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白杨礼赞茅盾12汉语言文学1班杨倩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教材地位、作用及编写意图)《白杨礼赞》是选自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的一篇优美散文,作者茅盾主要采用象征手法,借白杨树的品质热烈讴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北方广大人民群众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抒发作者对他们的崇敬和赞颂之情。文章不仅思想博大精深,而且结构严谨完美,从白杨树赖以生存的“景美”,说到白杨树自身的“形美”,又进而揭示白杨树内在的“神美”,写尽了白杨树的不平凡,具有不同凡响的艺术魅力,有很重要的范本作用。“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感悟文本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一定的语言审美感悟能力,能自主、协作、创新地学习。2、课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文中生字、积累预习提示及注释下的词语。过程与方法:通过细读、略读、交流等方式学习该文的象征手法,理解文章是怎样表现白杨树的不平凡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和学习白杨树紧密团结、力求上进、不屈不挠的精神。课外培养目地:a了解散文中抒情和议论的特点及作用,初步学会分析带有抒情和议论的散文。b学习生字,领悟一些词语的使用。c学习该文的象征手法,理解白杨树所象征的革命品质,感受中华儿女的奋发向上的精神。(其中a和b是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结合,c是情感目标的培养,三个目标的确立从总体上体现了本节课的教学思想。)3、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散文中抒情和议论对表达主题的作用。(理解象征手法及文章是怎样表现白杨树的不平凡的)难点:指导学生以三层阅读法体会文章中的语言美、意境美。(在写白杨树之前,为什么先描绘西北高原的景象)二、说学生在小学学生们最先接触到的就是看图写话,一直以来学生们在作文中用的最多的手法还是描写。《白杨礼赞》是一篇既有描述又有抒情的散文。学生们在以往的写作基础上,可以从这篇课文中学到怎样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描写之中,将自己今后的写作水平提高。语感是对语言的敏感性和领悟力,是实际运用语言的文字的一种基本能功。《白杨礼赞》是一篇文情兼美的好散文,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是有巨大帮助的。`三、说教法1、品读法: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学生要多读才能理解课文内容,读又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通过略读、速读等方式来初步感知课文大意,然后再要求学生细读、精读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通过学生反复品读,在品读中品析文本的语言美、韵律美与意象美。2、习惯培养法:在学习过程中,我也注意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如让学生养成圈点勾划的读书习惯,要求学生在品读课文内容时圈点、批注记下自己在品读中的思考与感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仔细观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并注意吸收、借鉴,课后及时复习和总结等。《白杨礼赞》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法指导要注重以下几点:1.用普通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方法;2.诵读时注意课文的用词,修辞方法的运用,语言的锤练;3.要指导学生切实感受白杨树的美。四、说教学程序第一步,以情激情,导入课文提问(对学生):“大家见过白杨树吗?在你们的印象中白杨树有着怎样的一个形象?”请几位同学回答,然后放映几张白杨树照片激起同学们的兴趣。第二步,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先请几位同学谈谈他们印象中或者是自己所了解到的茅盾,然后从补充的角度展开对作者茅盾及这篇文章背景的介绍。第三步,探究文本,整体感知在学生们已经了解了文章的写作背景下,接下来由学生轻声读课文,并思考该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同时体会文中不同的抒情方式。(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而我们的学生最薄弱的也是这一点。)在这一过程之后教师以提问并提示的方法帮学生理清本文的抒情线索——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第四步,细读课文,深入探讨。将全文分为五部分解析,在讲解的过程中完成思考。1、读一读课文,思考并回答,这篇散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各部分的大意是什么?全文的中心又怎么概括?•2.看一看文中多处出现的“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说一说它“不平凡”的含义。•3.全文抒情线索是什么?•4.课文第二部分写高原的目的是什么?•5.动手在第三部分文中找一找体现白杨树外形、色彩,风格的词,并把它们标记下来。想一想其中最关键、最重要的词是哪个。它的含义又是什么?6.读一读第四部分,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动手画出文中排比句,反问句。看一看句法有何变化。(2)这四句排比句和反问句连用,意思怎样加强?(3)第7自然段用拟人和对比给白杨树以高度的评价,这是先抑后扬的写法。具体说说怎么抑又怎么扬?(4)白杨树象征了什么?7.读读第五部分,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楠木”象征了什么?作者写它的目的是什么?(2)“那也是直挺秀颀的”意思是什么?(3)把白杨树和楠木进行对比用意如何?8.课文语言运用的特点是什么?举例说说。9.写高原的目的?第五步,课堂小结。1、再次快速浏览,学习课文中的抒情方式。2、学习课文中生字词的字音字形及注释3、用的好的词的同义词辨析(例如:卑鄙和轻视)4、分析写得好的句子(修辞手法、请学生发挥想象造句)认识下列词语中红体的字无边无垠yín坦荡如砥dǐ恹恹欲睡yān虬枝qiú晕圈yùn婆娑suō秀颀qí楠木nán大毡子zhān主宰zǎi倦怠dài旁逸斜出yì看注释,理解下列词语妙手偶得、锤炼、坦荡如砥、潜滋暗长恹恹欲睡、旁逸斜出、晕圈、虬枝纵横决荡、秀颀用自己的话解释下列词语倔强挺立:顽强不屈,不可动摇或摧毁。参天耸立:高高地立着,耸入空中。不折不挠:折磨不了,压迫不倒,形容意志坚强。第六步,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的思考题。2.课外阅读茅盾的《风景谈》。(这一作业安排的目的是让学生的阅读面得到拓展,同时进行比较阅读,更进一步了解托物言志的散文。)五、说板书设计根据讲课顺序,列出提纲:一、作者介绍二、作品时代背景三、分层次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点题,直抒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领起全文。第二部分(第2至4自然段):转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环境、从正反两面写人对高原景色的感觉,衬托出白杨树,用肯定的语气再度赞扬白杨树的“不平凡”。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运用先总后分的写法,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以否定句式,强调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第四部分:(第7、8自然段)先用欲扬先抑,虚抑实扬的手法,赞美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然后用排比句,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地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第五部分:(第9自然段)运用对比手法,表明作者不同于顽固派的观点,又一次直抒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与文章开头相呼应。梳理作者用“力争上游”一词概括了白杨树形象总的特点,采用拟人手法,给白杨树以人格化。白杨树形象干枝叶皮笔直向上而靠拢向上微微泛出淡青色性格(气质)倔强挺立、向上发展、不折不挠四、全文总结:这篇课文通过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和斗争意志。
本文标题:白杨礼赞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467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