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一章总论本章要求重点掌握的内容:1.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了解中式簿记“四柱清册、天地账、龙门账”。2.会计的含义、职能、目标。3.会计要素。4.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记账基础及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5.会计方法。2第一节会计的产生与发展根据美国史学家摩尔根(L.H.Morgan)的观点,人类社会按照社会生产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这两个标准分为•一、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一)蒙昧时代:又分为1、低级阶段。2、中级阶段(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开始有计量记录行为,会计开始萌芽,但记录符号杂乱无章。3、高级阶段(中石器时代)。计量记录符号稍微规范,如十字形、星形、椭圆形、太阳形等开始出现。中石器时代是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的过渡阶段。这一时期细石器被大量使用。广泛使用弓箭;已知驯狗、羊、猪;在一些地方还发现了独木舟和木桨;氏族社会开始出现。3第一节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二)野蛮时代:又分为1、低级阶段(新石器时代初期)。2、中级阶段(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新石器时代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开始产生和发展,人类原始会计思想和会计行为已开始产生和发展,出现了绘图记事、刻记记事等计量方法。3、高级阶段(红铜、青铜及铁器时代早期)。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计量记录方法更加先进,如结绳记事、刻契记数方法就已出现。4第一节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二、阶级社会(文明时代)(一)我国我国“会计”一词,最早见诸《孟子·万章下》:“孔子尝为委吏矣,曰:‘会计当而已矣’”。(孔子曾经做过管理库房的小吏,他说:‘算账计数必须要准确才行啊!)当时“会”“计”两字的含义是不加区分的,“会”“计”也,“计”“会”也;(也有人认为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因《周礼》、《孟子》都是战国时期的作品。还有人认为更早,孔子是春秋时期人,他曾担任会计)至清代焦循在《孟子正义·万章篇》中对其的注释为“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1、西周:我国“会计”之职,最早设于西周,称为“司会”。“司会”之职:“逆群吏之治而听其会计”。(岁入-岁出=节余)2、宋代(元管+新收-已支=现在),元代传入民间3、明初称为“四柱”(旧管+新收-开除=实在)4、大约在明代(确切时间无法考证),出现了三脚帐,又称跛行帐,是一种不完全的复式记帐,对于现金收付的事项只记现金的对方,对于转帐业务则同时记来帐和去帐。5第一节会计的产生与发展5、明末清初,商业和手工业趋向繁荣,出现了以四柱为基础的“龙门帐”,用以计算盈亏。将全部账目划分为“进缴存该”四个部分,运用“进(收入)-缴(支出)=存(资产)-该(负债及资本)”的平衡公式计算盈亏,分别编制进缴表和存该表,两表上计算的盈亏应该相等,称为“合龙门”。6、清代,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萌芽,为适用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天地合帐”,也称四脚帐。7、新中国成立后,为适用计划经济的需要,我国会计采用的是“资金来源=资金占用”的平衡公式记账。在92年为适用市场经济的需要,会计进行了重大改革,现采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公式来记账。6随着经济管理的需要会计记账手段的变革7第一节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二)外国奴隶及封建社会,经济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采用单式记账法已可完全满足经济管理的需要(单式记帐)。资本主义社会(复式记帐),代表性著作是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巴乔里(LucaPacioli)所著《算术、几何及比率概要》一书,该书对复式记帐法作了详细的说明。•总的说来,会计是随着人类生产实践和经济管理的客观需要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8第二节会计的含义、职能与目标•一、会计的含义•从不同的侧面考察有不同的表述:•1.会计是一种计量技术•2.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3.会计是使经管责任有所着落的手段•4.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会计是对一定单位的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作出预测,参与决策,实行监督,旨在实现最佳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上海财大孙铮)•教材P3(人大朱小平)9•书中定义:通过建立会计信息系统、收集、加工和利用以一定的货币单位作为计量标准来表现的经济信息,通过确认、计量等专门技术方法将经济信息转换为会计信息,使其进入会计信息系统通过记录和计算加工并且对外进行报告,以便达到对经济活动进行组织、控制、调节和指导,促使人们比较得失、权衡利弊,讲求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10二、会计的职能11•二、会计的职能•即会计的功能,也就是在经济管理工作中所发挥的功用。会计的功用很多,但最基本的职能是:反映(核算)与监督。•(一)反映(也称核算)•反映是最原始的也是最基本的职能,它是通过对经济过程的计量、记录、分析而完成的。通过对经济过程的计量、记录、分折、汇总,转化为一系列有用的经济信息。使人们从数量上对经济业务形成确认,从而掌握经营活动的全貌。1213会计的职能•(二)监督:•监督就是会计人员通过会计工作,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预测、指导,使其达到合理、合法、有效的要求。会计监督是在会计核算过程中进行的。核算与监督相辅相成,核算是监督的基础,监督是核算的延续。没有核算就无法实行监督,没有监督会计就无法发挥其应有作用。1415会计的职能•也有教材认为会计基本职能还包括参与经营决策•会计管理的目的是在实现最优经济效益,而最优经济效益的实现则在于企业的经营决策是否正确,正确的决策有赖于会计信息是否真实,是否可靠。因此我们说参与经营决策是会计的另一项重要职能,决策是离不开会计的。帮助企业领导作出正确的决策是其一项重要职能。16三、会计的目标1718三、会计的目标•(一)会计的总体目标•会计属于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从属于经济管理的总体目标,经济管理的总体目标是提高经济效益,以较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是失与得比较的结果。会计工作的的最终目标也就是提高经济效益。•(二)会计的具体目标•1、两种流派:受托责任学派与决策有用学派•受托责任学派认为,会计的目标就是以适当的方式、客观、公正地反映受托人的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因而在会计信息质量方面更强调信息的客观性、可靠性与可验证性,在会计确认上只确认企业已发生的经济事项;在会计计量上,由于历史成本具有客观性与可验证性,因而坚持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以有效反映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在会计报表方面,由于经营业绩是受托者最关心的一个方面,因此它在重视资产负债表的基础上格外重视损益表。