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对中小学美术课改教学的调研与思考
对中小学美术课改教学的调研与思考国家教育部颁布的《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实验已在我区进行了将近两年。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的指导下,以中小学美术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实验工作陆续展开。美术教师认真学习《美术课程标准》,研究新美术教材,在教学观念的更新与教学体系的探索方面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更清晰地理解了新课标的指导思想和所要实现的目标。2005年3月,罗庄区教研室组织了对辖区各中小学课改年级及学科的专项调研活动,对课改教学的推进状况进行了深入探讨,从中欣喜地看到课改工作呈现的新变化,也发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甚至可以说是背道而驰的新问题。笔者试图通过分析问题的现状、成因,提出解决的思路、做法,为课改专家提供一些实践素材,另与课改教师商榷。一、新理念的运用带来的改观和进步通过调研我们看到,美术课程改革经历了近两年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在:1、教师角色的转变美术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对全体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而不是把所有学生培养成为美术家。我们的教学中存在着单纯重视传授知识的现象,忽略其他情感、态度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应由单纯重视传授知识转向既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又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和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体验,将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转化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操作实践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听课中我们看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通过导语引导学生质疑、思考;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充分给予学生表达的时间和空间,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2、教学设计更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按照学生的学习规律实施教学,实质上就是学生“应该学什么”,教师就“应该教什么”;学生“应该怎样学”,教师就“应该怎样教”。教师们在教学中,多数能够贯彻“以学设教”、“以学施教”、“以学评学”等原则,使学习活动变得丰富多彩,如听音乐谈感受、讲故事评事理、组织讨论交流等。教学手段的更新与丰富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在同学的相互作用和教师的点拨指导下,思维由浅显入纵深,由单一到多元。3、开放式课堂教学的应用实行开放式教学,是增强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为此,教师们在美术教学的表现形式上突出了选择性,让每个学生都能自由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表现方式,在表现中突出自己的闪光点。如在《大街上》的教学中教师准备了三组材料,让学生自己去选择感兴趣的表现形式,发挥自己的创作特长,使学生在选择中有了兴趣,在选择中有了自信,在选择中也就有了表现的欲望与冲动。从学生画出的、剪贴出的、泥捏出的合理且有遮挡关系的街景中,我们会发现学生对生活的创作热情,展示自我的激情,创作美好未来的豪情,给每一个学生创设了成功的机会和希望。二、调研内容概况、问题及思考表一:教师基本情况(14人)从表一我们看到,教师的学历全部达标,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专职教师占到了85.7%,这应当是我们实施和推进课改工作的强大动力和资源。从表三中的情况来看,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学习的实效,有积极和令人满意的一面,也有消极和堪忧的一面。1、关于“双基”教师们在教学中往往重知识技能培养,轻综合素质提高。在以提高文化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为目标的非专业教育中,“双基”的地位、作用、内容的范围,肯定要受到限制,这是必然的。这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是各门课程与教学必须遵循和完成的,因此审美能力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培养、实践能力的培训是首要的。其次,“做人”的教育也必须承担,“双基”在目标中的地位要相应调整。我们注意到很多教材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其副线还是双基。学习双基是发展能力、拓宽文化视野、提高艺术修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手段,但并不是说双基就是美术教学的全部和归宿。2、关于“创新”当前作为教育者必须与时俱进,努力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中小学美术教育要通过对学生加以系统的创新意识的教育和影响,使他们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和新方法,真正从维持性学习走向创新性学习,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体。作为美术教师如何在美育领域里探求教学创新的有效性呢?也就是如何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是美术教师在创新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关键所在。尤其是在美术教学的全过程中,我们妨多给学生提供一种探究的机会,让学生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3、关于“兴趣”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明确指出:“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出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德国教育培养指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5月出版)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认为可以以下几点进行尝试:(1)重视激发兴趣。降低知识和技能的难度和要求,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首先要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在课前的导入部分上多下功夫,利用故事导入法、适时出示优秀范作及播放音乐、观看光碟等现代化手段,通过声音、图像激发学生的兴趣。(2)通过欣赏作品激发想象力,培养创造力。欣赏,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观察者再创造的心理活动,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从学以致用的角度激发学习动力,努力追求生活的艺术化。没有创造就不能“青出于蓝胜于蓝”。黑格尔说过:“想象是艺术创作中最杰出的艺术领域。”(出自黑格尔《美学》,商务出版社1984年4月出版)教学中,在学生掌握一定绘画技能之后,应布置学生进行记忆画、命题画等创作训练,让他们展开想象,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创造潜能。(3)融合汇集音乐、美术之美,使学生受到美好熏陶。学生特别喜欢音乐,课上播放适宜的音乐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活泼的氛围中掌握绘画技能,创作出精美超水平的作品。当然在选择音乐的时候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及课业的类型来选择播放不同特点的音乐,音乐的节奏与课堂内容充分地融合在一起,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根据音乐的旋律节奏进行绘画,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作能力,激发他们的激情,调动起学生的兴奋性,还可以解除疲劳。(4)积极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做完画之后,急切想得到别人的评价。因此,要经常进行作业展评,评价一般有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要给学生以希望,让学生觉得学好美术并不太难;要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使学生觉得只要稍加努力就会获得成功,让学生在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中变得更加努力。三、今后的努力方向关于今后中小学美术课改的走向,我们认为还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探索与实践:1、内容上注重培养学生健全良好的艺术素质在具体的教学中不要过早地用技法技能去规范学生,而要采取合理的启发、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习惯。2、方法上注重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及创造性思维传统美术教育多是以“看画”或“临画”为主要内容展开的,最终都是大同小异。想像力和创造思维的培养和开发,是现代美术教育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教师应注意让学生尽量敞开心扉,大胆着笔,画出自己最想画的、最喜欢画的一切。3、素质教育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素质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激发了学生的需要强度,并依赖目标诱因的出现,提高学生需要的自我意识水平,满足了学生联系生活、美化生活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可让学生在浓郁的情境氛围中联系周围的一切,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意识,从而也更好地调动了学生完成创意作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说,美术新课改工作的实施,课程观念的转变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不仅是教学内容的研究者、教学艺术的探索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尽可能选择对学生发展有用的、感兴趣的、能够学会的知识与技能;尽可能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增强愉快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综合学习,发展基本的美术素养;尽可能让他们学会学习,形成有益于社会和个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正是我们实施新课改工作的目标和追求。【参考文献】[1]朱慕菊主编、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霍盖萍主编:《研究性学习教师导读》,广西教育出版社。[3]常锐伦著:《美术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4]朱林海、丁德潜主编:《新课程课堂教学论》,南方出版社。
本文标题:对中小学美术课改教学的调研与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340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