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中国文化史》试题一
《中国文化史》试题一一、填空题1.文化三现象包括__、__和__。2.中国多元文化的形成经历了____、____、____和____四个时期。3.宗法制形成于__代,__代以后名存实亡。4.古代世界中比较完善的选官制度是中国的____。5.思维是_____________。6.中国文化以汉为界,前为利用“____”拓疆期,后为利用“____”交流期。7.秦以后,中国国家体制的“法治”主要表现在:⑴_______──以国家之法的形式确定统治秩序;⑵______──考试选官。8.古代世界中较为完善的“官僚制”是中国____朝的_____制。9.周易揭示了___________________。10.在中国哲学发展的高峰期,即宋明时期,哲学已进入探讨哲学____,即“______”时期。11.人性论是中国______的主要理论之一。12.古代人性论中,影响较大的有____的“性善论”、____的“性恶论”及______的“性三品说”。13.把世界本原当作哲学问题进行系统讨论的起始者是北宋的_____。14.名家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说,前一个“马”指的是____,后一个“马”指的是____。15.宗教历史可分为______和______两个阶段。16.中国传统宗教观包括_____、_____和_____。17.佛教汉化的原因及表现在⑴____、⑵_________、⑶______、⑷______。18.道教信仰的基本特征有⑴______;⑵______;⑶______。19.中国古代文学的特色有⑴______;⑵_______;⑶________;⑷________。20.中国文学的意境有两大构成要素,一是____,一是___。21.中国古代史学有以下特点:⑴______;⑵______;⑶__________;⑷___________;⑸____________。22.艺术作品和心灵之间存在共鸣和感应的关系,叫做_____。23.中国传统音乐的内容有三种:____、______、____。24.中国艺术“意”主要表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25.______指的是表现为整体(系统)模式的文化特征。二、选择题1.中国古代商业难以与近代工商业衔接的原因是____。A古代中国的商业十分落后B商业资本大量投向土地C商业一直受到政治的抑制D商人不会审时度势2.中国古代“多子分继财产制”取代“嫡长子继承制”的财产分配形式渊源于汉代的____。A分封制B世袭制C贵族制D推恩制3.秦以后的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属于____。A以礼为中心的人治B以礼为中心的法治C以个人权利为中心的人治D以个人权利为中心的法治4.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带有“月令”图式的特点,这个特点指的是____。A认为事物间存在着基于空间和时间上的普遍联系B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相互隔绝的C认为事物之间是相互对立的D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分阶段的,每个阶段之间没有任何联系5.中国文化被誉为“乐感文化”,是因为中国人的思维传统习惯于用____的眼光看问题。A生命发展B排恶崇善C以悲为乐D绝对差异6.____是西周君主统治和宗族统治合二为一的政治基础。A、分封制B、世袭制C、贵族制D、推恩制7.“二千年之政,秦政也”。这里的秦政指的是____A、贵族政治B、古代民主政治C、古代官僚政治D、以上三种政治的混合状态8.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偏向于____。A、理性思维B、知性思维C、分析思维D、感性思维9.中国画、书法中的“飞白”是中国传统艺术观中____的典型表现。A、虚短实长B、虚实相济C、心物对应D、虚实相抑10.中国艺术的真谛是____。A、我物对立B、去伪存真C、异质相斥D、异质同构11.古代中国画的一个重要特征是____。A、注重线的作用B、注重光的作用C、注重色的作用D、重视材料的运用12.中国传统绘画构图布景的主要特征是____。