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这里是中国的声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播音员的故事
中国广播2010年第9期70YEARSOFPEOPLE,SRADIO┃人民广播70年37这里是中国的声音主题策划:平面媒体中心主持:吕晓红参加座谈者:葛兰铁城方明常亮雷阳黎江于芳编者按:借举办“人民广播70年”系列座谈会之机,我们诚邀到葛兰、铁城、方明……这些播音界的大家,讲述他们从事播音工作的酸甜苦辣。在他们深情的回忆中,你不难寻觅出他们从年轻时的青涩,到日臻成熟的一步步的成长轨迹,也可以体味到他们对播音工作的热爱与执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播音员的故事葛兰:本名王静蓉,生于1933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指导,新中国第一代播音员。1949年7月参加革命,1951年7月开始在中央电台任播音员,她在48年的播音生涯中,担负了各种节目的播音,尤以《新闻和报纸摘要》《全国新闻联播》及评论性节目为多。她的播音声音清新明快,语言干净利落,气质朴素大方,感情真挚、刚柔得体,创出了自己独特的播音风格。1990年离休后仍特邀在中央电台经济部、国际部主持节目。1995年被评为全国十杰播音员,获特别贡献奖。1999年应邀协助中华女子学院艺术系开办播音主持专业至今。中国广播10-第9期.indd372010-9-1022:04:47中国广播2010年第9期人民广播70年┃70YEARSOFPEOPLE,SRADIO38黎江:本名张桂珍,1949年出生,1970年到中央电台播音部,2009年退休。中央电台播音指导。播音风格清新甜美、亲切自然、刚柔相济。播音作品曾两获全国播音主持作品政府奖一等奖。曾参加国庆35周年、50周年焰火晚会实况转播,多次在党和国家重要会议上担任文件宣读工作。方明:本名崔明德,1941年出生,1960年任中央电台播音员。中央电台播音指导。播音风格自然和谐、醇厚庄正,有大雅之声美誉。先后承担了陈毅、周恩来、毛泽东等领导人逝世和治丧期间的主要播音任务,多次参加天安门国庆游行和阅兵实况转播工作。他播诵的通讯《在大海中永生——邓小平同志骨灰撒放记》获得首届播音主持作品政府一等奖。党的十五大代表,全国第十届、第十一届人大代表,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铁城:本名王铁城,1939年出生,1961年2月到中央电台任播音员。中央电台播音指导。播音质朴大方。他朗诵的作品有通讯《铁人王进喜》、毛主席诗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念奴娇·鸟儿问答》等等,在《阅读和欣赏》中播诵的《温酒斩华雄》获得首届播音主持作品政府一等奖。1991年获人事部、广电部表彰,被授予“全国广电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历任中央电台播音部副主任、主任。现任中广协会播音主持委员会常务副会长、理事长。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常亮:本名侯长生,1945年出生,1965年调到中央电台从事播音工作,2005年退休。中央电台播音指导。常年担任《新闻和报纸摘要》《全国新闻联播》等重要新闻节目的主播,并多次担任国家重大政治活动的播音工作,如:国庆20周年、35周年、40周年、50周年的大型庆祝活动的直播;1976年9月18日,在天安门广场实况转播毛泽东同志追悼大会;1980年公审“四人帮”特别法庭的证词宣读。明亮、大方的播音风格及深厚、丰富的艺术积累,令常亮赢得了播坛“常青树”的美誉。雷阳:本名张智慧,1946年出生,1970年调任中央电台播音员,常年担任《新闻和报纸摘要》《全国新闻联播》主播。2007年退休。播音风格清新流畅,真挚典雅,庄重大方。承担许多重大活动的实况转播。1990年承担北京亚运会开幕式及大型团体操《相聚在北京》现场直播,多次受组织委派在全国党代表大会和人大、政协等国家重要会议上宣读会议文件。1984年赴日本讲学,在日本NHK广播、电视《中国语讲座》担任示范朗读和发音指导。于芳:本名吴忠伟,2006年金话筒奖、第四届范长江新闻奖得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党的十七大代表。