作文本,语文教师没有几个不为批阅作文而感到痛苦的。这痛苦其一是缘自高强度的脑力和体力劳动;其二是花了那么多功夫,耗了那么多心血,还是不见学生有多大起色。其三则是老师们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批阅大量的劣质作文,使得身心倍受煎熬。有时一篇作文写完后,隔了两三个星期学才批阅结束,自然,语文教师也失去了及时反馈提高的最佳时机。现状之三:低效的课堂。由于作文课难备、难教,故作文课堂教学弹性大,可多讲,可少讲,甚至不讲,只将作文题目和写作要求往黑板上写出,整堂课时间交给学生支配完成。初一老师给学生讲审题、选材,初二初三还是如此。这样随意、放任、无序的作文教学,针对性不强,往往收不到教学的预期目的。现状之四:遗忘的角落。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不少于500字的习作。”教师时常因难教、怕改而将每学期作文训练的次数划等于八次,如此少量的作文训练又如何能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呢?再次,绝大多数教师仍是重阅读课而轻作文课。每学期二十周左右,大多数教师往往忙于讲课文(却又把读写分开),一学期包括几次统考的作文评讲,作文的总课时也只占二十多个课时。作文教学严重失衡是学生作文能力不强的重要原因之一。更2有甚者,各级教研活动中很少有人开展作文教学方面的研究,教师作文教学的能力跟不上现实需求。最典型的是一些教师对如何批阅作文存在分歧和误区,常常在统一批阅试卷后,许多人抱怨作文批阅问题最多。(二)写作教学改革的价值地位1.新课标的呼唤《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有关七~九年级“课程目标”第三部分(习作)指出: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像,丰富表达的内容……”新课程标准中的这十条分析其实是从三个方面阐述写作教学,其中第二条是关于写作教学的高度问题:表达内心里真实的东西。由于不良学风、文风的影响,作文说假话早已成风。如果对作文说假话的现象熟视无睹,那么不仅使学生养成假话连篇的不良文风,而且造成学生“作文是一套,内心是另一套”的双重人格。强调写真情实感,极有利于克服学生中作文普遍存在的假大空的毛病。说得重一点,这种毛病不只是作文的问题,而实质上是对青少年人格的扭曲,对其个性的健康发展是极其有害的。所以,新课程理论给予写作的一个高度就是讲真话。2.改变学生写作现状的需要人们认识生活、获得知识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亲身实践,二是借助书本获得间接生活和间接知识,这就是所谓的“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可是,据测定:一个人的知识靠亲身实践得来的仅占20%,而80%的知识靠阅读得来,所以写作好的人绝大多数都是阅读量大、善于阅读的人,而很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是“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缺少亲身实践的机会,书本则可以突破时空限制,极大地浓缩人类生活的时空,是人类积累、保存和传播知识的重要载体,学生可以从中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由于时空的限制,大部分学生的语文阅读材料来自教材,所以教材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学生写作的一个现成的、有效的、丰富的材料库,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建好、用好这个资料库成了写作教学的重要课题。3.改进写作教学的需要长期以来,学生一篇一篇的写,教师一篇一篇的批改,少有作文专项训练,造成学生盲目写作不得法,浪费时间少成效。如果我们能尝试成功阅读和写作教学同步进行的教法,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读写结合,使学生“由彼及此”,“推人及己”,在阅读教学中灵活穿插写作训练,加深体验与感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教师要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升华”的真谛,使学生自觉地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教师也不要为写作而教写作,多注意举一些课文实例以及一些文质兼美的优秀文章,让学生学习和借鉴文章的写作技法。总之,3在写作教学中,师生要正确审视阅读与写作的辩证关系,为提升阅读和写作能力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3.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改革已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笔者认为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新要求,因此每位教师要加深对新课程的理解,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使自己尽快走进新课程。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其鲜明的教育理想和浓郁的时代创新气息,呼唤着语文教师的角色转换。对于新课程教材,教师们的态度迥异:有些老师认为这些文章不在中考之列,就粗上省上,甚至不上,其做法其实是本末倒置了;而另一些教师则是以教参为纲,死守教参,没有自己的思想,只知道照本宣科。其实教材作为知识、情感、价值观的载体,是教学的主要课程资源,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体,值得我们去研究、开发和利用。在新课程中,是这样定义教材的:教材是教师在教学行为中所利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也就是说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新的教材突出了一个“新”字,选文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教材同时又是具有开放性和弹性的,为教师,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这种大的变化为师生提供了一个更大更新的教学舞台,便于老师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与时俱进,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有自己的思想,能根据具体的学情较好地驾驭教材,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取舍和灵活的运用,而将教材运用于写作教学就是其中创新、有效的一法。