A、不留空虚B、严格布局C、虚空之道D、集中视点13.中国文化系统保持动态性的其中一个表现是____。A、具有完备的吸收外来文化的机制B、具有独特的时空观C、具有整一不变的思维结构D、具有稳定的历史观14.中国文化的进化是____,遣传因素较多,变异因素较少。A、直线性B、跳跃性C、渐变性(传承性)D、突变性15.中国传统文化现象的特征是____。A、智圆行方B、行规守矩C、极尽浪漫D、融汇贯通16.中国文化充满理性,这是一种“制天命而用之”的____。A、分析理性B、实用理性C、非实用理性D、创造性17.中国传统的“和”的起点和基础是____。A、存异B、趋同C、守一D、无异18.中国传统的“和”的主体结构是____。A、混杂B、混合C、不和D、和谐19.中国传统的“和”的平衡机制是____。A、等距离B、偏执C、执中D、固执于一点20.中国传统的“和”的功能是____。A、不变B、生变C、无形D、有形三、判断题(答“对”或“错”,并简单解释理由)1.中国文化只有走“全盘西化”的道路,才能实现现代化。2.现代高科技不以古代科技为本,因此,现代科学与古代没有联系。3.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民族性格的形成由地理环境决定。4.黄河、长江、辽河、淮河、珠江五大水系的流域同是中华文化的发祥之地。5.中国古代社会是宗法社会。6.古代世界大多数国家是官僚政体,只有希腊是民主政体。7.现代中国是“人治”国家。8.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中,儒家和墨家在当时被称为“显学”。9.中国老庄的思想充满了消极、不思进取的色彩。10.中国传统文学以“善”为特征,即只求内容,不看形式。11.越原始的东西越美。12.中国古典音乐只有五声,因此不好听13.中国文化讲究不偏不倚,不讲个性。14.中国文化是主张“同一”,否定“不同”的文化。15.中国文化系统内充满了变化。四、简答题1.简述自然、人和文化三者的关系。2.宗法制有哪些主要特征?3.中国传统有机论的过程性思维带来什么结果?4.试比较黄河流域两大文化圈的社会特征。5.汉唐之际汉族与其他各族进行文化交流的主要方式。6.汉唐之际的丝绸之路是否无多大作为,导致中国无法与外界沟通,而成为封闭的文化?7.试对“性善论”和“性恶论”进行比较。8.中国传统观念中,相对的各方如要建立协调关系,需遵循哪些原则?9.中国传统的美德是什么?10.“虚”在表现“雾失楼台”的功能时,有什么作用?11.中国艺术中静寓意动的功能是什么?12.中国画中“以大观小”的含义是什么?13.中国古代文化系统内的动态性有哪些表现?14.为什么说中国文化充满理性?15.如何理解艺术中的“程式写意”?五、名词解释1.文化及文化传统2.文化景观3.宗法制4.直觉5.“月令”图式的思维方式6.合理外推7.“仁”8.本、原、用9.纪传体10.编年体11.艺术12.虚13.狂狷14.文化结构15.存异六、论述题1.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否含有现代化的因素?2.试论中国古代小农经济长期存在的原因。3.试论宗法制对中西的不同影响。4.中欧人文主义有何异同?5.试比较中西印的矛盾观及解决矛盾的方法。6.试析中国古代系统观的几种主要关系。7.试析“虚”在艺术上的功能和表现。8.中国“和文化”是怎样消弥等级造成的人的内心的不平衡的?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物态文化方式文化精神文化2.华夏文化形成华夷文化融合中亚文化交流中西文化交流3.西周秦4.科举制5.人脑的活动过程6.武功文治7.建立官僚体制科举制8.唐三省六部9.阴阳两者之间关系的无穷变化10.本体世界本原11.人文主义12.孟子荀子董仲舒13.周敦颐14.具体抽象15.自发宗教(或原始宗教、自然宗教)人为宗教16.现世实用和平宽容政教分离17.译经融合儒道思想佛教世俗化自创宗派18.多神崇拜性命兼修善恶承负说19.诗化的倾向乐观的精神含蓄蕴藉之美20.情景21.累世不断体裁多样官修私撰,百科之首良史以实录直书为贵鉴戒垂训,以史鉴今22.心物对应23.娱乐音乐泻泄音乐“真乐”24.意境和气韵追求变化飞动之美25.整一性二、选择题1.B2.D3.B4.A5.A6.A7.C8.A9.B10.D11.A12.C13.B14.C15.A16.B17.A18.D19.C20.B三、判断题1.×文化虽然具有超地域性,但同样具有地域性。