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心理学概论复习要点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在心理学中,一般把统一的人的心理现象划分为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部分:心理过程和人格。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认知过程:是指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或者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是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性质与内在联系的心理活动。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注意是伴随在心理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特性。情绪情感过程: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是人对客观事物要求的反映,包括喜、怒、哀、乐、爱、憎、惧等。意志过程: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克服内部和外部困难,力求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人的意志行为体现在发动和制止两个方面。人格(个性心理倾向)主要表现在心理动力和心理特征两个方面。心理动力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及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趋向,是人从事活动的指向性与基本动力。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等。心理特征是人在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中形成的稳定而经常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是个体多种心理特点的独特结合,集中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面貌的独特性、个别性,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它们是心理学研究的另一个对象。心理学的目标是陈述、解释、预测、调节和控制心理现象和行为.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个体的心理现象与行为表现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记录,经过分析以获得其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包括参与和非参与两种.实验法是指有计划有目的地控制条件,使被试产生某种心理现象,然后进行分析研究探究因果关系的方法。实验者在进行实验研究时,被试分为两组:一组被试为实验组,另一组被试为控制组。个案法是对一个被试的各个方面或状况进行深入而详尽的了解,收集关于个体过去和现在的信息,经过分析推知其行为的真正原因。测验法是使用标准化测验工具度量个体间对同一事物反应的差异,或同一个体在不同的时间或情境中的反应差异。调查法是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自由表达其意见或态度,以此来分析群体心理倾向的研究方法。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是神经元.神经元的结构主要由细胞体、轴突、树突三个部分组成。神经冲动是在同一神经细胞内的传导,它们是一种电传导的过程。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躯体神经系统和植物性神经系统)两部分.大脑皮层主要机能代表区有感觉区、运动区、言语区和联合区。大脑两半球单侧化.大脑两半球在功能上绝非一样,主要表现在言语、空间组织能力、思维类型、感知觉、音乐舞蹈等方面的分工不同,以及右手比左手更为灵巧等功能上的差别。这种功能的不对称,使得左、右半球在某些方面成为优势半球。内分泌系统由许多腺体组成,它制造和分泌某些化学物质,并直接释放到血管或淋巴系统中,被释放的化学物质称为激素,会影响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表现。学习是个体通过练习或经验而导致行为或潜在行为比较持久改变的过程或结果。反射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有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反应.反射弧是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也是执行反射活动的生理基础。完整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经典条件反射指的是,一个原来不能引起某种无条件反射的中性刺激物,由于总是伴随某个能引起该无条件反射的刺激物出现,重复多次后,该中性刺激物也能引起的无条件反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有机体的反映过程主要经历的三个重要阶段:刺激感应性阶段、感觉和知觉阶段、思维萌芽阶段。意识是一个包含多种概念的集合名词。是指人特有的心理反映形式,是指人以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对自己身心状态与外界环境变化的觉知和认识。催眠是指在人为诱导下引起的意识改变状态。催眠是一种类似睡眠又实非睡眠的精神恍惚状态,表现为注意范围的缩小和对暗示接受程度的提高,它是在特殊情境下由催眠师诱导形成的。意识的状态既包括以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还包括睡眠、梦、催眠等半意识状态,还包括冥想、幻觉、强烈的宗教体验以及可以引发精神促动类的药物.感觉是个体借助感觉器官直接反映作用它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过程。感觉阈限与感受性大小成反比例关系,即感觉阈限愈高,感受性愈弱;反之,阈限愈低,感受性愈强。光波是能够作用于人类眼睛器官并引起视觉的可见光,是人类视觉产生的适宜刺激。视觉的适宜刺激是光波。可见光在电磁波上只有很窄的一个波段,其波长大约在400纳米至700纳米之间。晶状体通过改变形状来聚焦物体,以聚焦远处的物体或聚焦近处的物体。晶状体倒置客体,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置的图像。暗适应是在暗光下人眼对光的敏感性逐渐提高的过程。在暗室中,测定人眼感知光线的阈值,可以看到在进入暗室后感知光的阈值逐渐下降。将不同时间测得的阈值连成曲线,即暗适应曲线。明适应指从暗处进入亮处引起的视觉感受性降低的现象。与暗适应相反,当人从暗处突然进入强光视觉后象是刺激刺激停止对人体的作用以后在大脑中暂时保留的印象。知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是多种感觉协同活动的结果。知觉与感觉的关系:知觉以感觉信息为基础,但又不同于感觉,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1、相同点:a.两者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b.两者都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c.两者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人脑的活动;2、异同点:a.感觉和知觉反映的内容不同;b.感觉和知觉产生的性质不同;c.感觉和知觉的生理机制不同;3、感觉和知觉之间的联系:感觉是知觉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觉的前提和基础。