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浅议中国之无政府主义
浅议中国之无政府主义———近代“无政府”风潮摘要:20世纪初西方各种各样的思想传入中国,无政府主义便是当时思潮之一。无政府主义的传入有其社会条件、历史条件等客观原因及其主观原因。无政府主义对于当时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反对封建礼教,促进思想解放,起到重要作用,并成为思想启蒙的推动力之一。关键词:无政府主义;20世纪初;原因和影响一、无政府主义的起源无政府主义,亦称“安那其主义”(即Anarchism的音译)。无政府主义思潮兴起于19世纪40年代的欧洲,早期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的霍德文、德国的施蒂纳和法国的蒲鲁东。著名的无政府主义者还有俄国的巴枯宁和克鲁泡特金。中国近代的无政府主义者,在很大程度上受克鲁泡特金思想的影响。无政府主义强调个人主义及绝对自由,反对国家、强权,反对政治斗争、阶级斗争,主张“互助”,以达到建立一个无政党、无政府、无国家权力的社会的目的。二、无政府主义在中国无政府主义传入中国可以上溯到19世纪80年代,出现了一些介绍无政府主义的文章。到20世纪初,中国无政府阵地主要是张继、刘师培在日本创办的《天义报》;以及由李石曾、吴稚晖在法国创办的《新世纪》。辛亥革命后,无政府主义的宣传开始转移到国内,主要代表人物是被奉为无政府主义楷模的刘师复。刘师复原名刘绍彬,因立志反满光复,故改名为师复。创办“心社”、《晦鸣录》(后改名为《民声》)等。新文化运动为无政府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契机,无政府思潮在进步人士中,特别是青年学生中活跃起来。无政府主义组织在全国纷纷建立,到1923年发展到40多个。随着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全面传播,无政府主义在1924年开始转入低潮。无政府主义之所以能够成为20世纪初中国社会重要的文化派别之一,并能够引起一股“无政府主义”风潮,产生较大影响,是因为:第一,当时中国现代工业不发达,虽然辛亥革命后,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建立起中华民国,但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国家,小生产者占优势。在北京政府的统治之下,虽然有一些鼓励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军阀割据,政治动乱的局面。民众的生活极端贫困,市场的不稳定,没有统一的经济秩序,使得生产者处于频临破产的境地。以府院之争为表现的统治上层的不稳定,加之以日本趁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机,加紧掠夺在华权利。相当多的中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感到政治上对北京政府统治的不信任以至于绝望,进而产生了对政府、强权、法律等产生极端的厌恶感和痛恨情绪。由于小生产者力量弱小,习惯于自给自足个体经济,所以极度的希望建立一个绝对自由,没有国家权力的社会。第二,大量留学生回国,带来西方的各种思想。20世纪初的日本正掀起一场社会主义热潮,马克思主义、无政府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等思想在日本得到传播。深受巴枯宁思想影响的俄国民粹主义者也为日本带去了俄国无政府主义。这便成为早期中国无政府主义者的思想来源。留日热潮以及之后大量留学生回国,为无政府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人才。1905年,中国留学生的数量远远超过了日本教育承受能力,出台限制政策《收容清国人留学之公私立学校章程》。许多留学生被遣送回国,面对如何改造社会的问题,带来各式各样的社会思想。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各种“新思潮”蜂拥而至,无政府主义在中国广泛地传播开来。1917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对各学派采取“兼容并包”的态度,并聘请李石曾、吴稚晖,自己也是一个“哲学性的无政府主义者”。无政府主义在北京大学得到更广泛的传播,成立了两代无政府主义社团。《新青年》也为无政府主义留有一席之地,不断发表吴稚晖、区声白、黄凌霜等的文章,以及俄国无政府主义者的传记。第三,知识分子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对西方思想的崇拜,并开始注重个人、自我,如同中国的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一般。新世纪派明确提出“尊今薄古”的主张。其代表性文章之一就是褚民谊写的《好古》一文。其中作者提出“中国之所以不能随世运而进,好落人后者,以尊古薄今也。泰西之所以实事求是,精益求精者,以尊今薄古也。”注重个人的知识分子,很容易接受主张个人主义的无政府主义。三、中国无政府主义者的政治主张第一,把无政府社会作为终极目标,反强权、特权、专制,废除军事、财政、法律、政府。吴稚晖在《谈无政府主义之闲天》中论述道:“无政府者有‘道德’而无‘法律’;惟‘各尽所能’,而不可谓之‘义务’;惟‘各取所需’,而不可谓之‘权利’;人人‘自范于真理公道’,而无‘治人与被治者’;此谓之无政府。”刘师复在《无政府共产党之目的与手段》中14项具体地描绘了他心中的乌托邦无政府理想社会。第二,与西洋方政府主义不同的是,中国无政府主义者并不强调极端个人主义以及绝对自由。刘师培在《无政府主义之平等观》中说道:“惟过用其自由之权,则与他人之自由生冲突,与人类平等之旨或背道而驰,故欲维持人类平等权,宁限制个人自由权。”李石曾等人还强调克鲁泡特金的“互助主义”。到五四运动时期都出现了宣传“互助”的社团和刊物,互助主义已成为当时口号之一。四、无政府主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无政府主义在20世纪初的中国起起伏伏,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民主革命起推动作用。