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考历史-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专题练习(含答案与解析)
1/14高考历史专题练习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卷共25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评论者说“俄国的革命来的太迅速了。3月份刚刚取沙皇政府而代之的临时政府,还没有来得及品尝胜利果实就步了沙皇政府的后尘。”临时政府迅速地步沙皇政府的后尘的最主要原因是()A.它没有改编沙皇旧军队建立自己的武装B.它未阻止列宁等领导人回到彼得格勒C.它继续沿用沙皇政府的外交政策D.它没有满足广大农民获得土地的愿望2.“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A.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斗争B.人民迫切要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C.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D.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不满3.1917年列宁在某次演讲时说,革命有和平发展的可能,因为当时武器掌握在人民手中,没有外力压制人民。同时,列宁也提醒人民要警惕资产阶级使用反革命暴力镇压革命。这时俄国所处的形势是()A.推翻沙皇专制的二月革命即将爆发B.革命将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过渡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得到广泛执行D.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已经获得成功4.《四月提纲》发表不久,列宁在《两个政权》中强调:“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不弄清这个问题,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命。”这表明列宁()A.强调两个政权并存局面不可避免B.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C.肯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长期性D.提出与临时政府合作的必要性5.有人认为:“1917年的俄国革命是一个整体进程,十月革命不过是这一革命进程的最高潮。”这种认识()A.主张十月革命开始于1917年3月B.否定了十月革命的社会主义革命性质C.严重地贬低了十月革命的历史地位2/14D.主张十月革命是二月革命的继续和发展6.列宁在某次演讲时说:“这个革命的意义首先在于我们将拥有一个苏维埃政府,……被压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权,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而新的管理机构即苏维埃组织将建立起来。”这里所说的“革命”是指()A.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B.公开发表《四月提纲》C.彼得格勒武装起义D.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7.1917年俄国相继发生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分别定义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得出该结论的主要依据是()选项区别二月革命十月革命A革命背景沙皇统治矛盾重重和平夺权化为泡影B领导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C革命任务推翻沙皇统治推翻临时政府D革命结果两个政权并存建立社会主义制度8.王康《十月革命90年救赎、悲剧与启示》:“十月革命既是彼得大帝以后俄国效法并赶超西方所引发的所有社会关系、思潮、事变的必然结果,也是西欧工业革命和启蒙运动造成的诸种历史动因在俄国激起的回应。”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十月革命是彼得大帝效法西方的必然结果B.十月革命是西欧工业革命发展的必然C.十月革命是启蒙运动带来的必然结果D.十月革命是国内外各种因素的综合结果9.“俄国十月革命不是马克思主义原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即资本主义已经不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而被社会主义取代的革命,而是在俄国以资本主义方式进行的传导型现代化受到阻碍的背景下发生并取得成功的。”该材料主要说明十月革命()A.是列宁主义的伟大胜利B.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原理C.开创了现代化的新模式D.不具备革命的物质条件10.