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巢湖市油茶产业发展规划
全市油茶产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全市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年)巢湖市林业局二0一0年一月目录前言第一章我市油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必要性一、油茶产业发展现状二、当前油茶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三、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必要性四、油茶产业发展潜力分析第二章规划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一、规划编制依据二、指导思想三、基本原则四、发展目标五、规划期限第三章建设布局与内容一、建设布局与范围二、建设内容与规模第四章科技支撑保障体系建设第五章油茶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一、油茶林早实丰产技术措施二、病虫害防治第六章规划实施进度安排一、规划实施的总体思路二、进度安排第七章效益分析一、生态效益二、经济效益二、社会效益第八章资金筹措一、中央财政投资二、地方财政投资三、银行信贷资金四、自筹资金第九章保障措施一、加强领导,通力合作二、提高认识,强化宣传三、依托项目,加大投入四、注重质量,科技支撑五、提高服务,加强培训附表:全市油茶产业规划布局表前言油茶属于山茶科山茶属植物,为常绿小乔木,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有2000多年的栽培和利用历史,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与乌桕、油桐和核桃并称为我国四大木本油料植物。目前,我市油茶面积有13860亩,油茶干籽年产量800吨,年产茶油200吨,产值约0.1亿元,主要分布在居巢区、庐江、含山、无为等地,其中含山县占到全市总面积的72.5%。油茶种植在我市始于上世纪60、70年代,种植面积最高曾达到2万余亩,在其发展过程中,一直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产业。主要原因是林农种植油茶积极性不高,科技含量底、资金投入跟不上,导致比较效益低,内在源动力严重不足,同时政府扶持、保障机制还未形成。但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市油茶产业发展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和难得的机遇。一是茶油市场看好,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和油茶种植、加工可观的利润空间对发展油茶产生强大拉力;二是适宜我市种植的大别山系列的油茶品种为油茶产业比较效益上升积累和奠定了基础;三是国务院、省政府对食用油发展极为重视,2007、2008年国务院相继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关于促进食用植物油产业健康发展保障供给安全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油茶等特种油料作物。省政府2009年也出台了《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这些都极大地调动了各方面发展油茶产业的积极性。第一章我市油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必要性一、油茶产业发展现状1、油茶在主产区分布范围及种植现状省政府确定含山县、庐江县、居巢区为我市主产区。油茶在含山县集中分布的林头镇、清溪镇及环峰镇,其种植面积达10000亩,挂果面积均产量为100公斤/亩;在庐江县集中分布在砖桥乡、矾山镇、汤池镇、黄墩乡、柯坦镇、沙溪乡及冶父山镇,其种植面积达3000亩,挂果面积均产量为120公斤/亩;在居巢区集中分布在银屏镇、散兵镇及巢南林场,其种植面积达600亩,挂果面积均产量为120公斤/亩。此外,非主产区无为县在昆山、鹤毛、石涧等乡镇也有零星分布,其种植面积达260亩,挂果面积均产量为120公斤/亩。2、油茶主产区林地资源现状根据我市三个油茶主产区林地资源统计结果,油茶主产区现有林业用地面积万亩,其中有林地151万亩,疏林地1.6万亩,灌木林地2.3万亩,未成林造林地11.3万亩,无林地中的宜林地9万亩,其中适宜种植油茶的面积有8万亩。3、油茶主产区油茶加工企业发展现状油茶主产区目前仅有含山县大平工贸集团公司与庐江峰叶林业有限公司油茶加工企业。含山县大平工贸集团公司引进具有大规模加工能力的先进茶油生产线,年加工能力为3000吨干油茶籽。该公司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分别与30个村组鉴定协议,建立油茶基地基地,由农民在各家承包的林地中自行种植油茶,公司提供技术指导,到了收获季节,公司按协议保护价格向农民收购油茶籽,交由加工厂加工成精制茶油及相关深加工产品并销售,每年仅茶油产量就有150吨,有力地刺激了当地林农种植油茶的积极性,农民直接增收500余万元。