地域性是文化个性的表现。世界文化正是在不同个性的文化的竞争、融合中不断进化的。2.×从文化的结构来看,其分为软文化和硬文化两类。属物态性质的硬文化对现代科技的影响确实不大,但属精神和方式性质的软文化对现代科技的影响却很大,是现代高科技发展的基础。3.×早期人类依赖地理环境,但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地理环境便不是唯一的因素,更不是主导的因素。4.√中华文化是五江流域文化融合而成。5.×在夏商周三代,是宗法社会,但在秦汉建立官僚制后,便不是。6.×大多数是贵族政体,只有秦以后的中国等少数(甚至没有)国家是官僚政体,希腊也仅是雅典有过近半个时期的民主政体,且不过是氏族民主。7.×现代的世界大多数是“法治”社会,包括中国。没有法治,便没有现代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8.√当时的道家并不为世人熟知。9.×老庄两人恰恰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人。老庄的真正内蕴是:不要对抗“难题”,而是在顺其自然中去控制它。10.×中国传统文学恰恰追求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即“美善相兼”。11.×原始的东西如果不能与心灵撞击,不可能产生美感。12.×中国早在战国时即已有七声调式(五个“正音”两个“偏音”)。13.×中国文化讲中和,既有个性,又能融会贯通。14.×中国文化建立系统结构的第一步就是“存异”,它不主张“同一”,而主张“存异求和”。15.√中国文化系统的功能就是“生变”。四、简答题1.自然为人类提供了生存条件,人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劳动中创造了文化,又用既定的文化观去指导劳动。因此说,一方面,自然界提供了有利于人类的优势条件,……;另一方面,自然是一种异于意识的客观力量,……。2.三个主要特征:⑴嫡长继承制(宗法继承制);⑵嫡庶等级制(宗法等级制);⑶大宗、小宗之分。3.⑴抵消了绝对的悲观主义,产生“乐感文化”;⑵培养出浓厚的历史感──预测的手段之一;⑶导致“应变”的习惯产生。4.两大文化圈指的是黄河中、上游的华夏文化圈和黄河下游的鸟夷文化(东夷文化)圈。前者属农牧氏族文化,以“龙”为图腾,以血缘关系为联结氏族的纽带;后者属游猎氏族文化,以“凤”为图腾以原始宗教为联结氏族的纽带。5.⑴开辟贸易之路;⑵“和亲”政策和“自治”政策6.不是。丝绸之路在汉唐之际并不是现在的样子。当时,其经过的地方植被丰盛,河流穿越,人员往来,相当繁忙。只是唐末地理变迁,河流潜入地下,丝路才逐渐衰落。7.孟子认为人的本性就是道德性,而人的道德性在人初生时就萌芽了,称为“善端”,包括“侧隐之心”、“羞恶之必”、“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四心在人长成后,可发展为“仁”、“义”、“礼”、“智”。荀子的的“性恶论”则认为人性分两类,一是“天性”,是人兽共有的自然之性;一是后天培养出来的“伪”性。道德性是后天培养出来的“伪”性。人要具备道德之性,就要“化性起伪”。8.两个原则:⑴要在对立的双方中建立一种秩序,双方应有主次、上下之分,一方是主导、权威,另一方是被主导、非权威;⑵无论是权威还是非权威,两者是相互制约的。权威的作用在于协调关系,而不是一般人理解的一方压迫另一方。9.中──和。“中”是个性,是区别于其他事、人、物的自己的特征,是立场,是不变,是清高;“和”是圆融,是接纳,是宽容,是变化,是平凡(平凡即“庸”),是与他人、事、物协调的品德。儒家讲“中”,道家讲“和”(庸),两者看似不同,但在中国传统思想里,两者是相付相成,相互制约的。10.能使人产生空间感,或使人仿佛置于空间之中,可以自由思想。11.用隐笔说明说不清或不方便明说的事情,是含蓄。12.创作者不是把图形“画”在纸上,而是身临其境,亲自去“造就”自然。13.⑴系统内的交互作用。⑵系统内的调节功能。⑶系统内的宇宙观。14.⑴从自然观发展为社会功能观。⑵人文主义的体现。15.文化程式指的是将某种行为简洁代、符号化,以便向人
本文标题:《中国文化史》试题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340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