有学者认为,“与其说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不如说它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其依据应该包含苏维埃政权()A.颁布了《土地法令》B.处死了末代沙皇C.颁布了《和平法令》D.推翻了临时政府11.到1920年末,苏维埃俄国陷入了一场空前的政治经济危机中,谷物产量只能达到战前的54%,经济作物更糟糕,棉花仅有6%,甜菜不到7%。工业情况更糟糕,工业产品仅达到1913年的1/7。人民陷入饥饿3/14和生活困苦中。出现上述情况主要是由于()A.政策调整迟滞对经济的负面效应B.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越来越严重C.协约国的武装干涉破坏经济发展D.社会改革产生不可避免的阵痛12.曾被列宁评价为“党的最可贵的和最大的理论家”布哈林认为,它“并不只适应于内战的某个发展阶段,而是万能的、普遍适用的、也就是胜利了的无产阶级经济政策的‘正常’形式”。布哈林这种认识()A.是对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的反思B.客观评价了新经济体制C.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肯定D.推动了新经济政策实行13.列宁说:“有决定意义的事情,就是在产品的生产和分配上建立最严格的全民计算和监督”;后来又说:“如果我们建立了充分经济核算的托拉斯和企业,但又不会用精打细算的商人的办法充分地保证我们的利益,那我们还是地地道道的大傻瓜。”这种认识上的变化反映了列宁()A.坚持严格的生产和分配制度B.努力探索俄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C.决定放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主张用市场手段发展大型国营企业14.新经济政策在农业上实行固定的粮食税,工业建设上采用非国有化措施,商业上允许恢复自由贸易,这些措施的实施均有利于苏联(俄)()A.加快工业化进程B.商品经济的发展C.改变所有制结构D.建立牢固的工农联盟15.下面是苏俄(联)1920~1924年农村平均税率(%)变化示意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苏俄(联)()A.农民耕作自主权的扩大B.农业经济政策出现调整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恢复D.农业生产迅速复苏发展16.1921年3月21日,苏俄颁布《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法令,宣布1921—1922经济年度的粮食税额为2.4亿普特(1普特=16.38千克),比原定的余粮收集额4.23亿普特低了许多。这是为了()A.改变多数农民无地和少地的现实4/14B.保证农业集体化运动的顺利开展C.为社会主义工业化提供资金和原料D.缓和社会矛盾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17.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政府在各地组建了数千个拖拉机站。每个站配备一批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农业并没有明显增产。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是()A.农村缺少机械操作员B.农业正在进行集体化C.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D.农庄没有土地所有权18.1932年,苏联大部分工厂的工人和经理都必须完成某种定额,违者罚款或开除。另一方面,如果他们超额完成,就会得到奖金。这反映了苏联()A.采取相关措施刺激工业生产B.借鉴资本主义工业生产模式C.克服了工业计划生产的缺陷D.要加快推进第一个五年计划19.斯大林巧妙地利用了由于生产过剩、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残酷和矛盾尖锐的时机,货比多家、少花钱多办事,成为当时世界市场上西方先进设备最大的买主。仅1932年,世界机器设备出口的一半被苏联买回家。同时,斯大林利用西方科技人员过剩的行情,招聘了许多西方著名的技术专家。这表明斯大林()A.初步建立起计划经济体制B.尝试以市场调节发展经济C.摒弃意识形态差异谋发展D.抓住机遇推进国家工业化20.赫鲁晓夫大力推行领导干部轮换制度,并从1957年开始降低了高级干部工资,规定了政府部长、副部长、部务委员、司长、副司长的最高工资,并废除了每月发给高级干部的专门津贴。据此可知,赫鲁晓夫的此项改革()A.削弱了其执政时的社会基础B.确保了其他改革的顺利推行C.有利于缓和不同阶层的矛盾D.致力于纠正斯大林模式弊端21.1965年10月,苏联政府通过《社会主义国营生产企业条例》,决定实施“新经济体制”,扩大企业在经营和生产上的自主权,加强经济杠杆和物质刺激的作用,调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新经济体制的实施()A.是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再现和补充B.是对社会主义改革的有益探索C.使苏联冲破了斯大林体制的束缚D.是苏联借鉴中国建设经验的尝试22.