庐江峰叶林业有限公司,建设300余亩的高标准油茶种植示范林,该公司采取“企业+基地”经营模式,年产干油茶籽72吨,产油30吨。二、当前油茶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综合分析各方面原因,当前制约我市油茶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群众发展油茶积极性不高。油茶生产周期长,前期投入大,见效慢,农民难承受起,加工企业少,群众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据测算,油茶新造林前期一次性投入很大,一般每亩投资约1500元,如此高的前期投入,一般农户难以承受,即便政府有补助,也是远远不够。二是科技含量低,导致比较效益差。就我市而言,不少地方仍按传统油茶生产方式种植,经营粗放,油茶林品种老化,技术含量低,没有形成科学化种植,与其它经济林相比,效益相对较低,农民缺少再生产油茶的积极性,限制了油茶产业的发展。三是发展规模经营难度增大。林权制度改革以后,由于山林碎化,有的村民不愿把林地出租承包,使得有资金有技术的种植大户却面临“有想法,没办法”的尴尬局面,难以发展大规模经营。四是产业扶持资金短缺。目前,我市由于财力限制,对油茶的发展还未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所有造林投入都依靠群众和企业自筹,在一定的程度上制约了油茶产业的发展。三、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必要性油茶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身,对于推进山区综合开发、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山区面貌,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维护国家粮油安全、改善人民健康状况、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国土绿化进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油茶被誉为“东方橄榄油”,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油茶又是一种长寿树种,适应性强,丘陵、山地、沟边、路旁均能生长,不与粮、棉争地,具有一次种植、多年受益的特点,稳定收获期长达80年以上,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油茶作为油料树种栽培已有多年的历史,经营管理技术比较成熟,只要给予一定的资金和政策扶持,注重科技成果的推广运用,就很容易形成一个大产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四、油茶产业发展潜力分析国家、省对油茶产业发展给予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这些政策对促进油茶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我市加工企业紧抓机遇,积极探索油茶规模化生产新模式。如大平工贸集团公司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形成企业、基地与农户的紧密关系,促进了农民增收,拉动了地方经济,为油茶大面积改造和新品种造林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同时,茶油产品紧缺、价格上涨也以市场为手段调动了广大农户经营油茶的积极性,为提升油茶产业化发展水平夯实了基础。第二章规划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一、规划编制依据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2、《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3、《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4、《油茶栽培技术规程》,LY/T1328-2006;5、《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06。二、指导思想以现代林业理论为指导,以“兴林富民”为宗旨,以土地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强化政策扶持,提高集约经营水平,创新发展机制,按照“扶大、扶强、扶优”的原则培育扶持龙头企业,鼓励推广“企业+基地+农户”发展模式,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优化山区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三、基本原则1、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科学布局。2、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3、坚持科技兴林,科技推广与示范相结合,发展适度规模,基地化带动,示范性引导,实现高产、优质、高效。