1971年进入中央电台任播音员,播音吐字清晰、抑扬顿挫、感情充沛、振奋人心。参加过中葡政府澳门政权交接仪式现场直播、邓小平生平、政府白皮书《中国的人权状况》、国庆50周年、60周年实况转播等的播音。此外还担任国家语委汉语普通话测试大纲词表的示范朗读,日本NHK《中国语讲座》示范朗读和发音指导,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中小学语文示范朗读。现仍工作在播音一线。中国广播10-第9期.indd382010-9-1022:04:48中国广播2010年第9期70YEARSOFPEOPLE,SRADIO┃人民广播70年39一关键词:重要播音工作是整个广播宣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播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语言广播的集中体现。早在1940年冬天,人民广播初创时期,节目就是由固定的播音员播出的。最早的播音员是麦风、姚雯和肖岩,每天由他们在话筒前值班,按时播送新闻、记录新闻、人民日报的社论等重要文章。当时,在国民党统治区的群众看不到解放区的报纸,只能靠收听广播获知中国革命的信息。来自延安的声音给他们指出斗争的方向,给人民以光明和希望,国民党统治区的听众冒着生命危险收听延安广播,把延安的广播看作“茫茫黑夜的灯塔”。解放大军南下以后和后来的抗美援朝中,广播成了部队消息的主要来源。当时每个部队都有专门抄收记录新闻的人,他们把抄收下来的消息和文告编印出来,供指战员们阅读。葛兰是新中国第一代播音员。1951年参加工作时,中央电台就七八个播音员。当时的播音组长齐越说,现在急需播《记录新闻》的播音员。什么是《记录新闻》呢?那时新中国刚刚成立,处于三年经济恢复时期,又值抗美援朝。当时交通不便,报纸出来以后,真正到达一些边远的地方要十天半个月左右。祖国的建设情况,要及时让在朝鲜的志愿军知道,所以志愿军部队里都有专职的抄收员;在国内,像重庆、成都、贵州、云南等边远地方的报馆也都有固定的抄收员,以便把国内外大事及时报道出去。因此中央电台每天要用能够记录下来的速度播出大量新闻,以便抄收员能清晰收听、准确记录,故名《记录新闻》。葛兰:我懵懵懂懂地,只记住播《记录新闻》不能出差错。一位播音前辈告诉我怎么播《记录新闻》,十个字以内要播两遍,十个字以上要播三遍,一和七、四和十要解释。因为一和七听起来容易分不清楚,四和十南方人容易搞混。另外,当时是用繁体字,有的字可能有二三十个笔画,有一些字还要解释左边是xx,上边是xx,右边是xx,把xx换成xx字。我把这些牢牢记住,学习了三天后就开始直播了。进播音室之前,大家帮我起了个名字叫“葛兰”。通过实际工作,葛兰很快就体会到确实有人在抄收《记录新闻》。一个星期以后,就有听众来信说,你们增加了生力军,声音洪亮。当时《记录新闻》要女声播,因为女声的声音高,清晰度好,传得远。《记录新闻》每天的播出量很大,由新华社直接发稿,上午从8:00~11:50,近4个小时。晚上从22:50,一直播到第二天凌晨4:50,近6小时。葛兰播了一年多《记录新闻》。当时播《记录新闻》只有三个人,葛兰声音很洪亮,很快就成了主力。最初她觉得晚上灯火辉煌,特别想上晚班。后来真的上晚班了,晚上9点钟上班,一直到第二天早晨5点钟下班,才尝到了熬夜的难受滋味。葛兰:最初因为年龄小,白天也不习惯睡觉,没感觉到累。但是上了几天晚班以后,就有点撑不住劲儿了。比如说另一个人播,我监听,如果有错,赶快跑过去,告诉他更正,哪页哪行哪句错了,应该改成什么。《记录新闻》的播音速度非常慢,听多了就成了催眠曲,比如:“新-华-社-20-号-消-息,新-华-社-20-号-消-息……”老是这样的速度感觉要瞌睡时,就赶紧用冷水洗一把脸,否则睡着了就要捅大娄子了。渐渐的,葛兰觉得这个工作确实非常重要,尤其是重要消息更不能出错。开始只知道千万别播错,播错人家该来信批评了,后来才悟出其中的分量了。所以逐渐体会到岗位的重要,责任的重大。因为哪怕播错一个字,就会影响到一条消息无法出报。志愿军的抄收员,都是在战壕里进行抄收,外头是枪林弹雨、炮声隆隆的,抄收后,连夜赶印成小报,发到各个战壕里去。后因人手不够,1952年底在北京又招收了20个女生,在中央台学习后,分别分到新华社和侨委担负记录新闻的播音。二关键词:艰苦革命战争年代,播音工作条件极其艰苦,任务十分繁重。播音员在简陋的播音间里工作,有时敌机来轰炸,有时要随军转移,但仍要坚持播出新闻、评论、政策讲座、战斗故事、文艺和记录新闻等,以及我们党的许多重要文告、文章。