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大学语文(文学卷)主讲人:姚先登关山月陆游[教学目的与要求]1.通过学习本诗,了解陆游的爱国诗篇。2.把握本诗中诗人所表达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教学重点]1.理解本诗的主题思想;2.把握本诗的艺术特色。[教学难点]深入体会陆游在诗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怀,以此激发自己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关山月》写作背景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陆游以“燕饮颓放”的罪名,被再次免官,从此闲居成都。其间,宋朝大片中原地区被金人占领而不能收复,陆游面对南宋半壁江山,感慨万端,于是在成都用乐府旧体写了三首诗,即《关山月》、《出塞曲》、《战城南》,三首古体诗自成一组,集中表现了诗人谴责朝廷议和、要求恢复中原的爱国精神。这首《关山月》,写得尤其沉痛悲怆,为陆游乐府诗中的名篇。关山月陆游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题解]《关山月》属乐府旧题。《乐府解题》说:“《关山月》,伤离别也。”这种离别,总是与征战联系在一起的。《乐府解题》对于“关山月”三字的出处,引古诗《木兰辞》“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四句作为解释。《关山月》又是笛曲。唐代王昌龄《从军行》:“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奈)金闺万里愁。”从南北朝至唐代,有不少诗人曾以《关山月》为题写过诗。他们的诗一般是抒写征人、思妇两地相思之情,隐含厌战、抱怨的情绪。陆游此诗却不同,思想内容比前人同题诗作更为深广,有着更为强烈的时代精神。层次内容分析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第一层次,是前四句。写南宋投降而议和后文恬武嬉、武备松弛的局面,这些都是“和戎”的后果。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客栈墙壁上的诗。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宋钦宗的弟弟赵构带兵南迁,以临安为国都建立南宋,苟且偷安。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诗的头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高楼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当年那种虚幻的繁荣太平景象。诗人触景伤情,不禁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西子湖畔这些消磨人们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什么时候才能罢休?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概。“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荒淫无度的风气。正是这股“暖风”把人们的头脑吹得如痴如醉,像喝醉了酒似的。这里的“游人”不能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诗中“熏”“醉”两字用得精妙无比,把那些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结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统治者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且偷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辛辣的讽刺中蕴含着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隐忧。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第二层次,是次四句。写守边战士报国无门、英雄无用武之地、等待老死边疆的怨愤。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第三层次,是后四句。写北宋遗民渴望恢复中原而连年失望的悲痛。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首诗写于1192年,他已退居在山阴家中,而北方领土仍在金人统治下。深秋的早晨,他推篱笆院门,迎面凉风吹来,更增添了他的痛苦悲愤。此时的陆游,虽然已是68岁的老人,而且身处贫困,但他仍念念不忘沦陷区内的大好河山,以及金人奴役下的北宋遗民——他们哭干了眼泪,望眼欲穿地盼望南宋军队早日解救他们,却一年又一年地白白等待。对此,作者寄予了深切的同情。“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两句诗苍劲悲凉,充分表现出诗人悲愤不已,念念不忘国事的心情。《关山月》参考译文与金人议和的诏书已经下达十五年了,将军不作战白白地来到边关。豪门贵族那深深的庭院里主人在按着节拍欣赏美人唱歌跳舞,马圈里的战马一身肥膘等待着老死、弓都已陈旧地断了弦。