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第一单元复习课件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农耕经济(复习)生产力:是指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三要素:①劳动者②生产工具③劳动对象。其中劳动者是起主导作用的要素。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它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又称社会生产关系、经济关系。三要素:①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即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归谁所有;②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地位及相互关系;③由以上两个关系形成的分配、交换、消费关系。其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起主要作用。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中国古代经济的主体——农耕经济精耕细作农业生产体系的形成土地制度的发展与演变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高度发展农耕经济的重要补充手工业冶金、纺织陶瓷等手工业的发展历程官私手工业的消长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及缓慢发展商业和城市各历史时期的商业城市的发展古代的对外贸易重农抑商政策本单元十个重点问题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原始农业采用“刀耕火种”方式春秋时期,铁器农具、牛耕出现,战国时期推广,此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一、耕作方式演变过程二、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经济构成——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五谷六畜”生产模式——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经营方式——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土地制度——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土地经营方式——租佃经营是小农经济的一种重要补充。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个体农耕经济)形成条件: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以及私有土地的出现特点: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评价:(优点):①可以使农民勉强能够自给自足;②生活比较稳定,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弊端):①狭小的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近代以后成为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②抗风险能力差,遇到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压榨和自然灾害容易破产。三、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奴隶社会(商周时期):国王、贵族土地所有制(井田制)•封建社会(战国至明清):以封建土地私有制为主四、古代中国在冶炼、纺织、制瓷等手工业部门的主要成就金属冶炼业•二里头文化到春秋末期,是我国的青铜时代•春秋时期,人们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春秋时期的钢是块炼钢,南北朝时期发明灌钢法•冶铁燃料的变化:木炭——煤(汉代开始,北宋普遍)——焦炭(南宋开始,明朝流行)纺织业•丝织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的国家•上古时代:养蚕缫丝•西周以来,技艺突飞猛进•汉代:中国获得“丝国”的称号•唐代:出现缂丝技艺;•棉纺织业•宋末元初:棉花由边疆迅速传入内地,棉纺织成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元代:黄道婆推广“捍、弹、纺、织之具”,全面革新棉纺织技术,发明脚踏三锭纺车•元明时期:松江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中心•明代后期: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制瓷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东汉生产的是青瓷南北朝时期又烧制出白瓷唐代: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至迟从唐代起,瓷器开始大量出口,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元朝:青花、釉里红;进入彩瓷生产时期明朝:斗彩、五彩瓷清代:粉彩、珐琅彩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与分工越来越细手工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手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与工场手工业出现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生产布局成相应变化古代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亚、欧、非许多国家。五、古代中国商业在各历史阶段发展的主要表现•原始社会末期:原始商业产生、剩余产品的出现、社会分工的发展•商朝:出现最早的货币和职业商人,商业由官府控制•西周:“工商食官”政策•春秋战国:私商成为商人的主体;黄金、白银开始用为货币;形成著名的大都会•隋唐:商业贸易蓬勃发展;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空前繁荣•宋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集镇夜市兴盛•元代:更广泛流通纸币;商业发展步入一个新的高峰期指当时的手工业者和商贾都归官府管理,他们必须按照官府的规定和要求从事生产和贸易。六、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概况周秦—唐代:严格控制阶段•受官府的严格控制,坊市分开•城市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规模不大宋代:放松管理•城市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控制•坊市界限被打破,出现街市、草市;时间界限也被打破,出现了夜市、晓市•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出现娱乐场所•沿海港口城市繁荣明清: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大批工商业市镇七、明清商业(商品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农产品商品化的加强•经济作物普遍种植•广泛使用贵金属货币白银•区域性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八、“重农抑商”政策•发展概况: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提出——汉代继续执行——中唐以来有所松动——明清强化•评价:(积极)在封建社会初期,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巩固了地主阶级政权。(消极)明清时期,在商品经济发展的潮流下,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妨碍了国内市场的扩大原因:商业的不稳定性及商人流动性大等特点,与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发生矛盾。根本原因:生产力水平低下原因: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为了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九、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出现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地点:江南地区•出现部门:纺织部门(私营手工业)•出现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出现(雇佣关系)•特征:为购买劳动力增殖利润而进行的商品生产,并以自由雇佣劳动为特征;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经济: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官府沉重剥削导致人民购买力低下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海禁”)政策的打压思想:传统文化中重义轻利、重本抑末、重儒轻贾的价值观的影响;根本原因:封建制度的阻碍。十、“海禁”政策原因:根本原因:自然经济居于社会的主体地位其他原因:统治者的愚自大;防范“外夷”入侵;镇压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影响:积极:延缓了西方殖民势力侵占、瓜分中国的进程,具有一定的民族自卫性。消极:给中国航海业和对外贸易带来沉重打击;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商周时期的井田制发展过程:开始实行(商)——盛行(西周)——瓦解(春秋)——废除(战国)。瓦解原因:(根本):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发展(直接):春秋时期各国税制改革齐国:“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按土地的优劣分等次征税不论公田私田都按田亩实数收税封建社会的土地所私有制•确立: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形式: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自耕农私有土地•土地兼并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土地私有制•影响:严重影响国家的赋税收入,引起社会动荡不安;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
本文标题: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第一单元复习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433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