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名词解释:★服从行为:是指个体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他人的意志而发生的行为,这种行为是在外界的影响下被迫发生的。P90★★群体公众心理定势:是处于准备状态的心理活动,指公众群体心理的定向趋势,它决定着后继心理活动的取向,对人们的感知、记忆、思维、情感等心理活动及行为活动起着正向的或反向的推动作用。P113★目标公众:是指那些与组织有着某种利益关系的特定公众。它们是大众传播受传者中的一部分,是组织欲意影响的重点对象。P142★★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立目标、并以此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为以实现之的心理过程。P49★印象管理:是指交往者通过对自我形象的塑和修饰,以期在他人头脑中形成良好印象的过程。P135★个案法:对某一个体、群体或组织在较长时间里(几个月、几年乃至更长的时间)连续进行调查、了解、收集全面的资料,从而研究其心理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种方法称为个案法(个案研究)。P12★组织凝聚力:也叫组织内聚力,它既包括组织对成员的吸引力,也包括成员对组织的向心力以及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P18★★公众:在公共关系中,公众是一个特定的概念,指的是与某一公共关系主体相互联系及相互作用的个人、群体或组织的总和。P29★★枪弹论:二三十年代之间,美国的一些政治学家和历史学家把读者、听众看作是毫无防御能力的“靶子”,只要大众传播工具对准他们“射击”,他们就会应声倒地。这就是所谓的“枪弹论”或“靶子论”。P146★★★近因效应:是指最近的印象对人造成的影响,它往往会冲淡过去获得的有关印象,对优先效应形成冲击。P131★★公众逆反心理:就是公共关系传播作用于公众的信息超过了其所能接受的限度而产生的一种相反的心理体验,是公众有意脱离公众关系传播信息的思维轨道,进行反向思维的心理倾向。P185关系障碍:关系障碍因交际双方存在着某种特殊的关系而形成。这种特殊关系往往带有利害性,且直接或间接地涉及交际者本身。P205★★★公众态度:是指公众对组织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P176★群体规范:一个群体共同的行为规范。群体的规范,可以是成文的,也可以是约定俗成的。P97★需要:是个体缺乏某种东西时所产生的一种主观状态,它是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P61利他行为:是个体公众为了使别人获得方便与利益而从事的行为。P92★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是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从交往对象的某种特征推及对象的总体特征,从而产生美化或丑化对象的认知偏差或倾向。P132知觉: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综合反映。P39潘多拉效应:即过度禁止性逆反,也叫作禁果逆反,它是指理由不充分而过度禁止某些事物或行为,反而会激发人们更强烈的探究欲望。P187★纵向沟通: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前者指组织决策机构将组织目标、规章制度、工作程序等向下传达、贯彻;后者指组织内部工作人员把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反映给决策层。P172★★★公共关系传播:是指组织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辅之以人际交往的手段,向内部及外部公众传递有关组织各方面信息的过程。P140★★★社会组织形象:简称组织形象,是组织的客观状态在公众心目中的综合印象,即公众对组织的客观状态所作的概括而又抽象的反映。P118环境障碍:可以说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交际障碍,指当事者因所处环境不同而交际能力发挥不一。P205群体归属感:是成员对群体产生向心力的一种特殊的情感表现。P104感觉:是我们认识世界的起点,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比如物体的颜色、形状、声音等)进行反映的过程。P38★投射法:它是通过间接的方法来了解公众对组织态度的公众态度测试法,通过分析公众对组织某一标志物体所产生的联想来推测其态度,这种联想是人们内心深处的想像、愿望、要求以及思想方法等等无意识地在某个物体上的反映。P183通过分析公众对组织某一标志物体所产生的联想来推测其态度这种联想是人们内心深处的想像、愿望、要求以及思想方法等等无意识地反映是用来了解公众对组织态度的间接方法。