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嘉莉妹妹的欲望与驱动力
嘉莉妹妹的欲望与驱动力【摘要】西奥多·德莱赛笔下的《嘉莉妹妹》讲述了一位乡村女孩只身闯荡芝加哥,历经坎坷,最终成为名演员的故事。本文主要借用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H.Maslow)的需要层次理论对女主人公进行心理分析,从她为满足基本生理需要而忧虑,到她对理想自我的塑造,最后到她无穷无尽的欲望进行分析。在分析过程中,还会说明嘉莉摈弃贤妻良母型而“堕落”成情人型的女性后,她如何培养自我独立意识,由被动到主动,但并非真正快乐和满足的事业型女性。【关键词】德莱赛;嘉莉妹妹;需要层次理论;追寻一、引言西奥多·德莱赛(TheodoreDreiser,1871-1946)是二十世纪美国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他的首部小说《嘉莉妹妹》(1900)因揭露美国社会的贫富悬殊和道德沦丧在当时被认为是伤风败俗的坏书,作者也因此受到舆论界的谴责:德莱赛弯曲事实、德莱赛诲淫诲盗、德莱赛明知故犯、德莱赛已步入歧途。究其原因,一方面,德莱赛致力于描写卑微人物的真实思想,还生活以本来面目的做法冒犯了主宰当时文坛的“高雅艺术”;另一方面,德莱赛为嘉莉妹妹设计的结局有悖于当时的道德准则。德莱赛属于宿命论者,在他眼里,社会极其粗俗、残酷、可怕,人类好似一个个受着欲望驱使而不能自拔的动物和昆虫(Manismerelyananimaldrivenbygreedandlustinastruggleforexistence)①,只有“最合适的”,也就是最不仁慈、最无怜悯之心的人才能够生存,嘉莉妹妹正是在这种欲望驱使下从一位不谙世事的农家女成为了百老汇名角,从男人的附属品成为了独立的女性。二、为生计而奔波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欲望等同于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部环境和外部条件的一种稳定要求,在需要得到满足后,不平衡状态暂时消失,当新的不平衡出现时,新的需要又随之产生。驱动力可以等同于动机,是在目标或对象的引导下,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需要有层次之分,根据亚伯拉罕·马斯洛的理论,可以将需要划分为五个等级:即从低级的对衣食等的生理需要,到较高层次的对安全、归属、爱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需要的层次越低,潜力越大,随着层次的上升,力量相应减弱,并且只有在低级需要得到满足或部分满足后,高级需要才有可能出现②。十八岁的嘉罗琳·米贝(嘉莉妹妹)怀揣几块现钱,只身一人来到向往已久的大都市芝加哥。在这个看似繁荣富有、实则遍地陷阱的社会,像这样不谙世事、初出茅庐、既不懂社会黑暗、也不了解人间险恶的少女,等候她的将是什么?虽然能寄居在姐姐家,可姐夫对她不闻不问,甚至指望她支付食宿费以补贴家用……面对种种困境,嘉莉必须工作、赚钱,否则将难以在这个陌生城市存活下去。为了生计,嘉莉第二天一早就出去找工作,羞涩、胆怯的她在接连几次求职失败后,终于在一家鞋厂找到了活儿,然而长时间疲劳单调的劳动换来的却是极其低微的收入。现实与嘉莉头脑中想象的五光十色的生活相差甚远,心中充满了苦闷,但为了生存,她咬牙坚持,直到病倒。冬天到来,一场大病让嘉莉失去了工作,微薄的经济来源被切断,可为了生存,她又一次开始四处寻找工作。嘉莉为获得衣食而生存下去,不依赖汉斯夫妇而自己独立的愿望何等强烈,由此可见一斑。