葛兰1951年进入中央电台当播音员。当时全国刚刚解放,中央电台,还有上海、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地电台相继成立,需要大批播音员。1951年春,《人民日报》用大半版的篇幅,登了招收中央电台播音员、编辑、记者和机务人员的消息。葛兰那时正在小学教书,因为胳膊受伤在家休息准备考大学。一个同学拿着报纸找到她,说你去试试吧。当时对播音员这个职业都不太了解,以为跟解放前报广告的一样,不愿去。后来那个同学坚持带着葛兰去报了名,参加了考试。葛兰:经过笔试、口试和谈话,我被择优录取,留在了中央台。当通知我报到时,我是上班还是继续考大学,中国广播10-第9期.indd392010-9-1022:04:48中国广播2010年第9期人民广播70年┃70YEARSOFPEOPLE,SRADIO40就犹豫了。葛兰的一位老师说:“你应该去,你考上的是中央电台,广播电台不都是报广告,还有新闻。”就这样,葛兰来到了中央电台,开始走上了播音岗位。上世纪50年代初的中央电台在西长安街,条件很差,设备陈旧简陋。就两个特别小的播音室,为了隔音,周围蒙着毯子,不通风,不透气,一进去一股难闻的潮气味。那时除汉语普通话外还有蒙语、藏语、朝鲜语和英语播音,24小时不停播。播音桌上只有一只话筒,开关闸工序还很复杂,都要细心记住。葛兰:当时是两个大唱盘,中间是一个开闸,一个关闸,开始曲放软片儿,是33转;放音乐和歌曲是硬片儿,78转。所以还得记住换转,像《兄妹开荒》放完第一面,要赶快翻第二面,有一次我一翻“砰”地一下片子飞出去了,我赶紧抓住,吓得出了一身汗。三关键词:责任1952年12月2日,中央广播事业局召开第一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同时召开了由中央电台主持的播音工作座谈会,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专门研究播音工作的座谈会。会议指出,播音是广播节目最后的直接和听众接触的环节,播音工作的好坏严重影响着广播工作的全部效果,影响到我们广播工作在广大群众中的威信。新中国成立初期,广播在发展,播音队伍在壮大。这次会议不仅对中央电台播音工作和播音队伍建设起到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全国各地电台的播音队伍的发展和播音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影响。在这次会议精神指导下,播音员积极工作、努力学习、深入实际,播出了大量优秀节目。齐越、夏青等老一代播音员,是把自己全部的命运和党的事业连在一起的,党荣他荣,国家荣他也荣。——铁城铁城:为了保证上大早班休息好,夏青由住十多人的大宿舍搬到了传达室边上的一个小门房住,只能放一个床板。后来作为机动力量时,没有上班的钟点,随叫随到。在特别艰苦的条件下,一心一意投入工作。只要是和工作时间有矛盾,家里有任何事,都不存在请假的问题,自觉到班,老一辈都是这样过来的。葛兰:“文化大革命”开始,播音部跟不上“形势”要求了,拿我和另一位播音员程显“开刀”。中午播新闻,还是按以前那么播,忽然有人说,葛兰你们今天播得不行,没有造反气氛,于是,就研究怎么才能体现出造反气氛。后来大家的调门一下就高了八度。那会儿是真出汗,播音员陈刚几个“万岁”上不去,就使劲勒皮带。还有的踹着桌子腿,借助点力量,反正得把那个高音喊出来。后来夏青受冲击,被赶到房山农场劳动,葛兰受牵连,也被停止了播音。但她还得早3点半到班,拿本“红宝书”找个地方去学习。一天,看着看着睡着了。忽然,常亮来叫她,说你快去吧,那边还差10分钟,提要还没录出来呢。葛兰揉揉眼睛就进了播音室,一看桌子上一大摞稿子,一字没看。那时候的葛兰正是声音最好、播音技巧趋于成熟的时候,因此,顺利播出。后来曹仁义说:葛兰,真佩服你,我当时就站在你后面监听,眼睛看稿都跟不上你播。葛兰:那时没赶上好时候,虽然播了那么多东西,有不少又臭又长,靠着嗓子好还能顶得下来,但是没有留下有
本文标题:这里是中国的声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播音员的故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447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