★组织:是社会的构成要素之一。它是指人们为了合理、有效地达到自己的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起来的一种社会机构。P6★选择性接受:指的是人们总是愿意接受那些与自己的固有观念一致的信息,而回避那些与固有观念想抵触的信息。P155公平理论: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于1956年提出来的,他认为:一个人对其所得报酬是否满意,不能只看报酬的绝对值,而应当进行社会比较或历史比较,看其相对值。P76★社会舆论:又叫舆论,指在社会上或群体中人们对普遍关心的人和事公开地发表一致性的意见,表达了社会上或群体内部多数人的态度。有自发形成和有意形成两种形式。P115★刻板效应:又叫刻板印象或定型作用,是指人们头脑里存在的对于某一类事物或人所持有的共同的、固定的、笼统的看法和印象。P134性格:是一种心理特征,它通过人对社会现实的相对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表现出来。P84心理现象:公关心理学中研究的“心理现象”是指公众对组织形象的主观映象。其中既包括内部公众对组织形象的感知与期许,也包括外部公众对组织形象的认知与评价。(或:其中包括组织心理和公众心理。)P7个体心理特征:是个性心理结构中比较稳定的、典型的心理特征。包括个体的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P34分层抽样:也叫类型抽样,是将总体按其单位属性特征分成若干层次或类别,然后再根据事先确定的样本大小以及各层或各种类别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提取一定数目的样本单位。P180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和灵活性方面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典型的气质是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P82简答题:★★简述社会组织形象的特点。(P119)社会组织形象具有如下特点:1.客观性。首先,组织形象的原型是客观的;其次,组织形象形成的过程是客观的;最后,组织形象形成后的状况是客观的。2.主观性。是指客观的组织形象中所包含的公众认知方面的人为因素。3.相对稳定性。组织形象一旦形成,往往能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4.阶段性。一个组织如果不注意采取措施巩固自己良好的组织形象,就可能在下一时期受到公众的遗弃。5.整体性。首先是指组织形象本身具有整体性。其次是指组织形象在表现上具有整体性。简述影响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P160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传者的,有来自受众的,有主观的,有客观的。仅从传播者的角度出发,影响传播效果的主要原因有:1.语言障碍。“编码”和“译码”的双方是否对语言的词汇含义作出同样的解释,是传播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2.信息失真。虚假信息最容易引起受众的反感。3.言论“一边倒”。只讲好的方面,只讲对自己有利方面的片面宣传,必然会降低传播者的威信,导致不良后果。简述公共关系人员应该具备的特殊能力。P1961.组织能力;2.宣传能力;3.交往能力;4.应变能力;5.认知能力;6.论辩能力;7.创造能力;8.审美能力。简述逆反心理常见的表现形式。P1851.感觉逆反。公众的感觉器官持续受到某一信号的过渡刺激,会引起感受力下降,形成感觉适应,造成逆反。2.广告逆反。在广告宣传中,某些不适当的表现形式、诉求方式也会形成过度刺激,引起受众的逆反心理。3.价格逆反。价格涨落和消费者的购买欲望通常呈反向高度相关,但受某些特殊因素的影响,也会引起消费者产生“买涨不买落”“越涨价越抢购”等逆反行为。简述影响组织士气的因素。1.对所在组织的满意程度。成员满意就会为组织而努力工作,组织就会出现高昂的士气。2.组织目标得到成员赞同的程度。成员赞同组织的目标就会产生强烈的认同感,愿意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3.领导者的素质及领导方式。如果领导者有知识、有能力、有干劲,且大公无私、作风正派,就能激发员工的高昂情绪;反之则会破坏之种情绪。4.对工作的满足感。如果成员对从事的工作感兴趣、有热情,就会全身心投入,士气必然高涨。5.经济报酬是否合理。合理的工资报酬和必要的奖金鼓励,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士气。6.成员关系是否和谐。和谐则能促进士气的高涨,反之,相互埋怨,猜疑忌妨,士气必然低落。7.奖励方式是否适当。