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龙源期刊网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作者:杜亚婷来源:《文化研究》2015年第05期摘要:人格发展理论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阶段为幼儿的人格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视角,对幼儿教育提供了诸如重视早期经验、培养健全人格、重视欲望的满足、进行性教育、提供发泄途径等方面的启示。关键词:人格发展理论幼儿教育启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作为现代西方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所创立的精神分析学在西方世界掀起了一场庞杂而持久的精神分析运动。人格发展理论作为精神分析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作为个体的人如何以本能为基础和动力,进而成长为具有社会属性和文明标志的人的历程。他断言,成人“一切倒错的倾向都起源于儿童期。”[1]因此,全面了解其人格发展理论对学前幼儿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一、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概述弗洛伊德看来,人格发展就是性本能的发展,性本能不仅是人格发展的动力,其发展所经历的历程也是人格发展的历程。人格在发展过程中都要经过一系列心理——性欲阶段,即口腔期、肛门期、生殖器期、潜伏期、生殖期。口腔期一般从出生持续到一岁。弗洛伊德认为,幼婴的吮吸活动显示了最初的性欲冲动。与嘴唇和口腔相联系的主要有摄入、含住、撕咬、吐出、紧闭的5种主要的活动方式,这都可能成为某种人格特征的原始模式。肛门期大约在幼儿的1-3岁时期。这个时期的儿童感兴趣的是排泄,这种排泄因消除紧张的根源而使人得以松弛。幼儿通过排便训练,使不随意的排泄反射逐步变成可控制的,这是幼儿与外部纪律或权威的第一次重要接触,体现了本能发泄和外部阻碍间的冲突,其结果必然会给人格结构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生殖器期在幼儿的3-6岁阶段。儿童在这一阶段发现两性的差异,变得依恋父母中异性的一方,男孩产生俄狄浦斯情结,女孩产生厄勒克特拉情结。弗洛伊德认为,俄狄浦斯情结是性心理发展的起点,不能解决对异性父母的乱伦之爱可能会导致后来的神经症。[2]由此可见,儿童在该阶段形成的对异性的态度会影响其以后生活中与人的相处。第四阶段发生在儿童6-11岁阶段,这个时期儿童性的发展可以说是相对平静的。男孩只对男性的事物感兴趣,不理睬女孩;女孩只对女性的事物感兴趣,不喜欢男孩。人格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是生殖期,大致从11岁至成年。在这个阶段中,性兴趣复燃,性冲动寻找到了新的目标,异性恋爱的行为开始有明显的表现,并通过各种活动向着准备结婚和建立家庭的方面发展。二、对幼儿教育的启示龙源期刊网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注重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不同阶段的生理基础及教育,尤其是幼儿教育对各发展阶段产生了重要影响,为幼儿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诸多启示。1.重视早期经验弗洛伊德认为儿童是成人之父,幼年生活经验对儿童心理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人格障碍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早期经验产生的心理印记和创伤。弗洛伊德还认为,许多精神病在儿童期就已有预兆,在儿童长大后便成为其行为的主要动机,不自觉地表现在日常生活之中,而原始的东西却早已忘却。很多学者认为此观点非常重要:“这个事实的确定,激励人们重视整个健康生活和早期儿童教育的环境;尤其在分析较大的、有缺陷的儿童行为难点上,它的作用较大。”[3]由此激发了心理、教育、医务等领域的工作者们开始考虑如何为儿童创设健康生活的良好环境。2.注重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健全的人格通常指能比较客观地认识自我和外部世界,对所承担的学习及其他活动有胜任感,开放的、充分发挥潜能,对父母、朋友有表示爱的能力,对自己的生活有管理能力,喜欢创造,有安全感、自由感。幼儿的人格发展同其机体的发育、认知功能的发展同样重要,幼儿时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呈现给我们人格发展的阶段性和重要性,因此必须尊重儿童,与其建立平等关系,以人格培养为重点,充分开发儿童的潜能,促进其全面发展。3.重视精神需要的合理满足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发展的每个阶段具有特殊的年龄和身心特点,对幼儿人格的培养应该遵循这些特点。值得注意的是父母不应该仅仅关注儿童物质需要的满足,更应该重视幼儿精神的需要,以满足心理的发展。只有把满足物质欲望和精神欲望并重,才能把孩子培养成有责任心和安全感,懂得爱人的健全人格。4.正确进行性启蒙教育弗洛伊德认为,性本能是人最基本的本能,但在文明社会中常受到压抑,而这种压抑是产生病态问题的根源。因此他反对向儿童隐瞒性知识的真相,而应该对其进行性启蒙及性教育,让儿童懂得一些性的基本知识,知道关于性的真实情况,只有这样才不会使儿童的性欲被压抑,或者采用其他不恰当的方式予以发泄而导致精神病因。5.提供宣泄方式弗洛伊德认为,天生的欲望是一切有机体生存的基础,幼儿的本能欲望如被过度压抑,就可能导致心理的疾病及教育的失败。传统的教育强调儿童的就范屈从,这样会使儿童感到束缚和压抑,为克服这一弊端,成人需为幼儿提供情感发泄的出口,注意帮助儿童探究及表达自身龙源期刊网的情绪。如可采用诉说、聆听、艺术、审美、游戏等方式来摆脱诸如害怕、焦虑及其他消极情绪。此外还可通过戏剧性的游戏来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愿望和需要,促进其心理的正常发展。在此过程中,成人应予以细致地观察和记录,给儿童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支持环境,避免盲目的介入。参考文献[1][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高觉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245.[2][英]RuthBerry.弗洛伊德:旅途中的躺椅[M].邓瑶译.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68.[3][美]布鲁柏克.教育问题史[M].吴元训主译.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163-164.[4]曹能秀,王凌.试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影响[J].云南教育学院学报,1999,15(3).[5]杨佳,杨汉麟.精神分析与现代幼儿教育[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0(6).作者简介:杜亚婷(1991.1-),女,河南省驻马店市,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2014级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前比较教育。
本文标题: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416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