根据写作教学的低效现象和写作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作文教学似成为新课改中一块亟待开发的荒地,当然也成为了语文教师务必面对和反思的不可逃避的问题。那么,应如何走出困境呢?需要众多的语文同仁从反思中寻求出路,勇于正视上述种种问题,针对问题,寻求对策。本人任教初中语文多年,一直以来将作文教学视为重点和难点,但是,语文教学的时空上以课文阅读教学为主,因此,将课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结合,完结课文资源,采用适当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在仿写中提升,成为作文教学的重要的阵地。“淘课文之米解巧妇之炊——兼谈利用课文资源进行有效作文训练”成为本人前三年课堂教学研究的主方向。二、对“利用课文资源进行有效作文训练”的理解与认识(一)理论依据1.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结合是我国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普遍认同的理论:学生可以从读中学写,并反过来以写促读。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顾振彪先生认为:“写作与阅读结合,一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联系课文进行写作,就在应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应用把课文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二是提高写作能力。以课文为写作材料,省去搜集材料之苦,可以直接投入写作训练,尤其利于4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所以,作为教师应该根据课文内容去研究写作的方式和方法,这是有效的途径。(二)模仿在前,创造在后模仿是一把拓展思路的钥匙。事实早已证明:用一则精当的范文,引导学生品其精妙,得其决窍,比起教师滔滔不绝地讲授“应该怎样写”更容易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典范的课文就是对“应该怎样写”的一种最简练最直观的现身说法。模仿是脱胎的必由之路。模仿是所有能力中的基础性能力。一切创作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模仿是为了给进一步的创造和发挥垫上坚实的基础,是在无法中求有法,然后再走向无法的必由之路。历史上因模仿而后脱胎的大家不胜枚举。如秦观有佳句“雨余芳草斜阳,杏花零落燕泥香”,其实是模仿温庭筠句“雨后欲斜阳,杏花零落香”所得。对秦观的模仿,王园维赞曰:“虽自此脱胎,而实有出蓝之妙。”不难设想,如果秦观不模仿,难能有此神来之笔。实际上,模仿已不再是机械地重复“原型”的模式,也不仅仅是对“原型”模式的变通,而是借题发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抽象出来的一种新的思想感情的创造,并且是一种用与“模式”不同的结构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创造。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在最平常的阅读教学中,充分的挖掘课文内容,让学生模仿经典课文的写作,这是阅读和写作相处促进的最佳方法。(三)生活积累,创造有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认为“现实生活是文学写作的惟一源泉。”学生写作虽然不能与文学写作相提并论,但学生的习作内容确实来源于生活。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充实的路走去,再没有更可靠的预备方法.”充实的生活积累是学生习作的起点和源泉。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强调教育与生活的密切结合,在生活过程中进行教育,通过教育促进人和社会的发展。罗杰斯认为,单纯的技能只是静态、表层的、外在的。能够影响一个人行为的知识,只能是他自己发现并加以同化的知识。由此可见作文与生活密不可分,要在生活中进行写作。初中语文课文中许多的生活事例,在老师的教学中得到体验和升华,让学生对生活的积累有深层感悟,通过课文教学,让学生学体验生活,将生活与文学结合,形成独特的生活化写作方式。(二)“利用课文资源进行有效作文训练”的特点1.及时性。利用课文资源进行有效作文训练就是在课文阅读过程中,根据学生需要及时的调整教学,让学生吐出心中的感受,才能写出好的文章。2.顺延性。按照课文教学的需要,在课文教学一个环节中,顺着思路,让学生去写,学生的文思会更加敏捷。3.实在性。与课文紧密结合,不是课外性的作文,其作文的时空以课堂教学为主,写的东西和写的内容都十分的实在。4.情景性。对课文内容与学生的感悟要构建成一个融合的体系,创设情景,才能促进学生写出好的5文章.5.个体性。老师设计的问题应该是开放性的,让学生写出真实感受。三、课文资源在写作教学中的开发与运用途径与策略途径一、用其材,写我想好文章往往有意留出“空白”给人一种“字里乾坤天地宽”的感觉,它或含蓄,或简练或由于表达的需要,结尾处戛然而止,让人回味无穷。教学中,我们应该教学生读出文章中的“空白”,巧用文本素材让学生联系生活挖掘自己生活中的写作素材,把写得简练的地方写具体,呆板的地方写生动,把写得含蓄的地方补充出来,把未叙述完的故事,顺着情节的发展线索,展开合情合理的想象,进行叙述或描写,进行续写扩写改写训练,不仅能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达到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的目的。策略一、续写[精典案例1:现实中的赫尔墨斯]教《赫尔墨斯和雕像者》一文,这则寓言故事篇幅短小,情节性强,语言生动,所刻画的主要形象鲜明突出。学生对此内容非常感兴趣,教师趁机问:生活中有类似赫尔墨斯这样盲目自大,目空一切的人吗?学生纷纷说开了,那请你以现实生活中的人将会怎么说怎么做展开想象,就“赫尔墨斯听了雕像者的
本文标题:淘课文之米,解巧妇之炊修改11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316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