19•决策有用学派认为,会计的目标就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其决策有用的信息。其依据是,资源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后,在资本市场介入的条件下,资源所有者对受托资源有效管理的关注程度会降低,转而更为关注所投资的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风险与报酬。决策有用学派更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有用性。在会计确认方面,认为会计不仅应确认企业已发生的经济事项,还要确认那些虽未发生但对企业已有影响的经济事项;在会计计量上,主张以历史成本为主,并鼓励在物价变动情况下多种计量属性(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并行;在会计报表方面,由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多样性,因此强调对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及现金流量表的一视同仁,不存在对某种会计报表的偏好。202、在《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21(三)会计信息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企业内部管理当局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1、外部使用者:股东、投资者、债权人、税务部门、监管部门、供货方、客户、社会中介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等2、内部使用者:企业管理者、内部职工等22第三节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一、会计对象(现主要是就微观会计来考察,而不讨论社会会计)会计的对象是会计的客体,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会计的主体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我国学术界对会计对象是什么,新中国成立以来主要有三种不同的看法:50---60年代,大多数会计学者认为是社会主义再生产过程和社会主义财产。70---80年代,资金运动论开始占上风。认为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就是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企业的经营活动表现和反映为企业资金运动。因此,企业资金运动及其所反映的经济关系就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也就是会计对象。80年代至今,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是资金运动,但也有相当学者认为资金运动太抽象,主张具体化为会计要素。教材的观点:会计的对象是基础单位组织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具体化为会计要素。P102324二、会计要素•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构成会计报表的根本的组件,是账户所记录的经济内容的进一步归并与概括。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项。•会计要素是设定会计报表结构和内容的依据,也是进行确认和计量的依据。对会计要素加以严格定义,就能为会计核算奠定坚实的基础。25(一)资产(1)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具有如下特点:•第一、资产都是企业在过去发生的交易、事项中获得的。资产的成因是资产存在和计价的基础。未来的、尚未发生的事项的可能后果不能确认为资产,也没有可靠的计量基础。•第二、必须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26资产(2)•一项财产要作为企业的资产予以确认,企业一般要拥有其所有权。特殊情况下,企业虽然对其不拥有所有权,但若能够实际控制,如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会计上,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也应当将其作为企业资产予以确认。资产不等于财产,分期付款获得的设备,在款项未付清前,不是企业的财产,但是企业的资产。资产也不等于物资。物资是有形的、有价值的实物,但资产不一定都有实物形态。原材料、设备、厂房等有形资产是企业的资产,专利权、场地使用权等无形资产同样也是企业的资产,但不是企业的物资。•第三、资产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强调未来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是资产定义的一大改进,也是对资产作为经济资源这一本质属性的突出强调。按照这个规定,企业的一些已经不能带来经济利益流入的项目,都不能作为资产来核算和陈报。•符合准则规定的资产定义的资源,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确认为资产:(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符合资产定义和资产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符合资产定义、但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项目,不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27资产(3)•资产的分类:资产可按流动性(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有无实物形态、货币性等标准进行分类。•资产的计价按新会计准则规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一般按实际成本确定入账。也可以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但采用其他计量属性时,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期末,应对资产进行全面清查,预测各资产项目未来经济利益流入的情况,各项资产如果发生减值,应当按照规定提取相应的减值准备。即期末采取成本与市价孰低的原则计价。如果一项资产已经发生了减值,那么,发生减值的那一部分已经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了,显然,已经不符合资产的定义了,不计提减值准备,就不符合实际情况。28(二)负债•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负债具有以下特点:•1、是目前和过去经济活动所形成的当前债务•企业预期在将来要发生的经济业务产生的债务,不能作为会计上的负债,如企业与供货单位签订的供货合同,不是现时义务,不能将其作为一项负债入账。•2、是在将来要支付的经济责任•无论是在现在支付,还是在未来某个时间支付,都要把它作为企业的负债处理。如,在未来某日要支付的借款利息,在目前虽未支付,但属于现时义务,应作为一项负债确认。•3、是需要以现金或其它资产或劳务偿付的现实债务•大多数的情况下,要用现金进行清偿;在有的情况下,也可以用商品和其它资产或者通过提供劳务的方式进行清偿;有些负债还可以通过举借新债或发行股票来转换。负债的确定性,表现在负债有确定的或可以估计的金额、有确切的受款人和偿还日期。金额不确定或不可以估计的,或没有确切的受款人的,或没有确切的偿还日期的
本文标题:会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47637 .html