通过创办报刊,组织社会团体,在宣传西方近代思想的同时,抨击专制文化、封建伦理常纲,对当时以留学生和海外华侨为代表的知识分子中起到了启蒙作用。他们中的大多数参加同盟会,亲自投身于革命实践中去。他们又反对帝国主义强权,并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一些弊端如贫富对立、劳逸不均、议会虚伪、富人专权等进行了揭露,有利于人们正确、全面地了解和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但是,他们希望通过暗杀活动实现无政府主义社会,这不仅不切合实际,而且造成了社会的动荡不安。新文化运动期间中国无政府主义者的活动由海外转向国内。他们继续反政府、反强权,提倡自由和互助,批判封建纲常,谴责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启迪着人们的思想觉悟,并较早地引进马克思主义。但在这里主要谈及无政府主义对中国文化方面的影响。第一,批判中国传统专制统治下提倡的封建礼教,促进西方平等、独立、自由等思想的传播,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刘师培在《警钟日报》发表的《论中国家族压制之原因》中认为“国家之起源,起于家族”,“盖家族压制之坚,皆由家族思想之发达”。在此基础上,他批判了以三纲伦理为代表的家族思想。无政府主义派认为中国封建伦理常纲是阻碍西方思想文化传播的障碍,呼吁进行纲常伦纪革命。《新世纪》有关封建礼教较为激进的文章是“四无论”,即“无父无君无法无天”。并且认为“盖家也者,为万恶之首。”因为有了家,便有了宗族,便有了国家,便产生强权专制。所以,欲建立无政府之社会,必须改革家庭宗族制度,改造家庭封建伦理。刘师培提出几点主张:“父子平等”、“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制”、“婚姻自由”等。新世纪派对于此观点更为激进,提倡废除婚姻,废除姓只保留其名。其代表主要为鞠普的《男女杂交说》。刘师复更称自己为“师复”。但有些思想过于激进不切合实际,无法真正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无政府派倡导妇女解放。无论天义派还是新世纪派都倡导男女教育平等、经济独立、男女同重等。巴黎无政府主义派提出女性解放的具体方法,即:提供男女自由恋爱的场所;加强女子教育,继而实现经济独立;建立起社会保障体系。这对于唤醒封建伦理、家族制度下受压迫的女性人格,是真正的女性解放的开始。第二,促进近代教育的发展。为促进文字的普及,无政府主义派提倡文字改革。刘师培是积极白话文提倡者,先后在《中国白话报》上撰写《论激烈的好处》(1904年)、《孔子传》(1904年)等一系列文章。新世纪派则是“万国新语”在中国最早的,也是最热心的介绍者和传播者。章太炎与吴稚晖关于世界语的论争为“清末切音字和民初注音字母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无政府主义派之所以重视教育是为革命奠定基础。“无政府主义之革命……即以教育为革命而已。其实日日教育,亦即日日革命。”(吴稚晖《无政府主义以教育为革命说》)他们认为,通过教育来唤起民众的公德心,才能舍弃自己的权利,抛弃其旧习惯,进而实现无政府主义。无政府主义的实现,对人思想改造有很高要求,认为只有教育才能实现。他们受到克鲁泡特金思想的影响,强调肉体劳动和精神劳动相结合,以及强调劳动者和知识分子相结合。李石曾、吴稚晖、蔡元培是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主要提倡者和组织者,其目的是对赴法华工进行教育,宣传无政府主义,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刘师培认为普及教育的方法主要有三种:筹备学费,设置学校,招聘教员。他还亲自编写教材,促进人民大众意识的开发。第三,清除旧恶习。“心社”的成立,对于革除旧恶习,加强个人道德修养起到了重要作用。心社制定了有“个人进德”性质的12条社约,包括“1.不食肉;2.不饮酒;3.不吸烟;4.不用什役5.不乘坐人力车轿6.不婚姻7.不称族姓8.不作官吏9.不作议员10.不入政党11.不作海陆军人12.不奉宗教”。心社的目的就是“本坚卓之志,就简单之途,立为戒约,互相切磋,期破坏一切伪道德制度,而以公道的真理的新道德良制度代之”。12社约对于社员形成高尚人格起到重要作用,并且很大程度上受到佛教的影响。清末民初中国资本主义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而封建礼教却压制着民众。近代先进知识分子批判维持封建秩序的道德和文化,强调建设近代的精神文明,心社的社约正是反映这种心理状态。无政府主义正是从改造底层民众生活习惯上入手,进而改革思想,革除陋习。五、结语20世纪初无政府主义在中国昙花一现,虽然时间短暂,却深深影响了当时知识分子的思想,并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它倡导个人主义,批判中国传统专制统治下提倡的封建礼教。虽然主张建立一个无政党、无政府、无国家权力的乌托邦社会,并且有些思想较为激进,但是,对于促进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和知识分子的思想启蒙起到重要作用。①曹世铉(韩)《清末民初无政府派的文化思想》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②谌宗仁李淑王兴富主编《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广西教育出版社1988年③闫虹珏《近代中国无政府主义思潮述评》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26卷2006年
本文标题:浅议中国之无政府主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412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