此时的嘉莉身处异乡,新环境迫使她必须像小孩一样迅速长大、成熟,她需要食物、衣服和房子,其主要欲望成为低级的以具体客体对象为满足的基本生理需要。三、对完美自我的塑造每个人都有不同于他人的对理想自我塑造的标准。对于欲望主体嘉莉来说,享受都市的豪华生活是她梦寐以求的。她时常通过比较,把自己或区别或等同于现实世界中的a某些人,通过发现可以认同的欲望客体来支撑其内心深处完美、理想的自我感。换句话说,选择不同的欲望客体来与之生活,是嘉莉塑造完美自我的第一步。嘉莉把自己区别于姐姐明妮,因为她为了家庭终日忙碌牺牲了自我,这种贤妻良母型的生活方式对嘉莉来说极其单调乏味,是她摈弃的。另外,工厂的生活方式也是嘉莉摈弃的,虽然迫于生计她曾在工厂工作,但她始终认为自己比工厂女工更美丽、更优雅,应该过上更好的生活。嘉莉将自己区别与上述两类人,并摈弃她们的生活方式,相反却被一个陌生男子杜洛埃,尤其是他的漂亮衣服所吸引。嘉莉在火车上第一次遇到了这位玩世不恭的花花公子并印象深刻,因为从来没有一个对她献殷勤的人身边会带着如此鼓的钱包。接下来,嘉莉失业后生活彷徨无着落,走投无路时再次遇到了推销员杜洛埃。杜洛埃非常热情,不仅带她去高档餐厅吃饭,而且还借钱让她去购置紧缺的冬装。虽然杜洛埃的友爱和慷慨下隐藏着司空见惯的占有欲,但对欲望主体嘉莉来说,新衣、金钱代表了一个人所处的社会阶层,这些正是她所渴望和需求的,而拥有这些奢侈品的人自然成为其欲望客体。虽然嘉莉意识到做杜洛埃的情妇便意味着道德上的堕落,但最终本能和欲望压倒了她内心的理性和觉悟,所以,为生活所迫,同时也为自身物质欲望所驱使,嘉莉不知不觉,半推半就地做了杜洛埃的情妇。与杜洛埃同居后,嘉莉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此时的她不再为温饱奔波,需求已从低级的生理需要上升到了对安全、归属和爱、自我实现的需要。嘉莉开始学习有钱人的生活方式,学习一位年轻端庄女子应有的谈吐举止,并希望自己能像邻居女孩一样弹得一手好钢琴。杜洛埃是她一切物质享受的来源,失去这座靠山,她的生活将会再度变得贫困。然而他们的关系却又不受法律保护,因此嘉莉必须投其所好,留意杜洛埃所喜欢的女孩子的发型和步态,然后加以模仿以迎合他的品味。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生活后,嘉莉又结识了更多的社会名流,熟悉了更为豪华的公馆和马车,这使她从对比中感到相形见拙,内心开始不平静起来。由于她和杜洛埃的婚姻一直没在法律下确定,从而使他们的关系有了微妙的变化,“这个讨人喜欢的推销员以其轻浮的态度和见异思迁的感情,注定不能建立任何持久的关系,至少对女性如此。任何女人对他观察的长久一些,都会说他是个人去人情亡的人。”③嘉莉对物质的渴望和虚荣注定不会得到满足,加之两人又发生了争吵,感情出现危机,就在此时,一位仅次于豪门大族的第一等人物,酒店经理赫斯渥的介入,使嘉莉抛开了第一个情人,跟随了父辈的赫斯渥。虽然嘉莉当时心里有一些矛盾和冲突,但她更迷恋赫斯渥的财富、风度和社会地位。对她来说,“听这么一位有地位和权势的人说话,是一件重要的事情。眼前最大的奥秘之处就是:一个有财有势的男人正坐在她身边——正在向她求爱,看啊,他的生活悠闲、舒适。他势力大,地位高,衣服华丽,可他却在向她求爱。”④由此可以想象,即使赫斯渥当时没有欺骗她,她最终也会抛弃杜洛埃投奔赫斯渥,而当她对物质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时,她也一样会抛弃赫斯渥。在嘉莉和赫斯渥来到纽约之前,她实际接触到了三类男人:勤奋但冷漠的姐夫,热情但粗俗的工厂男工,富有且对女人殷勤的杜洛埃和赫斯渥。