戈尔巴乔夫在《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考》中说:“他是改革的先驭者,他第一个推动了改革进程,他留下的主要东西就是使斯大林主义失掉了声誉……这是改革得以开始的前提和条件之一。”戈尔巴乔夫的这5/14一评价()A.充分肯定了勃列日涅夫改革B.客观评价了赫鲁晓夫改革C.全盘否定了斯大林历史功绩D.是对自身改革深刻的反思23.俄罗斯历史学家普罗科菲耶夫在《论苏联的改革》中分析说: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比如卖糖的小商店一下子消失。再比如,在生态学家的压力下,同时关闭了所有生产洗涤设备的工厂,造成洗涤用品短缺。……这类决策有很多”。作者意在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A.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B.在国家经济决策问题上的随意性C.在经济领域完全背离了社会主义原则D.继续采用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24.图示柱状图显示了苏联经济增长率与世界的比较,其中两次出现负增长,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灾害带来的严重破坏B.经济体制改革的负效应C.世界其他国家经济的发展D.苏联经济模式固化影响25.1973年,由于中东战争,石油价格大涨,这令苏联这个富油国获得了一大笔财富。也正是从这年开始,苏联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粮食净进口国,并且一发不可收拾,对粮食的进口依赖越来越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苏联丰富的石油储量使其外汇收入逐渐增加B.进口粮食消耗了大量外汇,造成苏联农业萎缩、外汇短缺C.赫鲁晓夫执政,对斯大林模式进行调整未果D.勃列日涅夫未能较好调整产业结构,贻误了苏联发展时机第Ⅱ卷二、非选择题。本卷共4小题。26~29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局势是一天一天的更加混乱了。成千成万的兵士正在离开前线,开始像狂澜怒潮一样,漫无目标地在全国各地流动着。唐波夫省和特维尔省辖区内的农民不耐烦老是等待着分配土地,他们被政府的高压政策所激怒,群起焚烧地主庄园的房屋并屠杀地主。大规模的罢工运动和关厂,使莫斯科、敖德萨和顿河流域的煤矿区陷6/14于痉挛状态。运输系统瘫痪不灵,军队在挨饿,大城市里没有面包。临时政府一方面受到民主党派的攻击,另一方面又受到反动党派的攻击,什么事也不能做……克伦斯基亲自到共和国临时议会来过两次,他很激动地吁请举国一致,有一次最后竟泣不成声。会众无动于衷地听他说下去,并且不时用冷嘲热讽来打断他的话。——《震撼世界的十天》材料二俄军总司令科尔尼洛夫公然暴动,彼得格勒的一切证券涨价起来。有财产阶级确信科尔尼洛夫会得胜利。除了高加索军区司令之外,其他的高级将官用各种声调拥护科尔尼洛夫的要求。受立宪民主党的指使,军官同盟总委员会发了一个通电给海陆军各指挥部,其中说:“临时政府不止一次向我们表示它的政治上无能了,如今又以挑唆的行为污辱它的名誉,它再不能领率俄罗斯了……”总司令部的人说:“没有一个人拥护克伦斯基的。此次进军不过是旅行罢了。一切事情都已准备妥帖了。”但是,总司令部驻地附近的一个农民说:“我对他们不感兴趣,因为他们不敢提出来停止战争,也不打算认可我们从地主那里获得土地。”——摘编自《十月革命史》材料三科尔尼洛夫发动叛乱,企图取代临时政府消灭苏维埃,建立反革命军事独裁。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工人赤卫队和士兵坚决抵抗,很快粉碎科尔尼洛夫叛乱。布尔什维克党在群众中的威信空前提高,在彼得格勒、莫斯科和其他许多城市和工业中心的苏维埃选举中获得多数。苏维埃获得新生。靠近彼得格勒和莫斯科的北方战线和西方战线士兵、波罗的海舰队水兵,以及后方卫戍部队都接受布尔什维克党的主张。——摘编自《世界历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十月革命前夕俄国各阶层的状况。(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布尔什维克党在科尔尼洛夫叛乱失败后的政治和军事优势。(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临时政府在俄国十月革命中倒台的原因。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21年10月14日,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中说:“不能直接凭热情,而要借助于伟大革命所产生的热情,靠个人利益,靠同个人利益的结合,靠经济核算,在这个小农国家里先建立起牢固的桥梁,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否则你们就不能到达共产主义,否则你们就不能把千百万人引导到共产主义。现实生活就是
本文标题:高考历史-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专题练习(含答案与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393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