4、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新造和低改相结合,分步实施,稳步推进。5、坚持产业化发展,形成并延长产业链。6、坚持政策激励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筹集建设资金。7、坚持尊重农民意愿,禁止破坏生态和毁林种油茶。四、发展目标把发展良种油茶林作为调整林业产业结构、促进林农增收致富、为市场提供优质油茶产品的重要措施,使其尽快成为林农的绿色银行。通过规划的实施,力争2020年使我市新造与改造油茶林总规模达到9万亩。稳产后,通过抚育改造的油茶林年亩产茶油可达25公斤,更新、嫁接和新造油茶林年亩产茶油达到40公斤以上,全市茶油产量达到4000吨。同时,形成相对完备的油茶产、供、销产业链条,逐步形成资源相对充足、利用水平高、产出效益显著的油茶产业发展格局。五、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为2010~2020年。其中,2010~2015年为近期,2016~2020年为中远期。(见附表)第三章建设布局与内容一、建设布局与范围按油茶物种地理分布和自然条件要求,结合油茶林资源现状和适宜发展区域条件的特点,考虑油茶栽培历史和群众营造与经营管理的技术水平,以及油茶集约化、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发展模式,以突出重点,稳步推进,分区施策为原则,合理进行油茶产业发展建设布局,促进油茶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可将我市油茶主产区产业发展规划建设布局确定为核心发展区、积极发展区两个建设发展区。核心发展区:含山县太湖山林场、苍山林场、横龙埠苗圃、环峰镇、林头镇、仙踪镇等有关乡镇;庐江县砖桥乡、矾山镇、汤池镇、黄墩乡、柯坦镇、沙溪乡及冶父山镇等有关乡镇;居巢区银屏镇、散兵镇等有关乡镇。积极发展区:居巢槐林、坝镇等有关乡镇;无为石涧、严桥、昆山、鹤毛等有关乡镇。二、建设内容与规模1、油茶林基地建设到规划期末,油茶林基地建设总面积9.2万亩,其中:新造油茶林8万亩,现有低产油茶林改造1.2万亩。2、油茶良种种苗繁育基地建设发展油茶产业,种苗是根本、是关键。油茶良种繁育在选优的基础上,建设良种优树圃,并对选定的优树进行无性系测定,通过筛选,一是选出优良家系;二是进行杂交育种,筛选出优良杂交组合,再经过鉴定、试验示范,通过采穗圃苗木繁育后用于生产。第四章科技支撑保障体系建设建立由林业中、高级职称专家组成的市级油茶推广技术服务中心,建立油茶技术培训制度,分层次、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油茶实用技术培训,形成科学、规范、高效的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为油茶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科技支撑和服务。逐步规范油茶生产各个重要环节,推广应用已通过省级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油茶良种、芽苗嫁接与壮苗培育技术、低产林分分级与快速复壮等技术;组织专家编写油茶实用生产技术丛书或资料,对油茶良种示范基地、低产林改造生产基地建设中的品种选用、种苗培育、低改技术、管理技术及采收、加工和副产品利用等方面的技术难题进行定期培训和服务,推广油茶实用生产技术;培训乡镇、村主管林业、产业、营销的干部,主要技术骨干和农民专业户、个体户,培训方式可灵活多样;开展油茶产供销各技术环节的先进适用技术管理营销经验的培训,举办培训班、现场交流、科技人员进村入户等技术指导和咨询,实施科技成果对接、送技术下乡等,提高农民经营管理的整体素质水平。培训计划从2010年开始每年培养能熟练掌握嫁接操作技术和油茶丰产栽培实用技术的农民技术员100人次,到2020年累计完成培训任务1100人次,从而为广大农村培养出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林农。第五章油茶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一、油茶栽培技术根据油茶喜温暖,怕寒冷,要求年平均气温16~18℃,花期平均气温为12~13℃、水分充足等特性,油茶应选在避风向阳、排水系统良好的丘陵、山岗、平原且土层深度不低于40厘米的小环境栽培。1、良种壮苗选用。根据省林木良品审定委员会鉴定,适合我市油茶优良品种为大别山1、2、3、4号等。2、整地时间。整地基本要求是机耕挖大穴,林地坡度大于10°时,最好按等高线开挖水平带,以利水土保持,整地深度要超过20cm。3、造林时间。在造林前三四个月进行,有利于土壤充分熟化。一般秋季整地,冬季造林;冬季整地,立春造林;夏伏整地,十月造林。4、栽植技术。栽植原则:肥地栽稀,瘦地栽密;山脚栽稀,山顶栽密;缓坡栽稀,陡坡栽密;间作栽稀,不间作栽密。每亩110(2×3)株、60(3×3.5)株或74(3×3)株。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多雨时期栽植。起苗时要注意保护根,远距离运苗最好采用泥浆沾根。覆土后,一定要舒根、踩实。5、施足基肥。用厩肥、堆
本文标题:巢湖市油茶产业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475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