边塞岗楼上报更的刁斗声声好象催促月亮快快落山,战士三十岁参军如今已白发斑斑。从笛声里谁能知道壮士报国无门的心思,沙场上空的那清冷的月光白白地照射着为国捐躯者的累累白骨。中原一带发生战争那是自古就听说过的,但哪曾有异族统治者在我们中原的土地上传宗接代?北宋遗民忍受着生不如死的痛苦渴望恢复中原,在今天晚上又有多少地方的遗民再次流下了失望的眼泪![本诗层次总结]本诗三个层次分别描写了三个画面,以此形成强烈的对比:1.豪门贵族醉心歌舞——高官乐;2.边疆战士笛里寄怨——战士怨;3.北宋遗民生不如死——遗民悲。[评析举例]本诗以“和戎诏下十五年”领起,下面从各个角度写因“和戎”而出现的典型景象:豪门贵族文恬武嬉,正好及时行乐,歌舞升平;将军不战,厩马肥死,武备废弛;渴望收复失地的壮士报国无门,无用武之地,徒添白发,以笛子抒发怨愤;沦陷区的遗民在水深火热之中顽强挣扎,垂泪南望,期待王师解救他们,却始终不见王师的踪影。仅用十二句诗,高度概括地描绘出“隆兴和议”以来十多年间中国历史的基本面貌和不同人物的处境、心态,而作者忧国忧民的激情,洋溢于字里行间,其爱国情怀,感人肺腑。本诗主题思想诗中巧借守边战士的口吻,痛斥统治者对敌苟和投降的政策,对南宋朝廷文恬武嬉、苟且偷安的行径给予了无情的谴责,表现出守边战士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北宋遗民渴望恢复中原、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艺术特色分析1.以关山月照为线索,多角度展开抒情;层次分明,思路清晰。把上层高官的醉心歌舞、边关战士的报国无门、北宋遗民的失望落泪,放在同一月夜之下。2.善于选取典型事物表达主题。人物:将军、战士、遗民;地点:朱门、戍楼、中原;事物:歌舞、白发、泪痕。3.语言高度凝练。展现了南宋十几年来的一个缩影,是宋金长期对峙局面的真实写照。4.诗中对比鲜明,情景交融,爱国之情极其浓烈。诗人把“高官乐”、“战士苦”、“遗民泪”三个画面放在一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主题得到了升华;把空旷、清冷的月夜和战士、遗民以及作者本人那种凄楚的心境巧妙地融为一体;字里行间,爱国之情极其浓厚而强烈。[思考与练习]1.背诵本诗;2.深刻体会诗人在诗歌中抒发的爱国情怀,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诗歌赏析文章。[阅读书目]1、《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陆游诗词选评》蔡义江上海古籍出版社;3、陆游诗全集。陆游与唐婉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一生遭受了巨大的波折,他不但仕途坎坷,而且爱情生活也很不幸。宋高宗紹兴十四年,二十岁的陆游和表妹唐婉結为伴侶。两人从小青梅竹马,婚后更是相敬如宾。然而,陆游的母亲不喜欢唐婉,以至最后发展到强迫陆游和她分手。陆游和唐婉的感情很深,不愿分离,他一次又一次地向母亲恳求,都遭到了母亲的责骂。陆游迫于母命,万般无奈,便与唐婉忍痛分离。后來,陆游依母亲的心意,另娶王氏为妻,唐婉也迫于父命嫁給同郡的赵士程。这一对恩爱夫妻的美满婚姻就这样被拆散了。十年后的一个春天,陆游满怀忧郁的心情独自一人漫游山阴城沈家花园。正当他独坐独饮,借酒浇愁之时,突然他意外地看见了唐婉及其改嫁后的丈夫赵士程。尽管这時他已与唐婉分离多年,但是內心里对唐婉的感情并没有摆脱。他想到,过去唐婉是自己的爱妻,而今已属他人,好像禁宮中的杨柳,可望而不可及。想到这里,悲痛之情頓時湧上心头,他放下酒杯,正要抽身离去。不料,这时唐婉竟然来到他的面前,给他端上一杯美酒,唐婉的这一举动,使陆游体会到了她的深情,两行热泪凄然而下,举杯喝下了唐婉送來的这杯既美又苦的酒。然后在粉墙之上奋笔题下《钗头凤》这首千古绝唱: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陆游在这首词里抒发的是爱情遭受摧残后的伤感、內疚和对唐婉的深情爱慕,以及对他母亲棒打鸳鸯的不满情绪。陆游题词之后,又深情地望了唐婉一眼,便怅然而去。陆游走后,唐婉孤零零地站在那里,将这首《钗头凤》词从头至尾反复看了几遍,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便失声痛哭起來。回到家中,她愁怨难解,于是也以《钗头凤》为题,填了一首词:世情薄,人情恶,日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签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写了这首词以后,唐婉不久便抑郁而死。陆游得知唐婉的死讯,痛不欲生。为了抒发自己內心的隐痛,据说他后来曾多次來到沈园题词作诗怀念唐婉。陆游八十四岁那年,作《春游》诗: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陆游八十五岁那年病逝于山阴故里,带走了终生的遗憾。诗人的悲剧,是几千年封建专制制度下很多知识分子抑郁不得志、以至抱恨终身的共同悲剧。婚姻变故后沈园的重逢,为他人生的长河撩拨起心弦的波澜,为他的爱情悲剧增加了荡气回肠的感情色彩,为世人留下了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本文标题:陆游《关山月》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328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