有人重物质,有人重精神,奖励必须符合员工的心理需要。8.员工的身心是否健康。身体健康,心境良好,有助于提高士气,反之则会影响士气。★简述个体加入群体的必要性。(或主要原因)P98——阴影部分不需要个体加入群体最主要的原因是群体有着与个体完全不同的功能。第一,加入群体有助于满足我们的一些重要的心理和社会的需要。如: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从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需要主要通过群体得到满足。第二,加入群体可以帮助我们达到各种目标,而这些目标作为个人是不可能达到的。在群体中,通过分工与合作,协调一致,共同努力,就能很好地发挥个人的特长,把个体的目标综合进群体的目标中,利用集体力量,顺利地完成任务。第三,参加群体有助于我们获得某些知识和信息,这些知识和信息是我们在别处无法获得的。例如,群体私密性较强的信息。第四,获得群体的成员资格有助于得到社会认同。个体参加的群体的威信越高,其成员资格越有限制,个体的自我概念便越受到支持和肯定。总之,群体有许多功能,它构成了个体加入群体的主要理由。★★★简述公共关系传播中人际交往的重要性。P164其重要性在于:1.人际交往是大众传播手段的有力补充。大众传播媒介具有很多优点,是公关传播中使用最多的一种媒介。但同人际传播手段相比也有其不足之处,如:因为不是面对面交流,对感官的刺激有限制;信息不能及时反馈;信息流速不能自我控制。而这些不足正是人际传播手段的优势。2.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组织发展的重要前提。每个组织都希望向外“传递”自己的良好形象,赢得外部公众的友善、信任和支持。组织要外求发展,必须先内求团结、稳定。要想使组织处于“稳定”、“团结”的状态,使内部成员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就必须有意识地调动人际传播手段,通过各种方法疏通组织内部信息传播渠道,协调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3.人际交往是消除组织内部及外部冲突的良方。任何一个组织都有可能遇到来自内部或外部的矛盾冲突。面对内部冲突,最有效的缓冲方法,就是通过成员彼此间的交流和感情联络,平息争执或不满,消除紧张气氛。外部冲突出现以后,组织当然可以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发表声明,公开检讨,取得公众的理解和谅解。但这还不够,要想进一步弥平不满,消除各种不利因素,组织传播者还应当主动挽回影响,比如组织和公众直接“对话”。★简要说明群众心理定势的表现形式。P114群体公众心理定势的表现形式最为典型的有1.时尚。俗称流行,表现为社会或群体的成员在短时间内由于追求某种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而产生的相互感染和模仿。2.流言。就是一定时期内在社会上或群体内互相传播的共同关心的消息。3.舆论。又称社会舆论,指在社会上或群体中人们对普遍关心的人和事公开地发表一致性的意见。4.习俗。即社会风俗习惯,是社会长期的约定俗成的风俗习惯。具体形态主要有道德习惯、礼仪、审美习俗、禁忌习俗等。★简述影响公众印象形成的心理效应。P130常见的公众心理效应主要有:1.优先效应。也称首因效应,又称第一印象,是指人们在初次交往中留下的深刻印象,并由此对以后交往产生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在首次接触中相互留下的印象,虽然与真实情况有一定的差距,但它总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并且直接影响着以后双方的进一步交往。2.近因效应。是指最近的印象对人造成的影响,它往往会冲淡过去获得的有关印象,对优先效应形成冲击。3.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是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从交往对象的某种特征推及对象的总体特征,从而产生美化或丑化对象的认知偏差或倾向。4.刻板效应。又叫刻板印象或定型作用,是指人们头脑里存在的对于某一类事物或人所持有的共同的、固定的、笼统的看法和印象。5.投射效应。是指人们与他人交往并形成印象时,以为他人也具备了与自己相似的特征。即推己及人的情形,也称自比效应。简述营造组织良好心理氛围的策略。P25营造组织良好的心理氛围,是组织内部公共关系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其采用的策略主要有:1.形成组织的价值观念。每个社会组织都应当有统一的信念和行为宗旨
本文标题:公关心理学复习大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452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