知觉则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感觉和知觉是人认识客观事物的初级阶段,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础。人对声源的方向定位表现为来自左右耳两侧的声音最容易定位;来自前方水平线上的声音辨认最准确;来自上下方向或前后方向的声音容易混淆;用连接耳朵的直线为轴,以直线的中点为顶点,向两侧各作一个圆锥体,在每侧耳朵圆锥面上的各个声音容易相互混淆。错觉与幻觉的区别。错觉是知觉的特殊形式,与幻觉具有本质区别。错觉并不是因为观察者的疏忽,而是个体在特定条件下必然产生的正常的心理活动,不同个体只是表现在错觉量上的差异。错觉的产生是有条件的,即在客观事物作用于感官时产生的对客观事物主观歪曲的知觉。当错觉产生时,客观事物的长度、方向、位置、运动和弯曲等特征受到扭曲而被错误地知觉。幻觉则是无条件的,它是主体对脱离客观事物刺激的虚幻反映。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存、再现的心理过程,也即人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练习过的动作等经验在人脑中的保持,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这三个基本环节。元记忆是元认知的重要形式之一,指人对自身记忆活动的认识、评价和监控过程的记忆。人的短时记忆广度为7±2个组块,是正常成年人的短时记忆平均值。组块是短时记忆容量的信息单位。遗忘曲线:又称为保持曲线,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首先对人的记忆过程和遗忘进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且进程并不均匀,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影响遗忘的因素:1.学习材料的性质:不同的识记材料,会影响记忆效果;2.学习材料的数量:识记材料数量越多,遗忘得越快,识记材料数量越少,则遗忘越慢;3.学习材料的意义:学习材料对识记者的意义和作用会影响遗忘的进程;4.学习材料的序列位置:人对于处于不同序列位置的学习材料的遗忘进程不同。表现为序列位置效应,即材料中的首尾部分容易保持,中间部分容易遗忘;5.学习程度:是指在学习过程中正确反应所能达到的程度。一般而言,学习程度越高,保持越牢固,遗忘越少,但过度学习为150%时,保持的效果最好。记忆策略:1.及时复习与及时反馈;2.尝试背诵与重复;3.整体学习与部分学习相互结合;4.注意系列效应的影响;5.间隔学习;6.多种记忆线索提取。思维是人的重要的认知活动,是人脑借助言语、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概括和间接的反映。表象、概念和语言是思维的三个基本组成单位。思维与感觉、知觉的区别。虽然他们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但它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存在着根本区别。从反映的内容来看,感觉和知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整体特征、表面现象及外部联系,而思维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属性与特征和内在联系。从反映的形式来看,感觉和知觉属于感性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外部特征的直接反映;而思维属于理性认识,是对客观事物必然联系的间接反映。思维的基本特征是概括性、间接性。直觉思维:是没有经过严密的逻辑分析,径直根据客观事物的现象及其变化的觉察而做出判断的思维,直觉思维是必要的,但也不是万能的,有时会指导我们的实践,有时也会误导我们。分析思维:又称为逻辑思维,是通过归纳推理、演绎推理、证明等逻辑推论而作出结论的思维。思维过程包括哪些?1、分析与综合。分析和综合是辩证的统一,两者是同一思维过程中即紧密联系又相反活动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都在人的思维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比较与归类:前者是在人脑中确定客观事物之间异同及其关系的思维过程;后者是在人脑中根据客观事物的异同把它们区分为不同种类或类型的思维过程;3、抽象与概括:前者是在分析、综合和比较的基础上,在思想中抽取出同类客观事物具有的本质特征,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特征的思维过程,后者是在比较和抽象的基础上,在脑中把抽象出来的客观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或本质属性综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事物上去的思维过程;4、体系化与具体化:前者是在人脑中将知识的各个要素分门别类地构成一个有机的、层次分明的系统的思维过程;后者是把抽象和概括化了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具体对象上去的思维过程。在思维过程中,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归类、抽象与概括、体系化与具体化紧密联系、相互作用,并且在实际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结合起来使用。概念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特性的思维形式,包括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概念的功能::1、分类功能:个体能够通过概念,把当前认识的客观事物归到某一类别中去,并在人脑中提取与该事物有关的知识和经验,从而迅速对其做出适当反映;2、推理功能:指个体通过概念对客观事物进行归类后,运用推理对当前事物或现象做出解释;3、联结功能:指个体对概念之间存在的各种关系的认识,并通过各种组合而形成更加复杂的概念或概念体系;4、系统功能:是概念普遍性的体现,它使个体能够直接利用某些或某个概念,进行有效学习或进一步的探索。影响概念掌握的因素:1、学习材料的影响:概念的属性或特征会影响个体概念的掌握,尤其是复杂概念,具有较多的属性和特征,因此比较难以掌握。研究表明,客观事物具有具体特征的图例,如房子、脸等,要比具有空间特征的图例,如圆、树、形状等容易识别,而抽象图形,如数量2或5就很难识别,概念的有关具体特征或属性越鲜明突出,就越能引起注意,概念掌握就越容易。2、学习者自身因素:学习者自身因素会影响其概念的掌握;3、下定义:指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述概念内涵的过程,下定义会对概念掌握产生很大的影响。4、科学概念的理解:(1)要以感性材料作为概念掌握的基础;(2)合理利用学习者已有的知识与经验;(3)要充分利用变式;(4)要用正确语言表述;(5)形成概念体系,并运用于实践之中。推理是人脑中由具体事物归纳出一般规律,或根据已知的判断出发推出新结论的思维形式。有效推理过程,必须合乎逻辑(logic)。三段论推理:包括两个前提和一个结论。三段论的基本条件是论证的结论是由两个前提推演而来,只有两个前提均为真,结论才会为真;大前提通常是一种普遍原则,小前提是特殊事例,结论是所推出的新命题。决策失误的心理学依据:我们进行决策时经常依赖于直觉和经验,实际上,这是十分不可靠的,人在判断时有着严重的缺陷(Kahneman,2003)。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1)代表性启发错误。当一种选择看上去更能代表我们已知的东西,我们就会赋予这种选择更多的权重。如一个来自贫民窟的单身年轻男子与一个来自富人区的中年已婚父亲相比更容易被判有罪。(2)情绪化导致的错误。感情也会影响判断力
本文标题:心理学概论复习要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465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