在这些男人面前,嘉莉选择的是所处阶层更高、生活更富有的杜洛埃和赫斯渥,由于赫斯渥的社会地位比推销员杜洛埃更高,而且赫斯渥对嘉莉更殷勤,所以赫斯渥对嘉莉来说便成了更佳的欲望客体。四、独立之后的不满足嘉莉跟随赫斯渥来到纽约后,被大都市的繁华深深吸引,对物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此时的赫斯渥除了能勉强提供衣食外,根本无法满足她更大的奢望,加之经营酒店失败,他们的生活出现了危机,金钱再次向嘉莉敲起了警钟。为了解决日渐拮据的开支,嘉莉闯入演艺界,得到的报酬使她在经济上有了自主权和主动权,而赫斯渥的工作却一直没有着落,并且还得依靠嘉莉去偿还债务。此时,嘉莉对赫斯渥仅有的一点感情也转为轻蔑,经过再三抉择,她决定抛弃自己的第二位情人。富有且殷勤的赫斯渥曾一度是嘉莉理想的欲望客体,而当他穷困潦倒时,他实际上与工厂里的粗俗男工并无差异,与穷途末路的赫斯渥在一起过苦日子自然不能支撑嘉莉内心的自我感,所以,嘉莉的出走难以避免。红极一时的嘉莉,名利双收,尽情享受着豪华的物质生活。但随着理想自我的形成,随着一步步走向事业的巅峰,她的欲望开始变得无穷无尽。她仍然渴望着、梦想着,仍然在追求她无法企及的目标,仍然感到生活残缺不全,追寻的梦想不够圆满,内心充满了忧郁、苦闷和空虚。嘉莉感到了幻灭,她意识到了自己的真实处境:大笔收入,是因为她给剧院带来了“成功”;高级旅馆请她赏光,是因为她的名声值钱,能为他们招来富豪的光顾;报纸和杂志的捧场,是为了博得读者的欢心;富豪对她的追求,是为了用她来装饰。她依然觉得自己走不进那个“美丽的有围墙的世界”,幸福对她来说就像天上的彩虹可望而不可及。五、结论在嘉莉所处的社会中,生活实质上是一种斗争,一种为金钱财富、为社会地位、为满足私欲的斗争。生活是黑暗的、残忍的、冷酷无情的挣扎,一切都是为了自己,为了满足形形色色、永无止境的欲求。这种欲求既包括为了求得生存,满足衣食住行的低层次欲求,也包括为了纵情享受,满足感官和精神需要的高层次欲求。在这里,传统道德起不了什么作用,“善行”、“德行”并不能使命运有任何改变,所以人总是按照自然的冲动行事,总是力求满足自己的欲望。诚然,嘉莉的确曾靠出卖肉体生存,但重要的是她最后取得了成功,结束了依附男人的生活,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受欲望驱使的嘉莉,同时也是一名从消极走向积极,最终成为真正独立女性的嘉莉。参考文献:[1][美]德莱赛著,潘庆舲译.《嘉莉妹妹》[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2]刘晓妍.浅析自然主义在《嘉莉妹妹》中的体现.郑州纺织工学院学报[J],2001,6.[3]潘一禾.论妇女与消费.浙江大学学报[J],1998,3[4]吴芳.评《嘉莉妹妹》中自然主义道德观.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J],2000,9.[5]张合珍.《嘉莉妹妹》哲学思想探微.杭州师范学院学报[J],1992,2.注释:①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②彭聘龄.《普通心理学》(修订本)[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2.③④德莱赛著,潘庆舲译,《嘉莉妹妹》[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本文标题:嘉莉妹妹的欲望与驱动力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415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